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市公司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优势互补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些城市角色的重要性。IMI特约研究员,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王卫对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内所有在境内和境外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和分析,指出了主要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下为文章全文: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发展推动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腾飞。目前,内地上市企业总数比1992年的数目上涨了67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股市同期也上涨了近5倍。这些与同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近33 倍密切相关。由于上市公司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内所有在境内和境外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和分析,以求凸显各城市间的相对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通过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大湾区城市间的关系,或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城市在这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宏图中,各自具有的重要性和可担当的角色。本文认为,香港将继续保持世界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澳门”)将继续专注于世界级的休闲娱乐服务;深圳将成为世界级高科技中心以及互补香港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广州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珠海/ 中山可以发展成服务澳门、与澳门互补的地区性商贸中心;其他的湾区城市有可能发展为高端制造业重镇以及居住和休闲地。
1
改革开放的历史国股票市场的腾飞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设立,第二年改为官督商办并开始募股,可称为“中华第一股”。之后民间自发式的股票发行和交易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发展,其中,里程碑包括1914年成立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1916年成立的第一家华商自办的证券交易所汉口证券交易所,1918年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和1921年成立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形成了证券交易所以及信托公司的遍地开花。直到20世纪30 年代中后期,上海的证券交易业务都被统一到了华商证券交易所。1946年,国民政府在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官商合办的“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春天。1984年7月,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成立,并首次以柜台交易形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为规范证券市场,确保交易公开透明,促进市场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随后的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正式举行了开业典礼。同年八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也正式成立。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完全印证了近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见图1)。上交所开业时,仅有8支上市股票;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2年成立时,上、深两个交易所发展至53个上市企业;到2018年年底,两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已达3584只。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上市企业总数比1992年的数目上涨了67倍;而历史更悠久,发展更成熟的香港股市,同期也上涨了近5倍。股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期内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近33倍(见图1)。
2
上市公司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股票市场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二者互动互利。由于一家公司上市后通常将带来更好的市场知名度、更多的财务灵活性以及更高的企业价值认同,鼓励和推动本地企业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一直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发展政策和手段。企业上市后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对公众股东和社会(尤其是当地社区)更透明和更受关注的责任,使得这些企业一般会为当地政府在就业、税收、城市竞争力和其他经济协同方面带来可观的贡献。
更具体来说,上市公司强化了使用股票作为融资手段快速融资和进行资产并购的灵活性。这样的企业融资和商业运作,最终都能使当地的投资活动和金融状况受益。同时,公司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公司大股东、管理层和员工通过企业公开上市而获得的公开交易的股份,通常会产生直接货币效应,为他们带来可兑现的财富效应。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公司上市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财富最快捷增长的方式。
3
勾画大湾区内上市公司的分布特征
基于公司注册地来统计,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高度聚集的上市公司数量。它们或在中国境内交易所上市(上海或深圳交易所),或在境外交易所上市(例如,香港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还有一些公司则在不同的交易所双重或多重上市。大湾区共有557家公司在中国境内交易所上市(见图2),但由于交易所尚未向境外企业开放,所以目前没有一家来自香港或澳门的公司在境内交易所上市。另一方面,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共有1843家,其中,1644家在香港注册,198家在内地注册(见图3)。在境内上市的“大湾区”公司中,深圳企业占总数的55%,其次是广州(19%)、佛山(7%)、东莞(5%)、珠海(5%)、中山(4%)、江门(2%)、惠州(2%)和肇庆(1%)。按市值计算,深圳上市企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占总量的67%,其次是广州(14%)、佛山(8%)、珠海(5%)、中山(2%)以及其他占比小于2% 的城市。显然,从市值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人民币196亿元)远大于大湾区其余城市的上市公司(人民币120亿元)。
图3 显示,香港/ 澳门注册的公司是在境外上市的大湾区公司群的主力(包括双重上市公司)。共有1644家香港/ 澳门的注册公司,其中,大部分是香港本地打造的企业(约1263家),而另外约411家母公司为内地企业。虽然香港/ 澳门注册的公司占这些上市股票总数的89%,但它们只占市值总量的65%。这表明,按平均市值计算,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内地公司(420 亿港元市值)远高于香港/ 澳门的上市公司(94 亿港元市值)。
