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讲座笔记#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周建新老师)

一、东南亚概念的由来

(一)东南亚——世界民族博物馆

在历史上缺乏一种全域的霸权势力,从未形成统一的文明与宗教形态。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居住在这片大约45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6亿人,并没有形成自我的“东南亚人”意识,更没有“东南亚”地域范围概念。

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东南亚的一部分是作为“南海”或“南洋”而存在的。而“南洋”是相对于“北洋”而言的,具体指华南的沿海省份,特别是广东和福建以及马来群岛(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在西方人的话语体系中,早期的研究将东南亚归入“远东”(Far East)范畴。

鲁伯特·艾默生(Rupert Emerson),《东南亚的政府与民族主义》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

1943,蒙巴顿[英]的“东南亚司令部”的设立,东南亚这个概念才作为政治军事术语而产生。

1955,英国前殖民地官员兼学者D.G.E霍尔《东南亚史》,东南亚这个概念开始被普遍接受。

(二)东盟ASEAN,创建于1967

东盟十国(不包括东帝汶)

#讲座笔记#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周建新老师)

二、东南亚的民族及其研究

(一)大陆东南亚的民族: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

1.越南:《越南各民族成分分析》,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

2.老挝: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各族群》(49个民族,老泰族群、孟高棉族群、汉藏族群、苗瑶族群)

3.缅甸:National Ethnic Groups of Myanmar

4.柬埔寨:20多个民族和部落,除高棉族之外,还有占族、普农族、老族、泰族、华族、京族、缅族、马来族、斯丁族等少数民族和土著部落。高棉语为通用语言,国教佛教,全国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占族多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5.泰国:Ethnic groups of Thailand, 6300万人口,主要有泰族82%、华族12%、老族1.4%、马来族5.2%、高棉族,以及克伦、孟、苗等山区少数民族。由于外来移民与泰国社会融合的程度比较深,因此一般都把他们看作为泰人。全国有3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泰族、老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此外,还有苗、瑶、桂、汶、克伦、掸等山地民族。在马来半岛山区的热带丛林中,还居住有塞芒人和沙盖人等古老民族。泰国有70个语言群体,30个土著语言,20个非土著语言。

(二)海岛东南亚的民族

1.马来西亚:人口2756万,马来族65%,华族21%,印度族10%,其他民族4%。生活在西马的少数民族虽然人数不多,却是最早生活在马来半岛上的族群,根据1997年马来西亚旅游局的统计,少数民族约有6万多人,他们中有统称为塞芒人的贾海人、巴特克人、梅尼克人、拉诺人、金塔克人、肯休人;统称为赛诺伊人的塞迈人、特米来亚尔人、普来人;属于原始马来人的贾昆人、特穆亚登人、塞米莱人和“水上人”。一共136个语言人群,其中134在使用,2个已消失;在使用的语言中,112个为土著语言,22个为非土著语言。

2.菲律宾:187个语言群体,183在用,4个已经消失。在使用的语言中,175为土著语,8个非土著语。

3.印度尼西亚:100多个不同民族,其中爪哇族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7.5%,华人3%,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或族群共占23%。印尼共有300余个部族和分支,仅伊里安查亚就有250个部族及其分支。719个语言群体,707在用,12已消失。活的语言中701为土著语言,6个非土著。

4.文莱Brunei:人口40.6万,其中马来族是文莱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2/3,华族是第二大民族。文莱当地的土著统称为达雅克人,包含许多民族,主要有克达扬人、杜逊人、伊班人、梅拉瑙人等。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15个语言群体,全部为活的,7个本土语言,8个外来语言。

5.东帝汶:人口117万,78%土著人(巴布亚族与马来族或波利尼西亚族的混血人种),20%印尼人,2%华人。约91.4%的居民为罗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占全国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为佛教徒。21个语言群体,20个活的,1个已消亡。使用的20个中,19个为土著,1个非土著。

6.新加坡:华人74.7%,马来人13.6%,印度人8.9%,其余为其它族群(2009年统计)。

#讲座笔记#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周建新老师)

(三)东南亚民族研究

1.相关文献

芮逸夫《中国民族与越南民族》《缅甸民族》《西南疆民与缅甸民族》

田汝康《沙捞越的华人:社会结构研究》,1953年

李亦园《一个移植的市镇——马来亚华人市镇生活的调查研究》,1966年

范宏贵《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1999年

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申旭、刘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

何平《从云南到阿萨姆》

周建新《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

周建新《和平跨居论——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研究》

龚浩群《信徒与公民:泰国曲乡的政治民族志》

康敏《“习以为常”之蔽——一个马来村庄日常生活的民族志》

郑宇、曾静《仪式类型与社会边界——越南老街省孟康县坡龙乡坡龙街赫蒙族调查研究》

马翀炜《秋千架下:一个泰国北部阿卡人村寨的民族志》

何林《民族的渴望:缅北怒人的族群重构》

马翀炜、张雨龙《流动的橡胶:中老边境地区两个哈尼/阿卡人村寨的经济交往研究》

郝国强、许欣、姚佳君《和合共生——老挝丰沙湾市邦洋村的民族志》

Travels on the Mokong: Cambodia, Laos and Yunnan, by Louis de Carne.

