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观察|“沪苏同城化”背景下,苏州自贸片区如何借势抢抓机遇

澎湃新闻记者 王奕澄

8月24 日,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举办了“自贸会客厅”活动,围绕着“沪苏同城化”主题展开。

苏州频繁提及的“沪苏同城化”,已被列入国家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这也意味着,上海和苏州之间的“同城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位具有“沪苏”背景的企业家、咨询公司合伙人、高校教授等嘉宾,就“沪苏同城化”蕴含的机会和挑战进行“头脑风暴”。

观察|“沪苏同城化”背景下,苏州自贸片区如何借势抢抓机遇

自贸会客厅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沪苏同城化早已根深

2020年11月20日,在长三角一体化苏州赴上海对接说明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提出,苏州不仅要“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更要全面“融入上海”。

此后,“沪苏同城化”成为苏州决策层频繁提及的热词。

实际上,沪苏两市历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是中国制造和江南文化中最闪亮的两座城市。

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就是因为上海开埠后,被认为能够连通中国的丝织业中心苏州而得名。苏州也一直有“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说法——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犹如一棵“大树”,而苏州有人、有地、有政策,可安心种好自己的“碧螺春”。

许昆林今年3月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苏州一直高度关注上海最新动向,“上海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要做更多‘上海得益、沪苏共赢’的事。”

在沪苏同城化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其实早就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就下了一步“先手棋”,成为7000平方公里“大虹桥”中唯一的自贸试验区。

2020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更是直接宣布与上海的社保、公积金实现互通。此外,两地在文化、医疗、交通等方面也做出了诸多互联互通的探索。

“企业提问题”的“会客厅”

“自贸会客厅”不仅是邀请企业来参观、聊天喝茶这么简单,政府最直接的目的是听难题、听建议。尤其在沪苏同城化背景下,企业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打通两地协同发展的“堵点”,串联两地优质资源共享,更是此次讨论的重点。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自贸会客厅”活动邀请的10余位分享嘉宾,包括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管、上市公司创始人、顶尖咨询公司合伙人,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高校教授,涉及生物医药、消费、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管理咨询等行业。

从参会的名单中来看,可谓是“星光聚集”,强生、欧莱雅、博格华纳等耳熟能详的企业赫然在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参会的嘉宾所代表的企业几乎都有“沪苏”背景,多数都在沪苏两地进行产业布局,甚至享受着1小时从上海研发总部到苏州工厂的便利距离。

比如欧莱雅集团1996年就入驻苏州工业园区,这甚至比欧莱雅在中国建设总部还早了一年。欧莱雅中国区副总裁兰珍珍住在上海虹桥板块,从她家到上海市中心与到苏州工厂的所花的时间几乎是同等多。

在本期“自贸会客厅”圆桌论坛活动现场,沙发围成环状两圈,10余位嘉宾坐在里圈,与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自贸区苏州片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面对面交流。

观察|“沪苏同城化”背景下,苏州自贸片区如何借势抢抓机遇

自贸会客厅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外围圈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税务局局长、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等与经济、市场、贸易、政策制度相关的业务部门。也就是说,平日里与企业们打交道的各部门负责人几乎都出现在了“会客厅”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企业家发言的环节,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听得很认真,一直在记笔记。吴庆文用“三个特别”来形容嘉宾们的发言,“特别受教育、特别受启发、特别感动”。

吴庆文说,“希望企业家们可以不留情面地提问题,我们想听批评,直面堵点、难点。”

吴庆文还总结了苏州自贸片区的6个字发展原则,“探路、引领、突围”。“苏州自贸片区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已成功举办14期自贸会客厅活动,吸引了261家企业、515人次参与。如今,“自贸会客厅”已成为苏州自贸片区企业合作伙伴、专家和管委会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互动交流平台。

澎湃新闻了解到,每一期“自贸会客厅”的主题,都是由政府事先和企业沟通调研,结合当下的时事政策,选取企业最关心、最热点的话题。比如,过去的“自贸会客厅”曾围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外商投资改革创新、联合国采购等主题展开过。

如何发挥“10到100”的功效?

在活动现场,一位企业家坦言,企业投资看重自贸区的惠利政策,不过,从比拼政策来看,各大自贸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更多是内在环境,比如地方的营商环境。

一直以来,优质的营商环境一直是苏州的招商王牌。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内首创“敲门式招商”,主动对接、服务企业需求。

敲门式招商由“新加坡经济奇迹之父”吴庆瑞向苏州工业园区引进,是指在全球设置招商办事处,收集当地跨国公司产业转移需求,并将信息上报至经济发展部门,由部门派专人逐个负责“敲门”,对接其需求,完成招商引资。

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最早利用“敲门式招商”的园区,招商局设立特有的招商资源办事处,在全球举办招商会、洽谈会等,寻找有客观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并逐一敲门。“敲门式招商”因配备专业招商部门、能准确抓住企业需求、主动出击诚意十足而成效显著。

在沪苏同城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苏州加速承接上海研发的转化动能,实现“1到10”,甚至“10到100”的效果?

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谈跃生认为,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来看,许多高端人才来到二线城市工作,但是仍然要求公积金保留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缴纳,这对企业安排员工流动来说是个难题。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已经能实现公积金互通,这方便了大公司人员流动,便利人才引进。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透露,其公司落地苏州工业园区三年,企业市值已增长十倍,突破千亿大关。

梁怡说,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沪苏同城化在国内几乎没有对手,“沪苏的目标应该是对标全球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比如,全球顶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集中在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的湾区板块。

从医药研发的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研究产品要在医院才能进行验证,医院在使用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再反馈给做研发的专家进行完善。生物医药行业核心的研发枢纽是医院。“如果没有顶级的医院、顶级的大学,生物医药行业很难发展起来。”梁怡说。

美国波士顿、旧金山湾区都拥有世界上顶级的医学院、医学研发中心。比如,波士顿附近有哈佛大学,旧金山附近有斯坦福、伯克利大学。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苏州的医疗研发资源与上海相比还有不少距离。未来,苏州与上海能否打破界限,实现苏州的医院与复旦大学等优质大学对接,让上海优秀的医疗研发资源辐射苏州、带动苏州的医学发展,从而让沪苏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迈向更高的台阶。

此外,目前能够做临床实验的医院资源还不够充分,但医疗企业研发新产品的实验需求却很大。

强生有限公司副总裁阙非认为,苏州需要利用好公立医院的资源,如果上海的医疗研发机构把部分临床试验放到苏州来,不仅可以提升苏州医院的研发水平,还能积累和提高苏州医院对先进的产品使用的经验。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栾梦

上一篇新闻

“八百壮士”说法从哪儿来?杨惠敏渡河献旗是真是假?看《八佰》前你要搞清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新闻

开挂了!短短11天,央媒4次聚焦苏州工业园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