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洲的激荡25年
来源/地产风声
文|内幕君
上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的厦门人,都追过一部剧《厦门新娘》。
这是台湾中视拍摄的传记类电视剧,引入福建后大受热捧,特别是在厦门地区。
那种万人空巷的感觉,跟后来全民追《大长今》一样。不同的是,厦门人追台剧时,有文化和生活体验上的代入感。
两岸同宗同源,但历史原因阻隔下,爱情、亲情扑朔迷离,藤蔓纠葛。剧中,女主角是一个出身贫苦的“惠安女”,受亲情和金钱夹攻嫁到对岸。
至于电视剧取材惠安女,剧名为何叫《厦门新娘》,已经无人探究。
当时的两岸,经济发展严重不对等,因此催生新时代下的「唐山过台湾」现象,即通婚移民。厦门往东40公里的泉州晋江,有个围头村,离金门只有5.2海里。90年代以来,有130多位“围头新娘”嫁到台湾。
但都是单向输出。
直到2009年,围头青年吴聪明,娶回高雄新娘庄丽玲,一湾浅浅的海峡,水流才开始双向涌动。此后,几乎每年都有台湾新娘嫁到围头。
可以说,大陆经济腾飞,改变了潮水的方向。
这一点,从福建小渔村走出来的林龙安,感受尤为深切。
1
《厦门新娘》取景地之一的泉州惠安,是林龙安的故乡。1964年,林龙安出生在那里,一个靠海的小村落。
海水一退潮,村子前头便露出一片海滩,被人们称为海戈壁。村落因而被古人叫戈壁村。
后来有人发现,村子后山有块巨石像乌龟的头,于是改成“龟鳖头”村。
清末村里来了个私塾先生,他觉得这样的名字太失村格。观察一番之后,先生引用二十八星宿中奎星座的“奎”字,来替代“龟”,又把“鳖”字换成璧星座的“璧”,就这样,奎璧村的雅名沿用至今。
60年代的奎璧村,和当时中国99%的村落一样,穷得只剩一张张喂不饱的嘴。林龙安回忆,小的时候没有米吃,基本上靠地瓜过日子。
“和堂哥上山拔草,下山之后晕倒了,是饿晕的。”
这是林龙安关于童年最深的记忆。
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高中时的林龙安,一到寒暑假就跑厦门打工,抬石头或者搬砖头,赚钱补贴家用。
那时候,林龙安念书也勤奋,成绩不错,他叔叔经济条件较好,便尽可能供他上学。
“培养一个大学生,能帮一个家庭脱贫。”
授人以渔,他叔叔这套脱贫方法论至今仍然管用。
1988年,林龙安考上集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厦门财务系统。从农村到城市,还捧上了铁饭碗,大家都认为,这孩子飞上枝头当凤凰了。
有一回,弟弟生病,林龙安却付不起医药费。后来回忆起此事,他说得最多的是:我这个大哥做得很失败。
今天的林龙安事业有成,是50强房企、上市公司——禹洲集团的掌门人,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在他的身上,贫穷的烙印早已不复存在。
这一切获得,被林龙安归结于时代造就:
高考恢复后,我靠读书改变命运;南巡之后,我下海创业;地产风口来临,禹洲抓住机遇得以做大;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繁荣稳定,禹洲成功赴港上市……
时代推波,潮水变奏。
2
1993年,捧铁饭碗的林龙安,内心动摇了。
南巡春风吹过,一批年轻人冲破体制束缚,跃入商海。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林龙安也寻思着出去看看:
我想出去闯闯,多赚点钱,支撑一下家里。
带着“改善生活”的想法,林龙安也下海了,先投资采石场后踏入地产行业。
1995年,林龙安在厦门岛仙岳山麓的城乡接合部,开发第一个地产项目,本着“大禹治水,荒漠成洲”的愿景,项目取名“禹洲新村”。
现实却有点骨感。当时地产处于低潮期,全厦门的房子普遍不好卖。林龙安只好另辟蹊径:塑造产品理念并广而告之。
他在报纸上打了一版广告,大标题10个字——推窗一片绿,我家在禹洲。画面上,一个牧童骑在牛背山,牛的旁边是一片绿地。
提倡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并通过广告传播,这让项目赢得不少美誉,销路果然打开。
林龙安的做法在当时算得上时髦。那会厦门卖房子,铅印的文字介绍和户型资料就是全部说明,连正经楼书都没有。对购房者来说,配套、物业都是陌生概念。
广告卖房也不多见,大家的营销手法还在原始阶段,多数没有广告意识。
走在1995年的厦门街头,最多的户外广告是香烟和啤酒,还有一些缝纫机和冰箱。
拿中山路商圈来说,轮渡码头是万宝路地盘,海滨大厦顶楼是箭牌,中华电影院是希尔顿香烟标牌。对岸的鼓浪屿则是酒的世界,三丘田码头边,马爹利洋酒、新加坡虎牌啤酒等广告牌扎堆而立。
不像今天,地产广告铺天盖地。
做禹洲新村项目时,林龙安的公司只有五六个人,他是经理,也是销售,有时还得自己对接景观绿化和护坡改造。
用林龙安的话说,创业不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通过这个项目,林龙安赚到第一桶金。
3
船的帆张开了,前路有碧波也有风浪。
随着“98房改”,商品房时代全面到来,林龙安的地产生意越做越大。
1995年之后,禹洲陆续在厦门开发10多个项目,其中不乏一些地标建筑,如华侨海景城,世贸中心。深耕地产业第7年,林龙安走出厦门,落脚省会福州。
2004年,禹洲再度进行版图扩张,相继落子上海、合肥。
一路风生水起,禹洲从区域型房企转变为全国型房企。这期间,林龙安萌生踏足资本场的想法,从2007年开始筹备,最开始敲定2008年上市。
十年磨一剑,利刃正欲出鞘试锋芒,阴霾袭来。
在这期间,欧债危机发生,港股市场上空笼罩的的阴霾久久不散。
禹洲集团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邱于赓透露,那个时候,全球还正处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缓慢复苏的阶段,而就在禹洲进行上市全球巡回路演时,遭遇了黑天鹅事件。
