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瑞典中国游客事件”观点空前撕裂,但我们不要忽视三个珍贵共识

中国游客曾先生一家在瑞典的遭遇引发的争议有愈演愈烈之势。公众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一点不亚于中国驻瑞典大使与瑞典媒体的激烈交锋。

笔者此前写了一篇文章《瑞典酒店职员和警察就是太矫情》,发在朋友圈,不少很熟悉的朋友留言表达不同意见,比如他们指出,我没有对曾先生一家“假摔”“号哭”等不文明或者说过分的行为提出批评。

事实上这成为国人对曾家表示厌恶的主要原因,认为他们的“表演”十分夸张,很不文明,丢了中国人的脸。我可以理解朋友圈的这种情绪,事实上正是一些不文明国人在海外的粗鄙和不诚实言行,连带着大家一起被贴上不好的标签。如果我们不去纠缠曾先生一家何以会表现如何夸张,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尤其在国外时,要入乡随俗,自尊自爱,共同维护中国人的形象。

“瑞典中国游客事件”还有一个焦点问题——警察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

公众的观点截然不同。很多人认为,警察照章办事,何错之有?这个论点和瑞典检方的评估一致。国内网友甚至有更激烈的观点,“应该把这一家三口扔进海里”。但就像瑞典警方陈述的那样,三名中国游客“没有违反瑞典法律”,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瑞典警察有没有可能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芬兰旅游局对此给出了另类的回答。


“瑞典中国游客事件”观点空前撕裂,但我们不要忽视三个珍贵共识


图说:芬兰旅游局昨天在官微发文。微博截图

芬兰旅游局昨天在官微发文:“芬兰人貌似内向不善于社交,但其实给到的援助却如此暖心。”网友都说这话是说给“隔壁”听的。芬兰旅游局官微还举了一个例子:今年2月18日,芬兰火车乘务员打破常规,帮助一个搭错了火车的亚洲家庭重新回到赫尔辛基,使他们不至在冰天雪地里无处安身。

有人担心一个例子说服力不够,又举例说:今年8月英国航空公司由伦敦飞往上海的BA161航班因引擎故障于当日早晨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紧急迫降,芬兰边防军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一名未持申根签证携带婴儿的中国母亲入境在酒店休息。

其实这样的温暖事例并不需要举太多,相信瑞典人民一定也懂得人道主义的基本道理,在这个寒冷的国家一定也发生过很多无私帮助陌生人的温暖故事。比如就是一个瑞典人,把被扔在墓地恐惧无助的曾先生一家送到了火车站。瑞典的《警察条例》本来就有规定:警察执行公务与公众接触时,言行要尽可能亲切周到,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实在笔者的朋友圈里,以及我看到的很多评论,在指责三名中国人行为夸张失检的同时,也指出瑞典警方的处理方式相当粗暴,带有“惩罚”的故意,完全可以处理得更加恰当,比如将三人暂时安置在警署中等到天亮等等。

我想这个观点也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执法人员在处理涉及公众的事件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要注意人性化执法,尽可能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心理伤害。


“瑞典中国游客事件”观点空前撕裂,但我们不要忽视三个珍贵共识


图说: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接受瑞典媒体专访。网络图

最后一个焦点问题是,中国大使馆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这方面瑞典媒体似乎是这样认为的,并猜测其中是否有政治因素的掺入。而一些国人则认为,大使馆的介入有点“草率”,最后发现被不争气的国人“打脸”了。

大使馆要不要介入这样的纷争,网友举了很多外国政府“护犊子”的行动来回答。

比如1994年,美国18岁青年迈克·彼得菲在新加坡乱写乱画,愤怒的新加坡政府决定要处其6下鞭刑。于是美国从总统克林顿到参议院,群起抨击新加坡缺乏人权,太过野蛮,最后那个美国青年得以少打两下屁股。

2008年英国毒贩阿克毛携带4公斤毒品进入中国,被中国政府判处死刑,其后英国政府6个月内10次交涉,再三“护犊子”。

所以,我想我们很容易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国家关心援助在外的中国公民,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打脸”,因为这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有些电影夸大渲染护侨行动造成不好的影响,但驻外机构必须牢记职责使命,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更积极、有效的领事保护。


“瑞典中国游客事件”观点空前撕裂,但我们不要忽视三个珍贵共识


我想“瑞典中国游客事件”终会平息,而纷争中的各方最后谁都没有说服谁。但如果我们能通过观点的碰撞和交换,努力达成一些有意义的共识,推动国人自觉提升文明素养,进而提升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和形象,同时在海外的中国人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自信和安全,那将是这次事件不幸中的万幸。

燕呢喃/文

上一篇新闻

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如期而至,李强书记龚正市长发出全球邀请

下一篇新闻

广州白云的假LV惊动了美国国土安全部!中美合作抓捕13人,主犯被判刑5年6个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