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中国的姓氏文化悠久,上古八大姓就是从古代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这也是姓氏文化的见证,最早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母性氏族时期,这也是为什么上古八大姓都是女字旁的原因,那么,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呢?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上古八大姓

上古八大姓分别为:姚姓、姒姓、妫姓、妘姓、嬴姓、姬姓、姞姓、姜姓。

上古八大姓之一:姚姓

姚姓简介: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yao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已传至130余世。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百家姓中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姚姓的起源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姚姓的始祖为上古五帝中的舜帝。《史记》、《说文》等典籍记载,舜,也称虞舜,名重华,黄帝的八世孙。因生于姚墟(又称诸冯,今山西省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以地取氏为姚。

据史记》记载,舜年五十岁开始代替帝尧摄行天子的职权,五十八岁时帝尧驾崩。舜为帝尧守丧三年,六十一岁时正式登帝位。

舜帝摄政与在位期间,改革政治,励精图治,治理洪涝灾害,设立中央政府,制定刑律等,把一个原始、松散的部落联盟,构建成了一个具有基本的国家性质的雏形,拉开了华夏国家文明时代的序幕。

帝舜的人格和道德精神也为历代民众所敬仰,被列于“二十四孝”之首,尊奉为帝王的楷模。

帝舜即位的第三十九年,南下巡狩,病逝于苍梧山下,被安葬于九嶷山旁。人民感念帝舜的圣德,就尊舜陵为零陵,意思是地位最崇高的陵墓。今湖南零陵市即因舜陵而得名。

帝舜的死讯传到家乡,妻子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匆忙南下九嶷山哭吊。途中二妃悲极,终日哀泣,泪水洒过的地方,便生出丛丛满身泪痕的斑竹。

在过湘江时,二妃不堪哀痛,双双投江,香消玉殒,留下了一段为历代骚客反复咏唱、凄美哀婉的爱情神话。毛泽东也有诗曰:“九嶷山下白云飞,帝自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二妃死后,被葬于洞庭君山之上,为感念二妃贤德,旁建祠堂,四时享祭。传说,二妃终成洞庭、湘江二水之神,继续佑民造福。

舜帝除了是人间帝王,在古神话中也是最为显赫、最为尊贵的神,神格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神——乃众神之父。在古神话中,他称作帝俊,是日、月神之父。《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帝俊的传说。如: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 。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 。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以上《山海经·大荒东经》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有人食兽,曰季。帝俊生季,故曰季之国。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以上《山海经·大荒南经》

姚姓的衍变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武王灭商时,舜裔已传至第三十四世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帝舜的故地—陈,称为胡公。

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始祖。

妫满传十世至公子完公(四十四世),因国中内讧,完公为避祸奔于齐国,遂改姓田,名完,成为田氏的始祖。

田氏代齐称王,直至秦并六国。

秦末,项羽立田安为北齐王,汉初为韩信所灭。族人田横遂拥兵东海岛屿,自立为齐王,拒不降汉。

汉高帝八年,为了防范和控制故旧诸侯贵族,宣诏齐楚等大家族徙迁关中长陵。

原齐国王室中的部分人,由于惧怕田横事件牵连,便归并入另一支由姚姓衍生而来的王姓,易姓王。

至景帝时,王姓女王成为汉景帝妃,后因生武帝刘彻而成为皇后,家族从而再次显贵。

武帝刘彻即位,恩加王氏,特许舅氏男丁复旧姓田氏。第六十五世始恢复姓田。

传至六十七世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至今浙江湖州(吴兴),再复为旧姓妫。

至六十九世冀州刺史妫平,再复姚姓,为江南姚姓的起家之祖。新莽代汉,搜求舜裔姚氏,征姚平之子、七十世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

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此后,姚姓基本稳固下来。

姚姓的播迁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先秦时期,姚姓姓氏的衍变比较剧烈,如陈、王、胡、孙、虞、田、袁、丰、陆等姓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不过,人口播迁的区域则相对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西汉之后,姚姓的姓氏虽大致稳定,但人口的流动播迁则比较频繁,且涉及的区域广大,遍及大半个中国。