希腊政府突然宣布,预计该国政府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远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由此引发标普、穆迪和惠誉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其主权信用评级,并最终拉开了希腊债务危机的帷幕。
传导效应下,其它欧洲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当我们路演进行至伦敦站时,很多投资人撤单了。那天中午,林董吃完饭,独自一人在海德公园走了一小时,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凉。”
路演行进至美国站时,没有一家投资机构下单,林龙安有了另择时机再战的想法。
现任禹洲集团助理总裁林宇华女士,时任上市小组成员,她直言,上市筹备的艰辛过程,对于见惯风雨的林董而言,也是未曾经历过的人生蜕变。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局面陷入胶着之际,境内一些知名公司表示,可以作为禹洲的基石投资人,认购公司股票。原来,林龙安多年来在地产行业攒下不错的口碑,大家愿意助其一臂之力。
至此禹洲柳暗花明。
2009年11月2日,禹洲地产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融资19.15亿港元。林龙安自己选择股票代码:01628。
这也意味着禹洲的公司经营踏上了崭新的征程。一家家族性企业走向了公开化市场化,全面接轨国际资本市场。
4
按一般规律,房企上市后的表现多数是“飞一般的感觉”,禹洲显得有些另类。
上市10年来,禹洲的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
2013年109亿,2014年129亿、2015年140亿。
和其它迅速崛起的闽系房企相比,禹洲跑得不算快。比如阳光城,曾用两年实现10倍增长。
对此,林龙安常说,“单纯追求规模,不是禹洲的目的。”
在他看来,只有利润、规模和风险控制“三驾马车”同行,才是最好的发展。躲过08金融危机,加上财务出身,林龙安知道「可控的增长」有多重要。
因为擅长并购,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加上克制拿地,不拿高价地王,同时建立严格的成本管控体系,将三费做到最低,禹洲长期将毛利率维持在30%以上。这么多年,禹洲负债比总是维持在60%-80%区间。
长期保持利润高位稳定,并且发展稳健,于是有投资者管禹洲叫小中海。闽系房企被比作碧桂园的多,比作中海的不多见。
面对这种评价,林龙安每次回应前会先说一句:中海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2015年,移师上海。
虽然没有过分追求规模,但总部落沪后,禹洲的速度有了明显提升。
一是销售增速,复合增长率由原来的30%,提到50%。
2016年销售额232亿、2017年403亿元、2018年560亿。
二是土储扩张充分,截止6月底,禹洲共有土地储备1918万平方米,总货值超过3400亿元。
与此同时,战略目标随之拉升:2020年冲刺千亿。
近几年,随着“千亿”成为晋升一线的门槛,无数中小房企喊出冲千亿,只不过有的凭实力,有的凭一身勇气。
就禹洲而言,其战略布局清晰,坚定聚焦长三角、大湾区以及京津冀,围绕一二线及核心都市圈布局,确保了销售的稳定及持续发力。加上总货值3400亿加持,千亿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禹洲身上,我们看到闽系房企突围的另一种范本。
5
哈雷曾经问牛顿:为什么你会有那么多新发现?牛顿告诉他,我利用了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又是什么?作为禹洲的创始人和掌舵者,林龙安这么回答:
禹洲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发展,教育滋养和创业的契机,是祖国发展带给我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它们改变了我,也重塑了我。
事实上,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发展,谁都离不开国运和大势。
林龙安小的时候,老家奎壁村的田园里,种的都是地瓜、花生,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村里随处可见小洋房,村民引进内海养殖技术后,紫菜、海蛎、花蛤、蛏等作业,成为发展村经济的主骨架。
25年前,厦门人看《厦门新娘》时,看到对岸的富足生活,多少有点羡慕之情。
现在剧情反转,约有12万台胞长期驻扎厦门,而且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大的历史进程推着无数人前行。
禹洲是其中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2008年汶川地震第二天,林龙安跟着侨联主席到现场,望着破败的家园,他感触很多。从农村穷苦人家走出,打小食不果腹,林龙安深知读书能改变命运这个道理,回来后发起重建北川中学,带头捐资盖楼。
在这之前,为资助村里贫困孩子完成学业,奎壁村成立教育基金会,林龙安也是解囊相助。
今年1月,林龙安被选为「香港五大商会之一」的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履任后,林龙安率先促进香港跟台湾的民间交流与商贸往来。
从撑起一个家,到带领一个迈向千亿的企业,再到心怀家国回馈社会,禹洲的掌舵人从厦门出发,在一个黄金时代站上了风起云涌的舞台。
激流勇进25年,禹洲一路披荆斩棘,已越万里关山。
如今,新程又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