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时尚女魔头升职背后,传媒巨舰康泰纳仕转型收网

时尚女魔头 Anna Wintour,出生于 1949 年,今年已经 71 岁了。最近,她被老东家康泰纳仕任命为全球首席内容官,并将继续担任时尚杂志《VOGUE》的全球编辑总监,以及美国版 《VOGUE》主编。她自 1988 年 7 月起担任美国版《VOGUE》主编,2013 年 3 月被任命为康泰纳仕美国的艺术总监。

今年 4 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Ben Smith 发文称,Anna 的职业生涯或许会受新冠影响而结束,因为这场危机太猛,她的任何挽救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与此同时,她的多位《VOGUE》前同事先后在网上爆料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种族歧视问题。

6 月,Anna 在一份员工备忘录中承认,她犯了对黑人创作者“有害或不宽容”的错误,并表示“我对那些错误负全部责任。”到了 10 月份,《纽约时报》长篇赘述她对有色人种不够包容等问题,似乎只有她主动辞职才能平息各路口诛笔伐。

不过,各种传言之后,Anna 并没有离职,反倒升职了,与她一起升职的还有英国版 VOGUE 主编 Edward Enninful,他将出任康泰纳仕的欧洲编辑总监,负责统领康泰纳仕在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的刊物运营和市场。与此同时,康泰纳仕还任命了《AD》《Condé Nast Traveler》《GQ》三本刊物的全球编辑总监。

根据康泰纳仕的说法,全球编辑团队的统一,有利于创造出最佳的全球故事,以及针对旗下各本刊物的本地版本定制内容分发。

事实上,过去的两年间,康泰纳仕进行了一系列业务调整,包括刊物关停、发力视频、剥离非主要品牌……随着这次的一系列人事任命公布,这家老牌传媒巨舰的这一轮转型正式进入收网阶段。

一、传统业务精简更新

一直倚重印刷杂志的康泰纳仕,杂志广告收入曾经相当长时间占了公司整体收入的 90%,随着社交媒体在近些年全面兴起,这家公司的收入严重萎缩。

2014 年,康泰纳仕卖掉了拥有《WWD》《Footwear News》《Beauty Inc》等时尚行业垂直刊物的 Fairchild 传媒。那之前,《Details》《Self》《Lucky》等多本杂志已经被关停。

2014 年底,康泰纳仕宣布旗下备受期望的时尚门户网站 Style.com 改版成电商平台,网站原有资讯和时装秀数据分别合并到《VOGUE》杂志官网的时尚和秀场频道,从此网站下线。2016 年 9 月,成为电商网站的 Style.com 上线,商业模式却并不清晰。2017 年 6 月,Style.com 被卖给风头正劲的时尚奢侈品电商 Farfetch.com。

2018 年,康泰纳仕旗下多本杂志调整出版周期,青少年时尚杂志《Teen VOGUE》全面数字化,旅行杂志《Condé Nast Traveler》由每年 10 期缩减为 8 期,男性时尚月刊《GQ》、女性时尚月刊《Allure》和《Glamour》、家居生活月刊《AD》由每年 12 期缩减为 11 期,美食月刊《Bon Appétit》由 11 期缩减为 10 期。2019 年 6 月,高端时装杂志《W》被出售。

就在旗下刊物关停转卖的同时,没有受到影响的《VOGUE》《GQ》《纽约客》《名利场》《连线》等杂志,最近几年一直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搭建官网和社交媒体账号呈现数字内容。

时尚女魔头升职背后,传媒巨舰康泰纳仕转型收网

康泰纳仕旗下部分媒体品牌

随着视频越来越受人关注,康泰纳仕旗下刊物的数字内容输出,在传统的图文内容之外,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像《VOGUE》杂志的名人访谈节目《VOGUE 73 问》,《AD》每期封面故事衍生出来的名人之家探访《AD Visits》等。

到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直播成为康泰纳仕旗下各本刊物的重点发力方向。《名利场》杂志在 Instagram 直播,专访业界传奇人物,编辑和名人对谈某个特定主题,或多人连线讨论。《GQ》杂志则直播体育、穿搭、消费等男性群体感兴趣的话题。