西汉后的姚氏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南系泛称“吴兴姚”,以吴兴为主,今之浙江临安、余杭、德清、湖州,兼有江苏宜兴等地;西北系泛称“南安姚”,以甘肃陇右为主。南安,即东汉南安郡,治所在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

吴兴姚自汉末迁居江南到北魏时期,逐渐壮大开来,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演化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唐以后显于后世的主要有三支:吴兴姚、陕州姚、桐城姚。

北魏时期,吴兴八十五世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姚姓的起家之祖。自姚纲至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九十世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始。

桐城姚也源出吴兴,到明末清初由于出了姚鼐等数位大儒而名扬天下。

除了陕州姚、桐城姚,还有一支比较重要的姚姓“福建姚”也源出吴兴。姚姓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甘肃陇西一带的姚氏,起始祖为三国蜀汉的姚逄。姚逄,字得仁,蜀汉护羌校尉,因出使匈奴为匈奴拘困,遂落居甘肃陇西的赤亭一带,并逐渐融入当地的羌人之中。到晋末,姚氏开始成为羌族首领,成为当地最显赫的望族。

特别是到了姚戈仲的时候,羌人达到了空前的强盛,386年,其子姚苌趁前秦内乱之机,攻入长安,建立了后秦政权,陇右姚氏也开始了向中原内地迁徙。

除了向关中内地发展以外,还有一部分陇右姚氏沿着西南方向播迁,逐步发展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以云南最为繁盛,主要集中于姚安、大姚等地,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而设姚州。

姚姓的人丁于魏晋之前并不太兴旺,但随着“吴兴姚”和“南安姚”的内迁而迅速壮大开来。今天的姚氏大多数来自这两支。

上古八大姓之二:姒姓

姒姓简介: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si

姒,中国人姓氏。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由于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

陕西城固、浙江绍兴禹陵乡、萧山、温州、杭州、四川峨眉、峨边、云南鲁甸、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杞县、江苏苏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均有此姓。

姒姓起源:

相传夏禹之母吞薏(yi)苡(yi)而生禹,因姓姒氏。周文王之母为太姒,出自姒国。北魏时,改姒先氏为姒氏。

同样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大禹的姓,也是夏朝的国姓。现代姓姒的人非常稀少,姒姓成为一个濒危姓氏。姒字也成了一个不常见的汉字。

上古八大姓之三:妫姓

妫姓简介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

妫满在中国姓氏史上功不可没,率先奠定了薛、 陈、胡、袁、田、齐、王、孙等等许多姓氏的发展根基。

妫姓起源:

源于有虞氏,出自上古高辛氏后裔尧帝的封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妫姓为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当舜还是个平民的时候,就有德有望,部落首领尧十分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并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妫水,发源于今山西省永济市南部历山,向西流入黄河。另有一处妫水,发源于今北京延庆县东南军都山,向西南流至河北省怀来县,注入永定河。舜所居之妫水,为源于山西永济历山的妫汭河。

上古八大姓的妫姓为黄帝支系有虞氏的后裔,帝舜为黄帝曾孙颛顼的六世孙。他继帝尧之后,登上了中原地区黄帝族系最大的部落首领之位,跻至五帝的行列,成为中华文明的先祖之一。

妫姓分出的五大姓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陈姓出自妫姓

因为陈姓的祖先是舜的后代,在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让她们住在“妫”,舜的后代有的就以妫为姓。舜的第三十四代孙,妫满,被周武王姬发封于陈,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有称胡公满。他的子孙,就有人以国名为姓,也就是姓陈。另一部分以他的谥号为姓,姓胡。 田姓出子妫姓,与陈姓同宗,都是妫满的后代。

