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雕刻大师美名扬

何芳女士精通“四大名雕”,独立设计、独立创作,是善于将各种雕刻的特点、技巧,娴熟地掌握运用揉合在一起,再利用、发挥不同材质的性能,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少小立志 顽强坚守 果断抉择 何芳女士,1951年12月31日出生,生肖兔,武汉市人,笔名何叶子。她是希望自己成为烘托红花的绿叶,融合在普通的大众之中,像一片绿叶一样埋头苦干。她做到了,但也让自己得到了成功。她没有显赫的家族,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她能成为一名佼佼者,除了少小就有明确的志向以外,就是顽强地努力坚持。从小她就喜欢画那些古代的仕女美人,可以随手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画画成了她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她更想把画画变成自已生活的全部。中学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湖北艺术技校(现为湖北艺术学院)。 在这座艺术殿堂里,她得遂了心愿,欣赏名作,研究琢磨,不停地画画……理论和实践互相补充、交汇,她的进步飞快,梦想也飞快,希望能早日实现!1969年,她从湖艺毕业了,等待她的却是“知识青年下农村,广阔天地炼红心”。她被下放到了农村,几乎认为自己的梦想就此终结了。可是,她又不甘心放弃,在沉重苦累的劳动之余,她可以把学校学过的知识,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里过滤;她可以偷偷地在地上画四大美人,然后再用脚轻轻擦掉。她坚信:只要有希望,只要不沉沦,只要坚持住,总有一天会实现的。下放劳动锻炼仅仅九个月,湖北省展览馆办艺术展,抽调她去当讲解员。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月工资26元,这年她20岁。她得此机会,在这艺术海洋里拼命地吸收艺术营养,尽力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广大观众和领导的赞誉和赏识。 机遇终于来了:湖北省展览馆因故撤销,几十名工作人员重新安排工作,提供了两个工作岗位让她选择,一个是武汉市大理石象牙雕刻厂,一个是同济医科大学。前者是称之为“工匠”、“雕匠”的工厂,后者是高等学府的“医生”、“大夫”。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前者,成为了雕刻厂的“工匠”,当了一名学徒,月工资才18元。她不考虑工作的贵贱、经济的得失,为了她心仪的艺术走出了她成为工艺大师的最关键的一步! 名师培育 业精于勤 趁早成名 一个人的进步成长既有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还要有得力的推手助一臂之力。当时的中国著名雕刻艺术家陈波涛先生是象牙雕刻厂的创办人。陈先生收下她作了弟子,也是他九位弟子中唯一的女徒弟,更是后来唯一一位精通“四大名雕”的集大成者。加上其他几位工艺大师的言传身教,手把手教,何芳集中精力,专注于学习、创作,不懈地执着追求。她攻学象牙雕刻技术,特别精于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艺术品的圆雕、微雕、浮雕、透雕、镂空雕技法及造型设计。她善于从优秀的传统作品中吸纳长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不断地有优秀作品问世,不断地一次又一次拔得头筹。 1977年,她才27岁。从她原创的象牙雕刻《雨伞》获得笫九届艺术节行业金奖开始,她连续五年捧回金杯:1978年,象牙雕刻《藏族少女》获第十届艺术节行业金奖;1979年,象牙雕刻《嫦娥奔月》获第十一届艺术节行业金奖;1980年,象牙雕刻《宝玉放风筝》获第十二屇艺术节行业金奖;1981年,象牙雕刻《鱼童》获第十三届艺术节行业金奖。一位艺术家获得一次全国金奖都实属不易,何芳连续五届获得金奖更可说是凤毛鳞角了。尤其是1979年她创作的《嫦娥奔月》,更是代表了她的最高艺术成就。“她的这件作品把牙雕艺术创意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技艺之精,炉火纯青,举世罕见。”这件作品1983年被美国历史博物馆以360万美元的价值收藏。及早的成名既给予她极高的荣誉,也使她知道艺无止境,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追求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1981年,她创作的《鱼童》“情节、构图、虚实关系、繁简安排、主次处理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将故事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件新奇、精美绝伦的珍藏品。”果然,1983年《鱼童》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大女儿以18万美元收藏。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这段时间,缔造了象牙雕刻领域的两个黄金期。 好景不长,由于世界环保、卫生组织的倡议、干预,我国也禁止了象牙贸易。象牙材料日渐匮乏,象牙雕刻厂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企业要生存,艺术要存续,不能坐以待毙,改!就是前进,就是方向。象牙雕刻厂只得以石材、玉材和木材为原料进行创作。时代的变化给了艺术家创作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个变化,何芳也许一辈子面对的都是象牙,就不会有后来的“四大名雕”集于一身的绝技。