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 许玉璇 文 林少然 图)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陈慈黉故居:天上取样人间造 云燕归巢桑梓情

作家陈跃子讲陈慈黉故事


开栏语

了解潮汕,一定要了解潮汕的华侨历史,而很多侨史,就隐藏于一座座散布潮汕各地的侨宅之中。华侨远渡重洋,离家万里,却对家乡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只要积累到一定的财富,都会回乡建造房屋。华侨的造屋历史,常常与他们在海外事业的发展历程齐头并进。走近侨宅,触摸岁月遗留下的印记,一砖一瓦去寻觅时光的痕迹,就能与先辈侨胞隔空对话,感受他们爱国爱乡爱家的赤子情怀。

从本期开始,“潮汕侨宅”栏目与大家见面,本报记者将走访潮汕多个著名侨宅,挖掘侨宅的往昔历史,寻访侨宅背后的华侨故事,让珍贵的潮汕侨史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说起侨宅,不得不提的当然是“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陈慈黉故居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前美古村落。前美村传统民居建筑繁多,以永宁寨为中心,散布着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建筑格局有“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整个村子,堪称是“潮汕古建筑的博物馆”。而在众多古建筑之中,最有特色的当数陈慈黉故居建筑群。陈慈黉故居建于清末民初,是陈黉利家族于家乡陆续建造的侨宅,历经几代人的接力打造,成为前美村一道最耀眼的人文风景线。

五百屋宇堪称“潮汕小故宫”

很多游客来到陈慈黉故居,无不被其宏伟壮观的规模以及精美绝伦的建筑工艺所震撼。而实际上,游客所见到的只是整个故居四座宅第的其中一座——善居室,此外的郎中第、寿康里和三庐,近年来正陆续修缮逐步开放中。

这四座建筑共占地25400平方米,有厅房506间,故居集古今中外建筑艺术于一体,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成片成群,规模宏伟,因而被誉为“潮汕小故宫”,又称“岭南第一侨宅”。形容“陈慈黉故居”之大,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佣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已是午饭时间,吃完午饭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天也就暗了。

最早辟为旅游区的善居室是“驷马拖车”的建筑格局,从南侧门的售票处进入,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大埕,正门位于大埕西侧,坐西向东,所以这里也叫“新向东”,正门对面是工人房、厨房等回廊,回廊后面的空地本来准备建造花园,因日军入侵来不及动工。善居室有厅房202间。它始建于1922年,历经十多年时间,至1939年日军入侵,汕头沦陷时被迫停工,都还没有完工。所以这座惊艳世人的大宅子其实还是个“半成品”: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很多木饰还没来得及上漆,很多软装也还没来得及布置,花园也还没开始建造。很难想象,这座建筑如果顺利竣工,会是多么惊世骇俗。

寿康里有一座“小姐楼”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跃子是前美村人,小时候的他就在陈慈黉故居中穿梭跑跳,听着先辈们的传奇故事长大,对这里的一切既熟悉又充满感情。他告诉记者,潮人聚族而居,具有深厚的宗族观念。这一观念,体现在村落建筑上,就是以宗族为中心的围合式格局,以立规模宏伟的宗祠为善举,以建气势恢宏的“驷马拖车”为荣耀。陈慈黉故居分属于陈慈黉的三个儿子,宅第相连成片,两座向东,两座向南,除了附属建筑三庐是别墅式建筑外,其它三座都是“驷马拖车”建筑格局,但又各有其独特之处。

郎中第俗称“老向东”,是次子陈立梅的宅第,始建于1910年,至1920年建成,陈慈黉在这里居住了一年之后就去世了。这座宅第在“驷马拖车”的传统建筑格局上,又增添了“双龙虎、双庭院”的建筑特色,建筑装饰以中式元素为主,西式风格为辅。

