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雷建德:解不开的西厢情缘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对雷建德来说,穷其一生,唯有西厢一梦。44年来,他痴恋西厢,醉情其中,编写10余部著作,远赴57个国家、近临几十个省市博物馆考察,潜心研究、创作弘扬《西厢记》,并将其诠释为传统的情义文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华儿女等国内外40多家媒体,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工网、中电新闻网等190多家网站,cctv央视网及省市县电视台争相报道。他就是——西厢记文化学者雷建德。

雷建德:解不开的西厢情缘

雷建德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戏剧之一,是一部风靡了700多年的文学杰作,由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改编而成。主要讲述了书生张生和崔相国之女崔莺莺历经坎坷,最终冲破封建礼教而结合的故事。在普救寺下出生的文化学者雷建德虽非张生,却痴恋西厢,44年来,他与《西厢记》的情缘既缠绵、又执著、更深沉而炽烈,人送别号“雷西厢”。

8月10日-11日,“雷西厢”远赴马来西亚新山市,受邀参加由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主办的“2018国际儒商论坛”。在这场全球性的儒学盛宴上,他从学术角度论证了儒商的成功与否与其后院文化息息相关,其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兴趣和关注。他是参加本次论坛的山西省唯一代表、国家电力行业唯一的退休员工。

8月17日,回国不久的他又赶回山西省永济市,应邀出席永济市第21届爱情文化节开幕式暨“梦回盛唐 情满西厢”唐制集体婚礼仪式。作为永济市普救寺文化顾问,他响亮地提出:要将普救寺推进世界爱情圣地之列。其对西厢研究之痴,对故土乡民之情可见一斑。

缘起故乡普救寺 缔结西厢不了情

雷建德:解不开的西厢情缘

(清道光白泥方壶西厢记珍品)

62年前,雷建德出生在黄河岸边的小镇风陵渡。这片中条山下、黄河岸东的土地古称蒲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中国四大文化名楼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国宝唐朝开元大铁牛、中条第一名刹万固寺、中都名城蒲州古城等。当地乡民耕读传家、民风淳朴。由于父母行医问药的缘故,合辙押韵的中草药方《汤头歌》的韵律成了他最早的国学启蒙。

4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雷建德正赶上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永济县蒲州村成了他接受再教育的插队点。由于经常途经普救寺,听不完的故事让他陶醉,年轻的心灵便涌出了一个梦想:尽心尽力尽情尽责地搜集、研究、传播、再创作《西厢记》。于是,中条山下黄河岸畔的乡村里便多了一个酷爱钻故纸堆的“青年老学究”,《西厢记》杂剧中的名言警句雷建德也能够倒背如流。插队点不远处的普救寺院,不但是他心目中的爱情圣地,更是他寻求创作灵感的祥地。

插队劳动结束后,他被分配到离普救寺不远的一个偏僻变电站当电气运行工,这让他更有机会接触到一个个有关《西厢记》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工作之余,他常听当地的老百姓讲普救寺的传说故事。神奇的传说与瑰丽的现实让普救寺、莺莺塔以及记载这些故事的经典《西厢记》,加上父亲时常吟唱几句的蒲州梆子《西厢记》,在雷建德青少年时代心中便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雷建德都会在工作之余或捧着《西厢记》如痴如醉地拜读,或游走于乡间村落搜集与《西厢记》有关的故事。

一年夏天,为了寻找创作灵感,雷建德搬进了普救寺里三大士佛洞写作。其时,普救寺景区尚未复建,只剩下一座塔、两个铁人和三大士佛洞。白天,他在洞中闭目养神,晚上在煤油灯下“开夜车”。身旁放着一盆凉水,两条湿漉漉的毛巾,一条毛巾顶在头上,另一条毛巾披在背上。待感到闷热和乏困时,他将毛巾在水盆里过一下水再顶上、披上。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灵感乍来的兴奋和下笔无言的苦恼后,一本补充、丰富《西厢记》故事的《西厢轶事》书稿便在煤油灯下写就。

《西厢轶事》文白结合,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神话传说,还有《西厢记》中精彩的唱段,成为一种全新的文本。作品在报刊发表后,文友们建议应该集结成书。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复印设备,雷建德用复写纸一式三份抄写了自己的书稿,背着几个火烧饼子,横渡黄河来到西安市。编辑主任看过书稿后很感兴趣,建议书中配备一些插图,图文并茂。

