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文 |《分布式光伏》杂志 李文友 摄影师 | 梁海松

山东广饶县经济开发区又迎来一个极其闷热的下午。

这里是山东大海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也是其下属公司——大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所在地。

这里是孔孟之乡,也是兵圣孙武的出生地! 1988年,大海集团由此发轫,其后历经数次转型,持续突破,终而发展成为集“纺织、新能源、新材料、国际贸易”等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跨行业和地区、国际化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五年前,大海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16年,其营收突破600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30位、民企500强第51位。

然而,大海之巨、家族之誉并非广为人知。这与企业掌舵者厚朴低调的作风不无关系。用大海新能源一位老员工的话说,“在内部,大海人历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对外部,大海基本是先做后说,做好再说,不夸大事实,甚至很多时候是做好了也没必要说。”

这是一个怎样的帝国?特别是,纺织起家的大海集团,却决意在8年前杀入新能源行业,其决策与发展逻辑是什么?而作为典型的“企二代”,大海集团总经理刘德杰又如何“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引领大海新能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走向更广阔的“分布式时代”?这十余年里,刘德杰又如何从“企二代”蜕变成一位真正的“企业家”?

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分布式光伏》记者在广饶县大海新能源本部密集专访了大海新能源董事长陈文杰、总经理甘大元、分布式事业部总监张胜利、策划主管刘新燕等多位高管。

原本,对大海集团总经理刘德杰的采访也定在广饶,而且就在当天晚上。但刘德杰实在太忙脱不开身,直到夕阳西下,他还在济南市和一家大型企业紧锣密鼓地敲定合作。由是,《分布式光伏》采访团驱车两个半小时,乘着黄昏与夜色,赶往济南与刘德杰汇合。

夜里9点,济南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室,当刘德杰微笑着在记者对面坐下,关于大海和他自己的故事,终于都可以“从头说起”了。

30年跌宕与转型突破

为了使企业摆脱传统的思维发展模式,大海集团董事长刘福海力主从深化企业内部机制入手,其大力推行全员竞岗机制,实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员工到厂长打破固定制。大海集团自2012年入选中国企业50强,2016年位列第230位,2009年进入新能源行业,目前是山东省内最大的硅片生产商。

在接受《分布式光伏》杂志采访后的几天时间里,大海集团迎来送往,又密集见了几波人。6月16日,刘德杰在北京与北控清洁能源集团的高管会面,洽谈两大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事宜。

其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主任姜鑫民,中促会新能源发展委员会秘书长于锦红一行莅临大海集团,并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的集团公司进行揭牌……

即使大海集团在对外宣传推广上始终沉默如谜,但其与中国乃至全球商圈的交互与合作却在不断的加深。刘德杰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与必和必拓、日本三井、智利国营铜公司、路易达孚、杰拉德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而大海集团的产品已覆盖美国、欧洲、智利、新加坡、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刘德杰原本可以在一家事业单位安安逸逸的过朝九晚五的日子!但性格决定命运,而人生也总会有很多偶然与必然。

1995年,刘德杰进了当地的电业局并很快分到了一套房。这,在当时可是人人羡慕的工作,是端上了衣食无忧的“铁饭碗”。刘德杰在电业局一干就是五年,这期间,他干过边缘站值班、计量工、供电所的电路维护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德杰越来越感觉工作没有什么奔头。

于是刘德杰思虑再三,下决心不干了。五年光影由此挥别!2000年5月4日,刘德杰回到大海集团,开始跟着公司里的一位特聘的工程师干活(这位工程师目前在大海担任纺织公司的老总);由此,刘德杰也拉开了在大海集团拼事业的新征程。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事实上,刘德杰刚回家给父亲“帮忙”的那一年,大海集团也正面临新的发展转折点。1999年,山东大海集团正式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按政府对企业的出资额和当时所持公司股份,按照10%的比例,一次性买断,与政府彻底脱钩,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制度。

为了使企业摆脱传统的思维发展模式,大海集团董事长刘福海力主从深化企业内部机制入手,其大力推行全员竞岗机制,实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员工到厂长打破固定制。彼时,大海集团已成立12年,这次变革,使大海集团完成了“从夕阳企业向朝阳企业发展”的彻底转变。

