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中海油服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中海油服“璇玑”系统技术研发成功是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

中海油服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近日,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在广东佛山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制造能力跻身国际一流。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国有重要能源服务骨干企业,中海油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和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重要指示精神,将解决油气核心需求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中海油服“璇玑”系统技术研发成功是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突破。该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地下数千米深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甚至可以“遥控驾驶”钻具在0.7米的薄油层中横向或斜向稳定穿行1000米以上。

同时,可以实现对地层资料的实时分析,是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法宝,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测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这是中海油服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的重要成果。

01

坚定技术驱动以战略升维明确发展路线

中海油服是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的综合性油田服务供应商,服务贯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产的各个阶段。业务分为四大类:物探勘察、钻井、油田技术及船舶服务。

作为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服务上市公司,自2002年成立伊始,历届领导班子就十分重视战略的研究、制定、执行及回顾。良好的战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中海油服共进行了4次战略调整。

第一次:2003年,中海油服确定“技术驱动、成本领先、国际化、一体化”四大战略。其中“技术驱动”在于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技术板块市场份额。经过发展,公司装备技术实力持续提升,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第二次:2010年,结合内外部实际情况,中海油服召开战略规划研讨会,在四大战略的基础上确定“做专做强”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技术发展的根本思路。“做专”是公司资源配置只向主营业务倾斜,所有投资围绕业务主线进行;“做强”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队伍过硬、管理科学,最终体现在优秀的经营成果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上。

第三次:2018年,中海油服召开战略研讨会,以“打造国际一流油田服务公司路线图”为主题,结合集团公司五大战略和公司历史的四大战略,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新的资源和目标,确立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两大战略——技术驱动、国际化发展。加快技术成型,将其产业化、系列化,持续通过技术凝聚发展动能。

2021年8月,中海油服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召开战略研讨会,确定未来发展要聚焦技术驱动、成本领先、一体化、国际化、区域发展等五大战略。

在五大发展战略指引下,公司制定阶段性目标。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服务公司,支撑公司发展的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主流技术体系基本完善,技术产品充分发展,装备资产运营良好,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满足国际一流要求,具备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能力。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服务公司。成为领先的具备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能源服务公司,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大型装备具备引领行业能力,财务表现比肩国际同行,公司管治水平达到一流。公司定位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流能源服务公司。

从20年以来的战略演进可以看出,技术驱动一直是中海油服战略的重要组成。正是在这种理念和战略指引下,中海油服保持稳定增长的科研投入。公司实现了发展动能质的变化和历史性成就,连获“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十三五”科研总投入31亿元,拉动产值194亿元,自主创新技术占技术板块收入的75%,一举推动技术板块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7%提升至2021年的52%。

02

试行揭榜挂帅探索灵活高效的科研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

中海油服探索以“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组织形式。试点方案在用人权、采办权、财务权、考核权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努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约束,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为规范科研投入产出,充分发挥科技对公司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立了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制订《中海油服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及激励方案》,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模拟利润分成机制,探索建立长效科研激励机制。通过上下联动,界定跨部门合作促进科研项目研发、生产、应用主体责任,同时注重过程管控,针对性制定项目管理手册,最大限度保障科技项目合理、合规、高效开展。

中海油服科技项目经理的聘任灵活多样。结合项目类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可竞聘、直聘或组织推荐,多种形式开展揭榜挂帅。例如:试点项目负责人通过科研攻关课题张榜、竞聘人自主申报、提交课题实施方案、公开评审竞选等环节而最终确定。科技项目经理可根据项目研究需要,自行设置项目组岗位,组建项目团队;根据项目运行管理需要,项目组可配备财务、采办、科技、市场等兼职人员。

中海油服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此外,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对项目管理给予充分放权,赋予项目经理与项目高效运行相匹配的管理权限。项目经理可在权限范围内自行制定项目组内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结合项目运行需要自行开展项目调整、采办、财务等权限范围内相关审批。项目经理对团队组建有充分的自主权。成员也将基于对项目任务和目标的认同自愿加入,避免“行政化”组队带来的动力不足、目标感不强。

2021年,中海油服揭榜挂帅制首个试点项目运行高效,成果显著,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材料研发取得突破,研发关键处理剂10种(目标为5种),攻克高温抗盐处理剂世界级难题,8种产品提前进入中试。试点项目的成功运行为后续项目开展做出了积极示范,有效推动了揭榜挂帅制扩大开展。

