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作者|刘工昌


6月18日,阿里文娱发布公告:阿里文娱CTO兼优酷COO庄卓然调任飞猪总裁,支援本地生活板块。而这次距离上次组织调整刚好一年——2019年6月18日,阿里文学和阿里音乐业务从阿里大文娱事业群拆分出来,划入阿里创新业务事业群。


1982年出生的庄卓然,于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任职淘宝网架构师,2018年出任阿里文娱CTO兼优酷COO,任职仅两年就黯然离去。


庄卓然的离去,与它一起离去的还有作为大文娱核心部分的阿里文学和阿里音乐业务,预示着阿里大文娱事业群在与爱奇艺、腾讯视频新一轮竞争的又一次失败。


有意思的是,就在整20天前,5月28日美团CEO王兴在饭否发文称,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倒计时的事了。仅隔一天,阿里大文娱公关负责人回应称,美团应该开个茶馆,“可惜了一把手单口相声的表演癖好”。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张威的铿锵回语只给阿里虚张声势。20天后阿里大文娱原主管层几乎被一锅端,有网民称,“可谓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庄卓然的大文娱路


1982年出生的庄卓然花名南天,被称作‘阿里的80后大将’。他技术出身,但运营、市场、技术等领域他都愿意钻研,进取心很强、能力全面,更重要的是身体好,大学时候一度打进了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


作为集团的少壮派,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后历任淘宝网架构师、天猫技术总监,2011年成为了天猫双11活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2014年,阿里重大战略转型,决定Allin无限,刚过32岁的南天被抽调出来至张勇旗下的无线事业部,与如今的淘宝总裁蒋凡、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用户体验设计部负责人杨光一同成为最年轻的干将,担负起淘宝移动化的重任。


2015年,阿里巴巴成立由逍遥子直接带领的集团零售电商事业群,并在淘宝、手机淘宝、天猫三大业务部门形成“班委”负责制。班委成员排列中,庄卓然次于蒋凡位列第二。2016年,手机淘宝成功转型,庄卓然从M4升至M5,2018年通过绿色通道(不用做晋升答辩),其直接升M6。


2018年,庄卓然被调至阿里大文娱,成为大文娱CTO(首席技术官)与大文娱头号业务优酷的COO(首席运营官)杨伟东,负责优酷产品技术与运营。


庄卓然加入优酷后,尽管优酷的会员增速拉升了一倍;还推出了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和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2》,但优酷与主要竞争对手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差距却在拉大。与爱奇艺和腾讯公开的拥有超过1.5亿DAU(日活跃用户)的数据相比,《晚点LatePost》了解到优酷DAU目前在8000万左右。优酷的月活只有腾讯爱奇艺的一半。如果将目光聚集在三大视频网站来看,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两极对垒的格局在2020年将愈发清晰,而优酷,则将迈入深水区。


在几年的竞争中,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打法。腾讯视频更加注重腰部内容的排兵布阵,其腰部产品线已经形成,且非常牢固,内容填充均匀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档期。爱奇艺更加注重创新基因,并非按产品思路做内容,更能押中爆款,但却也是不太可复制的。而优酷则将进入深水区。从优酷目前公布的2020年片单来看,有专业人士认为,其内容储备播放情况和片子筹备情况,以及购剧眼光、购剧精确率来看,都令人担忧,而且有种后续乏力的感觉。


根据《晚点LatePost》的爆料:“庄卓然去飞猪,是张勇亲自点将。”这个任职期间把文娱板块做到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的年轻干将,在被集团看到出色能力之后被安排到了更有战略意义的酒旅板块。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根据阿里的财报,2020财年第四季度(截至2020年3月末),阿里大文娱实现收入59.44亿元,运营亏损44.91亿元。相比之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对手腾讯的文娱增值服务业务实现收入624.29亿元,同比增长19%。两者差距如此明显,也难怪隔壁美团的王兴会公开放狠话:阿里放弃大文娱已经是一件可以开始倒计时的事了。


阿里大文娱为何至今难见起色?


