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700亿建世界第一港,吞吐量远超美国,新加坡为何强烈反对
文|整点科普
这是位于我国浙江省崎岖列岛海区内的洋山港,占地223万平方米,这个号称是世界第一大港的港口,却只需要9名管理人员,你敢相信吗?
洋山港于1995年开始规划,2002年6月开始建设,耗资700亿以上,历经20余年,经历了4期工程后,终于在2018年12月竣工。
洋山港建设对我国发展自贸区、建设海洋强国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
2010年,由于洋山港的加入,上海首次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7万箱;2018年竣工后,更是突破了4201万箱,吞吐量远超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的总和,占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多年蝉联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个全球最大的港口,居然只需要9个管理人员,自动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科技感十足,不仅减少了人工的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洋山港所有的设备全部都是中国自主研制,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洋山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却着急了,早在当初规划建设洋山港时,新加坡就表示强烈反对。
为什么我国愿意用20多年的时间、耗资700多亿来建设洋山港?为什么新加坡会如此反对这个项目呢?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内部却是错综复杂。
我国为什么要耗巨资把洋山港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从国际形势来说,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明显,海上运输更是占据世界贸易的90%,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抢占航运的制高点,建设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但是,上海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却没有一个深水港,无法停靠大型货船。
在航运中占有优势,才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对于我国的货运安全来说,建设一个深水港也是必要的。在洋山港之前,新加坡是世界第一大港,只有它才有停放大货船的条件;但是,新加坡和美国的关系一直都很明朗,我国要想保证货运安全,不能一直依赖于新加坡这个“中转站”。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愿意花二十几年时间,耗巨资也要建成洋山港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它关乎着我国未来百年的发展。
洋山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对新加坡有什么影响?
洋山港在规划之初,新加坡就曾经焦虑不已,甚至还试图阻止;洋山港建成后,新加坡更是急得上蹿下跳。
中国的港口,和新加坡有什么关系呢?
新加坡是亚洲航运中心的关键枢纽,依靠马六甲海峡以及自身的深水港优势,成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口,赚得盆满钵满。
马六甲海峡能够直通万吨巨轮,当时也只有新加坡港具有停放大船的条件,很多要出口非洲、欧洲等地的货船,只能到新加坡港进行中转,每年光是这样简单的操作,新加坡就能大赚几万亿。
作为一个货物运输集散地,新加坡依靠港口发展了船舶修理行业、石油销售和冶炼等各种相关的服务业,同时还形成了多个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提升了就业,也增加了收入来源。
新加坡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物流中心,世界各大银行纷纷在这里设立分行,也逐渐推动了各种金融和商业的发展
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每天的现金流交易却能够达到几万亿甚至是几十万亿,它不发达谁发达?
同时,马六甲海峡还是美国掌控海上运输重要的筹码,美国跟新加坡打声招呼将矛头对准谁,谁就别想通过,新加坡也因此获得了美国不少支持,在国际上逐渐站稳脚跟,态度也越来越硬气。
但是,当洋山港建成后,新加坡就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口了,也就意味着依靠“大型货物中转码头”得到的利益会被中国切断。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单一,过去能够跻身“亚洲四小龙”主要依赖于航运和转口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洋山港的建成,势必会造成新加坡的国际货运地位降低,相关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等等也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银行也会纷纷撤走,经济来源大受打击的情况下,只能做回老本行,与美国的关系也会今非昔比。
不仅如此,我国依托洋山港建立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会翻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大开挖克拉运河的可能性。
新加坡掌控马六甲海峡,背后站着的是美国,一旦美国针对,我国的石油和货物都无法顺利通行,这对我国的航运很不利。
克拉运河位于泰国,一旦开通成功,新加坡的航运中心地位就保不住,美国仗着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掣肘也将失去作用,新加坡能够从中得到的好处也将不复存在。
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对新加坡来说都是当头一棒,新加坡都会失去既得的地位和利益,所以才会强烈反对我国建设洋山港和建立自贸区,但再着急也没用,我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洋山港建成后,2010年取代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成为世界航运的焦点;截至去年,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4350万,旅客达到1.2亿人次,货物达到405.8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港口,也让上海成为全球贸易重要的一环,提高了我国的航运地位。
相信在未来,洋山港会发挥出它的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力量!
—————The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