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暴涨 全球都在紧张应战
近期,国际粮食问题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给不少国家带来了深刻的危机,这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粮食主产国。
据央视新闻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的重度饥饿人数将出现飙升,超过3400万人正竭力应对紧急状况级别的重度饥饿,形势严峻程度令人震惊。
国际粮食价格大涨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全球食品价格在2020年总体上涨了20%,进入今年后,多数主要农产品价格总体上仍处于上升态势。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九个月上扬,创下近7年新高。主要谷物国际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其中国际高粱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2.1%,国际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因气候问题造成了供应相对短缺,比如,2021年四大玉米出口国承担天气恶劣的风险,天气对玉米收成具有挑战性。
其次运输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大重要因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不稳定,对运输供应链产生影响,所以暂时粮食价格会上涨。比如,2020年8月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缺箱、爆舱、甩柜,跳港、运费疯狂上涨的现状持续,出现“一箱难求”,波及粮食进口成本。
另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粮食的需求量大增,各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纷纷增加进口,提高粮食储备。
货币政策对推高粮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些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流动资金进入农产品市场,全球的新一轮通胀拉抬使得食品价格大涨。
谷物价格高企或将持续两到三年
荷兰合作银行农业研究部门主管斯蒂芬·沃格尔称,谷物市场价格高企的态势看起来还会维持两到三年时间。即使今年美国农作物丰收,也无法解决供应紧张问题,因为推动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飙升至多年高点的问题比2007/08年度期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时更难以快速解决。当年北半球谷物丰收后,期价一路下行。但是今年的供应缺口似乎不太容易填补,哪怕是美国提高播种面积。
他表示,谷物和油籽市场供应紧张态势可能会续到2022年。他有点怀疑市场能否在一年内轻松结束价格高企的局面,这大概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即便是主产区避免出现天气问题。可能要到两年、三年甚至四年后价格才会大幅下跌。如果农作物歉收,而现在缺乏缓冲库存,市场走势可能更加强劲。
粮食出口大国也未能躲过
粮食出口大国阿根廷食品价格近期涨幅惊人,通胀拉抬使得食品价格大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阿根廷水果的平均价格增长高达228%,土豆价格增长114%,肉类平均价格增长103%。阿根廷素有“世界的粮仓和肉库”之称,但当下老百姓面临挨饿,不少老百姓在面包店排起长队,等待面包店关门之后,免费领取卖剩的、临近保质期的面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独立报》22日报道,俄罗斯面临食品短缺威胁。尽管俄罗斯是全球粮食出口大国,但俄罗斯去年食品价格依然上涨。俄罗斯国内的糖、蛋、肉和葵花籽油的价格去年上涨10%。为了应对国内食品通胀加剧的压力,俄罗斯先后调整多个品种的出口关税,对国际上的供应紧张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食品价格上涨问题也影响到发达国家。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现在有近1/8的家庭缺乏食物。另据欧洲食品银行联合会称,整个欧洲对食物帮助需求增长30%。
食品短缺问题对那些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其食品供应和价格压力更大。
在90%以上粮食都依赖进口的新加坡,今年以来,大多数食品价格都出现上涨。1月份,新加坡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是去年3月以来的最低涨幅。据观察,主要食品价格过去一年基本都在涨,特别是蔬菜,因为疫情和邻国马来西亚的自然灾害,波动比较大。实际上,从去年疫情初期开始,新加坡就频频出现抢购事件。
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例,从去年以来,受疫情以及通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地食品价格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今年2月全国食品通胀率同比增长21.79%,创下15年来的最高水平。虽然尼日利亚能够种植水稻,但是依然需要大量进口大米作为补充。当地零售的大米一份规格一般是2公斤,价格在去年疫情封城之前为550奈拉(约合人民币8.5元),到去年10月已涨到800奈拉(约合人民币13.6元),而目前价格已经是900奈拉(约合人民币15元)。
韩国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今年2月韩国食品价格的涨幅更达到9.7%,为近十年来的新高。其中,大葱和鸡蛋的售价同比分别涨227.5%和41.7%,大葱的平均零售价每公斤高达7400韩元,约合人民币43元,不少人为此选择在家种大葱。
眼下,许多地区种植季才刚刚开始或即将开始,粮食生产周期长达四个月,所以说接下来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粮食生产一旦出现问题,都是难以弥补的。所以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我们一定要分秒必争,抓住机会保护、稳定并尽可能提高当地粮食产量。”
输入型通胀会影响中国人的“饭碗”吗?
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反应。当人们遭受通货膨胀和失业之苦时,实际收入就会下降,而在疫情下,人们在食物方面的支出本身就在增加,当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时,人们实际感受到的通货膨胀率就会很高。
那么,国际粮价上涨,会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呢?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刘刚近日对媒体表示,受生产、流通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后期国际粮价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效应相对有限。
3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高峰表示,今年春节以来,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总体来看,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高峰从粮食价格和食用农产品价格两个方面做出解释。首先是粮食价格,高峰表示2020年以来的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从国际市场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加之沙漠蝗虫、东南亚旱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国际粮价的波动幅度,世界谷物价格指数已经从去年6月以来连续9个月上涨。
从国内市场看,随着国内生猪生产快速恢复,玉米和大豆的需求短期内增加较多,价格上涨,带动其他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加之市场对粮价看涨的预期较强,粮食生产企业和农户囤货惜售的心理也支持粮价上涨。
前我国粮食供应整体充足。从综合生产能力来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六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从粮食库存来看,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而且今年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有望增加,国内玉米供应是有保障的,近期价格已出现回落。总的来说,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运行稳定有基础、有条件,粮价大幅上涨的支撑条件并不充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表示,综合来看,世界范围内主要农产品供需没有太大问题,国内民众无须担心粮食安全问题。“第一,我们要从心理上明白,因为世界上的粮食到现在为止是供大于求的,这一点不要惊慌。第二,消费者不要担心,也不要急着抢粮食,没必要。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要做好长期的粮食准备,要保证充足的土地生产粮食。还有,老百姓要做的就是节约,不要浪费粮食。”
来源:中华粮网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联合国粮农组织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