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马克龙的2018:“神”落凡尘

编者按:2018,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构成严重挑战,地缘政治斗争依然紧张……中国网观点中国推出“回望国际2018”系列评论,盘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各具特色的国际热点人物,洞见这个世界波诡云谲的2018。

周谭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2018年元旦前夜,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年贺词中踌躇满志地表示,自己是法国人民的选择和信任所在,2018年要带着“征服精神”和实现“法兰西复兴”的意志,继续深刻变革。

但一年来,马克龙未能延续2017年大选以来的“现象级”神奇表现,未能在各领域展现其自我标榜的“拿破仑”乃至“朱庇特”式统治力,更未能拿出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游刃有余,结果支持率从50%断崖式下滑至18%。

在朝,环保、体育、内政部长等要员接连辞职,总理菲利普地位日益动摇;在野,各反对党开始重整旗鼓,以国民联盟为核心的极右势力支持率更达三成;在内,“黄背心”运动持续发酵,成为1968年“五月风暴”以来最激烈的举国抗议浪潮,甚至蔓延至国际社会;在外,对欧洲一体化的高姿态“叫好不叫座”,实质进展寥寥,与一些成员国还公开互怼,苦心经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友谊小船”更说翻就翻。

近日,法国有网站恶搞“马克龙辞职”消息,众多网友不假思索信以为真,便是质疑他执政能力的生动体现。德国《慕尼黑水星报》总结道:“马克龙在法国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其形象开始发白褪色。他又勇气十足地走向国外,实际却在原地踏步。”

马克龙滑落的原因颇为复杂。

一是改革口号与政策实际“温差”过大。

马克龙高举“彻底改革”旗帜上台,但民众渐渐发现其“新瓶装旧酒”,所谓“非左非右的马克龙主义”实乃“亦左亦右”,改革总体延续奥朗德“社会向左,经济向右”方针,外交则兼顾法国左派人道主义“普世”理想与右派戴高乐主义务实路线,改革亦未敢涉足“深水区”,很难说不像披着“革命者”外衣的“旧官僚”。

同时,近年法国经济复苏主赖外部环境,马克龙当选之初,外部利好推动法国经济2017年增速达6年来新高的2.2%,2018年却预计仅1.5%,也让民众深感马克龙“还不如前任”的直观冲击。近日,马克龙被迫向民众“认错”,宣布系列增加福利的措施,但这只能当“缓兵之计”,且恐为此付出财赤率再次违反欧盟规定等更大代价。

二是亲民口号与领导风格相去甚远。

法国政坛积弊丛生,政客多难洁身自好。马克龙苦心营造自己出身中产、涉政未深的“政治局外人”形象,取得了很多中左翼平民大众的天然亲近感。然而马克龙执政后,不仅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还“渴望被看做高深莫测、遥不可及、至高无上的帝王式总统”。他称手下的政府部长“无足轻重”,当街教训中学生要敬称自己为“总统先生”,并纵容保镖殴打示威者。

另一方面,马克龙将一座原本向公众开放的城堡用于自己度假,并在堡内建泳池,还邀“非主流”歌舞者在爱丽舍宫办音乐节,无不让平民大众心寒。2018年7月法国《费加罗报》民调显示,法国74%民众称马克龙像“富人总统”,75%指其“远离民众”,84%批评其“不够谦虚”。

三是亲欧口号与民粹浪潮格格不入。

作为2017年法国大选中唯一明确亲欧的候选人,马克龙上台后,各方曾寄望欧洲民粹浪潮就此消退,结果“它只是躲在马克龙身后”,且2018年进一步发展演变。意大利两大民粹政党五星运动和联盟党联合执政,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政府依靠民粹政党“我们能”和加泰罗尼亚分离主义党派支持,斯洛文尼亚民主党牵头组阁成功,匈牙利、波兰、瑞典和德国等国民粹声浪日涨,2018年12月比利时首相米歇尔甚至因签署联合国《移民问题全球契约》而被迫辞职。

面对欧洲乃至国际政治风向整体转变,欧洲国家亲欧领导人声望重挫,甚至十余年稳如磐石的德国总理默克尔都辞去基民盟主席、不再寻求竞逐连任总理,马克龙并不孤单。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马克龙的问题凸显欧洲民意的分裂,“几乎没什么思想能说服大部分人”。

年底是最好的总结季,一贯骄傲的马克龙也在近日回顾既往任期时,选择了直面问题。他公开承认,18个月以来,“法国人民及其领导人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而为填补差距的改变远远不够”。但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言,不论变或不变,马克龙都已陷两难:2017年把马克龙推上台的是不满主流政党的民怨,马克龙没能把握这股民意,是对自己前途的“极大失算”;而若完全顺应民意,则恐对欧盟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上一篇新闻

雅思6连冠,凡尘赛季第四冠,陈雨菲大马两连亚赛季第五亚

下一篇新闻

“考砸”男单混双令国羽有失颜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