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扶沟:“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扶沟:“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李昊 通讯员 王新生 穆文涵

在河南省扶沟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要富得快,就种大棚菜;蔬菜种的好,大棚少不了。”扶沟人对种菜情有独钟,房前屋后“见缝插针”,设施大棚“遍地开花”,都是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近年来,扶沟县坚持“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建平台、强体系”发展思路,持续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中原菜都”,成为河南蔬菜生产第一大县。目前,扶沟县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产量370万吨,产值46.8亿元。

从改革开放到“二次革命”

“扶沟蔬菜”精益求精

扶沟种菜历史悠久,据清光绪《扶沟县志》记载,宋朝年间城西一带农户在庭院、村边、田地种植韭菜,形成集中居住区,以韭菜园命名,后改为韭园镇,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很多当地村民如今依靠种植蔬菜增收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据测算,以一个占地5亩的巨型棚为例,一年下来两季净收入约10万元。一个家庭种2到3个大棚,市场好的时候年净收入接近30万元。

扶沟因菜而兴,农民因菜而富,但也曾经历黯淡时刻。

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前,扶沟蔬菜种植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规划5-8亩地的小菜园,种植黄瓜、辣椒、茄子等品种,蔬菜分给社员。此时生产技术落后,种类单一,生产季节集中在夏秋季。冬季主要是窖藏大白菜和土藏白萝卜,春季基本无菜,1980年前蔬菜种植面积不足2000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先后出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菜篮子”工程等惠农政策,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给扶沟县带来了发展机遇。

扶沟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比重,积极发展蔬菜产业。1980年从北京四季青公社引进了竹木结构温室大棚,1982年创新推广农业“六中六改”多熟套种模式......从此,扶沟县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形成扶沟农村经济中的富民产业。

城郊乡赵沟村是扶沟县蔬菜起步发展阶段的代表。1980年,在村支书赵金德的带领下,村民建育苗温室、大拱棚,开始发展温棚蔬菜,种植品种仅限于芹菜、黄瓜、番茄,是当时全省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个设施蔬菜生产村。

2005年,扶沟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蔬菜局,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探索设施蔬菜种植取得成功后,扶沟人又开启了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2010年,扶沟县与河南农业大学建立校地合作,成立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推动扶沟蔬菜生产的“第二次革命”。

工厂化育苗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连栋温室建造技术、南北向巨型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一个模式齐全、技术领先、品种多样、市场广阔、效益良好的蔬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扶沟县委县政府还提出打造“中原菜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蔬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打造现代蔬菜产业体系,让小菜篮变身县域大产业、群众金饭碗。

扶沟:“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从单打独斗到模式创新

“扶沟蔬菜”焕发生机

曹里乡是扶沟县设施蔬菜的主要种植地之一,2005年该乡因地制宜开始发展巨型棚,小则五六亩,大则十五六亩,棚内种植“早春”和“秋延”两茬蔬菜,以黄瓜和茄子为主。

“之前,村里的农户种植蔬菜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由于种植不集中,农户之间缺少合作,导致农产品销路一直不稳定,经常被批发商压价,吃了不少亏。”曹里乡樊家村支部书记樊清玉说道。

找准“穷根子”,探索新路子。2011年,樊清玉带领村“两委”班子决定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打破农户土地原有界限,将1000亩耕地流转到村支部,进行规模化经营,以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来解决种植效益不高、生产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带动村庄整体发展。

同时,还成立由村支部领办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共同发展蔬菜种植。

“如今每年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村民们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樊清玉说,合作社积极与当地商超建立“农超对接”,向市场输送品种多样、质量有保证的新鲜蔬菜,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多方共赢。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大大提高当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告别了以前“单打独斗”的日子。

樊家村的成功经验在曹里乡得到发展和推广。通过大力推行“大集群+合作社+小农户”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园区建设,鼓励菜农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乡政府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菜积极性,如今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2.9万亩,蔬菜产业年总收入1.8亿元,占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的70%。

目前,扶沟县有5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266个,300亩以上的蔬菜园区118个,蔬菜种植公司6家,蔬菜种植合作社128家,蔬菜家庭农场22家。随着特色蔬菜向优势产区集中,集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加工出口和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蔬菜园区越来越多。

扶沟:“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从规模发展到优化布局

“一乡(村)一品”争奇斗艳

“每年10月底开始定植黄瓜苗,春节前上市,一直持续到次年6月拔秧,7至10月晒地养地。”柴岗乡梅桥村是扶沟知名的蔬菜种植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和村民一年到头大半时间都在和黄瓜打交道。

梅桥村现有日光温室224座,面积1070亩,年产黄瓜4800余吨。“黄瓜平均亩产4万多斤,每亩产值约6万元。”梅根清说,在梅桥村带动下,柴岗乡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多亩,年创收1.5亿元。梅桥村也通过壮大蔬菜产业,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梅根清成为扶沟县第一个蔬菜“全国劳动模范”。