也就在2000年,在刘德杰的倡导和组织下,大海集团开始由印染产业向纺织产业转型。两年后,由刘德杰亲自主抓的12万锭高档精梳棉纺项目顺利投产运营,大幅增强了集团的经济实力。2003年,为配合集团“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在日本成立了办事处……2008年,大海集团首次入围山东省100强企业;2009年,大海集团杀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阵营。

其后,2009、2010两年,可谓大海集团转型发展的又一关键节点。2009年,大海集团正式介入新能源行业;2010年3月,被山东省发改委列为山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年产2000MW的太阳能硅片项目一期工程450MW和组件一期250MW开始动工建设;涉足新能源,这是一次重要的突破,但回过头,也确实是惊险的一跃。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时过境迁,从刘德杰“回到”大海集团至今已17年;而世异时移,大海显然已非当年的大海,大海集团已实现从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向新兴产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发展。从资产来看,2000年的时候,大海集团的资产仅为几个亿;如今其资产已达300多亿。

从大海集团战略性的业务架构来看,公司现有纺织、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板块。大海纺织早已成为全球纺织品优秀供应商;而大海新能源则已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硅片生产商,已跃居全国前四位;新能源公司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产品分销和安装使用于一体,已成为技术领先、规模较大、装备先进、在光伏行业中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技术型企业。

刘德杰告诉《分布式光伏》记者,新能源业务是大海集团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核心板块;近几年,集团在各种资源配比上给予了新能源公司极大的、持续的支持。

由此,大海新能源的研发、技术实力才得以快速提升。当然,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和国际上一流的同行企业相比,整体规模、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系统地对外营销等等,都还存在差距,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在加速学习和提高的。”

过去17年中,刘德杰做过纺织、搞过有色金属,也接触了金融;在刘德杰看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求新求变,是企业成长永恒的命题。回溯大海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家企业在关键的节点,总能找到转型升级中战略性的突破点和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与企业掌舵者的视野、判断和勇气紧密关联。

企业的成长永无止境,自满或停滞,终究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最近两年,大海集团在力推分之合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而2017年则被大海定位为标准化管理年,“2016年是制定标准年,2017年是实施和落实标准年”。大海未来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具有综合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化企业集团。

立身之本与“修内功”

不论任何企业,要长久生存下去,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产品品质的保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这也是大海新能源7年来低调潜行,不断发展壮大的“立身之本”。

其实,从大海集团进入新能源时间节点来看,未必最佳。2009年前,光伏行业已经历过一轮波动,而大海新能源成立后没两年,光伏行业又迎来新一轮的探底和波折。这对在光伏行业“从零开始”的大海新能源及掌舵者而言,是极大的考验。

“往哪儿转呢?那时候父亲比较急,我也比较急。最终瞄准了两个行业,一是新能源、二是有色。”刘德杰坦言,2009年公司刚成立时,从外部整体引入管理团队并不成功。其后,大海新能源在改变策略,刘德杰重新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在全国各地广纳人才,由此一步一个脚印将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等一点点建立起来。

如今,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的产业整合期,分布式光伏界临风口,而各种机遇、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也再次汇聚,光伏企业家们的大考似乎再次来临。

刘德杰向《分布式光伏》记者表示,光伏行业前景光明,行业的大规模发展才刚刚开始,“但行业只有把技术进一步提升,把成本降下来,只有补贴取消了,这个行业还能生存下去,这才算是一个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行业,不能老是靠指标,靠630、930抢装来讨活路”。刘德杰分析,光伏行业的爆发点应该就在今年底或是明年初,“这个行业并不存在绝对的产能过剩。”

从商业的角度观察,企业大不代表丰盈,企业小也未必匮乏。在刘德杰看来,不论任何企业,要长久生存下去,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与产品品质的保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这也是大海新能源7年来低调潜行,不断发展壮大的“立身之本”。这用大海新能源董事长陈文杰的话说,就是要“修内功”;而用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甘大元的话说就是“潜心力作”。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大海新能源董事长陈文杰)

采访大海之前,记者疑惑的是,一个地处全国三四线城市的地方企业集团,如何能让全国各路人才“群贤毕至”?