姚姓出自虞舜,与妫姓同宗。

因为尧出生在一个叫姚墟的地方,他的后代就有人姓姚。 后来,妫姓于姚姓互相通用。妫姓曾经建立了田姓齐国,汉代,田姓曾有人改姓妫,后来又改姓姚。

虞姓出自姚姓。

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

胡姓出自妫姓,与陈姓同源,都是胡公满的后代。

陈胡公被认为是陈姓的始祖,因陈、胡、田、姚、虞五姓,同源于虞舜,故后人有『妫□五姓』同宗联谊之关系。发展和演变:陈胡公是陈姓的主要来源。

此外,北魏孝文帝时期,大约是公元四九六年,北鲜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陈氏被改为单姓陈。唐代,丘兹王后裔白永贵入仕内地,改姓陈。这些,也都是陈姓的一些主要来源。

陈姓自胡公满开始,均发源于河南,在唐代,曾两次南迁福建,并在南宋时期,开始进入广东一带,到明朝末年,闽人陈永华随郑成功入台,使得陈姓开始在台湾出现。

陈姓的聚居地,主要在南方,郡望有□川,江州,汝南,下邳,广陵,河南等。新加坡陈姓名人,有陈嘉庚及陈六使等人。

上古八大姓之四:妘姓

妘姓简介: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yun

妘姓,是一个中文姓氏,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妘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祝融八姓之一。周朝的鄅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妘姓。

妘姓起源:

出自妘姓,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就是打不过别人,一头把天撞塌了那位,以封国名为氏。

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简去邑旁部分成为云氏,另一部分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所以,罗氏多为妘氏后代。

上古八大姓之五:赢姓

赢姓起源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ying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女修织布的时候,有一只燕子掉落一颗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儿子,名叫大业。大业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儿,名叫女华。女华生下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赏赐,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舜帝说:“啊,大费,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于是把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他。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这个人就是柏翳(yì,益)。舜帝赐他姓嬴。

嬴姓是如何消失的?

赢氏为战国时期秦国王姓,秦灭六国后为皇姓。秦朝灭亡后项羽屠杀赢氏一族,幸存者改姓秦生活下来。所以现在找不到姓赢的。

嬴姓现状

秦朝灭亡后,六国遗民都痛恨秦国,秦国嬴姓人四散逃亡,为躲避追杀,嬴姓人改为他姓隐居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罕有记载。21世纪,嬴姓人在江苏、山东、云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个省份均有分布。江苏嬴姓人最多,但分布比较分散;四川、贵州两省嬴姓人口总数约4000人,祖上曾出过大将;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有上千嬴姓人居住,其他地市相加也有约千人;其他各省嬴姓人口相加,约有4000人。

赢姓和姬姓的关系

根据《史记》黄帝的四世孙女,生了个儿子叫大业(父亲应该是少昊氏之后)。大业的儿子伯益助大禹治水,为嬴姓。

姬姓属于黄帝的直系后裔,嬴姓属于外孙系列。很多姓氏出自这两个,因为他们曾经很富贵。战国七雄中,秦、赵为嬴姓,韩、魏、燕为姬姓。

姬姓是最多的,因为周天子分封诸侯时,姬姓诸侯国占了一多半。嬴姓也不少,再加上后来居上的秦、赵。嬴姓中,马、徐、李、赵,四大姓氏,占了相当的分量。

赵姓源于赢秦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追根溯源,赵氏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据《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及《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记载:“赵氏与秦共祖,同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柏翳,具体是造父”。

柏翳是帝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号高阳氏的裔孙。舜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及《赵世家》中,详述了秦的先世。在商朝晚期,有戎胥轩,娶骊山之女,生中谲。“在西戎,保西垂”。中谲的儿子叫飞廉,飞廉的儿子叫恶来,父子三代都是商朝末年的著名人物。

这就说明秦先人的历史已追踪到商朝末年了。中谲为殷商“保西垂”,其子飞廉“为纣石(使)北方”。看来这父子俩都很有些外交能力。

《秦本纪》说:“恶来有力,蜚来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秦本纪》还说:“秦之先为赢,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剡氏、黄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其中说道运奄氏,即奄氏,是东方大国,是商王朝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商王献庚、阳甲都曾建都于奄,到盘庚时才把商的都城迁到今河南安阳的殷。

