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新罗:念好“山”字经 做活“竹”文章

新罗:念好“山”字经 做活“竹”文章

图为新罗区万安镇的竹林。

新罗区现有竹林面积60万亩,15个镇170个行政村均有竹林分布。2017年年产竹材2450万根,产鲜笋6.705万吨。近年来,新罗区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引导竹农扩大生产规模,帮助企业做活“竹文章”,延伸竹产业链,做强做大竹产业,把一根小小的竹子做成了潜力巨大的“生态”、“绿色”产业。

实施“3+1”提优项目 做大做强产业基地

“加强笋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建设基础,才能确保高产、高效。”11日,新罗区林业局副局长陈远征说,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区出台了加快笋竹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3+1”毛竹林提优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分别为革命基点村毛竹丰产示范片项目、省级现代竹业重点乡镇项目、市级竹业发展项目及竹业扶贫项目。几年来,先后在全区12个镇60个村,共完成竹林抚育施肥23342亩、建设竹山灌溉蓄水池3560.8立方米、新建笋干烤房14座、培训竹农1590人次,扶持2家竹乡人家建设、扶持竹文化长廊建设1处。

笋竹基地的蓬勃发展,不仅给新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许多贫困农户也为此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在万安镇石城村的千亩笋竹基地中,该基地负责人张建华表示,2010年,他在当地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竹笋。自从区里把竹业扶贫项目作为助推全区脱贫攻坚战役,帮助贫困户和重点村农户增加收入,推进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后,基地共吸纳20多位贫困农户来前务工。“贫困户到基地挖冬笋和春笋,基地负责收购,卖笋的收益各半。” 张建华介绍,仅这两项,每人每年至少有3000元的收入。

截至目前,该区完成34贫困村近200户贫困户竹林施肥6100多亩,新建笋干烤房10座,新建竹山蓄水池1处20立方米,投入资金67.3万元,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2期,培训竹农420人次。

推进“精深加工” 笋竹“破茧成蝶”

“长期以来,竹农‘重竹轻笋’,仅靠卖竹子,一亩竹林年收入只有300元左右。”陈远征告诉笔者,对此,该区按照省、市要求,全面推进竹材(笋)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区里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竹产业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形成区域特色。

在小池镇培斜村,该区通过指导群众利用政策优惠、技术创新,培养竹业市场,使这个远近闻名的竹席之乡长盛不衰。培斜村新建标准厂房20000平方米,不断促进竹制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申请注册了“天然牌”商标。为对竹席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和扩大再生产,村党支部组织投入资金380多万元新上竹帘生产项目,进行压布机试产,带动100家农户装配了100台编织机,形成全年生产竹席100多万床的规模。如今,村里的竹席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竹制品年产值达2亿多元,吸引外地就业人员1000多人。

得益于福建省林业厅“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项目”在龙岩的实施,2016年7月,龙岩竹产业展示展销馆在培斜村顺利建成并开馆,为新罗区笋竹产品提供了一个对外展示展销的平台。

近年来,新罗区先后投入600万元,突出抓好笋竹制品精深加工,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培育竹业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笋竹制品加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全区竹制品涵盖竹原纤维床芯板、竹制活性炭、竹凉席、竹牙签、笋制品、竹联、竹字画等十多种产品,涌现出丹海新材料、荣华炭素、中洋、中竹竹制品等一批竹制品加工优势企业,2017年全区实现竹业总产值15.6亿元,比增13%。

把控“第一道防线”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样,在深受群众喜爱的笋食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关注。“作为竹产业主管部门,我们注重从源头上把控,守住第一道防线,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陈远征表示。

为此,去年来,新罗区成立创建国家级笋加工特优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笋竹产业发展的实施,着手制定鲜笋农残检测和笋用林基地土壤安全检测的相关工作方案,下一步将建立鲜笋源头溯源管理体系,开展相关检测工作,以掌握全区鲜笋的质量安全状况,为鲜笋基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此外,该区还在红坊水库周边岭背村和红坊镇林场的等竹林边设置“保护水源安全 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的宣传牌,向水库周边群众宣传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开展了对水源地周边竹笋的农残检测工作。

上一篇新闻

“洋记者”访广西:这里的变化不是科幻

下一篇新闻

一镇一孝廉│爱国侨领王源兴(新罗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