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征途
2015年1月和9月,蚂蚁金服对“印度版支付宝”Paytm开展两轮投资,合计9亿多美元,占股40%。
同样是2015年,微信首选南非,切入跨境支付。
四年时间里,从萌芽到成长,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征途浩浩荡荡,巨头们高举着技术与资本踏浪而来,开荒、合作、并购、竞争,财富故事四处闪耀着,中国海外支付的大厦迅速垒起。
四年里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移动支付是否为海外人民所认可,而中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是否又契合各国的国情,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事。在此,我选择以一个小例子来侧面说明。
RiverPay是一家初创公司,成立于北美,是新兴的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及市场营销与推广平台,也是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等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官方授权合作伙伴。今年一月底,RiverPay签约了美国最大的高端连锁百货集团Neiman Marcus(尼曼集团),通过自己的技术集成,在尼曼集团全美全部门店上线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包括尼曼百货(42家)、曼哈顿的2家Bergdorf Goodman(波道夫·古德曼百货)、20多家Neiman Marcus Last Call折扣店,以及百货内的所有餐饮门店。
要知道,尼曼百货可是美国四大百货公司中最大的一家,另三家是Macy’s梅西百货、Bloomingdale’s布鲁明戴尔、和在去年已经被RiverPay拿下的SaksFifthAvenue萨克斯第五大道。作为一家成立还不到三年的科技初创公司,RiverPay的名字在短短的时间内不断和这些响当当的百货业巨头联系在一起,着实让同业羡慕不已。而事实上,RiverPay在北美攻城掠地的同时,已经将今年的目标放在了欧洲那几家消费者们都耳熟能详的零售业“百年老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RiverPay所乘的“好风”,便是文中一开始提到的,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扩张。而其所上的“青云”,则不仅是尼曼集团。事实上,RiverPay经过两年来的发展,目前在北美和欧洲18个国家拥有稳定商户资源,与北美和欧洲地区超过12,000家中高端商户达成合作,总支付交易量达数亿美元,主要集中于高端零售行业。
事实上,RiverPay业务发展最优的领域集中于高端零售并不是偶然。这背后,与中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境外出行人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1移动支付的海外潜力
2018年,中国连续第七年坐稳“全球最大游客来源”的交椅。从市场规模角度看,中国出境游消费已近年均万亿人民币,且在未来数年内将保持近10%的增长。出境游消费的井喷带来的巨大商机令所有欧美商家均无法忽略,尤其是百货业巨头。
尼尔森与支付宝日前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境外旅游市场发展与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出境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32%,首次超过了现金支付。近七成中国游客到境外已习惯用手机付款。
“我们看到了三四线城市居民和中老年人在境外使用支付宝的高速增长,这说明境外移动支付正在快速普及。”支付宝国际事业部总监陈嘉轶如是说。
对于海外市场而言,中国游客不管从数量还是消费额的角度来看都是惊人的。然而,欧美地区在“无现金社会”和移动支付方面却落后中国太多。
一边是数量惊人的中国游客,他们数量众多,消费能力惊人,且对移动支付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而另一边是渴求消费市场的欧美百货巨头们,他们品类齐全,供应链优异,却在移动支付方面有所不足。
二者之间的势能差,就是移动支付的海外潜力。
<h3>02国际支付市场的风起云涌</h3>
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支付市场一直由VISA、万事达卡等几家国际支付巨头垄断着,而他们无一例外都采用着卡支付的形式。
现如今,这几位巨头自身也意识到了移动支付的来势汹汹。 VISA一位支付专家表示:“二维码是整个支付能力集合的一部分,是对过去塑料卡片的替代,解决了可信凭证的问题,支付介质虚拟化是一个大的趋势,Token(令牌技术)、二维码都是相关技术手段,具有‘代差’更迭的新特征,便宜好用、安全性够就可以普及。”
尽管如此,现阶段在国外,卡支付依然是广大居民的主要支付方式。多年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另一方面,其土壤的差异性也不可忽视。
事实上国外缺的并不是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巨头,Paypal和Apple Pay也很早就已经出现,但中国的银行体系由于其非资本的属性,使得其将目标放得更长远,接受以短期资本回报率的降低换取更长远的想象空间等工作。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银行开设的客户备付金账户为例,这种看上去为他人做嫁衣的业务,也是欧美国家的银行不愿意也无法从事的。
当然,此项业务在去年由于监管的需要又有了进一步调整,这恰恰体现了“扶上马,跑起来,再优化”的灵活性。
此外中国基建的遥遥领先也是另外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了解,中国有500多万个基站,而美国只有20多万,即使考虑到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的人均基站也远远超过美国。另外截止至18年,全球共有500万个4G基站,而中国就拥有300多万,其他4G基站由美国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拥有。
而这些基础措施的完备,为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除了欧美等地,在印度、印尼等地区,情况又完全不同。由于无身份证明文件的居民几乎不可能申请银行卡,因此其银行卡持卡人比例非常低,到现在还有大量的人在使用着最原始的现金支付方式。
以上两种不同的人群,都预示着移动支付领域所存在的广阔市场。
<h3>03支付企业的海外征途</h3>
近年来,由于境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激烈,支付机构出海渐成趋势。
阿里这边,蚂蚁金服在亚洲和欧美的出海战略有所不同。
在亚洲主要是“技术分享+当地合作伙伴”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当地版支付宝,使这些金融欠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快速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早在2015年2月,蚂蚁金服就在印度打下一个重要楔子,收购了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模式类似的Paytm,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将之扶植为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蚂蚁金服国际事务资深总监郏航曾表示:“本地合作伙伴往往更了解当地监管、当地经济情况和金融相关行业发展背景。发展中国家的监管政策变化可能比较多,我们需要及时应对和做出调整,确保合规。”明确指出了在当地直接对接商户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成本和投入难以把控,另一方面对当地的市场也过于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当地合作伙伴的需求是呼之欲出的。正是由于这一客观现实,也给了诸多对接当地的辅助型公司的生存空间。
而在欧美澳新与日韩泰等中国人出境游热门地,则主要是“跟随出境游客脚步,同时服务当地商户和中国游客”的模式,让中国游客在这些国家不用再兑换外币,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这一过程的实现则需要借助于聚合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第四方支付”。