到周武王死后发生三监之乱,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霍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赢)以畔(叛)。”

周成王二年,伐高邑平叛,对赢族的十七国进行了征伐,《孟子·滕文公》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前此“周武王之伐纣,并恶来。

飞廉参与三监之乱,失败后东逃到奄,当时今山东到苏北的赢姓四族都是反周的,飞廉向那里投靠,正是由于同一族姓的原因,飞廉即使逃到奄还是在周的讨伐中被杀。

征伐结束后,周朝将周公长子伯禽封到原来奄国的地方,建立鲁国,统治商奄之民。把奄君迁往蒲姑,看管起来。有学者认为蒲姑相当于周朝的齐国,奄相当于周朝的鲁国。

那么,对参与“三监“之乱,造反过的“商奄之民”怎么办呢?2000多年来,没有发现结果。

直到近年清华简《系年》的出现,才使我们知道了“商奄之民”的去向,也为秦先人的家谱续写了重要的一笔。周成王把商奄之民遣送到大西北谪戍,可能考虑到飞廉的父亲中谲为商朝“在西戎,收西垂”的经历,并与戎人有一定的姻亲关系。

清华简《系年》第三章是这样记载的:飞廉东逃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氏,杀飞(蜚)廉,西迁商葢之民于邾圍,以御奴戏之戎,是秦先人。“飞廉”就是非廉。“商盍(葢)氏”即《墨子》,《韩非子》中所说的“商葢”,也即“商奄”的奄。

这一条重要史料的出现,不仅结束了秦人长期以来是从哪里来的,有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重大问题,是出自西方还是来自东方争论已久的问题。还解读了以前与秦人始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如全文中“秦夷”、“戎秦人”等字如今都能圆满解释。但在《系年》发现以前,无人知晓,还有“商奄之民”被周人强迫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竟是秦人的先人。

从以上《系年》文献可知,周把商奄之民西迁到邾圍。那么邾圍又在何处呢?据李学勤先生考证:“周成王把商奄之民西迁到“邾圍”,“圍”,在战国楚文字中通常读为吾。

因此,“邾圍”,即是《尚书·禹贡》雍州的“朱圍”,朱圍确定在甘谷西南。我们知道,今甘谷县有朱圍山脉直贯县西南部,朱圍在渭水边。那可是一个闻名的地方,清人有诗赞是:冀城绕奇峰,朱圍为之冠。远迫禹迹留残碣,绵直秦关接大荒。清康熙年间,地理学家胡渭到朱圍,亲见石刻“禹贡朱圍”四字。

《水经》云:朱圍山“在梧中聚”。甘谷县西南,即礼县西北,正是秦早期文化的发源地。礼县已确认发现了,西山大堡子山和山坪两座周代城址。

朱圍在今甘谷县磐安镇境内,今磐安镇毛家坪村有毛家坪遗址,属周秦文化类型,面积约3.6万平方米,遗址尚未发掘,已出土文物有石岭下类型的器物彩陶片,方格菱形彩陶片,红陶片,灰陶片及石斧、石刀等。已入围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甘谷毛家台子遗址考古也说明了《系年》的记载。

我们知道,公元前872年秦人首领大骆的次子非子,周孝王让他牧马于汘渭之间,马蕃怠,乃封之于秦。秦到底在何处,清水民国县志在上邽故城治(即李崖遗址)条小说:“初周孝王十三年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注又说:如唐李吉甫所称为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亭考是也”。

康熙乾隆版清水县志在上邽故城条小说:封秦非子时所筑,在北二里原上(即李崖遗址)。秦文化联合科考队在2011年11月也确定李崖遗址就是秦非子封邑所在地。但清水县秦亭和秦仲封地育故亭,则有待今后深入发掘发现。清水县秦亭镇之秦亭与后川河交汇处育故亭也与秦人牧马有关,是确定无疑的了。