寿康里是长子陈立勋的宅第,俗称“向南”,始建于1922年,至1930年建成。这座宅第在“驷马拖车”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庭院前建成栏杆式围墙,透过围墙可看到大路边过往的车马和天然的护城河。陈跃子说,这片围墙是陈慈黉故居的保护屏障,相传民国时期有一批盗贼准备前来行窃,半夜在宅前点火一探虚实,发现寿康里的围墙内一排家丁早就荷枪实弹在那里守望,吓得他们连忙逃跑,边跑边把插上钢针的萝卜放在路上,以防陈氏的家丁追上他们。寿康里东北角有一座“小姐楼”,是未嫁姑娘的闺房,但这座小姐楼不像古代的深闺一样藏于宅院深处,而是位于宅院一侧,有高高的门楼,站在二楼的阳台,可以凭栏远眺大院外面的风景。由此可以看出,华侨家庭受西洋思想的影响,对女性并不像封建家族那般禁锢。三庐是寿康里的附属建筑,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以及和族人议事的地方。

和寿康里同时建造的善居室,是幼子陈立桐的宅第,陈立桐早逝,建造事务全都是他的夫人李彦芝主持的。这位从小不差钱的“细奶”,一心想建一座当时一流的豪宅,而陈家上下又怜悯她年轻守寡,由着她“有钱任性”,因而善居室在建造上极尽奢华之能事,远远胜过了两位兄长的宅第。也正因如此,善居室建造持续时间最久,这处宅第在潮汕式平房上增加了南北书斋楼,以及亭台楼阁和双后包点缀,配以西式阳台、拱门、圆窗,是陈慈黉故居中最大型、最宏伟、最壮观,也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宅第。

挖一条小河运载建筑材料

陈慈黉故居最大的特点就是中西合璧,既是潮汕传统“驷马拖车”的建筑布局,又增加很多国外建筑的元素。像善居室主座是“四点金”的房局,两侧火巷的厢房仿照北京故宫之东宫、西宫等中式建筑形式建造,而院落外围的骑楼式双层小洋楼,还有角楼、天台、天桥、通廊等等,则都是以西式风格建造。

故居中大量运用了中式装饰艺术,像潮汕木雕、石雕、嵌瓷、灰塑等,同时又大量采用了西方的建材及装饰艺术,与中式元素巧妙地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像将英文字母缀入中式的檐梁花饰中,不少门廊、门窗既有中式嵌瓷装饰,又有西式膏塑装饰;有的门廊和窗套根本分不清是潮汕嵌瓷还是西方的马赛克;装饰花纹既有潮式的花鸟瓜果图案,又有西式的几何图案。

陈跃子抚摸着一处石门斗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精心挑选的上等石材,经过工匠手工精细打磨,石板既光滑又有质感,就像打过蜡一样。他说,故居的所有用料都极尽考究之能事,哪里的材料最好,就不惜重金将它们搬运过来。墙壁及地板上的釉面瓷砖,全部来自意大利,品种花式之多,难以尽数;为了夯实地基,甚至还将数万根暹罗楠木原木打进了宅基地;为了运载建筑材料,陈慈黉专门让人挖了一条小河,从村前直通到南溪码头……

这里流传着一句俗语:“慈黉爷起厝,好慢孬猛”,在建筑质量上,陈慈黉要求工匠们慢工出细活,做得不好就不计成本推倒重来,因而每座宅第的建造时间都历时十年左右;故居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在李彦芝监督下建造的善居室,大大小小的瓷砖都要求工匠以绣花工一样的耐心和精巧去张贴,甚至木桶装饰的“红毛灰”也需用做糕饼的工夫来注件。李彦芝还经常组织“斗工”比赛,看谁的工艺好,优胜劣汰,以质计酬。

“天上取样人间造,窗如画卷门似诗”。正是陈黉利家族在造屋工程上的精细考究,才成就了这一旷世无双的建筑精品,使之成为潮汕侨宅中的典范,更成为潮汕独特的人文景观。

传承七代拥有企业250家

陈黉利家族的奠基人、陈慈黉之父陈焕荣从当船工开始,慢慢发展了自己的事业。1842年,陈焕荣当起船主,行驶着红头船航行于中国和南洋各地,成为樟林港著名的红头船主,人称“船主佛”。1851年,陈焕荣在香港创办了乾泰隆行。陈慈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自小就熟悉航运知识和经商之道,长大后接管了父业。1871年,28岁的陈慈黉到暹罗曼谷创立了“陈黉利行”,并先后开设了几个火砻加工大米。1900年,陈慈黉次子陈立梅又接过了父亲的担子,成为陈氏新一代掌门人。他进一步扩大了航运业,航行于新加坡、暹罗、越南和中国香港、汕头之间;后来又在暹京、槟榔屿、西贡和中国香港、汕头等地设立黉利栈汇兑庄,同时也从事批馆业。陈立梅在暹华工商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历任暹罗中华总商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副会长和第四届会长,并连续担任早期暹罗火砻公会会长多年。继陈立梅之后,新一代传人陈守明更是青出于蓝,使黉利各埠企业蒸蒸日上,他于1933年创办了暹罗吞武里府第一家商业银行——黉利栈银行和第一家保险公司——銮利保险公司。

