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作者:龙勿用

作者举证翔实,原原本本的揭露吴图南编造105岁(实际80多岁)谎言,捏造到过陈家沟考察的弥天谰言,小说家一般的生动笔法,用幻想的方式呈现了他个人对太极拳历史的观点理解和认识。多种原因,他的观点广为流传,这些错误观点严重影响大众对真实太极拳历史的认知,并让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对陈家沟产生了不少误解,这一切,归根到底吴图南是祸中之魁。


“内家功”拳术乃是道术者流,尤其太极拳的杨传老谱中明确有张三丰传承的“以武得道”之说,很多拳师甘于淡漠、本分生活①。但做为一种技术或技艺,过去拳术教师做“教师爷”者众、多不得不奔走富贵之门、往来官府、成为“宾客”。太极拳老师吴图南无疑就是宾客一流,宾客自然就有宾客的特点。


吴图南(1884/1902~1989)是产生很多争议的当代拳术史人物。关于吴图南太极拳生涯、现在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为其晚年自述;一为其大、小同门所口传、且由近年来所发现的众多物证支持。有可信文献记载又没有分歧的吴图南经历大致是,吴图南蒙古族人,生于北京,大学学历。青少年时期拜吴氏太极拳吴鉴泉为师,后曾学习杨少侯一脉功夫,又和张策学刀术。1928尾随吴鉴泉南下,民国时期有几种武术专著,流传颇广,日据时期追随汪精卫政府显贵同门褚民谊,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北京,中共建国后以老资格的技术专家身份,担任武术界的一些名誉职务,与国家体委“技术专家”李天骥、同门徐致一、杨禹廷友善,通过李徐等人对国家体委政策产生一定影响。1980年代后成为百岁老人,社会影响力大增,吴衣钵弟子马有清(1984、1988,2013)以及学生于志钧(2006)等人的著作中分别发表了一些吴图南晚年回忆,其中主要有吴自己早年学拳经历、调研太极拳起源的活动和宋拳宋谱来历,做成一种实证性的定论,否定唐豪顾留馨一派“陈王庭创太极拳”观点。后来马有清等又多次重新出版这些吴图南所著的武术技术著作,颇有社会影响,吴图南弟子、学生和吴图南本支全佑一支以外的各派太极拳和内家武术中人,很多将之视为定论加以引用。

吴图南故事吴氏门内老人没有不知道的,私下交流很直率,一般公开发表者则碍于情面,比较含蓄并未点名,诚如洪均生(1989页400)所谓“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忠厚之风”,故社会上以至武术各界或不为人知或知之不详,也不排除有些爱好者虽然明知其误,但因利益纠结而坚持、传播其误说。本来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可用于单身格斗(今人所谓“能实战”)的拳术,都属“以武入道”的工具,遂养成忠厚传家的美德,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对于逝者私德不应过于纠缠。惟吴图南晚年回忆涉及大量太极拳源流历史的真伪辨正,已经造成太极拳源流史学中极大困惑,不再是私人问题而成为公众问题,是太极拳历史尤其是宋拳宋谱研究中一个无可逃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对吴图南晚年回忆采取“有闻必录”的记录和“去伪存真”的分析(常学刚2005),做全面正误、辩伪。大致可知,吴图南晚年回忆有真有假,除为自己增寿之外,凡涉及个人声誉处则多夸大不实之辞......


1.吴图南晚年自述及弟子、学生转述其早年回忆的重要文本


1980年代初吴图南衣钵弟子马有清移居香港,出版多种武术著作,太极拳著中吴图南传授的《太极拳之研究》系列最为成功,几次改头换面在华文世界重印,其中有记载很多吴图南晚年回忆,内容大同小异,后吴图南学生于志钧、徒孙李琏也有自己独有记载。吴图南晚年回忆包含以下几项重点内容。


1.1.吴图南太极拳的传承


吴图南晚年自称1884/1985出生,是百岁老人,曾先后拜在吴鉴泉、杨少侯为师修习太极拳。马有清(1984)引述吴图南在1982年的一个访问中的宣称:【我在九岁那年由家长带我到练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儿子爱绅号鉴泉教我……我跟鉴泉先生学了八年,后来由鉴泉先生介绍又跟杨少侯先生学了四年,前后共学了十二年。】按吴图南门下传承比较混乱,大致有以下三支,马有清(1928~2012)、李琏(1968~)“嫡派”为一支,于志钧(1931~)以“学生”身份为一支,“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杨家仓、张国健又为一支,这些传人有不少专著,其中都沿用马有清所记③。


2.吴图南晚年自述不可信的人证和实证文献


吴氏太极拳门内老人都知道吴图南故事,私下交流都有实事求是的指出,吴图南的吴氏门内大、小同门都说他生于1902年左右。1910年代中后期拜吴鉴泉为师。如此则其以上晚年自述多不可信。而一般早期公开发表者如李秉慈,翁福麟(1990页XVI)、洪钧生(1989页400)等碍于情面,多比较含蓄,未点名。年轻一代关系疏远又各有考量,则直接点明(颜紫元2000,2009,佚名2002),现在老一代见证人大多已经离世,但还有若干直接和间接的物证支持其同门的意见。


各种证据软硬或者强弱不同,可信的直接文献资料是强证据,现存多次口传的门内传言已经变成“我说、他说”的弱证据④,由实证证据而经逻辑推理和分析才能获得的结论也属于比较弱的证据。下列分述各种文献物证、人证、吴氏能否自圆其说的自证,没有区分证据强弱,读者自能识之。



2.1.吴图南“百岁老人“不可信


据云,文革后武术界再出发,吴图南总是带着户口本,生日为1884或1885,一般社会无人质疑,而太极拳界内特别是吴氏门内并不接受其说,如北京吴氏杨禹廷(1887~1982)门下都知道吴图南比杨禹廷小很多,吴每次见杨时必称师哥。吴氏门人对吴图南生年作伪一事多有指证⑤。例如:


2.1.1.太极拳拳术界老人公开发表而未直接点名的书写文献


⑴以直言不讳著称的陈发科弟子洪钧生1986年10月著“学拳回忆录”(洪钧生1989页400)中说:“……旧社会里弄虚作假的事屡见不鲜,在新社会也有八十余岁的武术家,自炫百岁,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忠厚之风……”显见即是指吴图南年龄做假。


⑵李秉慈(1929~),翁福麟《杨禹廷太极拳械系列秘要集锦》(1990页XVI)中说其师95岁去世的杨禹廷是当时太极拳界最长寿者,杨禹廷是著名好好先生,和吴图南也友善,马有清就是由杨禹廷推荐给吴图南而成为其衣钵弟子。显然这是暗示吴图南年龄作假。李秉慈多部著作中都有类似不点名写法否定吴图南百岁年龄。