非子之后,又经过秦侯、公伯,到秦仲,公元前841年(秦仲四年),周宣王封秦仲为大夫,公元前824年,秦仲伐西戎,为戎所杀。再经过秦仲的儿子庄公领兵七千,再发西戎,庄公不仅大获全胜打败了西戎,而且还夺回了大骆一族丢失的宗邑犬丘,被封为西垂大夫。庄公下传襄公,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晋封诸侯。

那么,秦先祖的历史还要再加上非子、秦侯、公伯、秦仲庄公,才能接上襄公。

说到这里,似乎应该说把秦人的历史交待清楚了。但秦襄公的一句“自以为主少皞之神”就又让我们不得不再追寻下去。《史记·封禅书》云:“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时,祀白帝,其牲戼驹、黄牛、羝羊各一云。”由于少皞是赢姓,《说文》:“赢,帝少皞氏姓也。”《左传》也说奄国之地又称作为“少皞之虚”。

天水又称秦州,又有赢池,一安睡赢池与赤峪丹灶,同为天水八景之一。宋人蒋之奇有诗灵源符国姓,丽泽应州名表达了秦人思秦思赢之情。少皞、即少昊、皓、灏。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相传为已姓,名挚,系黄帝之子。能继太昊之德,故称少昊或小昊,都于典阜,死后葬于曲阳之云阳。山东典阜有少昊陵。少昊所代表的东夷所创造的古文明(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是最先进最重要的一支区域文明。

秦非子是大骆的儿子,大骆的父亲叫太几,太几的父亲叫旁皋,旁皋的父亲叫女防,女防的父亲叫恶来,恶来的父亲叫蜚廉,如此算来秦非子就是下文要说到的商奄之民的后代了。秦非子是秦人的一个转折点。

他邑之秦,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这是非子对秦族人的一个贡献。秦非子封邑使秦族人开始了定居生活,赢秦族进入到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秦非子是靠着赢族人最擅长的养马骑马技能获得封邑的,这也是非子继承祖业的结果。须知,在“周益衰,天子下堂见诸侯”,“诸侯不朝的时代”,秦非子封邑予示着秦人将在政治舞台上可以大显身手。秦非子的先祖——造父,这个后世视为兽医畜牧业的始祖,就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物。

造父所处的时代是周穆王时期,(公元前976年为穆王元年)。造父把自己培育的四匹骏马献给周天子,周穆王随即让造父用八匹骏马套上御辇,随他巡狩,会见西王母。

正在这时周朝内传出徐偃王作乱的消息,造父为穆王御,一日数百里及时赶到,攻徐偃王,大破之。造父的祖先是蜚廉,“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实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周穆王特将赵城封赏给了造父。赢族人造父一族从此改姓赵氏,这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赵人的先祖。

上古八大姓之六:姬姓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ji

姬姓起源:

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所以以上古八大姓的姬为氏。根据《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望族居于南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故姬姓的始祖就是黄帝。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知道黄帝老祖就是轩辕,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名字的全称是姬轩辕。历史上很多著名大佬都是黄帝老祖的嫡系,比如大名鼎鼎的尧帝(本名伊放勋,父姓姬,母姓伊)和大周王朝的缔造者文王姬昌、武王姬发。

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多以国名为姓,再加上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绝大部分人为了纪念老祖的辉煌以大周王朝为姓改为姓周,即使后来部分人恢复了姬姓,但是也避免不了姬姓人群越来越少的事实。这里要说明一点,周氏和姬姓大部分可是同宗同祖的。

姬姓内涵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姬”为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说文》:“姬,黄帝居姬,以水为姓”,周即为姬姓之国。姬最初只作为姓使用,但后代却又将其作为女子专称,兼有美女与侍妾的意义。如《史记·后戚列传》中有戚姬、薄姬、尹姬、栗姬等,可见汉武帝时,姬为女子专称已经成为共识。那么,这一转变究竟从何时开始,又为何会发生呢?其文化意蕴如何?本文不揣浅陋,试为一探。