文娱为辅,电商为主


在说阿里之前,说说今天泛娱乐领域真正的巨无霸腾讯,它是怎么起家的。


2011年腾讯副总裁程武提出了泛娱乐的概念: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此后2012年腾讯正式布局泛娱乐,成立IEG互动娱乐事业群。2015年成立阅文,泛娱乐版图正式形成。


阿里巴巴也紧随其后,2013年阿里收购虾米音乐成立大文娱的前身数字娱乐事业部,此后不断并购并在2016年正式成立大文娱板块,2017年成立游戏事业群,大文娱板块补全。


腾讯泛娱乐如何布局?腾讯泛娱乐以IP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IP,将IP以互联网的方式分发出去。从组织架构上看IEG旗下四大实体业务组成了腾讯泛娱乐的核心,四个业务分别为:腾讯游戏、腾讯文学(核心阅文集团)、腾讯电影(腾讯影业,企鹅影业,B站,斗鱼直播等)、腾讯动漫。


泛娱乐的四大业务互为依托,形成整体的产业链,腾讯动漫和腾讯文学生产和孵化IP,腾讯电影和腾讯动漫输出动画、电影、网剧网综内容,同时借助分发平台腾讯影业将IP进一步孵化扩大,腾讯游戏和腾讯影业则负责IP变现,增加用户粘性,实现了从IP生产到孵化再到变现的一站式生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腾讯泛娱乐的核心以腾讯文学(阅文集团)的IP为起源和核心。


而阿里呢?马云曾在阿里巴巴内部说,阿里之所以要做大文娱业务,是因为阿里将来不能只有电商,未来人们对娱乐和健康的需求会成为主流。阿里当初组建大文娱并不是为了造福苍生,而是为了通过文娱背后的流量导流自己旗下的电商,同时遏制以腾讯为代表的竞争对手们。(阿里大文娱快顶不住了马云老师要不要亲自上?2020-06-1908:04 陆玖财经)


这几乎是阿里收购所有企业的最终目的,一切服从于终极电商导流,其次才是做大做强。所以阿里收购的企业几乎没有一个在并购后发展壮大的,要么萎缩消亡,要么合并消失。文娱领域的优酷土豆如此,生活服务领域的饿了么也是如此。


于是以销售渠道起家的阿里在并购了UC、优土的强势流量之后,再补齐了影业、文学、数娱,最后再补齐了游戏变现渠道。因此流量分发是阿里泛娱乐的基础,并购力度和深度是泛娱乐发展的依托。


阿里在大文娱上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14年,阿里在视频、体育、游戏、音乐、文学上大举并购,全面覆盖了娱乐领域。阿里早期主攻的是音乐,它用8000万和4000万美元收购了虾米和天天动听,在各地签约艺人和版权,一度掌握了超过60%的中文歌曲独家版权。2015年,阿里再次出手,用45亿美金的巨款买下优酷。2016年6月宣布正式成立大文娱。


阿里巴巴大文娱从架构上在2016年下半年形成了“3+X”的业务矩阵。3个核心分发平台分布是:优土视频平台、UC事业群(UC浏览器+神马搜索)、垂直业务群(APP分发及票务游戏分发平台)三大分发平台,以及辅助性的X个内容,包含阿里文学、阿里游戏、阿里影业、阿里音乐、优酷网综电视剧等。


看似架势不小,但实则一开始就偏了。由于阿里做大文娱的开始,确定的宗旨是以文娱背后的而流量导向自己旗下的电商,这自然会忽视这些文娱产业本身的发展,它们本身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取决于其内容产业的与时俱进,而对内容产业的忽视,恰是阿里大文娱至今衰落的根源。


这里的内容产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购买的版权作品,音乐、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二是自制的,通常像那些综艺节目,更有生命力的是像腾讯依托阅文集团发酵的集写作、改编、拍剧等于一体的制作。