⑶关振军在介绍全佑一脉1929创编的《太极功同门录》的文本中(初成于2007,定本于2009),也指出门内某翁死时年近九旬而称百岁,《太极功同门录》记载其“老根”,真实年龄一目了然(关振军2013“首卷”页6)。按其中文字版的《同门录》通讯录中所记,吴荣培27岁(关振军2013“首卷”页21)。现孔夫子旧书网有原本面世,


2.1.2.马岳梁晚年的私下表达


⑴某吴氏太极拳北王王茂斋一脉门人告我,1984年夏天他出差上海,有机会亲访吴鉴泉女儿吴英华与女婿马岳梁(1901~1998),问及吴图南年龄,马岳梁说他们师兄弟中他与吴公仪、吴图南年龄相同,且说曾将此事告诉国家体委领导,当时国家体委云已知实情,但木已成舟,为“唬外国人”而不得不对既成事实“背书”⑥。


⑵马岳梁晚年交往较多的弟子、学生新西兰颜紫元(2000,2009)多次著文云:马岳梁曾说,吴鉴泉门下吴公仪(1901~1970)、马岳梁和吴图南,这三人几乎是同一年出生的。


⑶马岳梁门下在“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的澄清”(2002)中没有直接提及马岳梁否定吴图南年龄的言论,但提出民国时吴图南著作中,吴的自序及其友人叙述和吴图南晚年回忆中时间矛盾。


⑷于志钧(2001)提及1992年春路过上海看望马岳梁,马“劈头盖脑”的讲:“吴图南说他一百多岁,他根本没那么大,他比我还小一岁!”


2.1.3.民国时的照片等实物间接证实吴图南年龄


以下几项或因龙勿用未见到实物,或属合理分析推测之辞,故属于“软”证据,归入一类。


⑴1929~1937间,吴图南发表了几种武术专著,其中有颇多拳术相片及大头照,拳照为大背头学生官服,都非满清以至民初的发型服饰,可知是摄于入民国后一段时间,看其年龄当为20多岁青年而非30多岁的壮年。


⑵网络也有吴氏1931年结婚的照片——如果按自述说法、初婚已经47岁了,夫人也是很老的老姑娘了。


⑶1930年代与吴鉴泉合影也是二三十岁青年人的样子(颜紫元2009)。


⑷1928年全国武术赛、吴氏参赛的证书尚存、上有其年龄26岁(魏美智2018),现有来历不明的网络电子影印件,故有人认为是伪造。


⑸据李琏等回忆,吴图南称其两个哥哥都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那么吴姓兄弟应该还可以从档案中查到。保定军官学校1912成立,至1918停止,学生多数绝大多数是1890后,仅有极少数是1880后晚期。可知其两兄生年都不应早于1884。保定军官学校校址原有其它军校,颇有历史,但都不会被称为“保定军官学校”。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网传吴图南1931出版《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中附录三位图像,位列第一的褚民谊生于1884,第二位吴鉴泉生于1872,第三位吴图南显然比上述二人年轻很多。


以上种种人证和实物证据,都指向吴图南生于1902左右。


2.2.吴图南的吴杨传承不可信


按吴图南民国时著作中的自述及其诸友人“序”,都不符合吴晚年回忆所持1884生年说,相应的推定也是吴图南1910年代中开始学拳。


2.2.1.从吴鉴泉学拳时间


民国中吴图南著述中其友人和吴图南自己都称学拳20余年,即少于25年,最早也是在清末民初,且可能已经有些夸大之词,应是指学习武术而非太极拳的时间,如此也略符合其晚年“九岁学拳”之说。如果吴图南生于1884,则其学太极拳时至少已经是20多岁了,不符合“九岁学拳”说。

⑴吴图南《国术太极拳》

(1929页5)赵润涛作序时说:【吴君图南,予之同学友也。幼同游戏,长同读书,故对于吴君知之最深。吴君自幼工于文学,既入中学,始致志于国术……】此说也与吴图南“九岁学拳”说相抵触,“既入中学……”可能是指吴图南开始学太极拳的时间。


⑵吴图南《玄玄刀》(1934)褚民谊“序”(1932)称,【吳君图南,从事敎育,精研太极拳二十余年,旁及于太极刀剑之法……】


⑶吴图南《国术概论》(1937)“自序”中云:【(民国)22年(1933)秋……乃就平日发表对于国术之主张,与二十余年来研究之管见……】


2.2.2.吴图南上中学时间的矛盾


吴氏著作《国术太极拳》(1929)“自序”云,吴图南因吴鉴泉在其就读的中学教拳而开始学习太极拳——这也不符合晚年吴图南晚年的“九岁学拳”说。又⑦,


⑴满清1905年始立“中学堂”,地位极高,毕业就是举人出身,并无武术科目。这时杨健侯也仅能在消防队教下层平民勉强糊口(许禹生1938),年轻辈低二代的吴鉴泉家庭在清末民初生活窘迫,也不似能教满清之中学堂。


⑵1912民国后“中学堂”改称中学,在北京才开始有武术教学,1916年后才开始在中学普及武术教学。若以1884年为生年、则吴图南20多岁才能入满清“中学堂”,近30岁入民国中学,这在当时都是不可能之事。


⑶满清“中学堂”不能被简称为“中学”,即或有此简称,这也是当代发生的称呼。一般习惯上,人们的回忆还是会用原称而非新称,可知吴图南所上“中学”是民国时的中学。


2.2.3.未从杨少侯学拳


吴图南本人的早期著作,不但无师承杨少侯之说,而且谈及杨少侯时,没有双方交往的事迹,语调亦明显没有谈到吴鉴泉和授其刀术的通臂拳张策亲切,其太极拳著作中,都先列师父吴鉴泉头像而无杨少侯之像。


⑴吴图南不从杨少侯学拳。马岳梁与吴图南同门、但不睦。


1)在吴氏北支门人咨询马岳梁时,马愤言“你问他(吴图南)见过杨少侯吗?”且马当时更讥讽吴的拳势是“一手大爷,一手兔爷”,可知双方成见颇深。我认为“没见过”之说,也许过分,但“不认识”则可能是实——虽然吴图南与杨少侯年代交错,但旧拳界规矩森严,徒孙不能随便上门拜见师爷,杨少侯不在外教拳,确实很可能师爷“不认识”徒孙,何况杨少侯是吴图南师大爷,关系更远一层,无近人介绍难以上门。