由姓到美女之变

先秦文献中姬字涵义在不同的时段存在着一个内涵不断扩大的过程,大约在西周初年,姬由姓演变为美女之称。

西周、春秋之时,由于受到“同姓不婚”的禁忌,女子出嫁时必须标明姓。故宋代郑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中讨论三代史书称女子的方法时,总结出四类方法:一是国名+本姓。如晋献公虏骊戎女为妾,骊戎国君姬姓,故称骊姬。二是谥号(丈夫或本人)+本姓。如郑国的郑伯之母武姜,是郑武公的夫人,姜是本姓。三是排行+本姓。如伯姬、叔姬、季姜之类。四是夫氏+本姓。如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女儿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

姓是出生于同一远祖的血缘集团的名称,从女从生,意为女所生。不同的姓表示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最初的姓都从女。姓由女生而来,又为女子所垄断使用,正是“女子称姓”这一既定社会习俗给包括姬姓在内的许多姓氏转化为美女称号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诗经》中,有不少“姓”被用来泛称美女。如:

《墉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云谁之思?

美孟弋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卫风·硕人》:庶姜孽孽。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诗经·桑中》是一首男子和情人幽期密约的诗,诗中“孟姜”“孟弋”“孟庸”并非指三位不同的女子,而是对所钦慕的那一位女子的美称。

按周代礼制尊王室而卑诸侯,先诸夏而后夷狄,王室之女或者封君之女,身份地位相对更为高贵,人们在称呼、谈论这些贵族女子的时候,已经在潜意识中把贵族之姓与贵族之身份等同起来,久而久之,王室或封君之姓便直接作为高贵美丽女子的泛称。众姓之中,“姬”“姜”最盛,所以更多地作为高贵美丽女子的泛称。

孔颖达疏举《左传》成公九年逸诗“虽有姬、姜,无异憔悴”解释道:“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者。”

西周前期,周王室无论从实力还是地位都是最高的,周武王分封时,以分封同姓诸侯为主体,姬姓之国遍布各地,而且地位也更为崇高,姬姓女子自然也十分尊贵。因此,称女性为姬,有尊重、赞美之意。

周代从穆王开始由盛转衰,经过平王东迁,天子可谓有名无实。但即使周天子再不像西周时名实相符,却仍算是天下共主,得到诸侯们的表面尊重,王室之姓仍在传统上贵于他姓。故有周一代,从社会心理上来看,人们普遍对于姬姓女子的身份存在钦羡之情,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诗经·召南·何彼襛矣》中对王姬出嫁场面的描述看出来:

何彼袱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袱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诗中写王姬之容貌浓艳,如“棠棣”“桃李”之花;地位高贵,乃“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十分惹人羡慕。这种钦羡之情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姬字便等于高贵与美好,因此,人们将自家女儿取名为姬,或歌女自名为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另外,诗中王姬是齐侯的女儿,齐国姜姓,这里却因她是周平王的外孙而称为王姬,也可见“姬”比“姜”更尊贵了。

由姬姓、美女到“妾”之变

战国时期,姬在保留原来姓氏、美女之意的同时,又出现第二个重要的含义——妾。如:

《战国策·秦策》载:异人“母曰夏姬,毋爱”。异人成为秦王后,以所养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

真母夏姬为夏太后。

《战国策·赵策》: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才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综合分析以上例子,姬作妾解。夏姬是秦孝文王不得宠的妾,秦庄襄王异人生母,秦始皇祖母。这里,夏姬的称呼不属于春秋时称女子方法中的任何一例。夏既不为国名,也不为谥号,更不为排行。

且异人为君后,尊称夏姬为夏太后,可见夏最有可能是氏,而夏氏为姒姓,如果姬在这里代表姓,也应该称为夏姒,既然称作夏姬,则姬不作姓使用而为女子通称可以肯定了,这与上文提到的春秋时期的夏姬(夫家夏氏、母家姬姓)不同。

另如以“妃姬”并称,并与“子女才妾”对称,那么,姬应为妾之义。后代以姬为妾,《史记集解》引如淳语云,“姬,众妾之总称”,前所引戚姬、薄姬、栗姬皆为妾义,此意义向前追述,应发端于战国。

