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淡马锡持中国资产比例首超新加坡本土“另类”外资近20年坚定看多中国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持仓中国资产比例创出成立以来新高,达到29%,首次超过其持有新加坡本土市场的资产的比例(24%),这是淡马锡最新公布的2020年年报中透露出的最新动态。

这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组合市值驱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年,MSCI中国以15个百分点超越新加坡。淡马锡副首席财务长与金融服务投资总裁方静仪表示,淡马锡中国投资组合表现比MSCI中国更好。

在诸多外资机构投资者中,淡马锡是个很不一样的机构投资者。对全球大型的资产管理者而言,在中国的资产配置是相对较低的,一般在2%-3%左右,和中国GDP在全球的比重相比,对中国资产明显低配。

淡马锡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方向从最早的银行股向互联网、消费、生命科学等领域扩展。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之际,淡马锡依然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表现。

不过,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这一财年,淡马锡股东回报率-2.28%,投资组合净值3060亿新元,低于上一财年的3130亿元。2019财年,淡马锡的股东回报率为1.49%,连续两个财年淡马锡业绩表现不佳。

对此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如果财年截止日期往后推两个月,总体指数回升,就不是这样一个数字了。虽然数字是负的,但是还是超过了可比的指数。淡马锡是跨世代的投资者,更关注长期的投资,对于短期的波动性并不是特别担忧。

在疫情之后,淡马锡确立了怎么的投资策略?

就中国而言,淡马锡追踪的一系列领先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淡马锡从二季度开始依然比较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吴亦兵表示,疫情加速长期结构化趋势转变是很重要的原因。内需的进一步发展能让中国顶住很多短期的、外在的冲击,淡马锡对中国也一直都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投资态势。

对于全球,淡马锡认为它宏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着比较多的尾部风险,比如疫情的反复、大家寄予厚望的疫苗是不是能够在全球之内迅速铺盘,还有美国大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基于这些,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长期投资者,我们还是在非常谨慎地维持比较强劲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持有比较多的现金。”

“夺回2020”

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截至2020年3月31日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3060亿新元(约合15200亿人民币),一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2.28%。

今年的这一结果,与年报统计截止日期的市场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受新冠疫情病毒全球蔓延的冲击,全球风险资产遭恐慌抛售,道琼斯指数也在3月23日当天触及最低点。同一时期的全球市场(截至2020年3月31日),MSCI新加坡下跌了18%,MSCI除日本外亚洲下跌9%。

长期看,淡马锡20年期的股东总回报率为6%,10年期的股东总回报率为5%。

在淡马锡的年报上,过往几次大的危机出现时——03年非典、08年次贷危机,淡马锡的业绩都出现了回撤。在回应如何应对3月份的危机时,吴亦兵表示,“在大家都很恐慌的时候,我们还是有非常理性的声音。基本上我们还是能够坚定不移维持自己的持仓,在最低点的时候及时地调整。”“在大型波动的时候,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一些调整组合的机会,在所有资产都被低估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做到逆势而行,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持仓。每年中国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的挑战,去年是贸易战,今年是新冠疫情,但我们一直对于中国中期的经济充满着信心,每年我们的投资组合也在不断地增长,实际上我们更多受益于长期投资的理念和禀赋。”吴亦兵表示。

在疫情爆发初期,淡马锡对所有被投企业做了调查,看看有哪些企业在这场疫情下需要更多的支持。中国区执行总经理沈晔表示,我们还是希望与每一家被投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希望不管在什么样的市场状况下,能够尽可能地帮助我们的被投企业度过难关。

随着市场对于新冠疫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及全球央行的救市政策,恐慌情绪从4月份开始得到安抚。吴亦兵回忆道,二季度开始,我们很多的被投企业甚至不调整预算,好像疫情没有发生。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药企说要“夺回”2020,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口号。我觉得三四季度的经济会超过大家的预期,我们的很多被投企业基本在第二季度就恢复增长,三四季度的目标就是把一季度的损失给夺回来,我们跟他们的沟通也更多与此相关。

