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2021-04-20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各位听众,早上好!今天是4月20日,星期二,农历三月初九,谷雨。北京多云,25℃到12℃。以下是内容提要: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王沪宁陪同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师生砥砺奋进;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文版出版发行;

习近平将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十四五”时期,青海省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今天的节目大约需要35分钟,以下是详细内容: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午9时30分许,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陪同下,首先来到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美术展馆内,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一件件展品各具特色。习近平详细了解重大主题和国家形象设计作品创作、展示等情况介绍,仔细观看展品。习近平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主要开展计算摄像、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习近平来到这里,结合展板、电子屏幕察看实验室开展计算光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科学实验研究和开发新科技应用场景情况,听取实验室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清华大学主楼二层展示了学校近年来重点教学科研成果。习近平听取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高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研究水平等情况介绍,对清华大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在主楼二层大厅,习近平看望部分老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习近平感谢在教学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们,向老教授们表示敬意,勉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有新进步。他强调,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展现了清华人的勇毅和担当。面向未来,清华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位于校园西北部的西体育馆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在馆内篮球场,校篮球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习近平走进体育馆,同他们亲切交谈。习近平表示,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随后,习近平在体育荣誉室察看历史照片、实物展览,了解体育馆保护利用、学校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展体育教育等情况。

11时20分许,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西体育馆后馆,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土木系教师聂建国、公管学院教师梅赐琪、工物系应届博士毕业生孙启明、人文学院二年级本科生李润凤分别发言。习近平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110年来,清华大学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培育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这是一代代清华人拼搏奋斗、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极不平凡历程,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习近平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离开学校时,操场上、道路旁站满了师生,大家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满怀深情地同大家挥手致意,掌声、问候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丁薛祥、孙春兰、陈希、蔡奇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有关活动。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引发广大师生热烈反响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李欣 潘毅 刘会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清华大学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继续拼搏奋斗、勇攀高峰、争创一流,努力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鲁晓波:我们一直秉承着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也一定会瞄准世界一流,为国家、民族的需要,培养能够担当、有使命感、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表示,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陆建华:大学首先的使命是育人。老师们就得带领学生到科技创新的一线去摸爬滚打,反过来再把这些有用的实践经验再提炼,再去充实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完全是可以互动的。

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表示,要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继续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

刘波:让我们清华的学生身体锻炼得更好,能够达到我们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目标,同时也在全国高校当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他勉励广大青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这让大家备受鼓舞。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研究员吴嘉敏:一进来,总书记就关注我们做的研究,是不是走在国际前沿、有没有产业化落地,让我非常深刻体会到要做既能顶天又能立地的研究。所以未来还是要能够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创新,一方面引领学术前沿;另外一方面,要能真正把我们的最新科技应用到国家的建设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博士生王梦瑶:总书记也提到了对我们青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够像清华的校训一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用中国的设计力量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下一个百年的美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文版出版发行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俄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同志论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稿85篇。该书俄文版和此前出版的英文、法文、日文版,对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将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20日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智利总统皮涅拉、印尼总统佐科、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老挝国家主席通伦、韩国总统文在寅、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柬埔寨首相洪森、马耳他总理阿贝拉、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新西兰总理阿德恩、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博兹科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年会。

【我们的“十四五”】青海: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李亚玮 葛修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四五”时期,肩负着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的青海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20年12月,三江源生态法庭对一起涉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进行审理。这是三江源生态法庭自2017年成立以后,审结的第21起环境资源案件。玉树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班玛吉说,要用法律之剑呵护三江源生态系统平衡。

班玛吉:我们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和生态法庭作用,运用司法手段保护好三江源,为把玉树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高地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青海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村民仁青达杰:以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单靠畜牧业生活,现在虽然少了家畜,但是有国家的补助和项目建设。现在外地人来这边参观和旅游的人也比较多,所以收入特别好。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湘国: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把国家公园建设与民生改善相结合,落实好“一户一岗”政策,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局面,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的守护者。

博鳌亚洲论坛举行多场分论坛 提供“亚洲视角”贡献“博鳌智慧”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9日是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启的第二天。与会嘉宾共话合作前景,提供“亚洲视角”,贡献“博鳌智慧”。

不管是人口总数,还是国内生产总值,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15个国家的总和都占到全球的近1/3,高居全球区域自贸协定首位。

2021年4月15日,中国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RCEP核准书,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完成RCEP核准程序。国家财政部关税司司长蔡强表示,我国已为RCEP正式生效做好完全准备。

蔡强:主要关税减让表、承诺表转换,转换工作已经完成,其他涉及约束性义务大概87%已经具备实施条件,剩下13%经过和其他部门认真梳理,协定生效后也可以立即实施。就中国来说,可以说已是万事俱备,只等签署生效。

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专家学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多场与“一带一路”的分论坛中表示,“一带一路”“朋友圈”在不断扩大,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刘国平:更加积极地响应中国政府提出倡导的“一带一路”,参与今天的博鳌论坛,都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政府的政策,推动相互之间的合作。

上一篇新闻

她的风景画充盈诗意,梦想的宁静故乡

下一篇新闻

【奋进五年看成就】传承创新 繁荣发展 “公能”文化润心铸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