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8日 星期六

2021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圆满落幕

中国日报7月19日电(记者 邹硕)近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大电影《路:外国青年看中国》首映礼在芳草地卢米埃影院隆重举行。2021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展映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楼北国剧场圆满完成,代表着2021年“看中国”项目在各地拍摄计划的顺利收官。两项重要活动同时举办,展示出“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累累硕果,获得了来自海内外嘉宾的积极关注和热烈反响。

《路:外国青年看中国》电影首映礼

7月14日晚,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大电影《路:外国青年看中国》首映礼在芳草地卢米埃影院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会林文化基金创始人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增银,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王宏杰,辽宁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影视艺术学院院长石竹青,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王德祥,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辽宁大学马可•穆勒电影艺术研究院院长庚钟银,以及吉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代表和嘉宾出席本次首映礼。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主持。

2020年上半年,“看中国”邀请了9位来自美国、西班牙、新加坡、南非、法国、俄罗斯、巴西、德国、以色列青年,克服疫情困难,从除夕开拍,接力式拍摄,于5月杀青。在福建、广东、云南、内蒙古、北京、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拍摄了9部“新锐导演看中国”短片,并剪辑完成一部85分钟大电影《路:外国青年看中国》。

高峰院长发表致辞,他介绍了大电影的创作历程以及“路”这一核心概念的产出,主创团队共拍摄了九部短片,选取了其中6部短片,剪辑成这部大电影。这部电影也是“看中国”项目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高峰院长对于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曾给予帮助的个人和团队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希望大电影可以作为“看中国”的代表和象征更好地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接下来是首映礼的重头戏,“看中国”大电影《路:外国青年看中国》放映。其中,美国导演再续中国交通之缘,拍摄了关于京张铁路的短片;新加坡导演元月初一回到福建泉州寻祖,并记录下血脉亲缘相见相别的感人故事;德国青年跟随菏泽花农到广州花市,展现贺岁牡丹华农的“迁徙之路”;俄罗斯青年远赴四川大凉山,记录绿皮书带动贫困山区发展的温暖故事;巴西青年远赴西藏,拍摄了数字化时代为偏远山区带来的改编;西班牙青年走访中国各大城市乡镇,历览各色桥梁,蔚为壮观;巴西青年则带着好奇之心探索丝绸之路……这部影片凝聚了主创团队的创意和心血,也得到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多名专家教授对电影给予好评。影片放映结束后,来自新加坡的郑欣怡(Corine Tiah)、美国的约瑟夫•德威尔(Joseph Dwyer)作为主创团队代表通过视频发表了感言,分享了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收获。

2021“看中国”收官展映式

7月15日上午,2021“看中国”收官展映在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楼北国剧场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会林文化基金创始人黄会林,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陈晓建,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王占利,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婷婷,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谷国庆,香港沙龙电影总裁马润生,以及合作伙伴代表,参与院校组委会及带队老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院系部长、处长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峰主持。

黄会林先生发表了致辞,她介绍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历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截至2021年,来自五大洲91个国家77所海外高校的804名外国青年共完成779部纪录短片,斩获120余项国际性奖项,在5大洲28国展映,出版系列书籍10种,举办“金目奖”7届,被200多家中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扬“家”文化,2021年度确定了“家庭•家园•家国”的拍摄主题,来自英国、韩国、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也门、乌兹别克斯坦等36个国家的79位外国青年去往广东、重庆、上海、江苏、四川、甘肃、吉林、北京等东西南北中8省市,共完成了67部关于“家庭、家园、家国”的纪录短片。黄会林先生向给予“看中国”项目支持的承办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致以衷心感谢,并邀请中外专家对于展映的短片提出专业性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孟加拉籍留学生、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沈瑞(Md Sahariar Rahman)作为外国导演代表发表了参与本次“看中国”项目的感想。他表示,“看中国”项目为像他一样的外国青年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真正走进、认识中国。在拍摄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当下中国青年眼中的“家”的含义,“家”代表着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组成的集合体。此次拍摄经历不仅使他收获了拍摄上的经验和技巧,还使他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方制片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他表示,尽管活动结束了,这段美好回忆将会永远留存心中。

影片放映环节,展映了《寻找家》、《寻医问道》、《家住西山雨》、《爱在远山》、《新中国的歌》这五部短片。影片紧扣“家庭•家园•家国”的拍摄主题,展示了家庭中温暖真挚的情感,舍小家为大家、为家园奉献的理想志向,以及大时代背景下磅礴深厚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

影片放映结束后,外文出版社英籍高级改稿专家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贾磊磊对五部作品进行点评。大卫•弗格森认为《寻找家》讲述了一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亲情故事,触动人心;《寻医问道》区别于医疗剧的戏剧性,真实地展现出医生的真实生活与无私奉献;《家住西山雨》聚焦于年轻人的家庭生活,展现出父母与子女之间代际的交流;《爱在远山》反映出中国乡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新中国的歌》讲述了国歌的时代创作背景、在国际上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意义深远。

贾磊磊先生首先肯定了“看中国”项目在文化推广和学术上的价值,向所有的项目参与者表示祝贺,他认为几部短片很好地诠释了“家庭•家园•家国”的核心概念,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当下的生活,并对于影片中“我们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句话进行了深入解读,认为影像使个人记忆变成了群体记忆,肯定了“看中国”通过视觉影像传播文化的举措。贾磊磊先生也向“看中国”项目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希望“看中国”项目可以拥有自己的原创音乐或歌曲,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7月15日下午,“看中国”组委会还就维系外国青年友华关系、部署人脉涵养工作召开组委会扩大会议,商议建立维护外国青年数据库,开设后续往来活动,包括文明对话论坛、定期发送问候、组织线上线下重聚等。这是一次集思广益的讨论会,也是凝聚和再出发的动员会。

至此,2021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圆满落幕,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外国导演们用影像表达他们对于“家庭•家园•家国”的理解,展现出他们眼中中国的模样。十一年来,“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持之以恒,通过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未来“看中国”项目仍将坚守初衷,不断努力,持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文化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上一篇新闻

中国方案的历史印记

下一篇新闻

徐霞客孤身游遍了半个中国?读其游记可知,有家丁有轿夫还有挑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