而采访了大海新能源的一众高管后,记者得出结论:其一,公司掌舵人对各路人才开诚布公、诚恳务实的态度;其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集团对于下属高管充分放权,让人充分发挥所长;其三,作为一家蓬勃发展的新公司,大海新能源的发展前景也是吸引高端人才加入的一大亮点。此外,大海集团的企业文化与风格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盟。

如果翻开大海新能源公司一众高管的简历,你会发现,这些高管基本都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浸淫了十余年,甚至二十年;而且基本都在其他的大型光伏企业有过高层管理的经验。

大海新能源董事长陈文杰早年曾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半导体的研究工作。2004年后,陈文杰先后在海润光伏、协鑫和韩华从事研发制造与管理工作。从韩华离开后,陈文杰就想到了退休。彼时,刘德杰找到陈文杰恳谈了多次,诚邀加盟。最终诚意难却,陈文杰加入大海新能源,并将一生所长融入到这家企业的发展。

“大海加入这个行业算是比较晚的,但它对技术、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商业竞争中,我们把社会责任和获取利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大海集团能在30年里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陈文杰说。

大海新能源总经理甘大元的人生和职业经历颇为“不同”。甘大元出身于军人世家,父母、姐姐和哥哥都在军队供职。甘大元14岁当兵,17岁考进国防科大,毕业后进入总参二部技术处工作。其后很长时间一直在部队的技术研发部门工作;1998年以后,重点从事卫星太阳能发电和储能方面的研究。

到了2004年,太阳能在民间的应用日渐火爆。于是,已在部队获得上校军衔的甘大元申请“自主择业”,决定出去闯一闯。2005年,甘大元加入海润光伏; 2008年加入协鑫;其在这两家业内知名的企业都是制造与技术研发部门高管。

(大海新能源总经理 甘大元)

直到2015年年初,甘大元离开协鑫,最终加入大海新能源。“我个人职业经历很特殊,我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你多给我100万或少给我一百万,对我的生活质量基本没什么影响。关键是想在一个好的公司环境里把喜欢的事情做起来。我加入大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家企业的掌舵人厚道实在。”

大海新能源分布式事业部总监张胜利看起来非常年轻,其实他10年前便在浙江昱辉工作,后来再到南玻任职,职位都是铸锭工程师。2011年,身为山东菏泽人的张胜利回到本省,加入大海新能源。其先是负责生产制造,后负责电站业务。如今又全面负责分布式的发展布局。

“大海新能源开辟光伏事业,我是从无到有参与的。我们企业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把控。还有一点,大海的企业文化很有人情味,对员工也有很大的宽容度。大海能做大是有它的道理的!”张胜利向《分布式光伏》记者表示。

虽然大海新能源一众高管的职业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对技术研发和质量的重视,与刘德杰一样,如出一辙。

产能方面,大海新能源目前的硅片产能为2.5GW,即将做到3GW;组件产能即将做到1GW。目前公司主要设备全部采用当前最新型、先进、稳定、低能耗的设备,引进美国GTSOLAR、瑞士HCT、日本NTC、德国Hennecke等国外先进的光伏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在国际同行业中已属于一流配置,生产的太阳能硅片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这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大海新能源员工已达到1500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到了30%以上,而从全国各地聘请来的、有多年生产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105人。

这几年大海的产品基本都是供不应求,生产设备基本没停过。2017年一直满开,还是供不应求。但陈文杰强调这与行业的“630”抢装并无多大关系,大海新能源的产品接近70%都出口到海外,国内订单对生产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

海外市场占大头,其实这本身就是对大海新能源产品质量一个明证,“海外市场很规范,合作前提就是质量要够好。”而由此,《分布式光伏》记者也想起一位光伏行业资深销售老总曾说道的话:“我倒是很喜欢和老外谈生意,一起喝个咖啡或吃个肯德基,很简单。最多弄个北京烤鸭就算高规格招待了。他们不在乎这些表面的东西,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最关键。”

