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文/姚西蒙)
007系列电影新的一集《无暇赴死》近日在国内上映瞬间登顶票房冠军,受疫情影响后续票房无法预测,然而它已在英国等多国打破多项票房纪录已是不争的事实。自1962年肖恩·康纳利出演该系列第一部《007:诺博士》起,邦德已陪伴影迷走过60个春秋,已经“打”了这么多年的经典老IP,今后以什么姿势继续“打”下去,不仅影迷好奇,可能他们自己也好奇。
《007:无暇赴死》电影剧照。视觉中国
《无暇赴死》片长163分钟,据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邦德电影,是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由丹尼尔·克雷格担任秘密特工007的邦德电影。制片人二人组芭芭拉·布洛科利和迈克尔·G·威尔逊宣布,为这位已经53岁的演员寻找继任者的工作明年就会开始。
然而已经有风声传出,新一任邦德将会是一名女性。听好,不是在说“邦女郎”,而是“女邦德”。
近年来,由于女权运动和“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拥护和响应,平衡影片中角色性别占比和演员种族占比正成为好莱坞多元化的一种常见做法。例如,漫威即将上映的电影《永恒族》中的拥有超能力的永恒族战士马卡里,由原作中的男性换成了女性。正在国内热映的另一部好莱坞电影《沙丘》中,配角岳医生由中国知名演员张震扮演。
将在《无暇赴死》后卸下邦德角色的丹尼尔·克雷格被问到下一个邦德会否是女性时,他对美国《国会山报》的记者说,他认为,这个标志性角色不应该由女演员扮演。相反,制片人应该为女性和有色人种提供并创造新的角色。
他说:“答案很简单,女性和有色人种应该有更好的角色。如果有其他角色像邦德一样厉害时,为什么女人还要扮演邦德? ”
克雷格并不是参与这个大IP系列的唯一认为应该为女性打造新角色——而不是用“女邦德”取代“男邦德”的人。
以制作007系列电影闻名的电影制作人芭芭拉·布兰克利2020年曾对美国《综艺》周刊说:“(邦德)可以有任何肤色,但他是男性。”她告诉《综艺》周刊,她更愿意为女性塑造全新的人物。
她说:“我认为我们应该为女性创造新的角色——一个强有力的女性角色。”
没有人能比她说得更好了。
尽管也许粉丝希望有一天能在大屏幕上听到“我叫邦德,詹妮斯·邦德” 这样的经典台词,但其实这样一种生硬的性别互换和其他电影中刻意安排的演员种族比例,可能是对才华横溢的女演员和有色人种演员的一种伤害。尤其当这种刻意的安排往往只是象征性的,是为了获取观众和舆论关于多元文化政治正确的赞赏时。
如果不重新建构一个新的角色真正为电影本身的故事服务,并在其中展现角色魅力发挥角色优势时,那么角色性别的互换或种族比例的安排对演员的实际表现并没有多大用处,对电影本身也不能起到任何加成作用。
例如,新加坡媒体《AsiaOne》的一篇影评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007电影的经典情节中,邦德最爱喝的酒是马提尼。邦德走进一家酒吧,对酒保说:“A dry martini,Shaken, not stirred!” (一杯干马提尼,摇匀,不要搅拌!)
但如果是“女邦德”呢?她会被这个电影系列尊崇为女人中的女人,就像“男邦德”是男人中的男人一样,那么如果她进酒吧点烈酒,会被观众视为粗鲁吗?她如果不点马提尼,点了长岛冰茶,会不会让“邦德迷”大失所望?但如果是威士忌,对女人来说又会不会太难喝了或是太不性感了?
当然,在平权时代,没有什么所谓的“女人中的女人”,没有什么是男性可以做而女性不可以做的。“女邦德”当然可以喝马提尼。可问题的关键是,由于自角色创立以来无数部电影的打造,邦德的粉丝已经对邦德有了一套固定的期待。这时将女性演员生安硬套进一个长久以来具有强烈符号意义的男性角色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令人愉悦。
话说回来,如果编剧、制片人和导演想让电影表现多样性,从头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独特、强大的角色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
就在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女性间谍角色受到了同邦德一样的欢迎。想想《特工绍特》里气场两米八的安吉丽娜·朱莉,《极寒之城》里又酷又飒的查里兹·塞隆,还有《黑寡妇》中美艳冷峻的斯嘉丽·约翰逊……所有这些女性偶像都受到了粉丝的喜爱,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而是因为她们本身的角色。
电影《黑寡妇》剧照。视觉中国
因此,如果一个新的间谍角色要加入邦德系列,不管是女间谍还是有色人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她都应该不仅仅是邦德的替代品,而是应该和邦德一样好。
也许,比邦德更好。
制片人芭芭拉·布兰克利2018年就曾说过:“邦德是男性,他是男性角色。这很好。我们不必把男性角色变成女性。让我们创造更多女性角色,让故事适合这些女性角色吧。”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