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怎么办?啥时教第二语言最好?仔细看完就有答案了
孩子一般什么时候能开始说话呢?最近有个朋友跟故事妈说,别人的小孩一岁多就开始冒词语咿咿呀呀说话,甚至有的更早,而我的小孩已经两周岁了,还是不会讲话。
其实,2岁左右还不会讲话的孩子并不是个例。然而,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还会去医院检查,医生明确告诉说,孩子生理上是非常健康的,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说话那么晚呢?
一般来讲有三个原因。
第一,孩子天生说话晚,接受比较慢。这类占比不多,由先天条件决定,与遗传有关,只要孩子听力、声带没有任何问题,家长也不用担心,只是说话比一般小孩晚一点而已。
第二,父母很少对孩子讲话,孩子听得不够。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婴儿学习语言的第一阶段——输入。孩子在说话之前,TA一直是在输入听,一直在学习。有的父母觉得,孩子不会说话,我跟TA讲太多没什么用,这样就大错特错了,一定要多和孩子说话。
要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语言上的刺激,当孩子听得多了,一岁左右时,在你说话的时候TA会盯着你的嘴巴,而且小嘴儿也会无意识的模仿,最早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发音,甚至可能会发出爸爸或妈妈这样叫声,这时就开启了孩子语言习得历程。
第三,多种语言环境,干扰孩子掌握语言能力。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家庭成员说多种语言,地方方言也算在其中,语言多了,孩子太小,专注哪一种,导致孩子不愿开口,也学不会。
根据有关科学认证,语言的敏感期大概在孩子出生后一岁半左右,在这个时期单一的语言环境,能更好地协助到孩子语言的发展,而复杂的语言环境将会延迟发展。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方言特别多,尤其是南方方言如闽南语、粤语、潮州话、客家话等,彼此根本听不懂。有的家长会说,等孩子长大学第二语言那么辛苦,从说话时就开始培养,是不是以后学会更容易一些。
事实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说单一的语言环境能够协助孩子更好地度过语言的敏感期呢?
有这样一个来自新加坡的真实案例。爸爸来自马来西亚,从小会讲马来语,妈妈是广东人,会讲普通话和粤语,如果当地华人沟通,有时用粤语、有时用普通话,如果是当地马来族人,又需要马来语,爸爸妈妈也都会英语,因为在新加坡英语是通用语言。
生在这样的家庭,有的家长会说,他们的孩子真是厉害,一下子就能学会三门语言。然而,事实与大家想象的相差太大。他们的孩子快三岁了,不太爱讲话。
最常说的只有三个词:第一个是妈咪,说这个词是为了让妈妈照顾她;第二词是拜拜,她不耐烦的时候就会讲,孩子说个这个词时是让你消失在她眼前,不想看到你;第三个词是no,表达她的愤怒和不满意,真的没有第四个词。
而且,专家们发现,很多在复杂语言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学习语言更费劲和吃力,所以孩子就干脆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跟外界互动,那就是手势,这样就无需语言。
这样的孩子用手势和家长交流,比如他想要什么东西,用手一指,如果你把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喂到她嘴巴里,或者递他不喜欢的玩具给他,他会摆手配合着。
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协助孩子让其尽快用语言来交流呢?
第一,当好翻译官。在孩子会说几个词时,父母们要努力成为宝贝的高级翻译官。比如孩子指着一栋楼,说爸爸办……妈妈就应该替孩子翻译,爸爸也在这样的大楼里上班。
当好孩子的翻译官,第一会协助让孩子语言逐步却变得更加丰富,同时最大的帮助是能够协助孩子去调整情绪。因为孩子很小,尤其在TA情绪很不好甚至发脾气时,家长一直追问,你到底怎么了,你说呀。
父母的追问只会让孩子更愤怒,他不是说不出来吗?有些词还没学会呢,还没有完全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聪明的妈妈,就会去猜猜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情绪不对。“宝贝刚才发脾气,把小熊扔下去,是因为……”只要你猜对了原因,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立刻就好起来。
第二,培养专注力。孩子2岁左右,发音的一大特点是叠音字,孩子经常说:吃饭饭,睡觉觉,洗澡澡,有时会指着小猫、小狗说,猫猫、狗狗。
有的父母会觉得娃好萌啊,宝贝好可爱啊,所以父母尤其是妈妈就经常模仿着宝贝用叠音词讲话。“宝宝我们睡觉觉喽,宝宝我们来洗澡澡啦……”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对孩子学习语言也不好,成人的标准语言才能协助孩子更好的去学会说话和表达。这个时候,父母们应该多用用感叹词来引起孩子的专注。
比如你希望孩子专注到那辆车,你不要说:看,有辆红色的车。而应该这样说:哇,这是一辆红色的汽车。多用感叹词吸引孩子,孩子会对你的语言会更加专注,也更方便孩子掌握和记忆,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
第三,多讲好故事。等孩子更大一点,我们又该怎么辅助其掌握语言呢?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些幼儿读物,最好是故事绘本慢慢地念给孩子听,记住刚开始一定要念慢一点。
过几个月后,就可以用正常语速讲给孩子听。这里切记,同一个故事可以反复讲,也应该反复讲。有的妈妈们会说,那个故事讲了很多遍了,我都倒背如流了,孩子还不许换,就要听这个。
你很熟,都讲烂了,但孩子每次听都觉得是新鲜的,讲50遍、100遍还是很好听。
故事妈现在每天都给自己娃讲3个故事,从2岁多开始,已经坚持了一年多,很多故事也讲烂了,但孩子收获还是很大的,孩子会跟对照着图,拿着故事书说:“奶奶,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而且讲起来还有板有眼的,这就是不断讲的效果。
第四,把准时间点。前面说到,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单一语言环境会掌握得更好。那什么时候可以培养第二种语言呢?
这有这样一组对比:一些亚洲人在移居美国十年之后,参加了一次语法测试,那些在8岁之前就来到美国的亚洲人,对英语语法理解和美国人一样好,而那些晚些移居来的人,则没有那么好。所以,现在普遍认为,在3到7岁时学习第二种语言,对语言掌握理解更好,而且学习起来更省力,所以应该在这一阶段开始第二种语言的培养,早了也不行,晚了也不好。
最后,故事妈要提醒一下父母,三四岁的孩子会进入一个以游戏为主导的时期,在7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并不支持知识学习。
比如我们把单词告诉他这是什么意思,让他背下来,孩子是背不下来,这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不适合小孩子,更多的应该是要寓教于乐,多一些体验式的教育,让孩子在玩中,游戏中掌握唐诗、英语等,比你让孩子背诵更有帮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