这里百度的爱奇艺在第一方面,即购买版权放映方面做的很好,第二方面的综艺节目也还行,但在最关键的自我造血方面远远不够,即使有着最庞大的收费会员,仍满足不了飞涨的版权,亏损严重,前不久也传出要卖给腾讯的传闻。


腾讯是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并且已基本上走上了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轨道。腾讯的泛娱乐以IP为主,再借由腾讯的影业和流量分发平台进行IP变现和孵化。腾讯副总裁程武在2011年首次提出泛娱乐概念就明确了泛娱乐行业的核心是IP,自从2014年底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红袖添香、潇湘书院再结合腾讯文学成立阅文集团一举囊括了国内80%以上的小说IP。而IP的风靡让腾讯在整个泛娱乐行业处于优势地位。在IP核心下,腾讯把文学再度孵化,变为动漫、漫画、网综、电视剧、电影、游戏的IP进行IP影响力孵化,同时借助游戏和电影/网剧进行IP的变现,借助腾讯视频和直播短视频平台进行分发。自上而下进行产业的整合。


腾讯原本就有超强的游戏基因和社交优势,从“泛文娱战略”转型到“大文娱战略”后,腾讯已经形成了包括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影业、腾讯动漫和腾讯电竞在内的文娱矩阵。但即便如此,腾讯仍处于亏损阶段。根本原因还在于版权费用的过快涨幅。


阿里无疑是这两方面做得最差的。阿里以淘宝起家,买货卖货流量平台,此后并购也多以流量平台为主,所以阿里的核心是流量分发,大文娱也以流量分发为基础开始布局,此后再通过买买买补齐上游IP和影业票务。其核心诉求就是为淘宝系的购物平台提供海量的流量导入,之前并购/投资的UC、优土、高德、豌豆荚、微博都是这样的思路,所以流量分发是阿里的核心。


从组织架构上,阿里大文娱包括8个具体业务部门:阿里影业、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阿里数字娱乐。这些业务板块,看似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战,并没有协同。更何况,这些文化娱乐内容,大多数都是阿里收购过来的,阿里很难给他们充分赋能。这些业务板块中,除了UC等少数板块外,几乎都无法盈利。被收购的业务板块,如优酷,则非常希望独立。从运作方式上看,阿里既不愿花大价钱与人家拼版权,又做不出来叫好叫座的自制作品,至于像阅文那样的自我造血,更是十分遥远,想要不衰落都不可能。


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泛娱乐板块来看,腾讯最初的泛娱乐策略规划明确,最初提出了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战略,此后拓宽IP护城河并向下游的内容和游戏影业变现拓展。而阿里则在不断的并购和新业务整合中探索出了以内容分发和衍生品销售为依托的泛娱乐模式,二者的模式都是根据原有的优势业务的自然延伸,腾讯和阿里巴巴诞生时的基因决定了二者泛娱乐策略的差异性。(来自知乎,作者:毛琳Michael,互联网市场从业者,微信公众号:凤毛麟角(fengmaolj))


下面来具体说说,阿里是怎样在内容产业上一步步放弃,以至于走到今天的。


音乐王权失守


阿里内容业务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是刘春宁。2013年刘春宁从腾讯加入阿里,负责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他负责了阿里在文娱领域的前两笔收购:虾米和天天动听。当时天天动听的直接对手是酷狗音乐。为了抢流量,阿里直接从酷狗挖来了渠道运营高手。酷狗音乐常年占据360桌面和手机助手第一名,这个位置每天能为它带来15万的流量。但很快,高手便动用关系把天天动听换到第一。天天动听一直下滑的数据重新被捞了起来,实现了日均新增25万用户,最高新增50万的成绩;虾米的移动端从无到有达到了将近800万日活跃用户。


