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文山州1-10月新增转移就业42万余人次

今年来,我州按照“一县一品”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务工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大力引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10月底,全州新增转移就业42.43万人次,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05.45万人次,务工经济已成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收集、提炼和打造,结合本地实际,目前,全州各县(市)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务工品牌:

文山技工——文山市确定“培训促品牌、品牌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劳务品牌发展思路,树立“文山技工”劳务品牌,先后在文山州轻纺工业培训学校和文山州机械工程职业培训学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大力开展焊工专业订单培训,对工人进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就业。

砚山缝纫工——砚山县按照“进校即进厂、上学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培训理念,采取“公司+基地+培训+劳动力”的订单发展运行模式,依托砚山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示范园和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校园创业平台组织缝纫工培训。截至目前,共组织参加缝纫工培训2356人,培训合格并输送至云南美泰玩具有限公司1210人。

西畴抛花刺绣——西畴县着力打造“西畴抛花刺绣”务工品牌,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昆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省份和地区乃至越南、泰国、缅甸、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兴街镇出现了村村户户绣花的喜人场面,并带动周边乡镇农村妇女手工绣花。截至目前,从事刺绣加工的人数已发展到1.2万余人。

麻栗坡老山民工——麻栗坡县为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老山精神”着力打造“老山民工”劳务品牌,让每一位走出去的民工都将这种精神作为榜样带到全国各地。截至10月,全县累计实现转移就业9.71万余人次。

马关画匠——马关县壮族农民版画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40余年来,壮族农民共创作版画上千幅,其作品参加过全国及地区性农民画展并荣获多种奖项,还应邀赴日本展出和被《云南画报》等报刊选登,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得到国内外艺术家高度评价,仁和镇阿峨新寨壮族农民版画享誉盛名,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马关县积极打造“马关画匠”务工品牌,成立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版画制作技能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辅导。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开展刻画、制版、印刷、装裱、装框、书法、剪纸等培训20余期,培训学员500余人。通过培训,不仅提升了版画制作技能水平,还为马关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丘北焊工——丘北县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打造“丘北焊工”品牌,采取政府引导推动,市场机制运作,部门密切配合,旨在通过系统、严格的职业培训,统一形象包装,培养一批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水平的“丘北焊工”。瞄准国内外、珠三角、长三角劳务市场,进行系列化开发、技能化包装、市场化营销、产业化打造,提高劳务品牌培训项目整体素质,增强劳务品牌市场就业竞争力。目前建设培训基地2个,实验实习基地4个,完成培训621人,安置就业561人,使用培训补助资金81.6万元。

广南贡米——广南县依托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种植基地3.75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富宁胡蜂养殖——富宁县结合本地地理优势,通过积极组织各村村级金融协办员进行培训,分组开展实地考察,鼓励群众发展胡蜂养殖产业。今年,该县胡蜂养殖已发展到5个养殖基地,合伙投资人多达12人,带动养蜂专业户600余户,辐射带动1000余人就业创业。目前,胡蜂养殖产业除了覆盖全县各村各寨及周边县市外,已开始向普洱、四川、贵州等省市扩展。(周永敏)

上一篇新闻

碧水映青山:长江沿岸展画卷

下一篇新闻

江苏-南京十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