陈跃子介绍说,陈黉利家族最辉煌的时期在二战前,号称“泰华八大财团之首”,是“富甲南洋”的豪商巨贾。该家族在泰国和中国汕头的大片土地,大部分是在陈立梅掌门时期购置的。后来陈守明又动用了500万银元作为建楼资金,在汕头小公园和中山公园一带兴建了400多座新楼房,占当时汕头市新旧楼房总数近十分之一。如今,黉利家族已传承七代,仍富声远扬,据不完全统计,该家族现拥有企业超过250家。

运回一大火轮银元建设“新乡”

陈黉利家族从陈慈黉的父亲陈焕荣开始,便在家乡启动了造屋工程,陈焕荣事业有成之后,最先在家乡前美村建造了通奉第,家族三代人相继建造宅第达十余座,此中就包括了陈慈黉故居的四座宅第。

陈跃子说,陈慈黉有着非凡的胆魄和远见卓识,他不但自己在家乡建屋,还在乡中发起了开辟新区的倡议,把大片田园圈起来,买下来,总体规划,成片开发。19世纪90年代末,他为创新乡,征得6户参股族人的同意,把新加坡的股份企业陈生利行变卖,将所得银元装了整整一大火轮运回家乡,拆股分银,银元堆成小山,数都数不过来,只好用斗来量,每位参股的族人至少分得15万银元。

在陈家的倡导下,分到大量银元的族人纷纷跟着在新乡择地建屋。陈黉利家族一口气在新乡建了陈慈黉故居4座宅第,还联合族人修建了聚星堂古祖家庙。不到三十年的时光,新乡以“慈黉厝”为核心,一条火巷连着一条火巷,一座“驷马拖车”连着一座“驷马拖车”,到处是新瓦房,水泥路,到处整洁通畅敞亮。

以”无名氏“捐出巨款赈灾

陈慈黉情系桑梓,乐善好施,仅先后为村里及隆都修桥造路、筑堤通渠就有数十处。至于帮助乡亲邻里,则做到有求必应,村里有什么天灾人祸,他都一一施以援手,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前美村素有“崇文重教”的习俗和传统。陈慈黉晚年回村建宅第时,特地在郎中第里建“舍南”和“舍北”书斋;后来的善居室里也建了“兰室”和“蘧庐”书斋,以供后辈读书。20世纪初,为适应教育新潮流,陈慈黉择址于自家的古祖家庙创办“成德初等小学堂”,教授村民文化知识,培养人才。1912年,成德小学堂更名为成德学校,学校办学得到陈慈黉的大力支持,每年为学校提供教学经费。

陈慈黉的次子陈立梅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经商才能,也同样秉承了父亲热心公益的美德。清宣统元年(1909年),华东的江苏海州三属遭大水灾,清廷议办理赈济,派员到南洋募赈。当时刚到泰国接管父业不久的陈立梅,忧国忧民,就应召捐出巨款赈灾,虽然他以“无名氏”认捐而不想扬名,但清廷还是照例褒奖,授予他“郎中”衔,因而他的宅第以此命名为“郎中第”。

陈立梅对中泰慈善公益事业做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中国上海红十字会,香港、汕头、暹罗等地多家医院、善堂慷慨捐资。1918年秋韩江崩堤、1922年潮汕“八・二”风灾,陈立梅都捐出巨款赈济。他同样热心教学,对家乡前美成德学校及分校倍加培护,按年拨款以充经费。陈立梅也是暹京潮州女校和培英学校的创办人之一。

上一篇新闻

被殖民主义侵占领土的暹罗,是如何完成文明现代性改革的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700年历史简述|追溯至1299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