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2018-01-26 招商君 招商观察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在全球化的当下,产业链分工日趋细化,让芯片尽快国产化,打造出“中国芯”是目前任务的重中之重。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唯有自强才能有自由。

不掌握芯片,科技强国终究是镜花水月,我们只能一直被跨国巨头扼住命运的咽喉。

前段时间,英特尔芯片麻烦频出,前有网络疯传的熔毁、幽灵,后有芬兰网络安全公司爆出的新漏洞,难怪被称为“史诗级”芯片漏洞危机。可是,在1月8日的CES展会上,49量子位测试芯片“Tangle Lake”一出,英特尔离“量子霸权”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在芯片江湖中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

所谓高山仰止,但山是可以低头绕过去的;所谓景行行止,但大道通天,也可以各走一边。在全球化的当下,在产业链分工日渐细化的趋势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芯片行业苦心孤诣地走出一条国产化道路?

求不得1

无法国产化意味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

一种仪器如果不能国产,那么国外产品的价格便会愉快地翻番。等到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产品出现,这价格才会乖巧地下降。比如2004年15英寸面板的市场价是260美金,中国政府在液晶面板行业投入了1000亿力促自主发展,现在50英寸超大面板价格只要180美元,15寸的更是只要60美元。

1949年11月,“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这是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联合成立的多边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组织”。“银河一号”亿次机宣布成功之后,巴统组织放开了亿次机对中国的销售;“银河二号”十亿次机宣布成功之后,巴统组织放开了十亿次机对中国的销售......

2

无法国产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肥水外流”。

2010年发改委批准了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其中机电设备的国际同期价格是6000亿,而我们国产化后只需要4000亿。

这4000亿至少能创造40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更遑论其中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娱乐、家电、汽车、住房市场。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这6000亿的销售额中,最大的受益方只是产品生产商和代理商,能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也许只在3000人左右。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3

不能国产化还意味着我们将失去许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机会,让更多的工科毕业生只能为代工厂打工。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全部从美国进口,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要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

于是3号线在政府扶持下,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华虹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此后他们向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流动。到2008年,外国公司基本无法染指国内AFC行业。AFC的国产化从引进技术到完全自主,只用了8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成熟的从业人员。

所以,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是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中位处第三”(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语)的我国制造业向上游升级的根本途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的标杆。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工信部的相关实施方案更是提出,10年内要力争实现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1月17日,广州市政府在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意在推动广州IAB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

就在同一天,《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IAB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亦由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及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正式发布。

在从上到下的层层扶持下,2018年我们将迎来芯片国产化的重大进展。以下我们对中国芯片制造行业的不足以及即将取得的进展做一梳理:

不足与进展1

《我的中国心——粤芯落地,广州投身中国芯片产业大战局》一文曾经提过,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然而本国芯片产值却不足全球的7%,市场份额更是不到10%,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

具体说来,芯片行业主要包括芯片设计、晶元制造、封装测试三个环节。目前中国在设计方面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以华为旗下的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来说,已跻身全球顶级手机芯片的行列,中国的华为海思、紫光展锐进入全球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排名前10。

但是,制造工艺仍然是我们的短板。

2016年,调研机构IC Insight公布全球前20大芯片制造商排名无一家是中国大陆的,其中美国有8家、欧洲3家、日本3家、台湾地区3家、韩国2家,新加坡有1家。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目前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对制程工艺要求较高的数字芯片、存储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制造过程中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核心设备也基本依赖进口。

芯片制造中最重要的原材料——硅片,占集成电路制造原材料总成本的20%以上,是保障集成电路性能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全球硅片供应被国际巨头垄断,日本信越、日本SUMCO、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Siltronic、韩国SK Siltron这五大供应商就已经占据了全球硅片市场的92%,在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的12英寸硅片市场,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97%。而我国的硅片企业尚不具备12英寸硅片的供应能力,8英寸硅片产能也很低,硅片对外依存度达到86%以上。

2

随着国家大基金的不断推动,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国家大基金首期募资超过1387亿元,按照投资进度,已经接近完成1000亿元的投资目标,再加上带动地方产业基金和民间资本的不断投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在制造环节,近年来,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厂可谓遍地开花,内资和外资企业投入海量资金建设工厂,国内的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先后开建多条12英寸晶圆产线。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最新的情况是,士兰微电子和广州粤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先后规划12寸晶圆产线,投资额接近300亿元,广州粤芯更是于12月26日正式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月产3万片12英寸晶圆芯片,达产后销售收入100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1000亿元产值,预计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据统计,在过去的两年,我国新建和规划中的晶圆厂达到28座,其中12英寸20座,8英寸8座,按照各大厂商的投产时程安排来看,大部分晶圆厂都将在2018年进入投产阶段。

例如台积电位于南京的12英寸晶圆厂由于试产良率良好,计划提前半年至今年5月份量产;国家存储器项目基地长江存储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此外,中芯国际上海新12英寸晶圆厂、格芯成都12英寸晶圆厂、以及合肥长鑫等项目均将在今年投产。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预估,至2018年底,大陆12英寸晶圆制造月产能将接近70万片,较2017年底成长42.2%;同时,2018年产值将达人民币1767亿元,年成长率为27.12%。可见,芯片产业的发展力量不可小觑,未来将有一股新的风口到来。

说是丛林法则也好,马太效应也好,招商君认为,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唯有自强才有自由。只有自己有了,才能拥有得更多。你觉得呢?

汇编自:财经观潮、全球半导体观察、工业4.0、知乎、新浪新闻

你所没有的,凭什么给你?——再聊中国芯

往期阅读

  • 进军最高水平精密制造---中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

  • 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 转变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实体经济是唯一出路?

  • 特斯拉超级工厂:世界第二大建筑

本文由“招商观察”官方出品。

需转载请联系本号获取授权并标注出处。

上一篇新闻

区块链公链10月暖流——赛迪公链评估第六期深度解读

下一篇新闻

兔链晚报|全球民宿预订平台Airbnb将支持加密货币预约住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