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去日本看什么?看火山、看樱花还是看动漫?有人会开玩笑地说看满大街的电线杆。这句玩笑不无来头。

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一直存在着与“发达”不十分合衬的现象——繁华的街道上总能看见林立的电线杆。据统计,日本现在有3500万根以上的电线杆,并按照大约每年7万根的速度在增长,人均来看的话,平均每3.5人就拥有一根电线杆。对比我国,为实现城市美观和减少安全隐患,很多经济繁荣的城市早已实现电缆入地,可发达的日本为什么还是满大街的电线杆?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电线杆数量巨大是历史遗留问题

这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发展后的历史遗留问题。早在19世纪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赶上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工业变革让日本迅速崛起,并跻身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在雄厚的国力支持下,日本电力迅速普及。但由于日本早期发展过猛,电线数量巨大,加之积年累月的电网建设,造成了如今满大街都是电线杆的局面。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可满大街的电线杆多少有些影响美观,且对比其他城市的“无电线杆率”,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日本还不淘汰这些陈旧杂乱的电线杆。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伦敦、巴黎的无电线杆率为100%,新加坡、柏林、纽约的无电线杆率在80%以上,而日本全国范围(城市市区的主干道)仅为15%,即便是首都东京主城区也只达到41%。同样是发达国家,日本为何这般标新立异,不愿将架空电线入地?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世界主要城市无电线杆率)

人们对日本电线杆的审美情怀

满大街的电线杆留着为了好看吗?还真是。虽说杂乱,但确实也有不少人对日本的向往出与日本街道的独特风味。我们总能在动漫中看到现实场景转成动漫画面,干净唯美的画面上空是交织的电线点缀,这才有了日本的感觉。不少外国影迷还会不远万里奔赴日本寻找与动漫画面相似的现实场景。可以说,电线杆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名片。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地震等不确定因素对电缆入地构成隐患

实现无电线杆化的最好办法是电缆入地,而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反对地底建电网。他们认为,电缆如果发生断裂,端点检测设备精度有限,无法直观、快速地确定断点位置,只能挖开地面需找断点。当发生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时,这延长了电力抢修的时长,即使没有发生自然灾害,要确定断点位置,巨大的工作量和成本耗费都是无法忽视的。况且,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多地震和活火山,这对地底建电网来说是长期无法消除的自然隐患。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土地私有制是电缆入地的协商难点

要实现电缆入地,就需要开发不少土地资源。可好巧不巧,日本土地所有制偏偏在明治维新时期实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在时代的发展中,日本土地私有和公民私有利益都得到不断强化。如今的日本社会,政府无权剥夺居民土地,不能随便市政建设或公共利益的名义强制剥夺居民土地,必须通过谈判来达成协议。典型例子就是成田国际机场建设,在长大40年的协商,政府还是未能说服向南延伸的所必需的土地上的7户人家,最后只能放弃成田机场B跑道的原建设计划。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B跑道上的钉子户)

除了协商上的困难,政府征用居民土地还需要给居民满意的补偿和保障。例如在广岛的旧城改造“再开发计划”中,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计算标准。征用一处居民点,大到土地所有权,小到家中的花瓶、植物,都能算在资产评估之列。“不能让拆迁户的生活水准低于现在水平”是计划化的基本原则。可见土地私有在日本早已深入人心,实现无电线杆化、电缆入地还需要长远的协商。

实现无电线杆化地成本高、工程量大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日本政府能够提供的预算远远达不到实现完全无电线杆化的程度。之前针对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国土交通省计划首先在东京都中心城区实现“完全无电线杆化”,根据预算日本国土交通省每年最多只能提供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86亿元),而把电线埋入地下的工程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00万元),也即政府每年预算仅够埋50公里的电线杆,照此推算,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电线杆,而东京的公路里程是2.4万公里,改造艰难可想而知。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同时,在与电线杆共同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给电线杆赋予了太多功能,倘若一拆,便将面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拆除一根电线杆,就相当于要拆掉小区域内甚至整条街道的街灯、地标、摄像头,所涉及的街道住户必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停电、对街道的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若将架空电线改为电缆入地,无疑又将对交通造成长时间地影响。可以说实现无电线杆化地成本高,工作量大,影响范围广。

发达的日本为什么满大街电线杆?

日本满大街的电线杆是历史积淀和时代发展的结果,沿用至今已成为日本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闻

77岁的老铜匠正青春,变身“网红”火到国外

下一篇新闻

欧美文化的碰撞 TASCHEN携手华裔艺术家刘扬推出全新力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