2015年阿里音乐事业部的版权团队在台北成功签下了滚石唱片的版权合作。可就在阿里和周杰伦的杰威尔音乐谈判之际,震惊的腾讯立刻赶往台北用更高价钱与杰威尔续约。但此时的阿里猛追猛打,一度手握超过60%的中文歌曲独家版权。恼羞成怒的腾讯于2015年动用微信彻底“封杀”了虾米音乐。


正当阿里音乐蒸蒸日上之际,2015年端午节前后,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就因在腾讯工作期间涉及商业贿赂,被警方拘捕。一位阿里人士说,当时他们都相信这次被捕是腾讯对阿里的一次反攻,它代表了腾讯的忌惮和不安。


刘春宁出事后,阿里巴巴发了一个声明,声明中说:年轻人无权犯法,年轻人总会犯错,年轻人承担他该承担的后果,年轻人应该有未来的生活。(谁来拯救阿里大文娱 高洪浩|文)


2015年,阿里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调引入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宋柯双人掌舵,前者以矮大紧的花名出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在一次饭局上,席间人问高晓松怎么看待酷狗、酷我和QQ音乐的合并。高晓松笑了一下说:“让他们自己野蛮生长不如葬在自家后花园。”(谁来拯救阿里大文娱高洪浩| 文)


他们带来了自太合麦田起就跟随左右的亲信,这些传统音乐人被随意安插在了市场、运营等各个岗位,难免外行指导内行,引起了这些原部门人的强烈不满。2016年初,阿里音乐内部发生了一件轰动的事情,虾米音乐的创始人王皓主动转岗到了钉钉,随后VP陆续走了好几个,更大的变动是天天动听的整个市场团队集体请辞。这是一场用行动在反抗阿里星球这场违背常理的实验。


但阿里对“艺术家”高晓松仍寄予厚望,但没想到这是阿里音乐衰败的伊始。


2015年下半年,他们提出要将天天动听改造成一款名为阿里星球的产品,把音乐行业线下的从业者和服务要素全部引导到这款产品上,包括艺人、词曲作者、制作人、录音室、场馆、化妆师、灯光舞美摄影⋯⋯他们可以像逛淘宝一样在平台上找到所有资源,完成所有服务和交易。于是一夜之间,天天动听被添加了产品、服务、交易、售票、粉丝互动、直播、播放器等复杂功能。


但现实给了这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当头一棒。平台最初设置了50个品类,预想每个品类有100个资源进驻。小半年过去后,每个品类只入驻了20个资源。最终结果是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近20%的天天动听的DAU从原本的1000万猛跌至50万,用户大规模流失至酷狗、酷我及QQ音乐;连锁反应导致虾米被迫从小众平台转向大众平台,承担起流量的重任,但这样剧烈的转变则导致了小众用户的流失,网易云音乐因势而起。


一年后高晓松被迫卸任,但他一手打造的“星球”却完全摧毁了阿里音乐在此前的所有努力。在线音乐已然成为了腾讯的盘中餐。


天天动听覆灭后,阿里硕果仅存的虾米又遭四面围剿,格调被网易云摔下,版权上远远落后于QQ音乐、酷我、酷狗,最后被微信的“封杀”彻底葬送。


随后几年,阿里音乐开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每个领导带来每一套不同的主旨和行事风格。


2018年9月,虾米音乐开了一次战略讨论会,当总监说完未来一年虾米大概要做的事情以后,一位员工怯怯地向总监提问,“这个规划到了明年不会又变了吧?”总监意味深长地说,“变或者不变都不是绝对的,但这肯定是大方向。”当大家稍微松了一口气,这位总监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肯定也会存在变数。”(谁来拯救阿里大文娱 高洪浩|文)