战国至于秦汉,姬为什么会出现妾之意义的转化呢?原因之一是战国以来姓、氏之乱导致了人们对“姬”义的误解。

上文说过姓是用来表示女性的血缘系统的,为女子之专称。氏是什么呢?氏是姓的分支,是生产力发展,族群壮大的必然结果。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为姒姓”,同一个姒姓之下,又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等,司马迁解释说“其后分封,以国为姓”,其实应为“以国为‘氏”,只因汉代姓氏已合一,故太史公有此混淆。西周宗法制度形成后,“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更是新氏产生的主要原因。

《左传》中记得氏的方法有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天子、诸侯分封土地给臣子,就要“命之氏”,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

由此观之,三代之时,氏不是普通人可以享有,它是由上级赐给下级的贵族身份标志。先秦时代男子依靠自己的身份在社会上立足、活动,故“男子称氏”。

“三代之时,姓氏尚分”,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等级制度受到不断冲击,传统的贵贱区分已经无法维持,到战国时期,“氏”也就逐渐失去其“别贵贱”的作用,成为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的标志。

所以郑樵《通志·氏族略》说“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既然“姓氏合二为一”,社会上也就不再有男称氏女称姓的规则了。“同姓不婚”的禁忌被屡屡打破,姓“别婚姻”的作用也逐渐削弱。

上古八大姓之七:姞姓

姬姓简介: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jí

上古八大姓的“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南燕国为姞姓,其地亦即燕县是也(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后改为吉。传说为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中的一个。今人考证后认为,黄帝的姞姓儿子当系古代“五帝”之初“黄帝部族联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领,黄帝赐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随着“姞姓氏族”的子孙繁衍,其后裔分支为“吉、雍、燕、鄂、密须(密、须)、阚、严、光、羊、杨、孔、尹、蔡、鲁、允、断、敦、逼、郅、虽”等姓氏。

姞姓迁徙分布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中华吉(姞)姓源流悠悠,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上古之时,“吉姓”和“姞姓”族群的时空分布当是“多元并行”的,在中原地区的“华夏部族集团”中就有多支“吉姓”和“姞姓”部族,其中既有游牧族、也有农耕族。

在先秦和秦以后,“上古十二姓”之一的“姞”姓,逐渐被“吉”或其他姓氏所取代,原先的各“姞姓氏族”要么改以“吉”为姓氏,要么就改以“燕、须、雍、鄂、阚、光、杨、孔、尹、蔡、鲁”等为姓氏。

到了汉唐时期,中原吉氏族人的聚居地主要分 布于陕、豫、晋、鄂等地,并从中涌现出冯翊、洛阳等吉氏郡望。

五代宋元时期,中原吉氏族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常因战乱或其它原因从原聚居地南渡,多次迁徙到江南各地定居,粤、桂、闽等地又成为吉氏族人的新迁居地。

元末明初,山西吉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陕、冀、鲁、豫、皖、苏等地;而苏、皖吉氏族人中则有随军而迁云、贵者。到了明代中叶,吉氏族人开始迁入台、琼等地。

到了清代,一些满族旗人改而姓吉,中华吉氏族群中又增添了新成员。清康雍乾以后,冀、鲁、豫等地的吉氏汉族人中有因闯关东而定居于东北者。清咸同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吉氏族人中则有因避战乱而迁居江北者。

如今,中华吉氏族群在时空上“多元并行”分布的特征更为显著,除了汉族和满族的吉氏外,在黎族、土家族、蒙古族、彝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中,都有以“吉”为姓的。

姞姓起源

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是上古周宣王有个贤臣叫尹吉甫,他的支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姓吉。

2、出自姞姓所改,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是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一带),赐姓姞。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世代相传姓吉。

上古八大姓之八:姜姓

姜姓简介: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注音:jiang

姜姓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荣耀的姓氏之一,姜姓后裔完全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最正宗、最地道的炎黄子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是姜姓的受姓始祖。经考证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姜姓总人口大约在440万人,占了当代中国人口的0.37%,尤盛于胶东半岛和东北三省,为全国第60位大姓。

