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当年为何与大马“分手单过”?
由于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的阻隔,从东亚去往中东、欧洲、非洲的海运,必须绕过马来半岛最南端,进入马来西亚和印尼之间的狭长水道,而后才能驶向浩瀚的印度洋,最终抵达目的地。
这条狭长水道就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也是当前最繁忙的国际航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入口处北侧,与马来半岛最南端隔着宽仅1~5公里的柔佛海峡。虽有柔佛海峡相隔,但从地理释义上,仍将新加坡归入马来半岛范畴,堪称“半岛南端的明珠”。
新加坡历史
在古时,东南亚同中国就有着紧密联系。7~14世纪时,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存在着一个信仰大乘佛教的王国,宋时称之为“三佛齐”。1299年(对应中土元朝),该国一位王子来到新加坡岛建立“新加坡拉国”,梵文意为“狮城”。
明朝时称新加坡为“淡马锡”,淡马锡也很不容易,北面是强国暹罗(泰),南面是爪哇岛的满者伯夷(该国曾抗住元朝攻打)。也因此淡马锡五世而终,于1398年被满者伯夷侵占,此前一年,三佛齐已被满者伯夷拿下。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1402年(明成祖即位年),一位逃亡的三佛齐王子,于马来半岛北端建立满刺加国,即马六甲王朝。为使灭国悲剧不再重演,满刺加国苏丹曾拜谒明成祖并被纳入朝贡体系,由此平安无事百余年。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太短,满刺加被葡萄牙殖民者所灭,先后两代国王率领残部进行了20多年抵抗,最终与葡萄牙谈和并建立柔佛王国,新加坡岛也在王国范围之内。
马六甲王朝
弱小的柔佛王国延续着之前的艰难,在周边势力渗透蚕食中苦苦支撑,直到英国人终结了这一切。1824年,新加坡被割让给英国,1914年英国全面控制柔佛。
综上所述,新加坡同三佛齐,以及由三佛齐演变而来的多个马来半岛王国渊源颇深。
与大马的分分合合
由于地利之便,和蒸汽机普及引发航运的兴起,新加坡空前繁荣。英国也相当重视这块宝地,称之为“东方直布罗陀”。
二战后,曾被日军驱逐的英国重返新加坡,但已是今非昔比。战火已将英国摧残的伤痕累累,再无力掌控庞大的殖民体系。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各殖民地人民,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更多的权力。
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尚未脱离英国),李光耀为首任总理。
1961年马来亚首相东姑拉曼宣布了一个宏伟蓝图,将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在马来半岛上的领土)、文莱、新加坡、沙捞越和北婆罗洲(均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组成马来西亚。
此提议得到新加坡积极响应,并在1963年正式加入马来西亚。
正如“热恋中满是美好,过日子却要面对柴米油盐”,合并之后新马之间矛盾开始显现。
按东姑拉曼最初设想,在马来西亚这个新国家里,应该以马来人为主导,但新加坡境内民族众多,对此持有不同见解。而且在新加坡州的竞选中,马来党派尽落下风,从而加剧了对权力重心转移的担忧。
此外是经济方面的矛盾,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很大原因是冲着其广阔的国内市场,然而市场并未对新加坡全面开放,这使新加坡感觉受到不公对待。另一方面,新加坡认为下拨的预算款不够用,而上缴税收却从4成被提高到6成。
在如此背景下,双方矛盾逐步激化,还发生了严重冲突。于是,马来西亚国会通过投票,将新加坡逐出联邦。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
分手后的新加坡
独立初的新加坡十分艰难,不要说资源、市场,就连淡水都需进口。当时新加坡产业单一,仅靠转口贸易很难养活200万人口,李光耀曾黯然泪下:“我从来没有如此悲伤过”。
已经没有退路,再难也要走下去。为争取外资进入,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制造业,建立裕廊工业区;利用转口贸易优势,兴起石油化工产业。
现如今新加坡已是人均水平位居前列的发达经济体。
为拓展生存空间,新加坡一直在填海造地,国土由578平方公里增长到724平方公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粉红为独立至今造陆,红色为计划填海区
从被迫独立到繁荣兴盛,新加坡人通过努力创造了奇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