03

突破体制束缚建设联动激励的长效机制

中海油服不断探索科研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分层级、立体式的激励机制,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模拟利润分成激励方案,引导科研人员不断开发新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提升技术产品盈利能力,推进技术推动发展的价值导向。

自2017年起,中海油服设立产业化基金激励项目。瞄准新成果转化应用、技术产品产业化以及新技术攻关等研发关键环节,加大激励力度,加速研发进程,促进成果转化。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技术产品产业化激励基金,按照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性(开发难度、产值贡献度)和完成时间节点相结合的方式,设定阶梯式奖励标准。

2018年,大直径旋转井壁取心仪科研团队获得年度技术产品产业化激励150万元。研发人员切实享受到研发红利。该技术产品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2019年和2020年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作业井次分别达到21和36井次;2020年产业化仪器数量达到12支,海上作业市场占比达到82%;此外,该技术产品在2019年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中海油服所属事业部从奖金“大盘子”中拿出资金设立奖金池,针对“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在用技术支持”进行专项奖励。“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分为4个等级奖,最高奖励100万,“在用技术支持”每项2万元。每年年初会公布当年科研关注的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项目组和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申报。如果年底考核完成预期目标,进行实时奖励。以油田技术事业部为例,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发放94万元,涉及8项技术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发放158万元,涉及16项技术产品;在用技术支持总共发放54万元,包括27项重点在用技术支持,累计发放专项奖励306万元。专项奖励金的发放范围包括科技研发人员和现场推广作业人员,覆盖新技术产品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

与此同时,公司技术板块事业部设有研究院,下属研究院每月拿出奖金总额的10%作为科研即时激励。以油田技术研究院为例,这种奖励分为“技术进步”、“故障关闭”和“支持推广”三类,主要针对研究周期在1-3个月的科研成果。2020年,研究院已发放激励11期,累计激励项目240项,获得激励759人次,激励总额52.36万元。即时激励的执行对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有效技术供应、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起到了积极效果。

04

打造开放平台拓展人才技术的获取途径

中海油服致力于构建合理高效的科研人员培育路径,推动科技工作者具备“登高望远”的意识,加大对科研团队的支持,配齐技术人员,优先扩容技术领军人物团队,确保科研团队撑起公司发展的重任。

依据专业技术水平、个人发展潜质和专业建设需求三个方面,中海油服按照技术发展方向,兼顾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梳理“集团公司专家——所属单位专家——青年科技英才”人才梯队 ,系统规划集团公司级、国家级专家后备力量的培养方案,差异化实施。

中海油服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依托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公司大力发展自主平台建设,致力于构建先进的基础研发试验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高层次“舞台”,先后建立以燕郊科技园、新疆实钻基地为代表的试验基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先后与国内外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联系,签订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技术研究,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例如,公司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山东大学分别建立了“电法测井联合实验室”、“声波测井联合实验室”、“钻井装备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及“油田胶体化学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和利用企校双方各自的优势,建立全面的、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快技术发展步伐。

与国际一流油田服务公司合作,开展互联互通作业。以公司技术体系为标准,在公司自有采集与控制平台上运行,快速弥补我方技术短板,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以新加坡海新基地为依托,打造高端设备、备件加工与采购基地。2021年,公司测井与定向井实验室、海上钻井液与固井实验室高分通过集团公司“十四五”首批重点实验室评审。进一步加强内部科研专家人才培育,新增2名集团资深专家。重点引进行业优秀领军科研人才5人,其中2人入选海外高层次引才计划。

中海油服着力推动公司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破解国有企业科研体制机制难题,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5个项目获集团精准激励;公司旋转导向和高温测井等2项科技成果代表行业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目录(2020版)》;地震采集系统和旋转导向等2项成果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技术装备,科技成果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认可。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中海油服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队”。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不受人掣肘,更不至于在关键时刻被竞争对手卡住脖子。未来,中海油服将持续技术驱动战略,创新方式方法,深入研究国家科研激励体制与政策,完善公司科研激励体系,提升公司的整体技术竞争力。坚决落实中国海油“1534”总体发展思路,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历史恢弘巨著上,写下更加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以优异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本文来源:中国海油

上一篇新闻

这种面料可以听到你的心跳

下一篇新闻

性感荷官在线发牌,AI已在赌场上线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