柴岗乡因黄瓜知名,吕潭乡则以西蓝花扬名。“以前种庄稼比较单一,效益也不好。这几年,在政府一村一品政策的引导下,我们发展西蓝花种植,全村人实现了脱贫致富。”吕潭乡杨村岗村支部书记刘志愿告诉记者。

据了解,吕潭乡拥有较完备的西蓝花种植产业链条和储存、加冰、包装设施,全乡夏、秋两季种植西蓝花约5万亩,亩均可获取利润2500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成为富有特色的“西蓝花小镇”。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扶沟辣椒”是县里推出的又一“拳头产品”。以汴岗镇于营村红辣椒种植合作社为代表,一批辣椒种植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机制联合起来,实现了产、供、销、加工一体化发展。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汴岗镇辣椒种植面积近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乡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

结合蔬菜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扶沟县近年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确立了“一园三区十小镇”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以中原菜博园为核心,县城西、东、北三个县级蔬菜产业集聚区为骨干,曹里黄瓜、汴岗辣椒等十个特色蔬菜生产集聚区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一乡一品、集聚发展。

扶沟:“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兴农

“扶沟蔬菜”插上腾飞翅膀

8月11日,走进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现代化育苗中心,智能育苗棚内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各类精心栽培的菜苗长势喜人。

“我们可实现2个月培育1茬幼苗,涵盖番茄、黄瓜、辣(彩)椒、茄子、西蓝花、西瓜等30余种瓜果蔬菜,年供应量达到5000万株。”研究院负责人马强介绍,育苗中心装配了潮汐式苗床、喷灌车、高压雾喷、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育苗设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能确保实现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育苗生产。

据了解,研究院占地面积550亩,总投资3000万元,配有智能化育苗温室和第七代育苗温室3万平方米,新品种展示大棚50亩,露地种植30亩,是周口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此外,研究院还引进了智能化温室、无土栽培工厂化、全自动育苗、太空育种等农业新技术,不断推广西瓜吊蔓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嫁接苗、简易无土栽培、双面受光的阴阳大棚建造、巨型棚建造、第八代日光温室建造等多种技术,引领扶沟蔬菜向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历史上因种植韭菜而得名的韭园镇,相隔千百年仍与这种植物缘分不浅。扶沟县韭菜研究所就坐落于此,是国内唯一以杂交韭菜育种、太空韭菜育种、繁育销售为主的韭菜科研基地,目前拥有韭菜育种材料206(种)个,是国内韭菜品种最多的韭菜品种资源库。

2016年,研究所负责人刘顺德将研发的“韭仙子”系列韭菜种子送入太空,开创了韭菜“太空育种”的先河。“相比常规品种,太空韭菜产量倍增,每茬亩产万斤以上。”刘顺德介绍,经过太空失重、辐射环境培育出的新品种韭菜生长迅速,宽厚肥嫩,粗纤维极少,口感辛辣味浓,市场前景广阔。

2022年6月5日,由扶沟县韭菜研究所精心培育的120克韭菜种子,作为实验物品,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这也是刘顺德第二次尝试“太空育种”。

“这次太空育种的韭菜品种包括‘韭王子’100克、‘久黑’20克,约3万粒种子。相信此次太空育种实验同样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刘顺德说。

目前,扶沟蔬菜拥有商标48个,新增通过“两品一标”产品认证50多个,其中“扶沟西瓜”和“扶沟辣椒”先后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扶沟辣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南北绿韭”和“天御红”品牌被评为“全国蔬菜十佳畅销品牌”,扶沟韭菜种子占领全国韭菜种子市场份额的70%。扶沟蔬菜实现了“北上南下、进京入海”,出口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

扶沟:“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中原菜都”赋予新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沟县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融合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扶沟特色的蔬菜产业化道路,助力“中原菜都”加速崛起。

行走在柴岗乡辖区的蔬菜大道,一处200亩新建蔬菜园区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经过垛土、平整、搭架、捆绑等工序,一座座日光温室逐渐成型。

“园区建设使用的是政府整合的涉农资金,建成后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里统一管理,租赁给合作社和农户,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公益性岗位等,每年给脱贫户分红。”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模式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降低了种植户建棚成本,又为脱贫户稳定脱贫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扶沟县加大涉农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培育壮大农资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全链推动、集群发展,签约落地中央厨房、黑豹科技蔬菜产业物流园、江苏德利尔蔬菜园区、郑粮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阳光绿色生态产业基地等项目16个,合同投资约94.2亿元,促进以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全链条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蔬菜展览馆、韭菜博览馆,实施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由单纯种菜、卖菜向蔬菜文化、蔬菜旅游方向延伸。

从小菜园走向大园区,从小菜篮走向大市场,从小生产走向大产业,扶沟县精准产业定位,确定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坚持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真正让“一棵菜名扬大中原”,让扶沟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更幸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上一篇新闻

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

下一篇新闻

“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新实践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