正是如此,让她得以尝试了多种艺术,且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她登顶“四大名雕”皆精的顶峰。 技术超群 艺术精湛 留世瑰宝 象牙雕刻与玉雕、木雕、石雕虽然都属雕刻,但其手法不尽相同,尤其是因为材质不一样,表现力也不同,全靠艺术家自己去钻研、体会、琢磨。我多次拜访何芳女士创办的武汉圣卓雕塑草堂,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被那些展柜和展台上的艺术精品震撼了,俘获了,只能静默地听何芳女士娓娓诉说这些呕心沥血之作,从中了解艺术的艰难和不易。来到后面的茶桌旁,这里也只能坐五六人也略嫌挤。我们品茗谈心论艺术,每次都受益匪浅。何芳本着对艺术强烈的热爱,浸沉在各种材质中,苦思冥想,细心渗透,很快地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将那些出自天然的美,经过她的灵魂的磨砺,再从她的手中一件件地雕刻成超越生活的留世瑰宝。我在她的工作室里才看到真正的艺术大师,领略艺术家的风釆。她穿着朴素的衣裳,抹着粗布围裙,鼻梁上架着老花镜,手上尽是泥灰。她搓着手笑着迎接我。工作室的墙上贴着许多的没计图;案台上摆着玉石,旁边是用泥堆砌的泥稿、捏制得如玉石一模一样的粗坯,玉石和粗坯上都画着几种颜色的线条;到处放的都是玉石、木材、石头等材料。我曾经听她说过:最难的是构思设计,成天对着各种材料苦思苦想、不吃不喝、若痴若呆、醒着和睡着想的都是这些……如今她仍然这样坚守着。我们来看看她在玉、石、木雕上的成就吧! 何芳精通玉石雕刻,2014年,她原创的和田白玉作品《宫廷壶》,一举夺得第十四届全国玉雕行业评比金奖。“作品做工十分精巧细腻,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玉文化内涵,深受中外朋友及收藏家的喜爱和青睐。”她的另一件和田白玉作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创作于2013年,作品采用了深浮、厚浮、高浮、圆雕技术,2015年11月正在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天工奖”的展评。作者有足够的信心夺得金奖! 她也擅长石雕。她1983年原创的寿山石雕刻作品《鸡群》荣获省行业最佳优秀奖。当年就被马来西亚的一位华侨以16万美元的价值收藏。 她,还擅长木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她的黄杨木雕原创作品《藏族女饲养员》、《渔、樵、耕、读》分别荣获全国五大专业评比最佳优秀奖。还有她的大型木雕原创作品中国的四大美人《昭君出塞》、《西施浣纱》、《贵妃出浴》、《貂蝉拜月》四件套,“表现的天生丽质之媚态,用‘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八个字来形容和赞美是再恰当不过的。尤其是对杨贵妃的刻画,人体造型超凡脱俗,的确是一件独特绰约,风姿优雅的大家之作”。《贵妃出浴》作品获全国第十四届工艺美术“百花杯”银奖。 纵观何芳的作品风格及流派,继承了北派技法流畅、刀工圆润,脸谱精、气、神具精细的特点,在发扬传统文化时,又略引用了南方、现代派的手法,不拘一格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曾雕刻了一个象牙的《花鸟笔筒》,被全国雕塑界同仁一致认为是“雕刻手法上的标新立异,创新了微雕、镂空雕和透雕,打破了从古到今笔筒内壁造型实心的手法,得到爱好者的高度评价,”被评为大师级的作品,至今仍奉为经典范例。 抓住机遇 培育新人 百世流芳 造化弄人,时势变迁,常常令人猝不及防。1986年,何芳开始从事玉器雕刻不及五年,玉器厂改制,她顶着工艺大师头衔也无奈下岗。这年她还不到40岁,但她热爱艺术的心不死,仍然默默地探索和追求。1991年,何芳听说象牙雕刻厂和玉器厂合并时,要转交给玉器厂未用完的象牙材料,立即通过合法的行为自掏腰包购进。她想用一部分牙材搞创作,用一部分牙材免费为社会培养象牙雕刻人才。当时,她的行为并不被人理解,有人甚至说她傻。 1995年,何芳正式成立了“武汉圣卓雕塑有限公司”。她把办公地点设在文物监管品市场,就是为了与同行们交流,大力宣传推广雕塑艺术;她不为营利,销售也不是重点,对于那些真正懂得欣赏又喜爱的朋友甚至无偿馈赠。1995年,她就将自己收藏的价值180万元的和田墨玉,无偿地为武昌莲溪寺修复北魏和田墨玉观音像。这座观音像距今约有1700年,从此可看出,她非重利之人。 过去,何芳都是埋头潜心创作,很少过问艺术创作以外的事,当她与社会接触一多,才感到她热爱的雕刻技艺日渐衰微,雕刻大师也日渐稀少,不禁心急如焚,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仼。她决心为雕刻艺术尽自己的所能,决不计较个人的得失。2005年,她应一些热爱雕刻艺术的学子之邀,放弃在深圳创下的良好事业,回到家乡开办雕塑艺术培训班。亲手培养雕塑学子30多人,如今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创业、发展。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扎根在深深的土埌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中有的已小有成就,在同行中崭露头角。艺术家不仅要留下传世佳作,更要带出自己的弟子,让他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对保护、发扬传统的更大贡献!她被评定为象牙雕刻第三代传承人、被授予省“六个一百”工程中民间高技能传承人荣誉称号。这是实至名归极为准确的评价。

上一篇新闻

百岁华诞|国兴茶兴,百年茶业复兴路(下)

下一篇新闻

棋圣刘立荣,输掉金立的棋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