视频业务日渐衰朽


视频板块比音频板块的命运要稍好一些。


2015年阿里45亿美元现金买下优酷。时任优酷董事长古永锵加入阿里。这是在收购生活服务领域的饿了么之前阿里最大也最重要的一笔收购。


2010年12月,古永锵带领优酷作为中国本土视频网站第一品牌率先登陆美国纽交所,最高市值高达119亿美金。2012年3月12日,优酷宣布收购土豆,随后,优酷和土豆依然保持双方品牌的独立,以及各自团队的独立,优酷土豆继续领跑中国视频网站市场。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时任优酷董事长古永锵在阿里只呆了一年不到,但当时他所推崇的运营至上、强调UGC(用户生产内容)而非版权内容、强调广告收入而非会员增长的思路,直接影响了后期优酷与腾讯和爱奇艺的竞争。


被阿里收购后,优酷组织了一次高级别内部会议,所有高管连续三天被关在公司。几十号人围在屋子里,每人要提出若干公司发展重点,最后大家一起票选公司未来的重点方向。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上,“会员业务”轻易地被大家投票投了出去。这个结果让一些高管生疑。但一位在场的优酷土豆人士说,老板(古永锵)自信地认为做会员会影响广告业务,于是大家就顺着老板的意思投。在内容稀缺的年代,优酷靠效率和技术优势攀上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大部分的优酷高管认为优酷就应该是技术公司,只要保证效率和运营就能延续优酷的辉煌。


一位优酷资深员工回忆,他最早谈下了网剧《最好的我们》,还推荐了刘昊然当主演;紧接着又谈了《鬼吹灯》系列,想以100万元人民币一本书的价格买下网络改编权。等一切谈妥上报公司的采购部门后,预算迟迟通不过。最后这两部剧分别成就了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后来他又跟王家卫谈,计划以500万元一集成本开发《一代宗师》网剧。他兴奋地将计划向古永锵汇报后,老板激动责问道,“他(王家卫)在抢钱吗?”就在第二年,500万元一集成本的网剧《盗墓笔记》在爱奇艺开播,当晚瞬时播放超260万次,开通会员支付订单请求超过260万次,直接压垮了爱奇艺的服务器,网剧时代率先由爱奇艺开启。2018年,根据爱奇艺财报和腾讯视频的内部数据,会员业务均已成为它们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意料之中,阿里影业的财务数字并不乐观,截至2020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阿里影业实现营收28.75亿元,同比下降5%,经营亏损从过往期间的4.97亿元扩大至9.81亿元,同比扩大97%。


综艺方面更是惨淡,在爱奇艺凭借《奇葩说》《乐队的夏天》《中国新说唱》等自制节目频频出圈之时,优酷方面除了《这!就是街舞》以及不离不弃的德云社资源以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阿里为什么做不好大文娱蓝媒汇发布时间:06-1921:20作者|韩小黄)


而当版权规范打破了原有的PUGC平衡圈,行业开始寻求购买版权和自制节目为主的模式,优酷开始走下坡路,加入了烧钱亏损的白刃战中,没能保住位置,反而沦为了行业老三。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错过了UGC,版权和自制内容又大大落后于后起的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掉队的优酷背后,是阿里大文娱战略的乏力。


归入阿里麾下,优酷四年三度换帅,追求融合的俞永福,激进参战的杨伟东,一心求稳的樊路远,阿里大将轮番上岗,优酷像一把装备精良的机关枪,什么时候养精蓄锐,什么时候集中火力出击,取决于将帅。这也就有了优酷时而火爆时而沉寂的表现。(被阿里收购后的优酷为什么快速没落了?看点快报 海域之恋 2020-07-07)


如今的优酷,捡起UGC,想要再度发力短视频,但视频行业已经今非昔比,长视频救不了优酷,短视频更难。


在长视频领域,优酷面对主打电视闻名有着优良内容基因的芒果TV的全力追赶,而在短视频领域,它所面对的是目前年轻人占主体的B站和庞大的头条系的西瓜视频,后者之如日中天,连视频老大腾讯也无可奈何,而前者阿里尽管有投资,但占比极低,甚至不如老对手腾讯,所以二者都没法控制。


