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5日 星期二

庄园牧场旗下产品上黑榜,企业发展陷停滞

庄园牧场旗下产品上黑榜,企业发展陷停滞

近日,作为国内首家同时登陆A股、H股的上市乳企,庄园牧场子公司青海湖乳业生产的1批次“圣湖”牌纯牛奶,因非脂乳固体含量不达标而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2010年,庄园牧场收购青海湖乳业,迈出了市场扩张的第一步。押宝低温产品,投重金在甘肃、青海市场建设冷链网络,甚至推出全国性品牌“永道布”,进而登陆资本市场募资发展。然而2017年,庄园牧场营收、净利双降,无论是对外扩张、低温战略还是奶亭项目,庄园牧场均陷入了停滞状态。

业内认为,在当前乳业环境下,庄园牧场若想进一步在西部市场扩张比较有难度。

登抽检“黑榜”, 回应称非奶源问题

5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4 批次不合格食品,庄园牧场全资子公司青海湖乳业生产的“圣湖”牌青海大牧场纯牛奶(2017/7/29,190ml/袋)因非脂乳固体低于国家标准3.5%,而登上抽检“黑榜”。

庄园牧场旗下产品上黑榜,企业发展陷停滞

圣湖一款纯牛奶产品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非脂乳固体是指牛奶中除了脂肪和水分之外的物质总称,主要组成为蛋白质类(2.7%~2.9%左右)、糖类、酸类、维生素类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GB 25190—2010)中规定,非脂乳固体应不低于8.1g/100g。该项目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有:牛奶原料品质较差或生产工艺控制不严,生产过程中标准化和均质两个工艺参数控制不严等。而非脂乳固体含量过低会影响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5月10日,庄园牧场针对此次抽检结果发布公告称,涉事批次产品销售金额共计2.5万元,占公司2017 年度营业收入的 0.004%,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不过,庄园牧场并未在公告中就产品不合格原因给出明确解释。

“我们觉得这个指标(抽检结果)有争议,但产品确实没有达到国家标准。”5月16日,庄园牧场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绿松鼠称,该批次产品中非脂乳固体含量不达标并非奶源问题。由于该产品保质期为45天,抽检时样品已经临近保质期,季节、温度等都会对成分含量造成影响。此外,该问题批次产品主要在西宁青海湖地区销售,当时已启动了批量召回。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非乳脂固体不达标更多是因为牛奶中矿物盐含量的波动,如季节影响、临近保质期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问题不大,“庄园牧场的解释基本成立”。由于牛奶在临期时水分和干物质容易分离,密度大的蛋白质等成分通常在下层,密度小的成分在上层,因此抽检时从上层还是下层取样结果是不一样的。

业绩下降,低温扩张战略“搁浅”

公开资料显示,庄园牧场前身庄园乳业成立于2000年,是甘肃省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集奶牛养殖、技术研发、乳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乳制品生产企业。2010年,庄园牧场收购青海湖乳业,并由此开启了其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的扩张步伐。

招股书显示,庄园牧场2014年—2016年业绩保持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由于冷链液奶产品价格及毛利较高,庄园牧场遂决定在甘肃及青海地区扩大冷链液奶产品,并购置了专为巴氏奶和发酵乳生产的爱克林包装线。

除在甘肃、青海地区跑马圈地,主推“庄园牧场”和“圣湖”两个品牌外,庄园牧场还于2014年推出了“永道布”品牌,并将其定位为全国品牌,有意进军北京、天津等全国主要城市。

庄园牧场旗下产品上黑榜,企业发展陷停滞

庄园牧场在2015年财报中初步对其扩张图景做了勾画:在不久的将来增加在甘肃、青海的冷冻储存仓12座,计划在2017年前在甘肃及青海分别兴建约3000个、1000个社区奶亭,在其他终端市场提高冷链液奶产品的地方渗透率。2015年10月,庄园牧场在港上市,首次募资承诺项目中就包括建设3000个社区新鲜奶亭项目。

然而至2017年,庄园牧场却迎来业绩双降,其营收6.28亿元,同比下降5.62%;净利润为 6835.19万元,同比下降9.96%。无论是对外扩张、低温战略还是奶亭项目,庄园牧场均陷入了停滞状态。

在庄园牧场2017年营收构成中,其一向推崇的巴士杀菌乳、发酵乳等低温产品营收分别下降5.57%、19.61%,调制乳、含乳饮料营收也分别下降46.29%、40.74%。由于产品结构调整,低毛利率的超高温灭菌乳营收增长了125.51%。

庄园牧场在2017年业绩快报中坦言,随着产品区域市场竞争的加剧, 公司产品销售数量和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2017年,庄园牧场在甘肃、青海、其他地区的营收均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3.13%、11.42%、15.14%,子公司青海湖乳业更是亏损589.4万元。此外,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小区业主权利保障意识的提高及执法机构影响,其社区新鲜奶亭建设项目也出现了瓶颈。

庄园牧场旗下产品上黑榜,企业发展陷停滞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庄园牧场在战略上跑偏,定位不够清晰,产品力不够强。从冷链体系来说,西北地区冷链体系比较落后,因此网络建设成本较高,市场对冷链产品的认知度也较低,所以庄园牧场设计的发展路线更像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此外,随着伊利、蒙牛两大巨头深耕三四线市场,外资品牌大举进入,加之西北地区银桥、三元、高原之宝、天润等竞争对手,庄园牧场若想进一步在西部市场扩张比较有难度。

“双股”上市,冲刺A股一波三折

2017年9月,庄园牧场A股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其也成为国内首家同时登陆A股、H股的乳企,但其冲刺A股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2008年,庄园牧场计划以执行董事马红富控制的青海湖乳业作为主体在新加坡上市,通过股权调整使庄园乳业成为青海湖乳业全资子公司,但该计划在2009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搁浅。2013年,庄园乳业递交A股招股说明书,但最终被终止审查。

2015年10月,庄园牧场在香港上市。登陆港股仅2个月后,庄园牧场就在公告中透露了A股上市意向。在此后的公告中,庄园牧场透露其A股上市意图为“公司运营发展需要”,并建议首次公开发行不多于46840000股。

有分析认为,在H股市场与A股市场挂牌,相当于上市公司拥有了“双平台”,无形中有利于增强企业形象,进一步拓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在A股市场能享受到更高的估值。相对而言,香港市场比A股市场更加成熟,不仅违规成本更高,监管也更严厉。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相对于H股往往存在溢价现象,高估值诱惑无疑是众多H股公司回归A股的一大重要因素。此外,在A股挂牌,今后将能以更高的价格减持套现股份。

对于为何选择“双股”上市,庄园牧场证券部回应绿松鼠称,“主要是公司管理层的一种战略布局和规划”。至于未来是否会退出H股,其回应称“不是很了解”。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郭铁

编辑 / 松鼠1号

近期文章推荐

庄园牧场旗下产品上黑榜,企业发展陷停滞

上一篇新闻

“三道红线”全踩中,富力着急降杠杆,低价配股融资22亿

下一篇新闻

2022年济南500个重点项目,其中包含大量产业园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