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

视频宣传片刚刚结束,参观人员身后的电动窗帘徐徐拉开,一整面墙的巨大落地窗下,宝钢股份1100平米的运行管控大厅一览无余。大厅正前方一个高4米,长35米巨大屏幕牢牢吸引住所有人的眼球。巨屏前,从左到右分为3大操作岛群,分别是能环岛、制造岛、专业岛(包含安保、运输和设备管制等)。

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大屏展示的一级画面包含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生产流程,分为28幅6大模块(其中宝钢全球航运跟踪1个,多基地监控5个,宝山基地22个),同时包含质量体系、用户感知等领域。另外二级画面(数据挖掘)和三级画面(基础数据)可根据需求随时调用……”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宝钢股份运行管控大厅

简言之,在运行管控大厅,宝钢股份五部(制造部、设备部、能环部、安保部、运输部)工作一目了然,其智能数字化管控的高效性可见一斑。这是《选车网》跟随2021年一汽-大众“探源之旅”参观宝钢——过程中一个非常难忘的场景。

它们撑起中国汽车的未来

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汽车布局中立足,就必须有一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鼎力支撑。入世20年来,中国品牌汽车快速崛起,中国汽车话语权持续提升,同样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汽车供应商支持。

随着一汽-大众“探源之旅”逐步深入,一批优秀的本土汽车供应商展示在媒体面前,宝钢股份、廊坊华安、常熟汽饰就是其中的代表。

《选车网》了解到,截至2021年6月末,宝钢股份拥有分别设立在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各级子公司25家、参股公司7家,是世界第一的汽车钢板供应商,占有全国冷轧汽车板55%的市场份额。换言之,马路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了宝钢生产的汽车钢板。

与宝钢相比,廊坊华安是典型的隐形冠军。这家企业在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碳罐总成领域,国际排名前五,亚洲排名第一。它不仅参与了我国在该领域国三、国四、国五、国六排放标准的制定。而且,目前正在与和环境保护部和污控中心和中国环境科学院预研国七项目。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

2017年1月5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江苏常熟汽饰集团,是一家研发、设计智能化、产品模块化、管理一体化的汽车内外饰零件以及模检具和自动化装备开发、制造的集成供应商,拥有全资、北京、派格、安通林四大板块涵盖的11个生产基地和36家工厂。简言之,大到ABB(奥迪、奔驰、宝马),小到“新势力”都是它的客户。

上述三家企业或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钢铁老大,或是全球最严苛排放标准的参与制订者,或是汽车内饰行业的领先者,它们都是支撑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前行的坚强后盾。

然而,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90年代初期就与一汽-大众建立了合作关系,30年来,随着一汽-大众的跨越式发展,这些与一汽-大众风雨同舟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们,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在今年一汽-大众供应商合作伙伴大会上,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亲自为包括上述三家共50家供应商颁发了30年“风雨同舟”合作伙伴奖。

成功离不开一汽-大众全力帮扶

今天,宝钢股份、廊坊华安、常熟汽饰……虽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佼佼者,谈到与一汽-大众的合作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宝钢汽车板技术服务首席工程师鲍平

宝钢汽车板技术服务首席工程师鲍平介绍说:“1990年我进入宝钢,一进来就开始接触一汽-大众捷达国产化。当时,我跟一汽-大众的同志天天吵架,为什么?他们的质量要求太高了,宝钢很难满足。”

如今响当当的全球汽车板行业老大,当年都对一汽-大众质量要求非常头疼,其他供应商的难处可想而知。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

廊坊华安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然而,一汽-大众并非只提要求,而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供应商提升能力。用廊坊华安董事长王志俭的话说:“合作将近30年来,一汽-大众对我们的帮扶是实实在在的。比如说2017年国六项目开发充满了挑战,从规划设计和研发制造,一汽-大众技术专家多次往返华安,与我们一起共同克服国六标准技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年来,一汽-大众真正把我们看作战略合作伙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数字化、前瞻性的管理模式传授给我们,帮助华安从国产化供应商转化为开发型供应商。”

廊坊华安并非个案,与一汽-大众共同成长的供应商都得到了该公司的全力支持。常熟汽饰集团副总裁陶建兵介绍说:“1992年,我们为了给捷达做门板配套,花了1.6亿元先后从意大利、德国引进了整条生产线,但是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外方专业人员全部撤退了。那时,一汽-大众多次派技术人员到我们公司现场指导,大家一起通宵讨论,实在困的不行了,就趴在车间办公室眯一会,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夜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方案。”

