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浮雕墙被指出两处人名错误,正动工修正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实习生 杨娜

据《河南日报》报道,10月17日,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暨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邮票纪念册发行仪式在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举行。副省长戴柏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仪式,共同为“考古百年”大型浮雕墙揭幕。当天,经过近一年提升改造的仰韶文化博物馆也重新开馆迎宾。

然而,旨在向中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致敬的浮雕墙却被诸多考古学界人士指出存在人名错误。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网友拍摄的“考古百年”大型浮雕墙现场照片显示,董作宾、林惠祥两位考古界元老分别被标作为“董作兵”、“林慧祥”。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浮雕墙被指出两处人名错误,正动工修正

微博@考古观察猿 图

10月19日,渑池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浮雕墙人名出错)确有其事”。

该工作人员称,两个考古学家的名字确实刻错了,(浮雕墙)是在今年九月份开始动工,时间比较赶,浮雕设计师把名字弄错了。浮雕10月15日完成后,有领导10月17日视察时发现了错误并立即通知北京施工人员赶到现场修改,浮雕设计师已在网上道歉,目前已开始动工修正。

公开资料记载,董作宾(1895-1963),河南南阳人,原名守仁、号平庐、字彦堂,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古年代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杰出建树,尤其对甲骨学与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有着划时代的贡献,是我国现代甲骨学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考古学方面,董作宾首次主持殷墟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田野考古的新时代,对我国近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有着重大的贡献。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受傅斯年的委托,董作宾到安阳首次策划和实施了对殷墟的科学发掘,并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从此拉开了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的序幕,董作宾也被誉为“殷墟发掘第一人”。1928年至1937年殷墟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九次发掘,先后8次主持或者参加了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对殷墟的科学发掘,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也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

董作宾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1933年,他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创立了后来被长期使用的甲骨文断代体系的“十项标准”和“五期”说,被公认是中国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提倡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的结合,是殷商年代学研究的先驱。鉴于董作宾对甲骨学的贡献,学界把他与罗振玉(字雪堂)、王国维(字观堂)、郭沫若(字鼎堂)一起合称为“甲骨四堂”,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代宗师。

林惠祥(1901年-1958年),又名林圣麟、林石仁、林淡墨,祖籍福建泉州石狮,新加坡归侨,是中国文化人类学、台湾民族志研究、南洋考古学、民族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林惠祥不畏艰辛,两度赴台,开展台湾民族学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台湾土著民族文化,撰写了《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系列研究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著作;他撰写的《文化人类学》,是第一部被列为大学通用教材的人类学专著;他撰写的《中国民族史》,受到国内外民族学界的重视与引用,对后世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影响深远。

他还先后出版《民俗学》《世界人种志》《神话论》等专著,为中国人类学相关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广泛涉足南洋民族学、考古学研究领域,撰写了《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南洋人种总论》等论文,成为中国研究南洋人种和南洋考古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仰韶所在地河南三门峡举办。

1921年,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因此而得名。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发现地、命名地,也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王俊

上一篇新闻

猿辅导22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已交割?猿辅导:近期将披露融资信息

下一篇新闻

猿辅导正式入局B端教育市场,即将在全国展业|钛媒体独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