对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内地企业群进行进一步的地理分布剖析(见图4),可以发现,深圳企业同样占比最多。按总数计算,深圳占50%,其次是广州(24%)、佛山(6%)、东莞(5%)、惠州(5%)等;按市值计算,深圳占79%,其次是广州(12%)、佛山(4%)、惠州(2%)。换句话说,深圳境外上市公司不仅在总数上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在平均市值方面也如此。确实,深圳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排名榜上榜的企业数目,比大湾区其他任何城市都多。
4
大湾区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概况
本文将大湾区的所有上市公司集合后来分析它们的行业分布情况,以识别大湾区每个城市的领头行业(见图5)。
在香港、深圳、广州、澳门和珠海等城市和地区中,消费品及服务业、电讯传媒及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是构成上市公司的主体;而在东莞、佛山、惠州、肇庆和江门等城市中,工业类企业占很大的一部分。在电讯传媒及科技产业领域,深圳和珠海的比例最高,表现出科技产业对这些城市的重要性;广州、中山、香港和肇庆在这方面的比例也较高。此外,许多大湾区城市的房地产企业也占有上市公司总数的相当比例,并且比通常性金融企业的占比多。这说明,大湾区中的房地产行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也非常重要。香港、广州、珠海、佛山、深圳和惠州房地产公司,在所属城市都占较大的比例。在金融行业方面,香港的比例最高。香港作为最重要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这一点并不奇怪。不过令人有点意外的是,佛山虽然是非传统重点城市,但它在这一领域里行业占比也相当有分量,其次才是深圳、广州、珠海和东莞。
5
香港、澳门与非香港、澳门的上市企业行业分布集中度对比
本文再进一步比较大湾区的两个大组群间(香港和澳门上市企业组群和大湾区非港澳上市企业组群)的行业集中度优势(见图6)。
香港、澳门组群中,消费品及服务企业占最大部分,其次是工业企业;相比之下,非港澳组群中,工业企业占最大部分,其次才是消费品及服务企业。除了这两个最大的行业外,电讯传媒及科技产业均是这两个组群中的第三大行业,再次是房地产。香港、澳门组群中,金融企业(不包括房地产)占上市公司的10%;而对非港澳组群而言,金融企业只占4%。如果将房地产公司纳入更为广泛定义的金融领域,香港、澳门的广泛性金融业占它们上市企业的21%,而非港澳的广泛性金融业只占它们上司企业的11%。显然,比起非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业在香港、澳门上市企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6
大湾区的龙头上市企业
下文将按市值排名来甄别大湾区的龙头企业。通过进一步细分,了解该区域内及城市间的商贸特征关系。从内地上市公司看,市值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中,深圳占总数中的13家,其次是广州4家和佛山各2家;按行业划分看,消费品及服务企业占最多为7家,其次是金融6家和房地产3家(见表1)。从香港和澳门的上市公司看,市值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除澳门两家主营博彩、娱乐的企业外,其余都来自香港;按行业划分,金融业最多为5家,其次是消费型,综合型和房地产企业,均为3家(见表2)。再看非香港、澳门上市公司在境外上市排名前20位的内地大湾区企业,深圳再次领先,有11家;其次是广州5家,其他的4个大湾区城市各1家(见表3)。
7
来自大湾区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为进一步了解大湾区里的企业相对优势情况,本文将分析范畴扩展到“财富全球500强企业”。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已成为了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的主力军,入选总数和排名位置持续上升。同时,来自大湾区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这个荣誉榜(见表4)。
在这些大湾区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深圳公司的数量均超过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数量,而且排名一般也比较高。具体来说,深圳共有6家上榜企业,其次是香港5家、广州3家、佛山2家。中国恒大集团最近(2018年8月)已将总部从广州迁至深圳,华润最近也在深圳建立了内地总部,这两家公司的新变化将会进一步提升深圳新一轮“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数目。这个数据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深圳在大湾区城市群中不断上升的重要性和优势特征。
8
大湾区城市各自的优势和立足点
虽然上市公司数据并不一定能全面表现所处城市的商贸和经济状况,但它们确能让读者窥视到一个城市具有的企业实力和行业竞争力的一面,认识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立足点(见表5)。
作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内地企业的一个主要融资及商贸点,香港有望继续保持世界级的全球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继续吸引寻求在香港上市并在香港设立总部基地的香港/澳门、内地以及其他地区的企业。它集聚了众多的上市公司,本文预期香港将继续保持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的领先地位。这些上市公司将继续覆盖广泛的行业范围,在金融领域的比例也将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预计澳门将继续成为一个专注于博彩和娱乐服务且独具一格的世界级旅游胜地,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高端的消费体验。
对深圳而言,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特区,拥有国内第二大的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再加上高度开放的城市特点和背靠香港的天然优势,因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由此造就了其众多的上市企业,并在追赶香港的发展高度。深圳在金融和电讯传媒及科技产业方面拥有的“财富全球500强”的企业比大湾区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包括香港)都多,显示了它在这两个行业里的强大基础和行业地位。
本文认为,在大湾区城市群中,深圳将保持其继续引领电讯传媒、科技产业以及其他高科技行业(人工智能、半保健、医疗保健等)的领导地位,并会向世界级的全球科创中心发展;同时,深圳也将发展成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遥相呼应、优势互补的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本文认为,广州将在制造业、消费业、高科技和房地产领域进一步发展成为大湾区和华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大都市和区域经济中心。预计珠海和相邻的中山将发展成为与澳门优势互补以及服务澳门的地区性商贸重镇;其他大湾区城市将发展成为中国和世界的高端制造基地,并会更加注重全球供应链的高端价值部分和消费服务的客户终端。
编辑 孙建秋
来源 《国际金融杂志》
责编 胡晓涛、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肖耿:要把大湾区建设成全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
视点 | 深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哪些条件?
海外之声 | 鲍威尔: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
杨再平:金融+科技双向合成“转基因金融机构”
邀您参会 |《去美元化:货币改元,金融更序》新书发布会(9月16日)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