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思科是不是真的又要收购爱立信?

思科是不是真的又要收购爱立信?


日前,雪球平台上用户发文称,“思科将以每股11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爱立信,折合335亿美元”。此外,文中还提到“合并有利于美国在5G、云计算等保持领先,预计明年6月完成合并”。随后,证券时报记者向爱立信方面求证此事,爱立信方面表示该消息是“谎言”。

网络设备巨头思科、电信巨头爱立信都是华为的竞争对手,而目前,正值华为CFO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加拿大被拘捕事件发酵,让传闻变得更加吸引眼球。

事实上,从2015年以来两家公司屡次被传合并的消息,2015年11月,就有传言称“思科有意收购爱立信”。时任爱立信CEO的卫翰思(Hans Vestberg)称,“有关思科将要收购爱立信的谣言,双方从未讨论过有关合并或收购的内容”。

随后,2016年7月,思科收购爱立信的传闻又起,爱立信CEO卫翰思又辟谣,称这件事“完全不可能”。

相比之下,美国方面对思科收购爱立信的态度更积极。2018年年初,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报道称,有相关内部文件显示,特朗普政府支持思科收购爱立信。

思科和爱立信的双面挑战

思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涵盖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安全和协作等多方面。公司的产品线主要集中在企业网和核心路由器等设备,其核心路由器曾占全球8成的市场份额,无论是路由器、交换机还是其他网络设备,思科几乎可以算是垄断,而此领域超高的毛利率,一度助推思科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然而,华为开始发力核心路由器后,格局发生了转变。据国外权威机构DellOro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Q1,华为在核心路由器市场的份额正式超越思科成为老大。

如今,电信市场与网络市场逐渐融合,彼此之间界限变得模糊。华为实现了网络业务市场与电信业务的整合,打通电信与网络之间的壁垒,分设营运商业务和企业业务来抢食市场,向电信与网络领域的巨头发起冲击。

专注于电信设备领域的爱立信,作为曾经该领域的霸主,也遭遇了来自华为的挑战。

电信设备领域,根据全球知名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的统计数据,2017年,华为取代爱立信成为第一名,全球市场份额从2016年25%增加到28%;爱立信从28%跌到了27%,排名第2;排名第3的是诺基亚/阿朗,市场份额为23%。

转型迫在眉睫

核心路由器业务受到的冲击,2017年,思科营收曾连续六个季度下滑,2017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21亿美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4%,净收入为24亿美元,同比下降14%。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传统的网络设备巨头的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思科通过调整策略,把业务关注点从硬件身上移开,向软件和续生收入业务转型,通过不断收购,不断加强安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布局。

日期被收购方被收购方主营业务2017年1月AppDynamics为网络和应用提供端到端的可视性2017年5月Viptela提供基于云的SD-WAN技术2017年7月Observable Networks提供云网络取证安全服务2017年10月BroadSoft提供云呼叫和联络中心解决方案2018年1月Skyport Systems云上管理的超融合系统2018年5月Accompany提供基于人工智能(AI)的关系情报的平台2018年6月July Systems, Inc.基于云的订阅服务提供企业级位置平台2018年8月Duo Security基于云的工具,以防止设备上的安全漏洞

2018财年第一季度,经过业务的转型,思科结束多个季度的下滑趋势,总营收为121.5亿美元,虽较上年同期下降2%,但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为23.2亿美元。

截止2018年10月27日,思科2019财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3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净利润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

爱立信方面也不得不进行战略重组。2013年以来,爱立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持续下滑,造成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快速萎缩,到2017年降至低点。根据爱立信2017年全年财报,其2017年营收为2013亿瑞典克朗(约合15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净亏损为352.1亿瑞典克朗(约合265亿元人民币)。

2017年,爱立信开始一系列战略重组,通过退出23个电信服务领域非战略性合同等,把一些不太盈利的业务合同剥离,同时更加聚焦核心领域,加大前瞻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投入;另外,大幅削减成本,开启100亿瑞典克朗的成本削减计划。

2018年的爱立信,可谓是“轻装上阵”,据爱立信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净销售额538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9%,毛利率为36.3%,同比增长9.6%。

思科基于5G市场的布局

早在2015年11月,思科与爱立信就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在无线网络和互联网基础设施中普遍使用的产品,在路由、数据、云和物联网等领域,提供端对端领导力。

而作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深度融合的基础性技术,5G成为关键基础设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5G正式商用,报告也对未来电信设备市场的预测,到2020年,5G网络设备的市场达到110亿美元。

市场迎来5G时代,思科拉上爱立信投身5G的竞争。

对5G技术的渴望,让思科对爱立信青睐有加。作为昔日的全球通信设备供应商的霸主,如今的爱立信虽然市场占有率被华为反超,但依然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实力不容质疑,而在朗讯和北电出售后,北美如今缺少自己的无线设备供应商。网络设备供应领域,华为已超越思科,处于领先地位,而在无线通信领域,爱立信的实力尚能与华为抗衡。这是思科钟情爱立信的原因。

另外,国家层面,早在2012年美国国会就曾发表报告,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要求美国通讯公司不要与华为和中兴合作,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企业7年内与中兴通讯开展任何业务往来后,随后,美国监管机构采取措施,禁止移动运营商购买中国企业的任何通讯设备,此举措明确涉及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从对华为、中兴的限制,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有意阻止华为等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在美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尤其是5G服务即将商用的关键时期。

美国需要自己的国家的5G基础设备公司,出于安全考虑,思科和爱立信的结合,或是美国政府乐于看见的结果。

爱立信5G领域前景可观

值得一提是,爱立信对双方的合并传言,频频“否认”。从爱立信方面看,似乎找不到一定要被收购的理由。

一方面,在5G领域,爱立信的规划、布局以及行动也堪称典范,无论是与运营商签署5G网络测试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还是与全球22家行业合作伙伴、45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在5G领域全面展开合作,以及在全球各国包括中国、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地部署5G相关应用等,爱立信提前备战5G已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可以说爱立信在5G上面的前景非常广阔。

另一方面,爱立信保持自身独立,可根据业务需求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在选择5G传输网络设备时,2018年9月,爱立信宣布与Juniper和ECI合作,爱立信方面称,Juniper和ECI的一流传输技术,可增强端到端移动传输解决方案。谈到为何没有选择思科这一现有合作伙伴,爱立信全球网络产品负责人Nishant Batra表示,思科与爱立信自有产品组合之间有重叠,而与Juniper合作,则没有重叠,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配合。可见,爱立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注重对方是否与其业务需要契合。如果与思科合并,爱立信的自主选择权或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作为网络设备领域与通信设备领域的巨头企业,思科和爱立信这两家公司的规模都太大,大到很难让主管机关批准。思科并购爱立信势必需要中国反垄断机构审批的,而以合作的形式比克服并购的监管障碍来得更快。

基于全球用户越来越迫切的网络升级需求,在5G这片全新热土,华为已处于领跑的位置,落后的爱立信和思科能否逆势而上?这场竞赛值得持续关注。

上一篇新闻

中国路由器大王:坚持22年,“战胜”美国思科,年收入超200亿元

下一篇新闻

匿名分享职场八卦、职业建议,社交平台Blind获3700万美元C轮融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