亨利·奥尔良《云南游纪——从东京湾到印度》

霍尔《东南亚史》:“今日的东南亚是民族学者的乐园。”

埃德蒙·利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克钦人“动态平衡”的政治制度

白鸟芳郎《东南亚山地民族志》:泰国。1967年出版。

竹村卓二《瑶族的历史与文化——华南东南亚山地民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客民”的生存策略。1981年出版。

克利福德·格尔兹:巴厘岛的“深描”。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詹姆斯·斯科特《不被统治的艺术——高地东南亚无政府主义者的历史》:赞米亚Zomia。2009年。

《越南北部边境地区民族历史起源》《越南克木族》《越南兴门族》《越南拉祜族》《沙巴少数民族与旅游》《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

孔演、陈平、阮志宣、卢天宝、潘文雄、杜进森等。

2.西方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殖民地时期(二战至1950S)

东南亚民族研究是在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下诞生的,在这个研究框架下英国人研究缅甸和马来亚,美国人研究菲律宾,荷兰人研究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法国人研究法属印支三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等。

1942,美国政治科学家鲁伯特·艾默生(Rupert Emerson)等人《东南亚的政府与民族主义》

1944,左翼美国人布鲁诺·拉斯克(Bruno Lasker出版了《东南亚各民族》

1951,英国殖民地官员维克多·柏塞尔(Victor Purcell)《东南亚华人》

1947,德国人贝尔纳齐克(H.A.Bernatzik)《阿佧与苗》,研究泰国。

法国莫里桑研究印支国家的Hmong人,《泰人领地下白苗区的人口学札记》(1952)、《印度支那白苗巫术概论》(1955)等。

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美国学者恩布瑞与托马斯合著《东南亚北部的族群》,与多森编著了《东南亚大陆民族与文化文献书目》,它们的出版成为早期东南亚族群研究的开拓性成果,标志着东南亚民族研究的开始。

2)冷战时期(1950S-1990S)

冷战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政治目的,加大了对大学的学术研究的扶持力度,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在此背景下于1965年应运而生。

大批学者带着意识形态之争前往一些边缘地带,与此同时,马林诺夫斯基已经奠定“科学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一批优秀的人类学家深入东南亚各国展开田野调查,以当地丰富多样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为素材,出版了经典的民族志。

《弱者的武器》《统治与抵抗的艺术:隐藏的文本》,以各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的无声音和无名者为主体,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农民反抗与农民政治的真知灼见,对于关注农村社会与农民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3)后冷战时期(1990年代至今)

美国人类学界对1976年以来迁入本国避难的老挝苗族离散群体产生了极大兴趣。根据TAEC(Traditional Arts&Ethnology Centre)图书馆搜索显示:2004年至2010年间,针对Hmong人研究的英文专著有8本,内容涉及Hmong人难民研究、文化冲突与适应、心理疾病与医疗健康等。此外,美国还创立了苗族研究图书馆以及《苗族研究》期刊,扩大了苗族研究在美国的影响力。

#讲座笔记#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周建新老师)

三、中国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

(一)中国与大陆东南亚的跨国民族研究

1.中越之间

按照中国的民族划分,有12个民族跨国而居,另有克木人、莽人跨国而居;按照越南的民族划分,有26个民族跨国而居。

中越之间的跨国民族(族群)14个:壮、傣、布依、苗、瑶、汉、彝、哈尼、拉祜、仡佬、京、回、克木人、莽人

2000,[美]白荷婷K`PalmerKaup出版《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Creating The Zhuang: Ethnic Politics in China)

2.中老之间

按中国的划分有10个民族跨国而居,另有克木人跨国而居;按老挝的划分有16个民族跨国而居。

老挝的民族47(49)个

中老之间的跨国民族10个,另有克木人:傣、壮、苗、瑶、汉、彝、哈尼、拉祜、京、布朗、克木人。

3.中缅之间

缅甸的民族135个

中缅跨国民族15个,另有克木人:汉、回、苗、瑶、哈尼、傣、傈僳、拉祜、佤、景颇、布朗、阿昌、怒、德昂、独龙、克木人

“一个区域广阔的国家在语言上自然有各种方言,但是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掸人却能够彼此相通。”戴维斯《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链环》,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克钦人与掸人虽互相蔑视,但他们还是相信源自同一祖先。”利奇

“东南亚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无疑是人种的大杂烩,即欧洲人、华人、印度人和土著人。但是,这个混杂社会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居住混杂,但相互并不融合,各个种族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还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范洪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民族渊源与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与海岛东南亚的跨国民族研究

中国与海岛东南亚各国之间,究竟有多少跨国民族存在,这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一个未知数。

最为明确的是,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各国之间,有华人广泛分布。

结束语

1.东南亚民族研究需要重视西方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对中文历史文献、各国本土研究成果加强梳理和研究。

2.东南亚作为世界上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我们人类学研究田野工作的理想之地。

3.中国作为东南亚的近邻,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时代呼唤中国的成果。

上一篇新闻

优酷体育本周直播:WCBA开赛 冯珊珊冲三连冠

下一篇新闻

官宣!吉祥航空牵手芬兰航空开展中芬航线代码共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