自幼生活在黄河边,对家乡的剪纸印象深刻,雷建德执意用剪纸作插图,既能丰富版面,又有文化内涵。但收集民间剪纸,是个苦差事,需要翻山跨河、走村串户。这些困难在痴迷西厢记的雷建德面前,都不算事情。他买了五角钱的茶叶、两元钱的水果糖和七分钱一盒的“羊群”烟,开始在工作之余走乡串户搜集剪纸。常常,他讲完书中的故事,然后请老太太们根据故事内容现场创作。有一次,他坐着朋友张文政的摩托车在中条下寻找剪纸,路上拐弯时遭遇一辆四轮车,善良的四轮车驾驶员将车开进了路旁的杨树壕,避开了他们直冲过来的摩托车,让他和朋友躲过一劫。

历经艰辛搜集的45幅剪纸最后选用了12幅,为《西厢记》主题文化展示的剪纸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1988年7月,《西厢轶事》一书正式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并且是以汉、英、日三种译本同时出版发行。出版时,他还将民间艺人根据西厢故事中的“酬韵”“传简”“进香”“佳期”等创作的剪纸作品收入书中,并套红印刷夺人眼球。许多民间艺人反过来又根据他写的西厢故事,创作相关民间手工艺品。当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均编发了对《西厢轶事》的评介文章。

痴恋西厢情难却 尽心谱就“十部曲”

雷建德:解不开的西厢情缘

(西厢记民间剪纸)

《西厢轶事》出版后,雷建德从此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有新作面世。

多年来业余时间,雷建德走访乡野,遍阅《西厢记》的相关著作,美丽的梦想有了一次次的开花结果,渐渐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研究成果,为“西学”的研究、普及与传播带来了新气象。自研究、再创作《西厢记》以来,雷建德陆续推出了十部曲,包括记录传说和故事的《西厢轶事》、电视文学剧本《西厢记》、章回小说《白话西厢记》、连环画《西厢轶事》、电视旅游风光片《西厢记与普救寺》、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电视文学故事《白话西厢记(后传)》、游记《普救寺小记》、论文《<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纵横向比较》和画册《雷建德西厢记研究成果集锦》等。

1989年9月,雷建德的又一本著作《西厢记·电视文学剧本》在西安出版。1990年11月,由雷建德编剧的《普救寺与西厢记》电视风光专题片,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相关省市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相继播出,反响强烈。1991年11月,雷建德的再一本著作《白话西厢记·章回小说》出版,让《西厢记》杂剧以另一种文学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1997年12月,著名画家林蘭子根据雷建德的《西厢轶事》,将其改编成连环画画册。由雷建德作词的民族交响叙事曲作品由《初遇》《听琴》《幽会》《离别》4个乐章组成,早在1993年5月就由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时隔13年后的2006年7月,经当地音乐家协会主席谱曲的民族交响叙事曲《西厢记》也正式出版。当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省内、行业报刊等均编发了对其西厢记著作的出版消息和评介文章。

正是基于雷建德的不俗成绩,“西学”研究的王(王季思)、吴(吴晓铃)二位泰斗才不顾耄耋之年对其舔犊之情,与此同时,马少波、赵寻、郭汉城、董寿平、寒声、周锡山、王朝瑞、古月,以及姬鹏飞、李雪峰、张维庆等名家大师专门为他的作品作序题词。这既是前辈对晚辈的提携,更是对他研创传播《西厢记》的肯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田中谦二、原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伊维德等专家对他的研创成果也予以认可。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尝万般苦,一定会苦尽甘来!推出《西厢记》十部曲是雷建德在研究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想法,不料想开弓没有回头箭,拿起笔就放不下来,责任感、使命感、槡梓情使他与《西厢记》结下终身不解之缘。

指尖点击《西厢记》 倾情网络展览馆

雷建德:解不开的西厢情缘

(民国新粉彩《西厢记》“长亭送别”盖罐一对)

雷建德先后在电力行业从事变电运行工、秘书、新闻宣传岗位工作。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有30多年从事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先后任中国电力报社驻山西记者站记者、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山西记者站副主任、山西电力报社常务副总编、国家电网报社驻山西记者站站长等职,新闻作品167次获奖,荣获中国记者协会颁发的“30年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在电力新闻行业的积淀为他在文学领域的不断精进创造了条件。