与此同时,康泰纳仕挖掘新兴市场的脚步也没有停下,像《VOGUE》最近几年一直在推出新版本,2016 年推出阿拉伯版,2018 年推出波兰版和捷克版,2019 年推出香港版和复刊希腊版,2020 年复刊新加坡版。2021 年春季,《VOGUE Scandinavia》将在斯德哥尔摩出版,覆盖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等北欧地区。

考虑到年轻受众的口味变化,《GQ》杂志在全球 21 个版本在今年 9 月进行了集体改版,以“改变就是好的”为宣言,拥抱变化。

在中国,《GQ》的变化由来已久,除了《GQ 实验室》在公众号图文领域所向披靡多年,今年该刊的中国编辑团队在短视频领域推出了《烦恼女孩》等爆款账号。

二、新创业务突出重围

2011 年,康泰纳仕创立康泰纳仕娱乐(Conde Nast Entertainment, 简称 CNE),两年后,CNE 开始主攻视频业务,为康泰纳仕旗下媒体品牌开发、生产和分发视频内容。

CNE 创作了不少流传度甚广的原创视频节目,比如贝嫂 Victoria Beckham、霉霉 Taylor Swift、女魔头 Anna Wintour 等名人出镜的快问快答节目《VOGUE 73 问》,以及邀请各路当红明星自拍的美妆视频教程节目,还有名人之家探访视频节目《AD Visits》等。

时尚女魔头升职背后,传媒巨舰康泰纳仕转型收网

AD 探访侃爷卡戴珊一家在加州郊区的庄园 | 摄影: Jackie Nickerson

除了依托刊物的视频内容,CNE 还在电影、电视领域有所建树,与 Netflix、亚马逊、索尼、福克斯一起合作。自成立以来,CNE 已经收获了影视领域的 200 多项提名和 100 多项大奖,包括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艾美奖等。据公开数据显示,CNE 每年制作和分发的 4000 多个原创视频,每月的观看次数超过 10 亿。

除了自制视频内容,CNE 还与一些平台合作。2017 年,CNE 与 Google 旗下移动虚拟现实平台 Daydream 合作,在《VOGUE》杂志的 YouTube 频道上推出 VR 节目“超模衣橱”(Supermodel Closets),Cindy Crawford、Kendall Jenner、Amber Valletta、Lily Aldridge 等多位超模展示了自己的衣橱。

社交媒体催生的网络民主浪潮,也让康泰纳仕看到了市场潜力,于 2017 年 6 月推出针对 LGBTQ+ 性少数群体的新媒体品牌《Them》。背靠康泰纳仕的海量资源,以及 Anna Wintour 的业界地位和人脉,《Them》一骑绝尘,短短两年间就发展成为性少数群体领域的重要媒体品牌之一。

时尚女魔头升职背后,传媒巨舰康泰纳仕转型收网

Them 网站首页截图

在社交媒体的网红赛道,康泰纳仕也没闲着。2018 年 10 月,康泰纳仕意大利创办了一家专注 KOL 孵化的公司 Social Talent Agency,该公司旗下有 20 多位本土和国际 KOL,他们涉猎时尚、模特、美妆、运动、旅行、汽车等领域。

还有卖掉《WWD》之后空缺出来的时尚产业领域,康泰纳仕也给出了解决方案。2019 年初,康泰纳仕推出旗下首个商业媒体品牌《VOGUE Business》,提供有关时装、美容和奢侈品行业的全球视野和数据库。

据公开数据显示,《VOGUE Business》推出 18 个月,吸引了来自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 34 万忠实读者,其中文版本《VOGUE Business in China》推出 5 个月,微信公众号积累了 10 万关注者。今年 9 月,《VOGUE Business》推出付费会员服务。

三、转型收网胜算几何?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康泰纳仕要在前不久统一全球编辑团队,官方说法是有利于创造出最佳的全球故事,并针对各刊物的本地版本定制内容分发。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单看内容输出角度,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全球市场统一内容调性,还能节约很多成本。

内容调性方面,对于康泰纳仕旗下各个跨国媒体品牌而言,权利更集中,内容调性更好把控,全球资源统一调动,品牌形象自然会更加稳固。但从媒体角度来说,本地化内容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或许正因为如此,最近效力 16 年的中国版 VOGUE 主编张宇、效力 17 年的德国版 VOGUE 主编 Christiane Arp、效力 3 年的西班牙版 VOGUE 主编 Eugenia de la Torriente 先后离职了。

