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潮涌成渝开新篇——写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之际

历史,总由一些关键节点来定格。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时刻——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发布,为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擘画蓝图。

这是一步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落子——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全国一盘棋新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再扬云帆立潮头,更上层峰开新天。

今起,随着《纲要》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聆听时代的呼唤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纲要》时指出,成渝地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重要增长极”“新的动力源”“高水平样板”……字里行间,饱含着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期许,为成渝地区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如何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纲要》应势而生,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纲要》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此,《纲要》对加快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让成渝地区在全国一盘棋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清晰——

从中国地理版图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和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中国经济版图看,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成渝地区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构成一个优势互补、遥相呼应的完美菱形,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区域,对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时代发出新的呼唤,国家赋予新的使命。

找准“政策眼”、用足“含金量”,《纲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定下主要原则、绘制出“路径图”——

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提升重庆、成都的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强化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积极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强化体制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共享包容,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让改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协同,合作共建。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夯实发展的基石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早在《纲要》发布的600多天前,从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之日起,川渝广大干部群众一天也不耽搁、一刻也不松劲,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把已确定的事情尽量往前赶——

2020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

同年3月17日、12月14日和2021年5月2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党政联席会议举行3次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强大合力。

600多天里,两百多份合作协议陆续签署,2个国家级和8个省市级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方案编制全部启动;今年前三季度,总投资达1.57万亿元的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66.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741.4亿元……

一幕幕发展大戏精彩上演,一项项扎实举措频频出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有效探索,为全面实施《纲要》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重庆、四川两省市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稳步上升,较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占西部12省份的34.5%。

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在延续。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四川GDP分别为19951.89亿元和38998.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9.3%,在整个西部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更为显著。

——科技创新全面发力。从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从两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均可以看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两地共同的战略行动。

一年多来,两地加快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研究谋划200个重大支撑项目、1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高校共建3个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重点实验室,联合实施重点技术研发项目15个;共同设立50亿元(首期10亿元)科创母基金;2021年川渝集中开工40个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改革开放水平提升。在改革创新上,川渝共同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示范等重大改革;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上的重大问题……

在扩大开放上,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230余条国际航线等开放大通道,用好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重庆自贸试验区、四川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大平台,成渝地区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稳步提升,在西部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的作用日益彰显。

2020年,川渝两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到资总额占到西部12省份的58%,外商投资企业总量占比达到43%,释放出强大的开放效应。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目前川渝通办事项已达210项,不仅对国家要求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尽量全覆盖、打出提前量,还拓展了一批川渝特色跨省通办事项。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全面启动,川渝已通或在建19条省际高速公路,省际公交线路明年将达到13条以上……两地群众出行更便捷、交往更频繁,发展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今年初,川渝两省市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到年底前,将实施以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为重点的便捷生活行动,同步建立便捷生活事项清单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有效满足两地群众工作生活需求。

一个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正在逐渐成型,让近者悦、远者来。

共绘美好的图景

百舸争流,奋楫者进。

与沿海地带有所不同,一片内陆区域的崛起,往往需要更广阔的胸怀和更坚定的决心,需要更大的力度和更刻骨的革新。

今年元旦,中欧班列(成渝)号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和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同时发车,这是首次两地联合开行的中欧班列,也是成渝打破藩篱、协同开放的一个缩影。

6月17日,川渝两省市政府首次联合举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加。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一年多来,川渝在智博会、西洽会等重要活动中,均着力于向全球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推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概念,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造势布局。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正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所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一体化的事情很多,当务之急可以先确定突破点,然后一点一点去做,例如建立协调机构、制定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消费市场一体化等。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作为“双核”之一的重庆,未来,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壮阔的未来图景,将铺展在巴蜀大地上——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福祉。一系列可视化指标,将转化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25年,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铁路网总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5G网络实现城镇和重点场景全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率达到88%,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95%……

定下航标,谋定而动。

对标对表中央决策部署,沿着《纲要》规划的路径,1亿多巴蜀儿女更加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地阔步向前。

蓝图在前,风光无限。

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蓄积着更强的合力,向着更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砥砺奋进。

上一篇新闻

博士后眼中的“双城记”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政府学校入学考试备考宝典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