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已删除超过1700个不实抗疫产品广告,并向逾1600名销售业者和公司发警告信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删除超过1700个不实抗疫产品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于5月6日早发文告通知,新加坡政府已加强对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和零售商店的监控,并严格禁止业者推出虚假及具误导性的保健产品。在没有权威证据证实以前,谁也不能擅自发布任何药品或者其他产品能否预防或抑制新冠肺炎的论调。这既是对疫情防控、社会秩序、公众知情权的负责,也是对自我的负责。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已经删除超过1700个虚假和具误导性的抗疫产品,并向逾1600名销售业者和公司发出警告信。这些违规产品声称能够预防、治疗或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疾病,被删除的产品包括家用试剂盒、营养品、药材、传统药物和消毒液。

当局强调,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从未批准任何声称可测试或治疗冠病的试剂盒、营养品和药材等,新加坡政府也提醒公众不要被商家欺骗。新加坡政府表示,任何声称具有防疫作用的产品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并通过产品评估和注册。违反条例提供不实的业者则会被监禁长达12个月或被罚款2万元,或两者兼施。

在众多抗疫用品中,最容易造假的非口罩莫属了,大多数民众表示自己买到的口罩或多或少有质量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分辨自己购买的口罩是否为真品呢?

方法一:闻味道、看印刷、查标志

那有些人买到的防护口罩是散装的,没有包装盒应该怎么判断呢?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建议,可以通过对口罩本身进行这几项检查辨别。

闻橡胶带部分的味道

真的 3M 口罩打开后没有明显异味,即便是橡胶带部分,也没有刺鼻的味道。而假的口罩,很容易就能闻到异味。

看印刷方式

真口罩表面的印字是激光打印,字体很清晰;而假口罩上的印刷,往往会有油墨不均匀、露出较大的空白痕迹,甚至存在字体粗糙、模糊不清的情况。

方法二:看产品的包装

包装上是否有明确的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医用口罩的产品名称。根据医疗器械法规对包装信息的要求,正规的医用口罩包装上都会有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技术要求号、产品说明书等信息。

方法三:看产品的结构

将口罩剪开,看三层结构是否都有,厚度是否同市面上的正规医用口罩;尤其是中间白色的熔喷无纺布是否具备,熔喷无纺布是很细的长纤维无纺布,强度不高,易撕开,撕开时有脆响。另将一小块熔喷无纺布迎著光看,可以看到纤维纹路,如果纤维粗细不匀很严重则表示熔喷布品质较差,剪出一块熔喷无纺布,用手指轻轻靠近熔喷无纺布,熔喷无纺布会倾向于吸附到手指上。

方法四:将水滴到医用防护口罩外表层

看是否成小水珠,5秒不浸润到布里,则可以简易判断口罩表面的拒水性。另外,看耳带的焊接点是否牢固,用手拉耳带,如果耳带焊接不牢,会有拉断的现象。

佩戴正规口罩固然能够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的病毒的传播,但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公众尽量呆在家中,不要出门,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出门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防口罩内面被污染

戴口罩时,口罩内面不要用手触碰,平时放在洁净的地方。迫不得已时,可用电熨斗温度最低档(60℃≤温度≤90℃)熨烫口罩30分钟,熨烫时不推荐使用蒸汽。

2、正确戴口罩

正确戴口罩非常重要。挂耳式口罩与绑绳式口罩,折叠层朝下的是外面,折叠层朝上的是内面。鼻夹需朝上,用双手由中间向两旁按压。完全包裹口鼻部及下颌,快速吹气能把口罩轻轻吹起,说明口罩已贴合在面部。容易有漏口的地方是鼻夹处、脸颊旁、下巴处。口罩外面视为污染面,用手触摸后立即洗手。

3、管住手,少触碰公共设施

手污染后,要及时洗手。如果一时找不到洗手设施,手也不要到处乱摸。特别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口部。 尽量少触摸公共设施,如需触碰按钮等时,可使用纸触碰,纸张不断折叠,触碰一个位置,换一个面。

4、其它防护用品

不与他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且可以保持1-2米以上距离时,眼罩、鞋套、面罩、雨衣是不需要的。因为防护用品使用后就存在正确穿脱和处置的问题,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流程,以及这些物品的正确处置,这些防护用品可能在你使用和处置的时候,造成对自己的污染。

5、减少面对面交流

如果需要与他人面对面交流,尽量保持1-2米以上距离并戴口罩。

6、物品不直接着地

尽量不要把物品直接放在地上。如确需如此,放之前查看地上有无潮湿、明显污渍及痰液等。如有废报纸或废塑料袋,可以在地上垫一下再放物品。

7、呼吸道与咳嗽礼仪

不随便吐痰、擤鼻涕。咳嗽、打喷嚏,要注意礼仪,最好使用餐巾纸包住口鼻或用肘遮住口鼻。如果来不及拿餐巾纸,要用手捂住口鼻,但记得认真有效洗手。

8、上厕所

出门之前先解决个人内急,尽量不使用公共厕所,如确需使用,注意洗手、冲便器、与其他排队者保持距离等诸多环节。

上一篇新闻

一文盘点新加坡教会学校与政府学校差异对比与优势分析

下一篇新闻

新冠疫情下求职难,新加坡毕业生选择先兼职累积经验(附新加坡劳资政三方援助政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