但即使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做积淀,大海新能源在市场的扩展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大海新能源总经理甘大元表示:“我们最初是产能不到一千万。后来市场反响越来越好,我们就做第二次产能扩建,由此也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一期投了大概十五个亿。第二期投了五个亿;这样我们整体产能远大于一期,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现在三期已建了一半,我们也还要看市场的情况。”

前车之鉴,光伏行业跌宕起伏十余年,教训颇多。闪电般的投资,无所顾忌的跨界,高举高打的宣传,大张旗鼓的扩产,当然——也可能带来一夜之间的倒闭。见证了光伏产业的太多教训,大海新能源董事长陈文杰笃信还是要以技术研发和质量保证为核心,实事求是,踏踏实实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策,一定不能忘记产业发展的初衷。”

其实,在光伏行业里,无论任何阶段,能有微利,能活下去,就是一种胜利,而“胜到最后”的,才可能是真正的领跑者。对于扩大规模,甘大元表示,这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可以增加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但我们增规模绝对不是为了争个第几,更不是为了争第一,那没有什么意义。”

众所周知,在行业降本增效共同目标的推动下,近年光伏市场不断推出新技术与新产品。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片生产商,大海新能源在单、多晶领域早已对高效硅片有所布局。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在单晶方面,大海新能源采用单一的原生硅用料,100%一级纯原生硅拉棒,无任何单晶循环料掺杂使用,确保了产品寿命。目前金刚线切割单晶硅片做到了98%以上良品率和低成本切割工艺。

在多晶方面,大海新能源通过先进的多晶掺杂技术,将多晶电池片的光衰降低50%以上并可全面量产,这一技术也通过申请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其自主研发、改进铸锭热场优化结晶工艺,多晶硅片可达到“零”杂质黑边,满足电池片对于高质量硅片的需求。独有的“零”硬质点“软多晶”硅块,配合创新的金刚线切割改造技术,及全新切割工艺改善技术,大海的金刚线多晶切割将在今年年底全面量产。

甘大元告诉记者,金刚线切片,大海的转化率基本上比其他厂商高出两三个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个优势并不是设备好,关键是大海新能源对杂质的控制比一些企业严得多,‘饭很香,并不是这个锅有多好,而是米本身就是非常优质的大米。”

如今,技术升级、提质增效的工作在大海新能源仍在全力展开。在《分布式光伏》采访大海新能源的当天上午,这家企业刚开了个科技大会,现场重奖几位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我们鼓励全员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公司的任何员工,只要你有好的建议或是具体措施,能给公司的降本增效带来帮助,那就重奖。” 甘大元说。

其实,不只是新能源公司,大海在集团层面就始终将抓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在近期的一次集团内容高管会议上,集团董事长刘福海再次强调必须要做到“六个严”字,即:

凡是影响质量的必须要严起来、凡是影响成本的必须要严起来、凡是影响标准的必须要严起来、凡是影响安全的必须要严起来、凡是影响环保的必须要严起来、凡是影响服务的必须要严起来。

在管理中,凡是影响到这六个方面的,不管是谁,必须严肃处理,追究到底。“在质量问题上,必须要聘高手,坚持顶层设计,严抓质量标准,抓好了质量就有了市场,就有了客户。”

而在企业高管间日常的沟通上,刘德杰和大家几乎都是“直来直去”。

整体而言,大海新能源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团队运作的效率、管理层沟通的效率也极为重要。刘德杰告诉记者,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工作流程,他基本不签字。“因为我常出差,我根本签不了字。我就委托办公室帮我签。只要他们把好关了,流程越短越好。现在可以自动化办公很方便,最简单的像微信,你把文件拍过来,我一看就给回复行或不行。比如原来我们陈总投资4.5亿的二级设备,招完标,他邮件发过来以后,我看了就OK,买吧!很快敲定,这样效率很高”。

在大海新能源公司内部, 并不存在“越级上报”一说,“该找谁就找谁,能快速解决问题就好”。虽然这也可能有些弊端或漏洞,“但只要利大于弊,早决策,早解决,随时能补回来”。

这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团队,每个人都非常忙碌。陈文杰向《分布式光伏》记者表示,其每天的工作节奏很快,如果不是安排了采访,“我这会一定在厂房跟一线员工交流,察看生产的各个环节,我现在每天的步行记录基本都在10000步以上!”