近几年,B站内容策略变化是明显的,其购买了更多版权内容,投资专题纪录片《人生一串》等,有别于此前B站丰富的UGC内容。同时,B站也开始拓宽圈层,除了ACG圈层以外,培养打造其他圈层的垂直内容。所以现在B站从用户体验上看,其很多视频内容要比抖音和快手的视频时间长,但又比传统长视频平台的视频内容时长要短,基于某种关注流和兴趣流方面的UGC和PUGC内容推荐是这个平台的主要特色。(阿里大文娱:缺乏内容基因,芒果、B站紧追 经济观察报发布时间:06-2420:19作者陈秋)


整个视频领域今后发展趋势可能是,长视频领域,腾讯一枝独秀,爱奇艺、芒果TV倚仗各自特色跟随或臣服;短视频领域,西瓜视频一马当先,B站紧随;在两者之间可能会崛起一个中视频领域,现在B站领先,不知日后腾讯、爱奇艺跟随后如何。无论哪个领域,都将没阿里什么事。


人员调整能挽颓势吗


6月18号晚,阿里文娱发布名为《少年们,一起奔跑吧!》的员工信,宣布组织再升级,任命李捷(花名抚剑)为阿里影业总裁,负责阿里影业国内业务,任命戴玮(花名元宝)为文娱COO,负责文娱平台业务部。同时,张蔚也被阿里文娱任命为阿里影业国际业务总裁,负责国际业务。李捷、戴玮、范驰、张蔚四人均对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文娱总裁樊路远汇报。


从2014年阿里打出大文娱开始,6年过去了阿里大文娱轮换了三任总裁、十位核心高管,更换了三次战略思路,一个季度就能烧掉64亿元人民币,职业经理人、阿里元老、新生代干将来了又走,他们永不放弃、永远在试错,但这条路似乎怎么都走不通。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战略上的摇摆和频繁的人事更换可能是最大问题,无论是从外面挖来的悍将、德高望重的老兵,还是从原有娱乐业务中晋升的高管,似乎没有人有统揽大文娱的能力,事业部总裁轮值的制度也是出于无奈。


一位阿里巴巴大文娱中层人士认为,大文娱走到今天,大方向并没有出错,但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有一个有决断力和影响力的人。其实2018年就任阿里大文娱总裁的樊路远就是这样的人。


樊路远完善了俞永福在大文娱的战略,在搭建行业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重视内容。他一方面构建了淘票票(观影决策平台)、灯塔(电影宣发平台)、阿里鱼(IP衍生平台)、娱乐宝(影视金融工具)四项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不再强调主投主控,出手也更加稳定,在2018年票房过十亿的15部影片中,阿里影业就投中了8部。


樊路远也在用一种更稳健的方式运营大文娱,比如在电影业务上,阿里影业不再强调主投主控,而更倾向于深度绑定上游的优质制作方和青年导演。


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大文娱营收获得强劲增长。2018年12月,阿里集团增持阿里影业,向其注资12.5亿港元,持股比例由49%提升至50.92%,阿里影业正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附属子公司。这意味着阿里影业未来的业绩将会并入阿里巴巴集团的财报,阿里巴巴也有意通过此举向外界表示,集团对于大文娱的支持并没有改变。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但与此同时,亏损也在剧烈加大。


6年换了3任总裁,10余核心离职,阿里意欲放弃大文娱谁之过?