节约成本方面,跨国时尚媒体以往的操作是各个版本之间互相购买内容版权,最近一两年,很多时尚杂志的原创大片,一组主题会分发给多个版本刊登,每个版本只有有少量素材重复。如果是视频内容的话,则可以一次性制作完成,在全球各个市场的视频平台上同步分发。创作成本节省,意味着碳排放减少,为可持续做了贡献,可谓一举多得。

事实上,除了最近公布的编辑队伍统一整合,还有一项之前的人事任命值得关注。

今年 9 月,康泰纳仕旗下康泰纳仕娱乐(CNE)新任总裁 Agnes Chu 上任,她在上任的声明中表示,将“在公司的遗产基础上继续发展,在所有平台上扩展其非凡的内容。”

Agnes 此前在迪斯尼工作了 12 年,离开时是 Disney+ 内容部门的高级副总裁,也就是迪斯尼旗下的流媒体业务部门。Disney+ 之前,她是迪斯尼旗下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Walt Disney Imagineering)的故事和特许经营开发主管。加入迪斯尼之前,她从事过纪录片的制片工作。

很显然,Agnes 在迪斯尼的从业经历,尤其在 Disney+ 发展流媒体业务的经验,正是她空降康泰纳仕的主要原因。

为何这么说?不妨看看 Disney+ 这两年的业务,单说剧集,爆款就数不过来,而且很多都是现有 IP 的重新开放,比如《星球大战》衍生剧集《曼达洛人》。此前,迪斯尼拍摄的新版《星球大战》电影三部曲在星战老粉中口碑扑街,两季《曼达洛人》则获得了新老粉丝的一致好评。

因此,Agnes 带领 CNE 团队,针对康泰纳仕旗下各个刊物品牌 IP 开发爆款视频内容,对于这家公司转型至关重要。

当然了,一直有传言称,康泰纳仕不断梳理优化旗下业务,目的是为了未来某天卖个好价钱。

2018 年初,英国《卫报》报道说苹果公司要收购康泰纳仕。当时有观点认为,苹果旗下 iPhone、iPad 等硬件业务增长空间有限,而 iTunes、iCloud、App Store 等服务业务却保持持续增长,如果能收购康泰纳仕,苹果的服务业务将会更加完整。

收购传闻大半年也没有后续动静,2018 年 11 月底,总部位于纽约的康泰纳仕美国与总部位于伦敦的康泰纳仕国际合并。第二年 4 月,康泰纳仕首位全球首席执行官 Roger Lynch 上任,董事长 Jonathan Newhouse 宣布任命时表示,“在经过全面搜寻高管以经营康泰纳仕美国公司和康泰纳仕国际公司后,我们相信 Roger 是领导康泰纳仕在全球整合、增长和转型的合适人选。”

Roger Lynch 到底水平如何呢?他拥有多年的数字媒体从业经验,出版经验为零。去年底的一次传媒大会上,他发言表示,“随着传统分销渠道变得陈旧,数字平台日益受到重视,消费者拥有比以往更多的选择。”他还认为,随着媒体公司开始更直接地吸引消费者,行业将看到一种新式的重组。

随着 Anna Wintour 升职等一系列人事任命在 2020 年底公布,再回过头来看,康泰纳仕从 2018 年底至今长达两年的内部整合基本完成,接下来就看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

不过,现实也很骨感。今年 5 月,康泰纳仕在美国裁了约 100 名员工,官方声明说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裁员。前不久,Roger Lynch 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拒绝透露康泰纳仕 2020 年的财务表现,只是表示公司“预计明年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事实上,不管是更新传统业务更新,还是稳固新创业务,康泰纳仕都离不开过去多年在传统内容领域的深耕细作,加上近些年在与新时代新人类的磨合过程中,对于新技术和新风潮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接下来就看空降高管们如何神助攻,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撰文:PiPiJuiCe(空白杂志出品人)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历史,是海外华人占比最多的国家,对中国人态度怎么样?

下一篇新闻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至少8个华裔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和地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