姜姓起源: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姜姓始自炎帝。上古八大姓的姜姓自古多为皇族大家,不论是在封神榜中惨遭挖去双眼的姜皇后,还是同样在封神榜中大出风采的姜太公——吕尚都是神农氏的嫡系传人。姜尚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成为吕尚。

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所以吕姓和姜姓也多为同宗同源,是神农氏老祖炎帝的后代。

上古八大姓与百家姓的区别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1、上古八大姓

上古八大姓是指姜、姬、姚、嬴、姒、妘、妫、妊。另一说说是:姜、姬、姚、嬴、姒、妘、妫、姞。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因此,上古八大姓,都从“女”旁,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同时这些姓氏在经过漫长的世袭与演变过程中而变化,尤其是在周朝周天子姬发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变成了今天的姓氏。

2、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以说百家姓上面的姓氏都是由八大姓演变而来,最初的姓氏就是八大姓,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的

姓氏的起源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1、历史源远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2、黄帝姓氏起源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3、炎帝姓氏起源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1]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4、部落首领姓氏起源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5、姓氏的演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姓氏的命名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1、以姓为氏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

3、以邑名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林父之弟采邑于智(今山西永济市),其后别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

4、以乡亭之名为氏

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以先人的字为氏

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

6、以兄弟次第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7、官职为氏

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8、以职业为氏

如:巫、卜、陶、匠、屠等。

9、少数民族汉化

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34]

10以谥号为氏

如胡、戴、召等。

十个最受欢迎的姓氏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中国人的姓氏在创造之初都带有一定的寓意,各自拥有渊源典故,如一个独特而伟大的图腾符号,标示着族人血脉的与众不同。有些姓氏听着就让人觉得吉祥好听,那么在当今人的眼中,哪些姓氏最受欢迎呢?原文地址:http://www.yi2.net/article/201604/13035.html

1、钱 :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享受生活的根源条件,钱在什么时候都充满诱惑力,更不用说是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了。这也就不难理解“钱”姓为什么会被评为最好听的姓氏首选了。

2、官 :功名利禄是人们热衷追求的,当今的公务员考试热潮也说明了“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个“官”姓自然也让人们觉得充满贵气了。

3、龙: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一直为人们顶礼膜拜,古代皇族更是将龙作为皇室专属装饰。在人们的印象中龙也是一种腾云驾雾、行云布雨的神兽。姓“龙”自然天生多了几分优越感。

4、郝:“郝”与“好”同音,不管怎么叫,名字都因这个姓氏而与“好”相连,让人产生积极的印象。例如“郝老师”、“郝经理”、“郝警官”、“郝医生”等等。

5、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甄宝玉,两个姓氏对比下,读音的谐音会给人“真假”的感觉。甄谐音“真”,让人觉得真实、真诚,听到名字,印象马上就加了不少分了。

6、郑:因为跟“正”同音,不管你当什么官,本来是副级,被人叫着也成为“正”级了。同时也会给人端正、正直的印象,让人产生好感。

7、金:金子一直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多金的人走到哪里都受到欢迎,以“金”为姓,于是也就多了几分高大上的感觉。

8、高:高高在上,什么时候都是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的,姓高的人,总会在潜意识中给人一些高明、高大等正面的印象。

9、丁:在“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场合,“丁”姓总是位居前列,也就更容易为人们所注意了。

10、孔:有孔夫子在前,所有姓孔的人都比其他姓氏更容易受到尊敬,几乎成了有学问的一种标志。钱的别称为“孔方兄”,又给孔姓蒙上了一层富贵的含义,谁不喜欢呢?

天下姓氏-上古八大姓有哪八姓?

结语:你知道上古八大姓都是哪些了吗?通过上述总结,你知道自己祖先的姓氏了吗?俗话说得好,八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的。现在人们一般对百家姓比较了解,其实这些都是姓氏文化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上一篇新闻

陈天桥:昔日BAT导师,跑得太快,快到四周没有敌人,也没有了路

下一篇新闻

历史上从未衰落的八大姓氏:有你的姓氏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