一开始我们提到的RiverPay便是这一领域内的佼佼者,他们存在于第三方支付与商户之间,通过自身的技术开发和商户资源,对接商户与第三方支付企业。RiverPay的智能支付及清算让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轻松支付人民币,而商户则可以美金、加币、欧元、英镑等主流货币收款。
相比国内支付行业千分之几的微薄利润,跨境支付业务通过币种间的汇差获得的利润率可能达到2%到3%。这一现实也进一步加快了阿里移动支付的海外之路。
再来看腾讯集团。
在用户数量上,微信因其强社交属性在国内早已成为装机必备的国民应用,作为第一个突破10亿月活的应用程序,在活跃用户的数量上一直遥遥领先。
但2018年5月,阿里的Q4财报公布显示,支付宝的活跃用户已达到8.7亿。随后,9月份时支付宝再次公开其用户数量,表示又新增了2亿用户,这意味着支付宝也紧随其后,成为又一家突破了10亿人大关的应用程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阿里Q4财报,支付宝的8.7亿活跃用户中,中国用户仅占5.52亿,这与微信的活跃用户几乎全部来自国内有着极大不同。
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基因差异,社交起家的腾讯相较电商起家的阿里,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天生就处于劣势地位。
另外,由于微信本身的社交属性,会对当地的社交软件企业构成心理压力。这也对腾讯集团的海外征途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据一位蚂蚁金服的高管透露,在韩国,蚂蚁金服投资并成立合资公司的Kakao,腾讯占股10%,但最终选择和蚂蚁金服合作支付业务,“中国周边国家的社交软件企业对微信会有戒心,这也是我们能和kakao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
尽管如此,腾讯却从未停下对海外支付探寻的脚步。腾讯的海外支付市场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时年腾讯向俄罗斯Digital Sky Technologies(DST)集团注资3亿美元,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DST集团则是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和打车应用Ola的投资方。
2015年底,腾讯进一步加快了海外支付的布局,微信支付直接宣布向境外商家开放跨境支付功能,即微信用户跨境购物无需再兑换外币,只要结账时让收银员扫描微信钱包中的二维码,输入密码即可实现人民币支付,而系统将自动用外币与境外商家结算。如今已经在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迅速覆盖并普及。
除了两位巨头,诸多小而美的辅助型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地填补着空缺地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是以RiverPay为例,其最大的技术优势是拥有自主研发的POS机和支付系统集成技术,在无需改变商家内部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与市场上80%的主流商家ERP系统对接,同时可兼容海外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
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细小的点,但这一痛点的解决极大促进了中国移动支付巨头和当地商户之间的对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联结工具,那海外商户如果想接入支付宝和微信,那就需要先更换一套系统。对成熟的高端商户而言,这其中的成本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旧系统中沉淀有诸多有价值的数据,另一方面则是新系统的接入还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除此之外员工的熟悉程度也是一大隐性成本。
而RiverPay的出现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让移动支付的出海征途变得更加顺畅。
以上,我们分别以阿里和腾讯集团的海外发展及战略路线为讨论主体,同时讨论了辅助型科技公司的现状,旨在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中国支付企业的海外征途。
但与各家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海外支付领域中仍有一些阻力现实存在着。除了上文提到的信用卡使用习惯,据金融法律专家、香港大学教授道格拉斯·华纳预测,中国互联网巨头要拓展海外市场,各国监管制度的不统一或成最大障碍。从资金结算的安全性到大数据处理,在没有统一主管机构的亚洲,必须做到符合各国和地区各自不同的监管制度。
另外,中国的应用程序存在遭到中国政府审查数据的可能性,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此抵触感很大。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主管詹姆斯·劳埃德认为,“(电子结算在中国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对个人数据保护的期待值较低。向海外移植并不容易”。
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说明的那样,“新生事物总是不可战胜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方向的移动支付必将找到适合的方式,或是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或是加强信用背书,或是增加数据保护的透明性,以良好运转的商业社会为基础,通过种种优化途径,解决一个又一个痛点,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服务更多居民,达成更方便的移动支付。
<h3>04大数据切入生活,全球视野强化金融服务</h3>
事实上,对企业而言,移动支付的业务除了可以使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之外,该业务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战略价值,那就是消费数据的产生源头。
大量的消费数据沉淀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分布、消费偏好将对商户企业起到强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
而另一方面从个人用户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数据则意味着更加个性化的消费推荐,将节省大量的筛选时间。
事实上支付宝现在也不是纯支付平台,在游客出境旅游的过程中也会针对性地发出很多海外购物的优惠以及网红店之类的信息。这种“导流营销+支付”的一站式模式是未来趋势。据了解RiverPay也在着手准备相关工作,在其商业规划中,除了最大可能满足华人在境外的支付需求,还将凭借从支付场景积累的交易数据,为商户提供包括会员管理、用户画像与分析、目标消费群体推广等高附加值的精准营销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一站式“支付+营销”环流平台。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消费数据的重要价值。
另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海外支付更是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还会越开越大,这展示了我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进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针对这一新的开放特征,必须强化面向全球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以及海外支付、结算和清算等服务,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国际金融要素配置资产的开放场所,形成与我国经济影响力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影响力。
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需求下,海外支付的服务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