今年淡马锡继续在金融服务、科技和生命科学领域进行了投资。今年淡马锡在上述领域对中国企业新的投资包括及中国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公司明略科技、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科技、京沪高速铁路、眼科医药平台公司欧康维视、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等。

疫情的出现,事实上加速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淡马锡投资的中国企业,当前也反映了结构性趋势。近几年来,淡马锡更多投资在轻资产、高科技、服务导向、内需导向的企业上。

吴亦兵认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些机会,真正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可能是很多企业的挑战。“比如药明康德,在第二季度的时候,很多国际上的企业被停摆了,他们在全速驱动,有很多以前没有深入合作的企业跟他们接触,来进一步地开展合作,这对他们是非常好的机会,能进一步扩大它的客户范围、覆盖面。一旦大家开始第一次合作,就像网上教育一样,第一次试听课其实最难;如果产品和服务质量好,接下来就能够往上上升。”

中国资产成第一大重仓

今年淡马锡年报上首次出现的一个变化是,中国成了淡马锡投资组合中占比最多的国家,超过新加坡。

按标的资产所在地计算,淡马锡66%的投资组合分布在亚洲。中国和新加坡继续成为在投资组合中占比最高的两个国家,分别占29%和24%。淡马锡扩大了在北美洲的投资 (占比17%),在北美洲和欧洲 (占比10%)发达市场的投资占总体投资组合的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一。按地理区域划分,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占本财年新增投资的份额最大,随后是中国和新加坡。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方静仪解释称,其实是因为两个市场的相对估值。“整体而言,MSCI中国以15个百分点超越新加坡,而我们的中国投资组合表现比MSCI中国更好。我们增加新加坡以外的地区的投资,并不应该令人惊讶。因为和中国或美国的经济相比,新加坡的经济体较小,所以新加坡以外地区的投资上升是自然的。同时,根据公司所在地来看投资组合,大约一半还是新加坡公司。”

相比很多外资机构投资者,淡马锡对中国显得“超配”。吴亦兵认为,中国市场被低配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资本市场以前是较为封闭的。现在QFII已经完全开放,还有沪港通和深港通,而且上市规则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A股推出注册制,和港股、全球上市规则进一步打通。

蚂蚁科技是又一家受益于注册制能够迅速登陆中国A股的金融科技公司,有望十月份登陆科创板和港股。蚂蚁金服2018年完成C轮融资,融资规模140亿美元,淡马锡成为诸多新增战略投资者之一。蚂蚁科技上市在即,淡马锡对蚂蚁金服的投资也备受关注。

淡马锡的投资理念,吴亦兵解释道,我们的目的不是在C轮投资、上市涨10倍后就卖掉。是否上市对我们而言不是一个里程碑,只是一个资本市场运作。“对于我们看到的龙头企业,我们的目标是跟它成为十年、二十年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有机会我们就会加仓。不管是阿里巴巴、腾讯还是欧康维视,我们认为它们是长期的行业领先者,所以增加持仓。”

对于多地上市的股票,吴亦兵表示,淡马锡一般可能会在多地同时配置。对于当前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而言,吴亦兵认为,长远来说,比如十年,我们看到趋势是趋同的。

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经过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代早期进入中国的时候,主要投资银行,因为银行业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而淡马锡看好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2013年,淡马锡在中国的持仓一大部分是银行股。2010年代开始,在建立了一个既本地化又专业的投资团队之后,淡马锡的投资逐渐开始向非银行金融、TMT、生命科学、消费等领域扩展,进行更平衡地布局,投资了一批中国的领先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美团、腾讯、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

过去五年,淡马锡一直在中国布局以内需为导向的产业。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世界工厂转变成到世界市场,从产品型向服务型来转变,就消费和生产而言,向高质量的供给转型。

淡马锡这些年也一直在关注中国本土消费品牌。吴亦兵表示,“今天90后、95后对消费质量充满了自信,接下来中国本地消费品牌的上升机会在供给端和生产端都存在了。低线市场(从四到六线城市以及广大的乡村),这些消费市场是真正纵深的。这些是真正的压舱石,没有一个公司会忽略这样一个最大的、最快速增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