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日报:表观遗传变化引起的记忆缺陷可以被逆转
1,Cell | 人单克隆抗体有效预防和保护东部马脑炎病毒对小鼠的气溶胶感染
来源:BioArt
抗EEEV中和抗体识别三个E2糖蛋白上的主要抗原位点
东部马脑炎病毒(EEEV)是一种经由蚊子传播、属于披膜病毒科的阿尔法病毒,是北美地区毒力最强的人类病毒之一,死亡率约为30%~75%,在幸存者中,高达90%的人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12月9日,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James E. Crowe, Jr.团队在Cell上在线了题为Human Antibodies Protect against Aerosolized 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从EEEV自然感染的幸存者中鉴定了多个抗EEEV的人单克隆抗体,具有强效(小于20 pM)抑制EEEV的活性。冷冻电镜解析了两种高中和活性抗体EEEV-33和EEEV-143与EEEV嵌合病毒复合物,这两种抗体识别两个不同的抗原位点,能够有效抑制抑制病毒进入细胞。进一步,EEEV-33和EEEV-143可以保护小鼠在高致病性EEEV致死气溶胶挑战模型后起到有效的作用,该研究为EEEV中和人类抗体反应的分子基础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阅读链接:
Cell | 人单克隆抗体有效预防和保护东部马脑炎病毒对小鼠的气溶胶感染
2,Science子刊:浙大段树民院士团队发现内吞体/溶酶体囊泡调控微丝骨架重组的新机制
来源:Bio生物世界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院段树民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大脑损伤时,病灶释放的ATP信号激活小胶质细胞P2Y12受体及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诱发内吞体/溶酶体囊泡膜通透性升高。同时,原本定位于内吞体/溶酶体的酸性蛋白水解酶cathepsin D出现于迁移细胞的伪足前沿,而该部位并没有内吞体/溶酶体囊泡的其它成分,提示cathepsin D在小胶质细胞迁移过程中可能脱离内吞体/溶酶体囊泡。
经鉴定发现,cathepsin D结合并调节丝切蛋白cofilin,促使cofilin活化并剪切微丝骨架,为微丝骨架快速重组过程及时提供充足的骨架“原材料”单体肌动蛋白(G-actin)。该研究首次发现内吞体-溶酶体囊泡具有调节微丝细胞骨架动态组装的功能。论文于2020年12月9日在线发表于 Science Advances。
阅读链接:
Science子刊:浙大段树民院士团队发现内吞体/溶酶体囊泡调控微丝骨架重组的新机制
3,阿尔茨海默病中由表观遗传变化引起的记忆缺陷可以被逆转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根据水牛城大学(UB,亦称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临床前研究,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记忆丧失可以通过抑制参与异常基因转录的某些酶来恢复。这一发现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疗法铺平道路。论文于12月9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H3K4me3,一种被称为赖氨酸4上的组蛋白三甲基化的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转录的激活有关,在AD患者和该疾病的小鼠模型的前额皮质中显著升高。当用一种抑制这些酶的化合物治疗小鼠模型时,它们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功能改善。UB团队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靶基因,其中Sgk1是AD中表观遗传改变的顶级靶基因。在AD患者和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中,Sgk1的转录显著升高。
阅读链接:
4,中山大学高理钱/肖奇才Chem. Soc. Rev:可对帕金森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
来源:奇物论
中山大学高理钱和肖奇才、新加坡国立大学Shao Q. Yao教授对可对帕金森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在文中对荧光探针的设计、工作机制及其在检测PD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这类荧光探针目前的局限性,随后就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以开发更好性能的荧光探针并实现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作者旨在通过这一综述为临床开发新型荧光探针以用于P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并助力开发高效的PD药物开发。
阅读链接:
中山大学高理钱/肖奇才Chem. Soc. Rev:可对帕金森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
5,Nature:科学家成功修饰迷幻化合物,使其“治病”却不“致幻”
来源:生物探索
TBG对与抑郁症,酒精滥用和药物滥用相关的动物行为的影响
依波加因是一种迷幻生物碱,对人和动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成瘾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依波加因可以减轻停药症状,减少对药物的渴望并防止复发。其原本是一个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明星药物”,但在法国出售后,却由于严重不良反应而被从市场上撤消,包括毒性、致幻作用和诱发心律不齐。
对此,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非致幻性的新化合物——taberanthalog(TBG),这是一种水溶性的、无卤化物、无毒的伊波加因类似物,并且可以一步合成,具有治疗成瘾、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潜力。相关成果发表于12月9日的《Nature》杂志上。
阅读链接:
Nature:科学家成功修饰迷幻化合物,使其“治病”却不“致幻”
6,PLoS Biol:利用电动游戏揭示情绪的起源
来源:生物谷
一些理论模型表明,情绪是通过事件触发的多个心理过程的协调而出现的。这些模型涉及大脑通过激励,表达和内脏机制的同步来协调适应的情绪反应。为了研究这个假设,日内瓦大学(UNIGE)的研究小组使用功能性MRI研究了大脑活动。他们分析了志愿者在玩视频游戏时的感受、表情和生理反应,这些视频游戏是专门为根据游戏的进展而引起不同的情绪而开发的。该结果发表在《 PLOS Biology》杂志上.
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成分在整个大脑中并行分布了多个神经网络,并且它们的瞬时同步产生了情绪状态。体感和运动路径是此同步过程中涉及的两个领域,从而验证了情感基于面向动作的功能以允许对事件做出适当响应的想法。
阅读链接:
7,只需抑制一种蛋白1个月!Science:斯坦福团队就让衰老肌肉恢复年轻态!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12月11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抑制衰老小鼠体内一种蛋白质的活性一个月,可以恢复动物萎缩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并帮助它们在跑步机上跑得更长。相反,在年轻小鼠体内增加这种蛋白的表达会导致它们的肌肉萎缩和衰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被称为15-PGDH的蛋白质此前并未被证实与衰老有关。研究人员发现,15-PGDH在老年肌肉中含量升高,并在其他衰老的组织中广泛表达。研究人员随后在人体组织中进行的实验为未来治疗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肌肉无力带来了希望。
阅读链接:
只需抑制一种蛋白1个月!Science:斯坦福团队就让衰老肌肉恢复年轻态!
8,由磁场和光驱动的软体机器人来了,旋转跳跃不停歇~
来源:学术头条
近日,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研制出了一种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以作为一种软体机器人,它不仅能够在液态环境中行动自如,完成拾取和运输物体等任务;而且由从磁场和光驱动,精确度和敏捷性都得到很大提升,其前进速度达到了每秒一步,这甚至与人类步伐速度相当!研究人员表示,这类仿生软体机器人很可能会被用作生产燃料和药物、海洋环境清理或变革性医疗的“智能”微观系统中。
这项题为“Fast and programmable locomotion of hydrogel-metal hybrids under light and magnetic fields"的研究,于12月9日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杂志上发表。
阅读链接:
前文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