2)褚民谊为吴图南《国术太极拳》(1929页3)作序时则说:【吴君图南,与徐君致一,同为吴鉴泉先生之高足。】此处并未提出吴图南习艺于杨少侯。


3)吴图南在《国术概论》(1937页107)“通臂拳史略”一节中说:【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张策)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先生之介绍,而拜(张策)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卒,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棍。至今每忆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吴图南只是在短时间内随张策学刀,尚且详细交代师承,如果他真的拜过杨少侯为师,学拳四年,在文中又岂会完全不交代。


⑵吴图南或从杨少侯的学生东润芳等学杨少侯拳术。吴图南晚年以杨少侯“用架”为宝,其弟子学生马有清、李琏、于志钧等都发表杨少侯“小架”(或称“用架”、“快架”等)专著。


1)吴图南《国术太极拳》(1929页14~15)“北派名家传略”一节中先详述了吴鉴泉的传人⑧,后言【杨梦祥(少侯)先生在京师时,得其传者,有海甸东润芳、北平马润之、尤志学、田肇麟、乌拉布等数人。润芳为人慷慨好义,工诗文,善书画,与同里韩久亭先生,均以文名。予时从润芳先生游焉。志学传其侄尤广声金铎。金铎天资英挺,才气过人,与予相交最久,惜乎已早年去世矣!未能将其心得,供诸于世,诚遗憾耳!】


2)吴图南《国术概论》(1937页65~67)“北派名家传略”一节中说:【少侯家学渊源,又承露禅班候之口授,故其轻灵奇巧,虚实变化,仍有乃祖乃伯之遗风,惜乎贫困首都,毅然自尽,诚遗憾耳!……少侯执教京师时,得其传者,有海甸东润芳、北平尤志学、田肇麟、乌拉布、马润之等。润芳为人,慷慨好义,工诗文,善书画,与同里韩久亭先生,均以文名。时从润芳先生游。志学灵巧之处,高出侪辈,传其侄广声。广声字金铎,天资英挺,才气过人,惜乎早年去世矣!未能将其心得,供诸于世,良可慨耳!】


3)上述两段文字大抵沿袭,区别只是《国术概论》时杨少侯已逝世。两种著作都提到了吴图南和杨少侯的关系,所谓“予时从润芳先生游焉……”即吴图南在北京时尊东润芳为师长,常常向东润芳学习杨少侯一派拳术。又和好友尤广声交流学习,这段叙述说明吴图南和杨少侯一脉关系大概属于“友传”或者“私淑”,吴图南可能确实学习过杨少侯的拳术,故对杨少侯一脉颇有介绍。


2.2.4.吴图南不是乌拉布


上述两段文字中,语气中吴图南与乌拉布显然是两个人,乌拉布是从杨少侯学的学生,吴图南是从东润芳学的学生。吴图南晚年回忆说“乌拉布”就是他本人“吴图南”,这两段话就很不可解了。当时也没有其它记载没有显示吴图南和乌拉布有任何关系(颜紫元2009)。


⑴吴图南本人很细致⑨,上述吴图南两段介绍杨少侯一门文字有不同,如果第一次讹误,第二次也应该能够修正。可知吴乌两者不是一人。


⑵于志钧(2001)说马岳梁说“吴图南即乌拉布”,这或是马误信吴图南晚年回忆或于志钧误记,仍属存疑。如果乌拉布真是吴图南之名,那只能说吴图南机心太过、布局深远了。


2.3.吴图南1917访问陈家沟之说不实


陈氏后人陈炳云陈家沟没人听说吴图南1917访问陈家沟采访陈鑫之事,这尚可强辩说陈家因利益冲突而否认历史。但下述两则史实和地理都属实证性知识,是辩无可辩的硬伤,说明吴图南所述到陈家沟采访之回忆皆属杜撰。


⑴吴图南采访杜育万(杜元化)系杜撰之事。吴图南显然没有见过赵堡拳一脉杜元化著作,仅是耳食之言,听说赵堡尊蒋发为祖;或者是看到陈鑫(1933)《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后附录的杜元化“蒋发师”文,以为杜氏拳也是杨传太极拳。王海洲,严翰秀(1999)已有影印杜元化1935《太极拳正宗》,可知杜氏所记赵堡拳虽然自有人脉传承,但拳术拳架招式显然和陈家沟陈家拳同属一脉,吴图南记述的杜元化说辞全不可信,即或不是全部吴图南自己杜撰,也肯定不是从杜元化而来。


⑵吴图南到陈家沟采访陈鑫也是杜撰。陈炳(1996a)进一步指出吴图南回忆将陈家沟地理方位距离完全搞错,按吴云“在1917年我去河南省焦作,我打听到这里距离陈家沟只有20华里,于是我由焦作又到了温县……一出了温县县城往东北不远就是陈家沟了”。陈炳云“焦作距陈家沟为80华里,温县正东15华里为陈家沟。”即焦作、温县现场皆距陈家沟颇远,尤其温县县城去陈家沟也不可能闲游而至。可知吴图南没到过温县和陈家沟。


2.4.吴图南和宋书铭交往的回忆不实


按吴图南学生于志钧(2006)有“杨少侯‘凌空劲’艺折宋书铭”一文记录吴图南晚年回忆,吴图南亲身参与许禹生、吴鉴泉等和宋书铭交手,之后又亲眼目睹杨少侯用凌空劲力压宋书铭云云。吴、于两人皆有信用问题,这一段是于志钧实录吴氏所说?亦或于氏添油加醋甚至自行创造?现已经无法认定了。但我们大致可认定这也是杜撰之辞,按


⑴马有清(1984,1988,2013)著作中许吴见宋书铭一事基本是引用王新午(1942,1959),王著未记载吴图南和许禹生等人同见宋书铭之情事,马有清著作中也是含糊其辞,没有明确说明。采访太极拳门人云:“按拳术界老规矩,以吴图南真实年龄而言,这时他才10多岁,刚从吴鉴泉学习,显然没有资格参与其事。”


⑵李琏(2013)针对于志钧新书《吴图南太极拳精粹》(2013)发表多种不同意见。其中就否认吴图南有杨宋曾见面的说法。李琏自言与吴图南情若爷孙,吴图南夫妇晚年与其一同生活,其拳术直受于吴图南而尊命拜马有清为师。李琏且否定于志钧为吴之弟子。


⑶许禹生、张虎臣一脉传承下的刘习文也几次专门做文否认于氏说法(朱国宏2008)。刘提供的理由一是没有听其师傅张虎臣提及,二是根据拳术界伦理和杨少侯的个性来推测(推理)、认为杨少侯不可能去找宋书铭比武。


