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丨新闻四则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德路里:船舶营运成本连续2年上涨;和记黄埔港口:泰国迎来最大的集装箱船;人民日报:打造中巴友好合作的新港湾。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丨新闻四则

东方海外宣布,为扩展西非和南非的服务网络,以满足该地区日渐增长的服务需求,特此通知新增亚洲至西非和南非的直航航线,新航线名为西非2 (WAF2)。

有关航线将会直靠开普敦、阿帕帕、廷坎岛及奥纳等重要港口,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及高班期密度之航运服务。

WAF2航线的船期为:大连(周五/周六)→新港(周日/周日)→青岛(周二/周三)→仁川(周四/周四)→宁波(周六/周日)→南沙(周二/周三)→新加坡(周日/周一)→开普敦(周三/周四)→阿帕帕(周六/周一)→廷坎岛(周一/周三)→奥纳(周四/周日)。

生效船期:KOTA SELAMAT 029W,南沙船开日期12月12日。

德路里:船舶营运成本连续2年上涨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丨新闻四则

航运咨询公司德路里(Drewry)日前表示,经历过显著下降后,船舶平均营运成本已连续两年上涨,成本的增加主要归因于保险费的上涨。

由于大部分货运板块市场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船舶营运成本在2018年略有增长。德路里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46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船舶日均营运成本上涨了1.1%,超过去年0.7%的增长率。而在2015年和2016年,营运成本连续两年收缩了近9%。

前几年,由于航运市场形势低迷,营运商们为求生存大幅削减成本。但是货运市场从2017年开始回暖,减少开支的压力随之减轻。德路里研究产品总监Martin Dixon说:“这一趋势在2018年得到延续,成本稳步上升。”

德路里表示,这次评估的船舶类型包括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干散货船、油轮、LNG船、LPG船、杂货船、滚装船和冷藏船,还有最近刚引入的汽车运输船。 2018年成为7年来所有运输板块平均营运成本均上升的年份。

但是,某些板块持续运力过剩加上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性将让大部分船东在未来几年继续面临挑战。据德路里预计,成本压力将会持续下去。

Dixon总结说:“经济上的亏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鉴于相关板块的要求提高,加上部分保险机构从海事领域退出,市场正在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保险费率的增长,尤其体现在短期内。”

但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其他成本项都有比较良好的预期,未来几年船舶总体营运成本增速预计将低于价格增速,因此实际成本不会增长。

和记黄埔港口:泰国迎来最大的集装箱船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丨新闻四则

据悉,泰国港口营运商和记黄埔港口(Hutchison Ports Thailand)在林查班港(Laem Chabang)的D码头迎接了这艘由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拥有的14,053标箱级集装箱船“ ONE Columba”号。

“ONE Columba”号长364米,宽51米,总吨位145,647吨。本月早些时候由日本Kure造船厂交付。

据了解,首次有这种规模的集装箱船在泰国停泊。这次,和记黄埔泰国港口公司部署了新的远程控制码头起重机来处理2,269个集装箱。

D码头是泰国第一个可处理最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舶的码头。 D码头总长1,700米,设有17台超巴拿马型码头起重机和43台电动橡胶轮式龙门起重机,全部采用远程控制技术。

该码头预计将促进林查班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进一步增加350万标箱的运力。

人民日报:打造中巴友好合作的新港湾

东方海外新增西非服务WAF2丨新闻四则

大型船舶设备、履带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27米长臂挖掘机……巴拿马运河的大西洋入口处,这些来自中国的大型机械设备在工地上轰鸣作响。巴拿马玛岛港扩建升级项目工程师李超指着远方的一处工地对记者说:“那里就是未来货船进港的入口。”

位于科隆自贸区的玛岛港由中国山东的岚桥集团投资建设,港口扩建升级项目于2017年6月正式开工。这是玛岛港首个按照新巴拿马运河船闸设计和建造的集装箱码头,预计项目总投资额约10亿美元,也是中国内地企业在巴拿马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港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巴拿马运河自2016年6月完成扩建工程后,更大的新一代集装箱船“超巴拿马型”船舶可通过运河自由往返于两洋,货轮承载能力从5000标箱(标准集装箱)升至1.4万标箱,巴拿马运河的运力倍增。为适应新的运力需求,玛岛港作为世界级枢纽的扩建升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建设玛岛港,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繁重。李超说,巴拿马十分注重环境保护,由于施工必须砍伐植被,当地规定,树木砍伐多少就必须补种多少,且原来在这里栖息的动物也必须得到妥善安置。公司在项目一开始就按照规定在周边及其他地区补种了树木,小动物们也搬到了自己的新家。

巴拿马科隆集装箱港口项目总经理张亮坦言,参与中美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拦路石是硬件设备短缺,例如当地没有集装箱码头建设所需的1.2万吨千斤顶,为保证工期,只能从国内运输。其他一些国内常见的设备一旦出现损坏,都需从国内或是其他国家调配,大大增加了成本。

当地设备短缺、租用成本高昂,如果一切就地取材,工期势必进展缓慢。通过努力,岚桥集团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设备进口得以免税。在建设工地上的挖泥船、履带吊车、打桩机、大卡车等都来自中国,“中国制造”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港口的大门即将建成,泊位建设也比几个月前推进了100多米。

据介绍,2019年6月玛岛港的3号泊位将开始试运营;到2020年6月,一期工程将全部正式运营;二期工程预计2019年初开始动工建设。建成后,玛岛港将实现年通过能力500万标箱,升级为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侧唯一可停靠15万吨级集装箱船的港口,满足运河的运转及需求。此后,岚桥集团还将继续提升玛岛港口吞吐量,实现集装箱年通过量1100万标箱。

见证两国关系快速发展

玛岛港项目的稳步推进得益于中巴关系的发展。据李超介绍,在项目准备阶段,中巴两国尚未建交。由于法律层面的限制,环评、施工许可等方面进展十分缓慢,很多文件需要排队办理好几个月。玛岛港项目开工几天后,中巴宣布建交,工程建设也迎来了一片新天地。巴拿马和科隆市的各级政府都对项目十分关心,经常到工地上考察项目进展。在安全、劳工等方面,科隆市为岚桥集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岚桥集团对当地员工的照顾也受到员工、地方政府和工会的肯定。科隆劳工局官员阿洛迭尔告诉本报记者,岚桥集团为科隆创造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其中施工建设岗位就有800余个。岚桥集团还为工人提供了各种保障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虽然双方文化差异较大,偶尔会出现分歧,但通过良好的沟通,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岚桥集团已经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当地员工科尔多瓦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在这里与中方人员相处得非常融洽,岚桥集团有专门的中方人员对接当地员工的福利和劳动保障。巴中相隔遥远,但人心近、人情暖。”

巴拿马建筑工会代表埃斯特巴说,中国人热情、团结、勤奋、尊重他人,中国企业愿意与巴拿马员工交流想法、相互倾听心声。“中国企业尊重我们,也赢得了我们对中企的尊重。”

李超带着记者环绕工地四周,他自豪地说:“玛岛港大力推广自动化,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保障服务质量,节约运营成本。此外,这里价格优势明显,非常有竞争力。未来,这里要打造物流园区,现在很多拉美其他国家有意向跟我们合作。”

玛岛港项目建设在打造中巴友好合作新港湾的同时,也见证着中巴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科尔多瓦对巴中合作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巴拿马投资发展,巴中友谊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上一篇新闻

4场演讲10场讨论,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首次在中国办年会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公立小学入学指南丨申请七阶段、统招考试AEIS &S-AEIS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