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辛亥革命志士朱赤霓其人其事

辛亥革命志士朱赤霓其人其事

朱赤霓(1877年-1943年)

黄柏军

广东省中部的江门五邑地区(管辖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等三区四市),本地人口480万,另在海外有500多万华侨同胞,旅居一百多个国家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清末民初,这里诞生了许多追随孙中山先生、支持民主革命的爱国侨领,朱赤霓就是其中一位。

但是,当地很多人只是熟悉朱赤霓是一位华侨实业家,并不知道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特殊功勋,以至于漠视朱赤霓仅存在乡间的故居,致使故居因房地产开发被拆,令人痛心。为了还原朱赤霓作为辛亥革命志士的历史本来面目,最近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走访朱赤霓先生故里,写成此文,希望有助于更清晰展现这位爱国侨领的传奇一生。

一、旅居南洋时期的革命足迹

朱赤霓,字紫绶,原籍广东省新会县丹灶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肇恒里。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11月25日,1943年8月14日逝世,享年66岁。

朱赤霓出身海外华侨家庭。其父朱乙藜,一向旅居马来亚巴罗端洛埠。赤霓在马来亚出生,六岁时始由其父带返中国,在乡读书。至14岁(1891年),他经族兄朱竹铭介绍,去广州杉木栏广祥号做后生(学徒)。1894年,应族兄的邀请,他重赴南洋,最初在星加坡七家头(七家头是广祥、恒生、广生、广恒、有兰、罗奇生、广兰的总称)的广祥号当内柜(管钱的职务),因他怕理财,便转管绸衣(布匹)业务。以后又转去马来亚的芙蓉埠(森美兰)的广生树溶园(即橡胶园),因工作勤奋,被擢升为司理,并在当地经营锡矿,积累了种橡胶和开采锡矿的丰富经验。其时,他与当地一位华侨商人邓泽如交往甚深。随后到芙蓉埠经营橡胶、矿务。

朱赤霓晚年回忆,他的革命引路人就是同乡挚友邓泽如,因为就是经邓介绍,朱赤霓在南洋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朱与邓一起奔走于南洋各地,全力以赴筹募军费,先是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后来支持讨袁(袁世凯)护法,深受孙中山的信赖,成为毕生挚友。

1906年7月,孙中山返新加坡,林义顺和陈楚楠、李竹痴陪他访问了森美兰州首邑和马来亚著名锡矿中心的芙蓉,和原已有联系的朱赤霓、董心持、李梦生等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为隔年在芙蓉与瓜膀庇拉设立同盟分会奠下了坚实的基础。8月初,他们来到英属马来亚联邦的首府吉隆坡,创建了吉隆坡同盟分会。

据华侨史专家任贵祥介绍,据初步统计,从1907年10月到1911年4月底,所见孙中山致邓泽如、朱赤霓等人的40封信函中,其中嘱其捐款或涉及筹款的就有25封。从中越边境的防城起义到广州黄花岗起义期间的各次起义,都可见孙中山催促邓泽如加紧募捐的信函。孙中山在信中说,“吾党财政之困难,真为十余年来所未有”,“望足下与心持兄竭力动之”。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中国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朝政府决一死战。组织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需要巨额经费。它包括购置、运送枪支、子弹,参加起义人员的车船费、生活费及各项活动经费。槟榔屿会议汲取前几次起义多因款项准备不足,临渴掘井而导致失败的教训,决定全力以赴,筹措经费。孙中山指派胡汉民负责东南亚地区的筹款工作,邓泽如在新加坡及马来亚地区负责筹款。会议结束后,他们便分赴各地,在各界爱国华侨中进行筹款活动。在这以后的几个月中,邓泽如、朱赤霓等分别与胡汉民、赵声、黄兴等革命党人走遍马来亚各埠,深入华人社团,向热心侨胞进行起义军饷的募捐。其间,邓泽如、朱赤霓等华侨的尽职尽责、殚精竭虑、赤胆忠心给孙中山、黄兴等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10年12月31日至1911年1月9日,邓泽如、朱赤霓等陪同黄兴先后到芙蓉、吉隆坡、怡保、霹雳、文明阁、金宝,一行十天长途奔波,黄兴对邓泽如、朱赤霓等侨领的认真负责和忠实追随,深表感激,再三言谢。返回新加坡之后,黄兴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给邓泽如,信中有云:

此次巨款之筹集,虽由谭、王、郑、黄、陆、朱、郭诸君以及各同志之热心国事而来,实由我兄一人之至诚所感。皇帝有灵,锡以哲嗣,其报不爽!弟虽不言因果,而天理自在,孰不信之?弟等唯有奋励厥志,慎小其心,力求有成,勉尽公义,更有所以酬知己,则私心方安耳。

黄兴的这封信提到的马来亚爱国华侨“谭、王、郑、黄、陆、朱、郭诸君”指的是谭德栋、王镜波、郑螺生、黄怡益、陆秋露、朱赤霓、郭英章七人。说明当时朱赤霓已经跟随邓泽如左右投身革命洪流,肩负起革命党南洋筹款之重任。黄兴在信中对邓泽如、朱赤霓在陪同筹款期间的作用、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经过一番并肩作战已经成为情谊深厚的革命知己。

南洋筹款不易,堪称一分一毫凝聚着爱国华侨的期盼。邓泽如、朱赤霓等爱国华侨最终没有让孙中山失望。经过邓泽如、朱赤霓等人的艰苦工作,新、马各地华侨共捐款47663元,占辛亥广州黄花岗起义各地华侨捐款的第二位。

二、民国宦海沉浮与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后不久,一九一三年,宋教仁遇刺案发生,朱赤霓关心支持孙中山、黄兴领导的讨袁斗争。九月,南京被袁军张勋部攻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袁下令通辑中山、黄兴、廖仲恺和朱执信;朱赤霓在海外再为孙中山等革命同志捐款。一九一四年,袁解散国会,设参政院。夏,朱执信奉中山之命往马来亚之怡保,为讨袁筹得巨款;当时,南洋华侨参加讨袁筹款会议者有周之贞、郑螺生、区慎初、邓泽如、李原水、朱赤霓和谢八尧等十人,共同摄影留念。朱赤霓在会议上慷慨陈词:“袁世凯阴谋称帝,全国掀起讨袁运动,我们作为海外侨胞也要积极响应。”

因为积极筹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朱赤霓于1920年被马来亚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他住广东省财政厅处,并先后被任命为大元帅府顾问、国营实业委员会委员、两广盐运使署省河督配局局长。他生性恬静不愿当官,任职期限很短,便功成身退。

1924年,他应堂弟朱巽行的邀请,回江门市书院路广恒烟庄任经理。朱赤霓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27至1928年,由他发起,并向海外广大华侨乡亲募资集股,筑建由江门的白土至鹤山县雅窑玉岗的江佛公路第四段,建成后购买了汽车10多部,组成利行行车公司,于1930年全线通车,乡亲称便。同时在丹灶乡,朱赤霓曾出资建了3座凉亭及避雨亭(现还残存一座),深为乡中父老兄弟所称颂。

朱赤霓对兴办教育事业亦不遗余力,曾与海外乡亲集资在故乡兴办新会县第三区第一小学校(前身是设在普济善堂的振民小学),又发动朱泽林等华侨在家乡丹灶乡肇恒里捐办了一间叫“圣功”的小学校。他兴办的第三区一小,聘请当时的进步人士冼夙楼当校长。学校举办学生军,提倡宣传抗日。在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所以开办以来,成绩卓著,造就不少人才。该校毕业生考取当时著名中学者甚众,升学率颇高。后来,他又主持兴办了新会西江乡村师范学校,这间学校,是江门市最早的一间中等学校。

朱赤霓对兴办民族工业也抱有极大的热忱。1932年,主粤的陈济棠因慕朱赤霓的采矿、种胶的丰富经验,特邀聘朱赤霓任琼崖实业局局长及兼任设于海口市的省营糖业部第七仓主任。广东省建设厅琼崖实业局下设秘书科、总务科、农业科、工商科。朱赤霓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在实业局对面租了一间房子,设立琼崖实业局工商陈列馆,陈列琼崖出产的手工业产品和各种图表;又在府城接收一个农场作为研究试验农作物与畜牧业;还在农场试验粮食作物,以研究热带作物为主,场内附设有养猪场和养鸡场,大力提倡第一代杂种猪和第一代杂种鸡,并选了几个县设定期配种站,免费供应农民为猪配种。朱赤霓是南洋的老华侨,注重开矿和种植橡胶,招请了不少南洋的华侨回来投资开采锡矿,先后成立大小公司20多个,大都在儋县、那大等处开采锡矿和种植橡胶,其中最大的公司为“万发矿植公司”,资本额为大洋四万元,投资人多为南洋回来的华侨,如郑绍棠、谭元贵、朱赤霓等,国民党元老邓泽如、肖佛成等,亦有投资入股。