正是在一汽-大众的严苛要求和全力支持下,本土供应商快速成长起来。鲍平表示:“当初,汽车板的行业标准是一卷20吨,缺陷控制在6%都算合格。但是,一汽-大众提产后要求我们供30吨的大卷,并且把缺陷控制在1%-2%之间。我们双方通过共同努力进行技术攻关,终于达到了要求。一汽-大众不是简单粗暴地提要求,而是带着供应商一起发展。推动宝钢从汽车钢板供应商转型为汽车材料供应商。”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一汽-大众采购总监张明

回顾30年的发展,一汽-大众采购总监张明介绍说:“如果算上国内外的二级配套供应商,一汽-大众采购部管理的供应商数量已超过2万2千个之多。30年的发展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团队,产品和企业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因此上,一汽-大众从研发能力、质量能力、生产能力等多方入手,推行全价值链管理,打造了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使之成为保障主机厂产量、销量稳定增长的基石。”

供应商与一汽-大众共迎挑战

10月中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有中国品牌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十年,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50%以上的时间都谈降本,今年芯片短缺,大宗商品涨价,靠压成本降价的老路走不下去了。”

全新的挑战下,一汽-大众如何应对?张明分析称:“当前,外部环境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唯有建立强强联合的产业生态联盟,主机厂和供应商才能走出各自的独木桥,拧到一起、一同发力,实现共赢。”

鲍平介绍了发生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的典型案例:“之前,成都工厂的一个成品零件需要等离子切割后才能使用,8个等离子切割工位,每天的烟雾粉尘污染很严重,被成都地方环保部门天天盯着。后来我们发现,通过在配料上做一些优化,直接做成零件之后,可以省去切割工序,仅此一项为成都工厂节省了一千多万元。”并且,宝钢与一汽-大众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联合开发,站在专业材料供应商的角度对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质量保证最好,效率最优提出建议。通过价值分析,去除生产环节中不必要的浪费。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常熟汽饰

与此同时,廊坊华安正在进行的固态电池开发,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开发了智能车控项目,也在为一汽-大众后期产品向智能电动化转型做准备。常熟汽饰从材料选取、工艺、设计等各个环节考虑减碳因素,并且开发利用光能、地热等绿色能源用于生活和生产;提出和开发了众多轻量化解决方案,推动乘用车的节能减排;生产运用更多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线和物流设备,减少能源消耗;积极开发应用可降解的绿色原材料用于产品,全面推进各项碳中和解决方案,帮助一汽-大众降低了“双碳”带来的压力……

而今,作为各自领域佼佼者的本土供应商,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帮助一汽-大众解决发展过程中难题的案例还有很多。正如张明所言:“我们今年推行的‘大采购’理念,和一直坚持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管理思路,就是希望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从横向和纵向上获取信息、挖掘机遇,让战略供应商伙伴真正实现‘战略上’的意义。”

供应链强则汽车强

新冠疫情爆发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孤立中国的声音渐起……宏观上,中国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国内市场成主战场;消费领域,中国用户对智能电动化汽车的需求领先世界,本土的供应商更贴近中国消费者;从制造领域看,汽车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世界制造看中国,中国制造看汽车的局面已经形成。

中外汽车制造业之争,其本质是产业链实力之争。中国入世20年来,之所以诞生了可以与百年跨国公司抗衡的中国汽车品牌,原因是有一大批强大的本土供应商企业做支撑。而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快速发展,并且与国际接轨,一汽-大众坚定推行本土化进程功不可没。

砥砺30年 一汽-大众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提升

用鲍平的话说:“一汽-大众30年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发展和能力提升。现在中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这些企业,80%以上是一汽-大众的供应商,或者曾经是一汽-大众的供应商,因为与一汽-大众合作技术实力才提升了之后,他们才具备出口的能力。”

30年来,一汽-大众通过系统地质量能力培训,推动了中国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先进制造、安全制造方面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整体水平。这些本土供应商不仅造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而且成为了行业规则的制订者,不仅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而且提升了中国汽车的话语权。

王志俭认为:“我们中国人是讲情怀的,我们的民族企业同样是讲情怀的,我们要建立自己研发团队,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发出符合我们中国道路设施和环境要求的产品,帮助中国的汽车工业强大起来!”

鲍平表示:“我们要立足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与一汽-大众这家世界一流的企业紧密合作,大家共同努力做出一个世界规范来!”

今年全球范围内汽车芯片短缺,大宗商品涨价影响了整个汽车行业发展,但把上述问题放在汽车工业百年发展的进程中,或许只能算是“小小的浪花”。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也是一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风浪。

一汽-大众30年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本土供应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助力中国汽车话语权显著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之后,中国汽车一定让世界刮目相看。

上一篇新闻

全球大公司24小时:中国银行被罚、大众回应“缺芯停产”、蚂蚁获新加坡牌照…

下一篇新闻

一个积分3000块 一汽大众向特斯拉买“碳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