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8日 星期五

不产一滴油的新加坡为何却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新加坡面积狭小,仅有719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的1/9,连面积很小的台湾都称新加坡为鼻屎国。新加坡几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石油资源也是如此。但是极其贫油的新加坡却能成为仅次于美国荷兰的世界第三大炼油国。炼油石化产业是新加坡的经济支柱。新加坡的石化行业在2011年时,产值高达770亿美金,占当时全国生产总值34%。从1960年左右开始,新加坡仅花了20多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石油贸易枢纽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新加坡石化产业产值大,污染小,诸多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新加坡石化产业基地裕廊岛,人工造岛,把七个小岛连城了一个大岛

初始发展阶段为1960-1970年代,起步阶段以生产成品油和石脑油等产业链上中游产品为主。1960年,新加坡政府采纳了荷兰经济学家阿尔伯特·温斯敏团队为其设计的工业化方案,将石化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在这一产业规划的指引下,新加坡引进了首批大型跨国企业,如皇家壳牌(1961)、英国石油公司(1964)、美孚(1966)等。英国石油公司与雪佛龙旗下加德士于1973年共同投资成立了新加坡炼油公司。在大型跨国企业的带动下,新加坡于197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继美国、荷兰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

第二阶段为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主要聚焦石化产业链延伸、升级与附加值提升。新加坡推动日本政府,并联合壳牌、住友、三井、雪佛龙-菲利普斯、塞拉尼斯等大型企业,通过投资扩建综合石化专区,一方面持续扩大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外商独资与合资等形式成立各类石化公司,推动石化产品向乙烯、丙烯和芳烃类产品以及各类塑料、聚合物、添加剂等下游产业延伸。新加坡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跨国石油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石油贸易服务中心。截至1990年代中期,各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石油交易中心逾50家,包括德国巴登苯胺烧碱公司、英国帝国化工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国杜邦石油公司、通用塑料公司等。

第三阶段为2000年之后,以裕廊化工岛建成启用为标志,新加坡油气石化产业发展进入高度聚集阶段。裕廊化工岛使得新加坡油气石化产业链进一步整合聚集。蒸汽、供水、废物/水处理、工业消防、实验室、检测仪器、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以及港口、码头、仓储等物流服务得以共享,企业入驻可以使用。既创造了生产协同效应,由此发挥出高效的集群和一体化产业优势,又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物流成本。裕廊化工岛以约70亿新元(约51亿美元)的建设资金带动了逾500亿新元(约365亿美元)投资。

世界工业园单位面积产值第一的裕廊化工岛

纵观新加坡油气石化产业发展历程,优势在于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战略性区位优势,成功把握住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历史机遇,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产业链延伸、聚集。其发展经验与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超前规划、科学决策,政策实施注重稳定性和延续性。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油气与石化工业,将其视为制造业核心产业之一。新加坡政府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政策,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鉴于工业园区与港口的联动关系,新加坡将港口运作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不断提升软硬件能力,维持高效率运营与管理。

此外,为充分利用跨国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新加坡启动了“本地工业提升计划”,将本地中小型公司定位为跨国公司关键供应商与支援厂商,积极培育本地公司与跨国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带动本地企业发展与能力建设。在油气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加坡政府采取有限干预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投资、奖励研发和技术突破;另一方面通过与原料进口国和产品销售对象国签订自贸协定,积极融入全球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由于超前规划,污染在可控范围内。

一站式投资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新加坡并无油气资源,却能吸引上百家全球油气石化龙头企业入驻,从无到有发展出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从软环境来看,应归功于其廉洁高效的政府为企业提供的高水平公共服务和优质投资营商环境。早在建国之初,新加坡就下决心以发达国家标准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以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角色为例,虽然其主要职能是招商引资,但其成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为一站式服务机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包括企业注册、政策与法律咨询、税费谈判,以及土地、供水、电力、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减少引资招商落地的冗余环节。针对企业对劳动技能的需求,经济发展局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帮助企业成立培训中心。从硬环境方面来看,新加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油气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对发展循环经济、集聚经济和知识溢出效应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裕廊化工岛即是成功典范。

人才引进与培养双措并举。为支撑产业发展,新加坡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引进关键人才。一是通过引进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引入高级工程师、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等。二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由政府部门有计划地重点招揽。如经济发展局与人力部、贸工部、教育部等部门定期召开人力咨询会议,议定发展所需人才;经济发展局与人力部共同负责人才引进的全面协调和管理,成立“联系新加坡”作为专门的人才引进部门,并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招揽行业精英。人力部根据行业内对未来人才技能需求的预测,每年发布“关键技能列表”,为“联系新加坡”及其海外分支的揽才活动提供工作重点和活动方向。

除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外,新加坡也格外注重本土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新加坡国立大学早在1970年代即设立了化学工程专业,南洋理工大学亦于2004年开设相关专业,两校硕博士毕业生为油气石化产业提供了稳定的高端劳动力和研发人才。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贸工部科技研究局还分别在裕廊化工岛上设立了化学加工科技中心和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和研发平台。

此外,新加坡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与油气石化产业的合作。具体措施包括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征求相关企业建议,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通过安排学员在企业实习、职业学校与企业合办研发中心、由政府资助在企业内部设立培训中心,甚至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培训中心等各种模式,为企业培养其所需的技术人才;开展“教学工厂”等办学模式,即在职业院校教学环境内融入企业环境,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通过跨学科与多元技术相互配合,携手为企业开发项目所面临的成本、质量及性能等要求寻求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

上一篇新闻

曼联终于射了,新加坡全场5万球迷集体高潮

下一篇新闻

选择新加坡留学的优势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