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亿美元收购ARM告吹 英伟达“倒贴”软银12.5亿美元
北京时间2月8日,英伟达和软银同时宣布,英伟达决定放弃收购软银旗下芯片公司ARM,与此同时,软银和ARM有权保留英伟达在签约时支付的20亿美元,其中包括12.5亿美元的交易终止费。
2020年9月,英伟达首次宣布这笔重磅收购时披露,其将以现金和股票的形式收购ARM全部股份,当时这笔交易价值400亿美元,被称为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的并购,2021年11月,交易价值达到870亿美元的峰值,目前则回落至66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该笔并购的资金规模也已经足以同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的687亿美元比肩。
软银在该笔交易终止后表示,ARM将开始准备独立上市。
收购为何失败?遭英美监管方诉讼
软银官方发文称,对于交易的终止,“尽管各方做出了真诚的努力,但由于重大的监管挑战阻碍了交易的完成,因此双方同意终止该协议。”
英伟达对ARM的收购虽然早在2020年就已经公开,但其真正落地,需要得到英国、美国、中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批准。有观察人士指出,基于芯片行业的特殊性地位,该笔收购大概率会受到各国监管机构的“严重关切”。
ARM总部位于英国,主营业务为芯片的设计方案授权。ARM 芯片相较于X86,有着更轻量、待机功耗更低的特点,目前,几乎所有移动数码设备,都需要ARM的知识产权和芯片架构。ARM推出的微处理器设计和架构,正向包括英伟达、苹果、高通、英特尔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授权。
雅虎财经表示,ARM收购案首先遭到了英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介入,“他们向英伟达提起诉讼,以阻止这笔交易,理由是NVIDIA拥有ARM后,由于NVIDIA本身就是ARM的客户,其将有动机阻止竞争对手从ARM获得这种芯片技术,该笔交易将扭曲ARM在芯片市场上的激励措施,允许合并后的公司在市场上进行不公平竞争。”“英国将该笔收购案视为国家安全问题,欧盟和中国甚至都还没发声。”
在英伟达所在的美国,该笔收购案也遭到了重重阻力。2021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正在通过行政诉讼阻止英伟达收购ARM,理由是合并后的公司将有手段和动机扼杀下一代创新技术,同时有可能帮助英伟达不公平地削弱竞争对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透露的行政审判时间为2022年8月,而英伟达与软银达成的最晚收购时间则是2022年9月。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从表示收购到收购告吹的一年多时间里,英伟达曾再三释放信号试图打消监管方疑虑,如英伟达官方曾表示,其将致力于“保留ARM的开放授权模式,并确保其IP可供当前和未来所有感兴趣的被许可人使用。”
但这些努力在强大的监管压力下并未奏效。事实上,此类收购案失败几率“高发”。如2018 年,新加坡芯片巨头博通曾试图以 1170 亿美元收购高通,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导致收购失败,而当年高通想以440亿美元收购荷兰恩智浦的交易也以失败告终。
交易失败后二者何去何从?英伟达支付“分手费” ARM将IPO
此前,在表示将发起对ARM的收购时,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该公司的人工智能计算功能与ARM广阔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其可以将计算从云、智能手机、PC、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技术推进到边缘物联网,并将人工智能计算扩展到全球每个角落。该公司表示,英伟达和ARM是互补的,将投资ARM的研发,加速其技术路线图的实现,并以促进竞争的方式扩展其产品组合,“该交易将有利于ARM本身和芯片行业的发展。”
但在收购失败后,不仅上述愿景未能达成,根据双方的收购协议,之前英伟达预付给软银的 12.5 亿美元收购订金也不会退还,这笔钱将自动转换成英伟达此后20年,使用ARM架构的授权费用。
有分析人士称,尽管收购失败,但这笔资金对于陷入困局中的ARM母公司软银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此前,由于对优步、Wework投资亏损,软银掌门人孙正义投资神话破灭,不得不变卖大量资产以求生存,甚至一度有媒体报道软银可能摘牌退市。
软银集团周二公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实现了2.51亿美元(约合290亿日元)的净利润,远低于上年同期1.2万亿日元的净利润,这是由于其愿景基金部门的科技投资组合估值疲软所致。愿景基金部门过去一个季度的投资收益为1114.5亿日元。
2月8日,软银在该笔收购案告吹后表示,ARM公司将开始准备IPO。
“ARM不仅在手机革命中成为创新中心,而且在云计算、汽车、物联网和虚拟世界中也成为创新中心,并已进入第二个增长阶段。”软银董事长兼CEO孙正义表示,“我们将借此机会开始准备将ARM上市,并取得更大的进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徐超 校对 刘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