⑷采访北京吴氏太极拳门人,所知宋书铭事迹传说与许禹生、王新午的书面记载大同小异,没有任何宋书铭与杨少侯曾见过面的痕迹。


诚如刘习文等太极拳门人所言,如果宋书铭与杨少侯比过手,这是太极拳门内的大事,不可能没有其他人知道。


3.吴图南晚年自述的动机和逻辑


吴图南晚年自述作假的个人动机显然是获得个人荣誉,或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做为民国时代的武学和武术学学者,吴图南和唐豪顾留馨一脉在太极拳认知上有根本意见不同,而且可能从民国时代即产生个人恩怨。吴图南在“两个陈王庭错把功名换”(马有清1984页53)中刻意强调顾留馨已经承认的、对太极拳史无关痛痒的史料错误⑫,加强读者对唐顾观点否定的印象,也算是一种不甚正当的报复吧。


3.1.反击唐豪顾留馨“陈王庭创太极拳”观点


当今太极拳源流有两种主要观点,


⑴民初时关百益(1912),许禹生(1921)、陈微明(1925)等发表的杨露禅系嫡派口传和谱绪的历史,尊张三峰(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杨露禅是太极拳传承人而非创拳改拳者,这是十三势太极拳嫡派传承门内的孤证孤说。


⑵民国中1930年代以后武术史学者唐豪、徐震、顾留馨等使用历史学和社会学方法“考证”太极拳源流历史,由唐豪提出“陈王庭创太极拳”新说,包括了对杨传拳拳术和源流一整套说辞的彻底否定,认为源流是杨露禅后人的编造或伪造,杨传太极拳拳术直接继承自陈家沟陈家拳。


3.2.吴图南晚年与吴氏太极拳传人分家


个人采访中获悉传言:抗战结束吴图南北归后先与拳术界相处尚好,但渐渐传出在南方吴鉴泉吴图南师徒反目,云抗战时期吴鉴泉规劝吴图南不要与汪精卫政府要员褚民谊走的太近⑭,大约吴图南不听,双方练习时吴鉴泉给了吴图南一下狠手,吴图南当时表示与吴鉴泉恩断义绝,而吴鉴泉则要把吴图南清出门户,但吴鉴泉很快死去,师徒反目亦非光彩,此事不了了之。这份传言未必完全实属,也非空穴来风。尤其吴图南晚年公开说师父吴鉴拳不如自己,无论真实与否,拳术传统上都属大恶、可见其张扬态度。全佑北方王茂斋一脉老前辈中耳语传说,认为吴图南为人不够诚实,年轻时即有前科,故多数人不愿意与其交往、深交。又其个人功力既非超群且颇为保守,口碑不佳,门内晚辈也限于门内规矩,亦难以向其求教。故共和国文革前吴图南在北京期间,除老好人杨禹廷以及意气相投的吴图南师兄徐致一这两位长者外,北京全佑一脉门人与吴图南已鲜有往来;“文革”后吴图南名声在外,在整个传统武术界颇为红火,但全佑一脉本支基本和吴图南断绝接触。


3.3.为吴图南的辩护


武术各界很多人认为吴图南刻意伪造历史,性质极为恶劣,尤其是混淆了一些核心性史实,造成太极拳性质和源流的混乱,影响极坏。善意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是各种不同社会文化的混合,吴图南出身的社会背景大约并不以说谎为大恶,往轻了说就是系统化的吹牛,除了“拔辈”、“蹿辈”以外⑮,吴氏晚年回忆对他人也无甚大害。


⑴中国古文人有“想当然耳”之说,不以编故事为大错。


⑵古人60岁以后、有一岁算两岁传统,或可看作是吴图南自云百岁的缘由之一。


⑶老年人回忆往昔,也可能把一些幻想之事误以为实际发生。

⑷吴图南确乎曾和杨少侯弟子或学生学习。古人可以代师传艺,甚至坟前拜师,也许确有这类说辞,所以吴图南拜杨少侯为师这样夸大其辞的说法也不算大错。


4.2.1950吴图南首先发难陈家拳不是太极拳


据王培生门下云,王培生当时也在场,此事确实。“只是双方言语都很和善、非如吴氏回忆中的那样剑拔弩张、咄咄逼人,否则会当场动手。”王培生和陈发科是好友,陈是少数为王培生敬重的武师,王尊称陈“老师”,王培生的全佑一脉太极拳同门李经梧等正式拜在陈发科门下。在抗战后王培生也与另一当事人高瑞周等拜把兄弟,据说吴图南和高王另一把兄弟韩慕侠女婿马逸林关系颇好,原也有意参与结拜并当大哥而被拒绝。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陈发科、胡耀贞1953成立“首都武术社”时,王培生是年轻一辈翘楚,就坐于嘉宾席(第二排左五)。


4.3.吴图南对陈家拳源流之论有来历。


吴图南晚年回忆采访陈家沟陈鑫(马有清1984页50~53)属冒称,完全不可信,其中内容则多有所本。例如:

⑴吴图南描述陈鑫相当形象。吴图南绍介陈鑫生平和拳术理论、离事实不远,大约改造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933)中的“自序”。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933)中的“太极拳理论”也确实源于纯儒家易学理论而和道教的太极阴阳理论无关⑯。


编者:以下是《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一文的全部注释,读者可按照序号对照原文依次阅读。

⑥当时吴图南两个徒弟一个是新加坡华人,一个是香港侨胞,又1984年2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曾好意操办吴图南百岁庆典,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和北京市副市长孙孚凌等到场祝贺,颁发了“武术之光”锦旗。这很像“大跃进”时代某些人的的造假,即先造成既成事实、领导为面子不得不接受。


顾留馨先生曾以读者来信的形式给《体育报》写了一段稿,他说关于陈王庭的事他引用资料引错了,本应即时修改,但因所写之书没有机会再版,等以后再版时纠正过来。我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按治学的办法,有错就改,尤其对史料问题更要如此。


⑭马明达(2003)引汪精卫政府文件,称1940年10月19日吴图南参与召开汪伪教育部“体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被正式任命为汪伪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云依惯例可能还有其它职务。


⑮“蹿辈”在拳术界属欺师灭祖之举,极大罪恶,但利益所及,很多人还是如此做。又有一般性的“充大辈”口头讨人便宜,如某网文云“文革”后1979北京太极拳界开会,吴图南与孙氏太极拳孙剑云打招呼称孙为“大侄女”,被回以“乖孙子”。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发表于河南 陈沟水 2022-05-17 18:57