只要是有益于西厢记传播的事情,他都全情投入、乐在其中。进入数字时代,网络媒体迅速崛起,更多人热衷于更迅速便捷、资讯海量的网络媒体。雷建德开始思考,如何深入挖掘《西厢记》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继承创新,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西厢文化,让《西厢记》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于是,年近花甲的雷建德产生了筹办“西厢记网络展览馆”的想法。

正能量充满感召力,2013年秋天,北京80后徐杨夫妇被雷建德的精神所感染,一起加入西厢文化团队,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与雷建德工作室共同创建了“西厢记网络展览馆”。“西厢记网络展览馆”共计8个展厅近9000件展品,有网络展示部分、图片上传部分、文友网友互动部分,还设置有即时交流、在线咨询、视听演示等专用模块。通过系列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卡通动漫等,多角度呈现《西厢记》相关珍品。展览馆拥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馆藏的《西厢记》精品及散落在民间的有关《西厢记》题材的古籍、手抄折子、影印本,瓷器、木雕、砖雕艺术品等,以及人们喜欢的各种地方戏剧、话剧、皮影、木偶剧、歌舞剧、二人转、广场舞、影视剧《西厢记》等。

同时,展览馆还承载着网络西厢记有关图片、文献的收集和传播,从而实现高效、及时、灵活的展示效果。现在,网络展馆已有近75余万粉丝,有力推动了《西厢记》文化的数字化,促进《西厢记》优秀资源共享化,对宣传永济普救寺,弘扬西厢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带着西厢出国门 情义文化传海外

雷建德:解不开的西厢情缘

(德国科隆博物馆馆藏西厢记画册珍品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一部永恒且有普遍生命力的伟大艺术品,《西厢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为了让《西厢记》的情义文化走出国门,近年来,痴迷西厢的雷建德将目光转移到海外,致力于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西厢的故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些年,雷建德先后远赴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日本、新西兰、新加坡、斐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及前苏联等,进行国外大百科全书有关《西厢记》的探寻考察,同时应相关单位的邀请,赠送他再创作的《西厢记》著作,一次次将《西厢记》推向世界。

2017年,“西厢记网络展览馆”一组六件作品,入选《法国邮票印象——中国殿堂级艺术家篇章》。邮票是国家名片,被称之为“国票”,方寸之间,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极具收藏价值。西厢文化登上了法国邮票,亮相“浪漫之都”巴黎,其意义不同凡响,让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浪漫之都巴黎亮相。

2018年8月10 日-11日,雷建德远赴马来西亚新山市,受邀参加由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主办的“2018国际儒商论坛”暨孔子学堂挂牌仪式。来自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学者、企业家150余人出席了论坛。在这场全球性的儒学盛宴上,他从学术角度论证了儒商的成功与否与其后院文化息息相关。他提出:“儒商,无可厚非的是儒与商的结合体,不但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而且还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不论是儒者的楷模也好,商界的精英也罢,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后院那些或门当户对、三从四德,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少年早婚、居家苦熬,或当家理政、相夫教子的夫人们的理解、鼓励、支持和无私的付出。”他的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兴趣和关注。近12000字的论文《中国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轶事趣闻》摘要,几乎全部收录在大会《2018国际儒商论坛手册》,又一次将故乡的西厢故事推出国门,普救寺向世界爱情圣地大门又近了一大步。

43年来,雷建德结缘西厢,从未止步。在矢志不渝的坚守与坚持中,他成就了《西厢记》十部曲,《西厢记》也成就了他的圆梦之旅。如今,在《西厢记》研究、普及、再创作行业里,在爱情故事圣地普救寺旅游点周边,提起雷建德,可谓人人皆知,家喻户晓。2017年2月25日,《西厢记》故事发源地——普救寺聘请雷建德为“西学文化顾问”、授予“功勋旅游员工”称号。2017年4月,因在乡民邻间威望高、口碑好、有德行、有爱心,雷建德被评为永济市十大新乡贤、运城地区优秀新乡贤。今年8月17日,他被北京-百姓生活网——神州瞭望网站聘为常务副主编。

采访结束,雷建德先生不无憧憬地说,十月份他将赴泰山参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学术论坛,意在将西厢记的内容引入大学教材《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修养》,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情与义,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同时,雷建德先生还将到广电局培训学院做讲座,届时,将有数十个国家的记者、编辑能同步聆听《西厢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痴迷西厢的雷建德置身于竹雨松风琴韵、茶酒梧月书声之中,悠哉乐哉。

来源: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

上一篇新闻

苏有朋青涩的童年

下一篇新闻

一代传奇大师贝聿铭仙逝,享年102岁生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