放着钱不赚,新加坡:每年卖地收入不能超过政府总收入5%
中国人喜欢去新加坡旅游,毕竟近便,逛街看着汉字标牌,听着普通话,感觉还亲切。
2019年的数据还没出来,我们看一下新加坡旅游局公布的上年数据:2018年,大约有1850万外籍游客入境新加坡,中国游客达342万人次,是新加坡最大的客源国,342万中国游客为新加坡的旅游收入贡献了31亿新币(约155亿人民币),消费力在全球游客中都排名第一。
不可否认,新加坡漂亮,但新加坡实在太小了。全部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却住着564万人,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也是土地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可谓寸土寸金。如果想赚钱,政府卖地、老百姓炒房无疑是来钱最快的。
但奇怪的是,这里没人炒房子,为防止卖地敛钱,还特别规定每年靠卖地收入不能超过政府总收入5%。更奇怪的是,就这么点土地,政府却为超过85%的国民提供了廉价且体面的公共住宅。
放着钱不赚,新加坡人怎么想的。
首先,新加坡并不是不发展房地产。当初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市内一片狼藉,低矮陋屋成片,全国有190万人,130万住在破房子里,旧城改造难度很大。但如今,除了刻意保留的历史文化街区外,全部变成摩天大楼。新加坡的旧城改造力度排在世界前列。
其次,阳光规划,彻底执行。60年代的新加坡,整个城市就是一个烂摊子,当时虽然亟待建设新楼房,但政府明确提出:规划先行,开发商或市民都可以轻易查阅到每一地块的规划情况,再决定是否可以利用以及如何利用。同时,规划制定后彻底实施执行,这一点就不含糊。你想先拿地,再改容积率,对不起,没门。
第三,新加坡不要求每个旧城改造项目都赚钱。开发建设上,不把城市改造当作独立的楼盘、项目,不能由开发商任意支配,市区重建局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大至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蓝图,小至一块土地的规划,都要由其承担负责。他们的观点很直接:每个项目不要求都赚钱,只要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实现平衡即可。
第四,卖地收入不归当届政府支配,每年靠卖地收入不能超过政府总收入5%。在新加坡,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国有的,但没有出现“土地财政”,甚至自我约束,出台专门规定:卖地收入不归当届政府支配,每年靠卖地收入不能超过政府总收入5%。
不仅不敛钱,而且加大投入。新加坡有个建屋局,成立于1960年,他们的任务几十年没变,就是执行居者有其屋计划,主要工作就是建设“组屋”,这是一种组合式国民住房。
每年用在这上面的经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9%,建成后,用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永久居民。到如今,新加坡85%的公民都居住在政府组屋中,90%的居民拥有房屋的产权。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