作者举证翔实,原原本本的揭露吴图南编造105岁(实际80多岁)谎言,捏造到过陈家沟考察的弥天谰言,小说家一般的生动笔法,用幻想的方式呈现了他个人对太极拳历史的观点理解和认识。多种原因,他的观点广为流传,这些错误观点严重影响大众对真实太极拳历史的认知,并让一些太极拳爱好者对陈家沟产生了不少误解,这一切,归根到底吴图南是祸中之魁。


“内家功”拳术乃是道术者流,尤其太极拳的杨传老谱中明确有张三丰传承的“以武得道”之说,很多拳师甘于淡漠、本分生活①。但做为一种技术或技艺,过去拳术教师做“教师爷”者众、多不得不奔走富贵之门、往来官府、成为“宾客”。太极拳老师吴图南无疑就是宾客一流,宾客自然就有宾客的特点。


吴图南(1884/1902~1989)是产生很多争议的当代拳术史人物。关于吴图南太极拳生涯、现在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为其晚年自述;一为其大、小同门所口传、且由近年来所发现的众多物证支持。有可信文献记载又没有分歧的吴图南经历大致是,吴图南蒙古族人,生于北京,大学学历。青少年时期拜吴氏太极拳吴鉴泉为师,后曾学习杨少侯一脉功夫,又和张策学刀术。1928尾随吴鉴泉南下,民国时期有几种武术专著,流传颇广,日据时期追随汪精卫政府显贵同门褚民谊,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北京,中共建国后以老资格的技术专家身份,担任武术界的一些名誉职务,与国家体委“技术专家”李天骥、同门徐致一、杨禹廷友善,通过李徐等人对国家体委政策产生一定影响。1980年代后成为百岁老人,社会影响力大增,吴衣钵弟子马有清(1984、1988,2013)以及学生于志钧(2006)等人的著作中分别发表了一些吴图南晚年回忆,其中主要有吴自己早年学拳经历、调研太极拳起源的活动和宋拳宋谱来历,做成一种实证性的定论,否定唐豪顾留馨一派“陈王庭创太极拳”观点。后来马有清等又多次重新出版这些吴图南所著的武术技术著作,颇有社会影响,吴图南弟子、学生和吴图南本支全佑一支以外的各派太极拳和内家武术中人,很多将之视为定论加以引用。

吴图南故事吴氏门内老人没有不知道的,私下交流很直率,一般公开发表者则碍于情面,比较含蓄并未点名,诚如洪均生(1989页400)所谓“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忠厚之风”,故社会上以至武术各界或不为人知或知之不详,也不排除有些爱好者虽然明知其误,但因利益纠结而坚持、传播其误说。本来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可用于单身格斗(今人所谓“能实战”)的拳术,都属“以武入道”的工具,遂养成忠厚传家的美德,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对于逝者私德不应过于纠缠。惟吴图南晚年回忆涉及大量太极拳源流历史的真伪辨正,已经造成太极拳源流史学中极大困惑,不再是私人问题而成为公众问题,是太极拳历史尤其是宋拳宋谱研究中一个无可逃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文对吴图南晚年回忆采取“有闻必录”的记录和“去伪存真”的分析(常学刚2005),做全面正误、辩伪。大致可知,吴图南晚年回忆有真有假,除为自己增寿之外,凡涉及个人声誉处则多夸大不实之辞......


1.吴图南晚年自述及弟子、学生转述其早年回忆的重要文本


1980年代初吴图南衣钵弟子马有清移居香港,出版多种武术著作,太极拳著中吴图南传授的《太极拳之研究》系列最为成功,几次改头换面在华文世界重印,其中有记载很多吴图南晚年回忆,内容大同小异,后吴图南学生于志钧、徒孙李琏也有自己独有记载。吴图南晚年回忆包含以下几项重点内容。


1.1.吴图南太极拳的传承


吴图南晚年自称1884/1985出生,是百岁老人,曾先后拜在吴鉴泉、杨少侯为师修习太极拳。马有清(1984)引述吴图南在1982年的一个访问中的宣称:【我在九岁那年由家长带我到练拳的功房去。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由他的儿子爱绅号鉴泉教我……我跟鉴泉先生学了八年,后来由鉴泉先生介绍又跟杨少侯先生学了四年,前后共学了十二年。】按吴图南门下传承比较混乱,大致有以下三支,马有清(1928~2012)、李琏(1968~)“嫡派”为一支,于志钧(1931~)以“学生”身份为一支,“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杨家仓、张国健又为一支,这些传人有不少专著,其中都沿用马有清所记③。


2.吴图南晚年自述不可信的人证和实证文献


吴氏太极拳门内老人都知道吴图南故事,私下交流都有实事求是的指出,吴图南的吴氏门内大、小同门都说他生于1902年左右。1910年代中后期拜吴鉴泉为师。如此则其以上晚年自述多不可信。而一般早期公开发表者如李秉慈,翁福麟(1990页XVI)、洪钧生(1989页400)等碍于情面,多比较含蓄,未点名。年轻一代关系疏远又各有考量,则直接点明(颜紫元2000,2009,佚名2002),现在老一代见证人大多已经离世,但还有若干直接和间接的物证支持其同门的意见。


各种证据软硬或者强弱不同,可信的直接文献资料是强证据,现存多次口传的门内传言已经变成“我说、他说”的弱证据④,由实证证据而经逻辑推理和分析才能获得的结论也属于比较弱的证据。下列分述各种文献物证、人证、吴氏能否自圆其说的自证,没有区分证据强弱,读者自能识之。



2.1.吴图南“百岁老人“不可信


据云,文革后武术界再出发,吴图南总是带着户口本,生日为1884或1885,一般社会无人质疑,而太极拳界内特别是吴氏门内并不接受其说,如北京吴氏杨禹廷(1887~1982)门下都知道吴图南比杨禹廷小很多,吴每次见杨时必称师哥。吴氏门人对吴图南生年作伪一事多有指证⑤。例如:


2.1.1.太极拳拳术界老人公开发表而未直接点名的书写文献


⑴以直言不讳著称的陈发科弟子洪钧生1986年10月著“学拳回忆录”(洪钧生1989页400)中说:“……旧社会里弄虚作假的事屡见不鲜,在新社会也有八十余岁的武术家,自炫百岁,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忠厚之风……”显见即是指吴图南年龄做假。


⑵李秉慈(1929~),翁福麟《杨禹廷太极拳械系列秘要集锦》(1990页XVI)中说其师95岁去世的杨禹廷是当时太极拳界最长寿者,杨禹廷是著名好好先生,和吴图南也友善,马有清就是由杨禹廷推荐给吴图南而成为其衣钵弟子。显然这是暗示吴图南年龄作假。李秉慈多部著作中都有类似不点名写法否定吴图南百岁年龄。