但仅仅两年后,曾聚集在大文娱的被寄语希望的阿里精英做鸟兽散,亏损加剧 ,且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越来越大,阿里大文娱似乎成了一只孤独穿行于激流间很难看到上岸希望的山羊。更令人不安的是,此时的阿里已没了两年前豪掷千金一往无前的勇气。


同样在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大润发、飞猪、菜鸟、阿里大文娱等多个业务高层均发生副总裁以上级别高管变动。拥有414家门店的零售巨头大润发交由阿里零售通总经理林小海管理。对标携程但没什么起色的飞猪则被交给原阿里文娱CTO兼优酷COO庄卓然。飞猪的多位高管职责被调整:原本兼任飞猪总裁与蚂蚁金服国际事业群总裁的赵颖将只负责蚂蚁金服国际业务;飞猪海外业务负责人印井调任蚂蚁国际。


物流网络菜鸟走了两位高管,其CTO谷雪梅和菜鸟联盟秘书长史苗都在近期离职。再早一些,负责阿里广告业务的阿里妈妈事业群总裁张忆芬已于5月离职。


变动发生在阿里危机四伏的时刻:主业电商,阿里已无法抑制拼多多的增势;本地生活领域,饿了么和口碑的组合已难战胜美团,支付宝亲自上阵应对;购物流量,抖音和快手已经成为阿里绕不开的流量森林;阿里大文娱迟迟没有起色,而路透社已经在报道腾讯准备入股爱奇艺。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可怕对手——字节跳动。由于它成功的国际化,打破了中国互联网的传统边界,所以字节跳动比阿里和腾讯有着更多的潜在用户(即张一鸣看重的4/5)以及更低的边际成本,这是它在未来几年内无人可比的优势。


互联网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边际成本递减、口碑效应突出、优秀公司正循环的行业。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平均用户获取成本、用户服务成本随着用户规模增加,被不断地降低,从而留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规模越大的公司,其收入的来源越多,收入的规模效应越明显,费用成本的分摊却越低,从而使利润越来越高。


57%的国内用户贡献了字节跳动98%以上的营收,并且还在高速增长。如果字节跳动能顺利完成海外重点市场的商业化,超过阿里和腾讯只是时间问题,它甚至可能成为中国首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


而对比获取流量已成红海的电商领域,字节跳动依托其无与伦比的庞大用户群,只需要在直播带货等领域建立规模很小的地推团队,管理成本更低。


各方迹象显示,阿里正被各领域的竞争对手所围攻。


阿里618这次调整背后释放的另一个信号是,集团在继续培养少壮派上位。“把干将从大文娱撤出来,放到一个中等业务上去做一把手历练一番,按照阿里培养人的惯例——如果表现佳,会再放到核心业务上去。”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通过收购打造的大文娱事业部,已经成了整个阿里巴巴最大的鸡肋业务。6月18号晚,阿里影业宣布在新加坡主板交易所自动除牌。阿里影业在香港的股价一直徘徊在一港元左右。2020年5月28日,阿里影业(HK:01060)因业绩不佳,股价跌至0.93港币。


回顾阿里打出大文娱时代的2014年,至今6年已过去,该错失的机会,几乎都错失了。放眼现在的互联网江湖,大部分流量入口都已被腾讯收入囊中,唯一剩下的字节跳动已成庞然大物,尽管阿里也已入股,但却成长到了阿里吞不下的地步。


况且,字节挑动也开始在文娱板块蠢蠢欲动了。还是618这一天,字节跳动宣布公司正式成立了专门的电商部门,统一管理旗下所有的电商业务。敢动自己母公司奶酪,这在以往的阿里,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此刻面对此情此景,阿里却已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故事到这里,几乎已经看到了结局,从最新的人事变动来看,阿里放弃大文娱之心已现。从2013年入局至今,阿里徒手挑起了国内大文娱板块资本化的黄金7年,但风起云涌之后,热闹都是他们的,阿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高晓松等众人洒下的一地鸡毛。


这7年时间,阿里“奶”起了大文娱板块的所有玩家,除了自己。(阿里为什么做不好大文娱蓝媒汇 发布时间:06-1921:20作者|韩小黄)

上一篇新闻

被QQ虾米逼急!网易云音乐放大招:有救了

下一篇新闻

科技晚报:口碑上线独立App 西部数据财团赢得东芝芯片业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