开发海南岛,朱赤霓踌躇满志。他就任伊始,即到各地调查,锐意计划开发好琼崖(海南岛)。他的实业计划是:在东路(文昌、嘉积、澄迈),根据气候环境,发展垦植,引种香茅、胡椒、橡胶;在西路(那大以远)则进行勘探和开采锡矿、铁矿。他委派技士冼麟生(朱的女婿)在上述各地的原始林区、荒野,进行艰苦的考察,勘查出不少矿产资源,制成第一手资料。这是海南岛有史以来首次的科学调查。朱赤霓在任期间,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规定可廉价购地垦荒,以此发动和组织华侨集资参加开发。其中设在那大的万发公司,规模最大,先后开采矿藏18个之多,可惜后来均被日寇所毁。他任局长期内,琼崖实业局还主办出版了《琼崖实业》月刊,对外报道开发政策和介绍矿产、植物资源情况,颇具价值。

1933年,广西军政要员由于当时贺县水岩螟的锡矿埸经营不善,特邀赤霓赴桂接办。赤霓查勘了当地资源,遂议定由广西出地,华侨集资,组成合营性质的贺县水岩螟贺成锡矿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引进机械开采锡矿。1938年,矿场受水淹,且日寇又侵陷广东,石油供应短缺,矿场于是停产,赤霓避居澳门,住罗利老马路。1942年,因不满于长期蛰居,赤霓重返广西,筹划锺山锡矿公司的复产。1943年9月,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于锡矿场,终年66岁。

朱赤霓秉性诚恳正直,不畏权势,不以权谋私,没有积聚到什么家财。他逝世后,仅遗乡间房屋一幢。

三、朱赤霓与孙中山的密切交往

关于朱赤霓为孙中山敬送挽联

朱赤霓是辛亥革命志士,年青时为辛亥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孙中山很器重他,两人情谊深厚。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3月14日,段祺瑞执政召开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了为孙中山举行国葬议案,并由财政部拨出治丧费10万元。在中山先生停灵祭吊期间,有数十万人前往中央公园公祭。据治丧处统计,仅于月底前,就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59000余副、横幅500余条。其中,朱赤霓敬送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深沉感人,内容如下:

妖雾漫天,长城遽坏;

明星敛耀,举国同悲。

挽联落款为:南洋总支部朱赤霓。

孙中山与朱赤霓家人的来往

据说朱赤霓的长子朱嘉祥结婚时,孙中山曾以泥金红纸亲书:“宜尔子孙”四字为贺;朱赤霓的长孙朱在勤出生时,朱赤霓面见孙中山,请中山先生为孙儿取名,孙中山为他的孙儿命名在勤,取“民生在勤”之意;朱赤霓在乡间的新居落成时,孙中山先生非常高兴,特命侍卫从广州送来名种丹桂两棵,以为纪念。1920年,朱赤霓的母亲叶氏夫人逝世,孙中山曾为其亲笔题写墓碑:“朱府叶氏夫人墓。民国九年六月孙文题”。该墓碑2006年在丹灶朱赤霓故居花园处发现,由朱赤霓后人捐赠给了江门市博物馆收藏。

孙中山等致朱赤霓等的筹饷书信

广州博物馆藏有一本特殊的黑白照片集,编号为“广州市博物馆编71027”,照片集收录有157张黑白照片,内容主要为孙中山先生与其同志有关筹备革命军饷的来往信件,反映了南洋吡叻同志在1912~1924年期间为祖国民主革命活动筹备革命军饷的情况。程存洁所著的《南洋筹饷(广州博物馆藏孙中山及其同志有关筹饷手札集)》将这组历史照片收录书中,其中,有八件书信涉及朱赤霓。

(本文作者是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五邑侨史》主编)

上一篇新闻

读懂这12句潮汕俗谚,你就知道为什么潮商为何能成功了

下一篇新闻

载重7万吨!全球最大木屑船在扬交付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