⑶关振军在介绍全佑一脉1929创编的《太极功同门录》的文本中(初成于2007,定本于2009),也指出门内某翁死时年近九旬而称百岁,《太极功同门录》记载其“老根”,真实年龄一目了然(关振军2013“首卷”页6)。按其中文字版的《同门录》通讯录中所记,吴荣培27岁(关振军2013“首卷”页21)。现孔夫子旧书网有原本面世,


2.1.2.马岳梁晚年的私下表达


⑴某吴氏太极拳北王王茂斋一脉门人告我,1984年夏天他出差上海,有机会亲访吴鉴泉女儿吴英华与女婿马岳梁(1901~1998),问及吴图南年龄,马岳梁说他们师兄弟中他与吴公仪、吴图南年龄相同,且说曾将此事告诉国家体委领导,当时国家体委云已知实情,但木已成舟,为“唬外国人”而不得不对既成事实“背书”⑥。


⑵马岳梁晚年交往较多的弟子、学生新西兰颜紫元(2000,2009)多次著文云:马岳梁曾说,吴鉴泉门下吴公仪(1901~1970)、马岳梁和吴图南,这三人几乎是同一年出生的。


⑶马岳梁门下在“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的澄清”(2002)中没有直接提及马岳梁否定吴图南年龄的言论,但提出民国时吴图南著作中,吴的自序及其友人叙述和吴图南晚年回忆中时间矛盾。


⑷于志钧(2001)提及1992年春路过上海看望马岳梁,马“劈头盖脑”的讲:“吴图南说他一百多岁,他根本没那么大,他比我还小一岁!”


2.1.3.民国时的照片等实物间接证实吴图南年龄


以下几项或因龙勿用未见到实物,或属合理分析推测之辞,故属于“软”证据,归入一类。


⑴1929~1937间,吴图南发表了几种武术专著,其中有颇多拳术相片及大头照,拳照为大背头学生官服,都非满清以至民初的发型服饰,可知是摄于入民国后一段时间,看其年龄当为20多岁青年而非30多岁的壮年。


⑵网络也有吴氏1931年结婚的照片——如果按自述说法、初婚已经47岁了,夫人也是很老的老姑娘了。


⑶1930年代与吴鉴泉合影也是二三十岁青年人的样子(颜紫元2009)。


⑷1928年全国武术赛、吴氏参赛的证书尚存、上有其年龄26岁(魏美智2018),现有来历不明的网络电子影印件,故有人认为是伪造。


⑸据李琏等回忆,吴图南称其两个哥哥都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那么吴姓兄弟应该还可以从档案中查到。保定军官学校1912成立,至1918停止,学生多数绝大多数是1890后,仅有极少数是1880后晚期。可知其两兄生年都不应早于1884。保定军官学校校址原有其它军校,颇有历史,但都不会被称为“保定军官学校”。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网传吴图南1931出版《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中附录三位图像,位列第一的褚民谊生于1884,第二位吴鉴泉生于1872,第三位吴图南显然比上述二人年轻很多。


以上种种人证和实物证据,都指向吴图南生于1902左右。


2.2.吴图南的吴杨传承不可信


按吴图南民国时著作中的自述及其诸友人“序”,都不符合吴晚年回忆所持1884生年说,相应的推定也是吴图南1910年代中开始学拳。


2.2.1.从吴鉴泉学拳时间


民国中吴图南著述中其友人和吴图南自己都称学拳20余年,即少于25年,最早也是在清末民初,且可能已经有些夸大之词,应是指学习武术而非太极拳的时间,如此也略符合其晚年“九岁学拳”之说。如果吴图南生于1884,则其学太极拳时至少已经是20多岁了,不符合“九岁学拳”说。

⑴吴图南《国术太极拳》

(1929页5)赵润涛作序时说:【吴君图南,予之同学友也。幼同游戏,长同读书,故对于吴君知之最深。吴君自幼工于文学,既入中学,始致志于国术……】此说也与吴图南“九岁学拳”说相抵触,“既入中学……”可能是指吴图南开始学太极拳的时间。


⑵吴图南《玄玄刀》(1934)褚民谊“序”(1932)称,【吳君图南,从事敎育,精研太极拳二十余年,旁及于太极刀剑之法……】


⑶吴图南《国术概论》(1937)“自序”中云:【(民国)22年(1933)秋……乃就平日发表对于国术之主张,与二十余年来研究之管见……】


2.2.2.吴图南上中学时间的矛盾


吴氏著作《国术太极拳》(1929)“自序”云,吴图南因吴鉴泉在其就读的中学教拳而开始学习太极拳——这也不符合晚年吴图南晚年的“九岁学拳”说。又⑦,


⑴满清1905年始立“中学堂”,地位极高,毕业就是举人出身,并无武术科目。这时杨健侯也仅能在消防队教下层平民勉强糊口(许禹生1938),年轻辈低二代的吴鉴泉家庭在清末民初生活窘迫,也不似能教满清之中学堂。


⑵1912民国后“中学堂”改称中学,在北京才开始有武术教学,1916年后才开始在中学普及武术教学。若以1884年为生年、则吴图南20多岁才能入满清“中学堂”,近30岁入民国中学,这在当时都是不可能之事。


⑶满清“中学堂”不能被简称为“中学”,即或有此简称,这也是当代发生的称呼。一般习惯上,人们的回忆还是会用原称而非新称,可知吴图南所上“中学”是民国时的中学。


2.2.3.未从杨少侯学拳


吴图南本人的早期著作,不但无师承杨少侯之说,而且谈及杨少侯时,没有双方交往的事迹,语调亦明显没有谈到吴鉴泉和授其刀术的通臂拳张策亲切,其太极拳著作中,都先列师父吴鉴泉头像而无杨少侯之像。


⑴吴图南不从杨少侯学拳。马岳梁与吴图南同门、但不睦。


1)在吴氏北支门人咨询马岳梁时,马愤言“你问他(吴图南)见过杨少侯吗?”且马当时更讥讽吴的拳势是“一手大爷,一手兔爷”,可知双方成见颇深。我认为“没见过”之说,也许过分,但“不认识”则可能是实——虽然吴图南与杨少侯年代交错,但旧拳界规矩森严,徒孙不能随便上门拜见师爷,杨少侯不在外教拳,确实很可能师爷“不认识”徒孙,何况杨少侯是吴图南师大爷,关系更远一层,无近人介绍难以上门。


