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在全球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都市圈作为各类要素集聚交流的空间载体,构成了内外双循环的基本单元。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核心区的上海大都市圈,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上海大都市圈由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苏、锡、常、通、甬、嘉、湖、舟)构成,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以长三角1/6的陆域面积,承载了1/3的人口与1/2的GDP。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渊源深厚,塘浦圩田的水利体系构建了这一地区的水脉之基,精巧灵动的江南文化奠定了这里的文化气质。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理解当下、展望未来。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她是如何一步步生长、变迁走过千年?又是如何一次次迭代、升级走向未来?让我们从空间演进的视角带您走进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1 四个时期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01农业文明时期

环太湖周边农业中心城市的形成

秦朝以前,这一区域仍是一片水乡泽国,约30%土地尚未完全成型。

即便到了两汉时期,也仍然是一片荆蛮之地,只是围绕着太湖周边有了人口集聚,彼时人口总量仅有60万,人口密度14人/平方公里,仅为当时中原地区的1/10。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鱼羹,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可见,在农业文明的时期,这一区域发展并不突出,以自给自足为主,仅在太湖北岸初步形成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的农业中心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2 秦汉时期城镇分布图

02商贸文明时期

沿运河商业中心城市的崛起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推动了北方人口的第一次南迁,唐朝的安史之乱推动了北方人口的第二次南迁。两次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地区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唐朝时这里人口增至240万左右,农业发展水平也大幅提升。《宋书》有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新唐书》更是直言,“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而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更是促进了这里商贸的发展,沿运河的苏州、常州、嘉兴、无锡、湖州等都纷纷成为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3 唐代时期城镇分布图

而后宋代的国都南迁,更是带动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向南部转移,也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历史格局。

由此,这一区域日渐繁盛,元代时人口达到900万,占全国8%;全国经济中心地位凸显,其罗、绢、绸、丝棉等产品产量均具全国之首,“两浙路粮食赋税、上贡钱物数为全国之最”,“苏湖熟、天下足”可以说是这里经济繁盛的最好诠释。

这个时期,沿运河的苏州等城市依然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同时江南各个城市在全国的地位都有提升。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4 南宋时期城镇分布图

到了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也带动了众多小城镇的繁荣。明代中期“苏常松嘉湖太仓”五府一州共有市镇257个,到清代后期已增长到1175个。清末人口也一度增至2700万。

同时,商贸文明的城市专业化分工开始显现。苏州成为全国综合性的商业中心,无锡、常州成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湖州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嘉兴成为重要的桑蚕和丝织业中心,南通、松江成为重要的棉粮生产基地,上海、宁波成为沿海商贸桥头堡,承担对外贸易职能。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5 清代时期城镇分布图

03工业化初期

沿长江的工业中心城市的壮大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影响下,这一区域作为中西碰撞最激烈的区域,仿洋工业与民族工业兴起。其中,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南通的大生纱厂、无锡的振新纱厂、常州的厚生机器制造厂等成为杰出代表。据记载1,1927-1937年间,长江沿线和沪宁沿线集中了江苏省98%的工业投资和97%的工业产值。

这个期间,得益于金融、贸易及近代工业发展,上海逐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无论是从工厂数量还是工业产值上,都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

建国前后,这一区域人口经历了战争时期的回落后开始恢复并增至2200万左右。上海地位更加凸显,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其人口从开埠时期的10万人快速增长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20万人,其经济也在1960年占全国比重高达11%,钢材、机床、面纱等商品的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缝纫机、手表等商品的全国占比超过60%。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6 建国初期城镇分布图

04工业化中后期

沿海外向经济城市的兴盛

1990年以后,在经历了80年代自下而上乡镇经济的蓬勃发展,都市圈依托积极的开放政策,外向经济不断兴起,上海、宁波等沿海城市迅速成长。

1992年,上海设立浦东新区,提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目标,打开了区域对外开放的大门。同年,宁波市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目标,依托宁波港抢占对外贸易先机。

同时,在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导向下,以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各类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在都市圈蓬勃发展,各类新城也纷纷加快建设步伐。

这一时期,上海全面崛起,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都市圈基本奠定了以上海为中心、带动江浙两翼的基本格局。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7 2000年左右各类开发区布局示意图

从历史演变的整体来看,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不断更替,人口也不断集聚,在各个时代出现了多次倍增。太湖时代的60万人口增至运河时代近千万人,长江时代翻三番增至3000万人左右,21世纪初期突破6000万人次,如今都市圈总人口达到7125万。

上海大都市圈的前世今生

// 图8 上海大都市圈历年总人口比较(万人)

过去,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领风骚。从环太湖的农耕文明,到沿运河的商贾繁荣,再从沿长江的工业化发展,到沿海的对外开放,水脉相依所以血脉相连。斗转星移中,变化的是不断转移的空间中心,不变的是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

如今的上海大都市圈,繁荣而又独特。这里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是个比肩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经济体;但她又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单中心通勤圈,而是以上海为核心,各要素紧密流动,经济上各自完整独立却又密切关联的多中心功能圈。

面向未来,从全球城市到全球城市区域。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将更加协调一致,上海大都市圈将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共担责任、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上一篇新闻

与魔鬼共舞的华人首富:曾比李嘉诚更有钱,如今却失去了踪迹

下一篇新闻

《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指数》报告:荷兰第一、中国排第20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