2)褚民谊为吴图南《国术太极拳》(1929页3)作序时则说:【吴君图南,与徐君致一,同为吴鉴泉先生之高足。】此处并未提出吴图南习艺于杨少侯。


3)吴图南在《国术概论》(1937页107)“通臂拳史略”一节中说:【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张策)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先生之介绍,而拜(张策)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卒,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棍。至今每忆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吴图南只是在短时间内随张策学刀,尚且详细交代师承,如果他真的拜过杨少侯为师,学拳四年,在文中又岂会完全不交代。


⑵吴图南或从杨少侯的学生东润芳等学杨少侯拳术。吴图南晚年以杨少侯“用架”为宝,其弟子学生马有清、李琏、于志钧等都发表杨少侯“小架”(或称“用架”、“快架”等)专著。


1)吴图南《国术太极拳》(1929页14~15)“北派名家传略”一节中先详述了吴鉴泉的传人⑧,后言【杨梦祥(少侯)先生在京师时,得其传者,有海甸东润芳、北平马润之、尤志学、田肇麟、乌拉布等数人。润芳为人慷慨好义,工诗文,善书画,与同里韩久亭先生,均以文名。予时从润芳先生游焉。志学传其侄尤广声金铎。金铎天资英挺,才气过人,与予相交最久,惜乎已早年去世矣!未能将其心得,供诸于世,诚遗憾耳!】


2)吴图南《国术概论》(1937页65~67)“北派名家传略”一节中说:【少侯家学渊源,又承露禅班候之口授,故其轻灵奇巧,虚实变化,仍有乃祖乃伯之遗风,惜乎贫困首都,毅然自尽,诚遗憾耳!……少侯执教京师时,得其传者,有海甸东润芳、北平尤志学、田肇麟、乌拉布、马润之等。润芳为人,慷慨好义,工诗文,善书画,与同里韩久亭先生,均以文名。时从润芳先生游。志学灵巧之处,高出侪辈,传其侄广声。广声字金铎,天资英挺,才气过人,惜乎早年去世矣!未能将其心得,供诸于世,良可慨耳!】


3)上述两段文字大抵沿袭,区别只是《国术概论》时杨少侯已逝世。两种著作都提到了吴图南和杨少侯的关系,所谓“予时从润芳先生游焉……”即吴图南在北京时尊东润芳为师长,常常向东润芳学习杨少侯一派拳术。又和好友尤广声交流学习,这段叙述说明吴图南和杨少侯一脉关系大概属于“友传”或者“私淑”,吴图南可能确实学习过杨少侯的拳术,故对杨少侯一脉颇有介绍。


2.2.4.吴图南不是乌拉布


上述两段文字中,语气中吴图南与乌拉布显然是两个人,乌拉布是从杨少侯学的学生,吴图南是从东润芳学的学生。吴图南晚年回忆说“乌拉布”就是他本人“吴图南”,这两段话就很不可解了。当时也没有其它记载没有显示吴图南和乌拉布有任何关系(颜紫元2009)。


⑴吴图南本人很细致⑨,上述吴图南两段介绍杨少侯一门文字有不同,如果第一次讹误,第二次也应该能够修正。可知吴乌两者不是一人。


⑵于志钧(2001)说马岳梁说“吴图南即乌拉布”,这或是马误信吴图南晚年回忆或于志钧误记,仍属存疑。如果乌拉布真是吴图南之名,那只能说吴图南机心太过、布局深远了。


2.3.吴图南1917访问陈家沟之说不实


陈氏后人陈炳云陈家沟没人听说吴图南1917访问陈家沟采访陈鑫之事,这尚可强辩说陈家因利益冲突而否认历史。但下述两则史实和地理都属实证性知识,是辩无可辩的硬伤,说明吴图南所述到陈家沟采访之回忆皆属杜撰。


⑴吴图南采访杜育万(杜元化)系杜撰之事。吴图南显然没有见过赵堡拳一脉杜元化著作,仅是耳食之言,听说赵堡尊蒋发为祖;或者是看到陈鑫(1933)《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后附录的杜元化“蒋发师”文,以为杜氏拳也是杨传太极拳。王海洲,严翰秀(1999)已有影印杜元化1935《太极拳正宗》,可知杜氏所记赵堡拳虽然自有人脉传承,但拳术拳架招式显然和陈家沟陈家拳同属一脉,吴图南记述的杜元化说辞全不可信,即或不是全部吴图南自己杜撰,也肯定不是从杜元化而来。


⑵吴图南到陈家沟采访陈鑫也是杜撰。陈炳(1996a)进一步指出吴图南回忆将陈家沟地理方位距离完全搞错,按吴云“在1917年我去河南省焦作,我打听到这里距离陈家沟只有20华里,于是我由焦作又到了温县……一出了温县县城往东北不远就是陈家沟了”。陈炳云“焦作距陈家沟为80华里,温县正东15华里为陈家沟。”即焦作、温县现场皆距陈家沟颇远,尤其温县县城去陈家沟也不可能闲游而至。可知吴图南没到过温县和陈家沟。


2.4.吴图南和宋书铭交往的回忆不实


按吴图南学生于志钧(2006)有“杨少侯‘凌空劲’艺折宋书铭”一文记录吴图南晚年回忆,吴图南亲身参与许禹生、吴鉴泉等和宋书铭交手,之后又亲眼目睹杨少侯用凌空劲力压宋书铭云云。吴、于两人皆有信用问题,这一段是于志钧实录吴氏所说?亦或于氏添油加醋甚至自行创造?现已经无法认定了。但我们大致可认定这也是杜撰之辞,按


⑴马有清(1984,1988,2013)著作中许吴见宋书铭一事基本是引用王新午(1942,1959),王著未记载吴图南和许禹生等人同见宋书铭之情事,马有清著作中也是含糊其辞,没有明确说明。采访太极拳门人云:“按拳术界老规矩,以吴图南真实年龄而言,这时他才10多岁,刚从吴鉴泉学习,显然没有资格参与其事。”


⑵李琏(2013)针对于志钧新书《吴图南太极拳精粹》(2013)发表多种不同意见。其中就否认吴图南有杨宋曾见面的说法。李琏自言与吴图南情若爷孙,吴图南夫妇晚年与其一同生活,其拳术直受于吴图南而尊命拜马有清为师。李琏且否定于志钧为吴之弟子。


⑶许禹生、张虎臣一脉传承下的刘习文也几次专门做文否认于氏说法(朱国宏2008)。刘提供的理由一是没有听其师傅张虎臣提及,二是根据拳术界伦理和杨少侯的个性来推测(推理)、认为杨少侯不可能去找宋书铭比武。


⑷采访北京吴氏太极拳门人,所知宋书铭事迹传说与许禹生、王新午的书面记载大同小异,没有任何宋书铭与杨少侯曾见过面的痕迹。


诚如刘习文等太极拳门人所言,如果宋书铭与杨少侯比过手,这是太极拳门内的大事,不可能没有其他人知道。


3.吴图南晚年自述的动机和逻辑


吴图南晚年自述作假的个人动机显然是获得个人荣誉,或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做为民国时代的武学和武术学学者,吴图南和唐豪顾留馨一脉在太极拳认知上有根本意见不同,而且可能从民国时代即产生个人恩怨。吴图南在“两个陈王庭错把功名换”(马有清1984页53)中刻意强调顾留馨已经承认的、对太极拳史无关痛痒的史料错误⑫,加强读者对唐顾观点否定的印象,也算是一种不甚正当的报复吧。


3.1.反击唐豪顾留馨“陈王庭创太极拳”观点


当今太极拳源流有两种主要观点,


⑴民初时关百益(1912),许禹生(1921)、陈微明(1925)等发表的杨露禅系嫡派口传和谱绪的历史,尊张三峰(丰)、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杨露禅是太极拳传承人而非创拳改拳者,这是十三势太极拳嫡派传承门内的孤证孤说。


⑵民国中1930年代以后武术史学者唐豪、徐震、顾留馨等使用历史学和社会学方法“考证”太极拳源流历史,由唐豪提出“陈王庭创太极拳”新说,包括了对杨传拳拳术和源流一整套说辞的彻底否定,认为源流是杨露禅后人的编造或伪造,杨传太极拳拳术直接继承自陈家沟陈家拳。


3.2.吴图南晚年与吴氏太极拳传人分家


个人采访中获悉传言:抗战结束吴图南北归后先与拳术界相处尚好,但渐渐传出在南方吴鉴泉吴图南师徒反目,云抗战时期吴鉴泉规劝吴图南不要与汪精卫政府要员褚民谊走的太近⑭,大约吴图南不听,双方练习时吴鉴泉给了吴图南一下狠手,吴图南当时表示与吴鉴泉恩断义绝,而吴鉴泉则要把吴图南清出门户,但吴鉴泉很快死去,师徒反目亦非光彩,此事不了了之。这份传言未必完全实属,也非空穴来风。尤其吴图南晚年公开说师父吴鉴拳不如自己,无论真实与否,拳术传统上都属大恶、可见其张扬态度。全佑北方王茂斋一脉老前辈中耳语传说,认为吴图南为人不够诚实,年轻时即有前科,故多数人不愿意与其交往、深交。又其个人功力既非超群且颇为保守,口碑不佳,门内晚辈也限于门内规矩,亦难以向其求教。故共和国文革前吴图南在北京期间,除老好人杨禹廷以及意气相投的吴图南师兄徐致一这两位长者外,北京全佑一脉门人与吴图南已鲜有往来;“文革”后吴图南名声在外,在整个传统武术界颇为红火,但全佑一脉本支基本和吴图南断绝接触。


3.3.为吴图南的辩护


武术各界很多人认为吴图南刻意伪造历史,性质极为恶劣,尤其是混淆了一些核心性史实,造成太极拳性质和源流的混乱,影响极坏。善意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是各种不同社会文化的混合,吴图南出身的社会背景大约并不以说谎为大恶,往轻了说就是系统化的吹牛,除了“拔辈”、“蹿辈”以外⑮,吴氏晚年回忆对他人也无甚大害。


⑴中国古文人有“想当然耳”之说,不以编故事为大错。


⑵古人60岁以后、有一岁算两岁传统,或可看作是吴图南自云百岁的缘由之一。


⑶老年人回忆往昔,也可能把一些幻想之事误以为实际发生。

⑷吴图南确乎曾和杨少侯弟子或学生学习。古人可以代师传艺,甚至坟前拜师,也许确有这类说辞,所以吴图南拜杨少侯为师这样夸大其辞的说法也不算大错。


4.2.1950吴图南首先发难陈家拳不是太极拳


据王培生门下云,王培生当时也在场,此事确实。“只是双方言语都很和善、非如吴氏回忆中的那样剑拔弩张、咄咄逼人,否则会当场动手。”王培生和陈发科是好友,陈是少数为王培生敬重的武师,王尊称陈“老师”,王培生的全佑一脉太极拳同门李经梧等正式拜在陈发科门下。在抗战后王培生也与另一当事人高瑞周等拜把兄弟,据说吴图南和高王另一把兄弟韩慕侠女婿马逸林关系颇好,原也有意参与结拜并当大哥而被拒绝。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陈发科、胡耀贞1953成立“首都武术社”时,王培生是年轻一辈翘楚,就坐于嘉宾席(第二排左五)。


4.3.吴图南对陈家拳源流之论有来历。


吴图南晚年回忆采访陈家沟陈鑫(马有清1984页50~53)属冒称,完全不可信,其中内容则多有所本。例如:

⑴吴图南描述陈鑫相当形象。吴图南绍介陈鑫生平和拳术理论、离事实不远,大约改造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933)中的“自序”。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1933)中的“太极拳理论”也确实源于纯儒家易学理论而和道教的太极阴阳理论无关⑯。


编者:以下是《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一文的全部注释,读者可按照序号对照原文依次阅读。

⑥当时吴图南两个徒弟一个是新加坡华人,一个是香港侨胞,又1984年2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曾好意操办吴图南百岁庆典,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和北京市副市长孙孚凌等到场祝贺,颁发了“武术之光”锦旗。这很像“大跃进”时代某些人的的造假,即先造成既成事实、领导为面子不得不接受。


顾留馨先生曾以读者来信的形式给《体育报》写了一段稿,他说关于陈王庭的事他引用资料引错了,本应即时修改,但因所写之书没有机会再版,等以后再版时纠正过来。我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按治学的办法,有错就改,尤其对史料问题更要如此。


⑭马明达(2003)引汪精卫政府文件,称1940年10月19日吴图南参与召开汪伪教育部“体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被正式任命为汪伪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云依惯例可能还有其它职务。


⑮“蹿辈”在拳术界属欺师灭祖之举,极大罪恶,但利益所及,很多人还是如此做。又有一般性的“充大辈”口头讨人便宜,如某网文云“文革”后1979北京太极拳界开会,吴图南与孙氏太极拳孙剑云打招呼称孙为“大侄女”,被回以“乖孙子”。


龙勿用《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节选


发表于河南

上一篇新闻

成人教育含金量不高?被市场所拒绝?

下一篇新闻

青羊超高人气小区铜丝街2号院 VS 星逸酒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