甘大元在接受专访前刚从外地赶回来,而采访结束后又立马赶去了会议室。张胜利则在和记者交流过程中接到三个来自分布式一线的沟通电话,采访结束后他匆匆赶去了电站。

刘德杰的行程也非常紧张,接受完《分布式光伏》采访已是夜里11点,而在招待采访组用餐过程中,大海新能源的团队还和刘德杰比“折腾”(此时已是11点43分),一位高管给刘德杰发来现场图片和文字:“我们还在搞培训!”。刘德杰则回复:“刚忙完,今天我已经见了3波人。”

全面发力分布式

对于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刘德杰则认为,第一、光伏产业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本增效,最终实现平价上网;第二、大规模发展分布式。而大海新能源的最终“野心”,则是要打造以智慧能源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平台型公司。

去年“630”抢装潮后,国内光伏行业曾呈现出断崖式塌陷。减产、降价、缩减订单成为不少光伏企业求生存的无奈之举。这给了产业链上的企业一个明显的警示:靠补贴走不远,靠恶性竞争走不好。只有靠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平价上网,才是出路。

在刘德杰看来,未来要在光伏行业继续发展壮大,其一、就是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本增效,最终实现平价上网;二、大规模发展分布式。而大海新能源的最终“野心”,则是要打造以智慧能源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平台型公司。

业内共知,过去的一年里,光伏行业正形成一个众所周知的“暴风眼”,那就是分布式。特别是进入2017年后,各种分布式的招商会层出不穷;不少第三方的相关活动前赴后继。企业大佬在谈论分布式,市场的人在谈论分布式,媒体人也在关注分布式,而且大家这次似乎已不仅仅止于“纸上谈兵”。不少投资者砸下了真金白银,不少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业务部门和子公司来拓展业务;也有企业高调宣布未来的市场计划与宏大目标。

“只要有风猪都能飞起来!”而这次“暴风眼”的形成,绝非 “个案”,也绝非仅仅是一个细分产业的发展问题。而对于包括刘德杰在内的光伏企业家们,他们将面临进一步做大的新机遇;同时也不得不直面更为复杂、也更充满想象空间的“新世界”。

起家纺织业,年营收超600亿,这家企业如何布局分布式光伏?

(大海新能源分布式业务总监张胜利)

刘德杰向《分布式光伏》分析,对于光伏企业而言,还要继续倚靠地面电站来发展,这已几乎不可能。

“目前,可用于电站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审批越来越严格。特别在用电量大的的地方,电站建设用电成本太高,比如咱沿海地区地价已超过百万,工业用地也都四五十万,所以光伏要大规模、可持续地发展,必须靠分布式。一个村不用说是能安装一半, 如果以一个村只装20户来计算,以2015年的数据,全国94万多个行政村,总计可安装1880万户,平均每户以3kw计算,累计装机量为56.4GW,可见我国的分布式市场都非常大。”

也是基于这种基本的判断,大海早已从集团层面发力布局。从去年初开始,集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初始团队,同时持续从外部聘请了不少在分布式领域有深厚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进来。集团层面的要求是,必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快速拓展,要全面布局。

“就是得跑啊!”刘德杰和高管们强调:一定要把注意力和精力都往分布式上靠,“我就和我们新能源公司的总经理说了,买个车,派两个司机,你跟我跑,全中国的跑。”一年时间,刘德杰已把大海新能源在全山东省的分布式营销点几乎跑了个遍。

趋势无以阻挡。虽然分布式仍面临终端认知低、优质屋顶资源少、融资难、运维难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刘德杰看来,一旦市场发展起来,分布式的前景可期不可限量。

在分布式领域,主要由同属山东大海集团旗下的东营市科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记者了解到,大海光伏的推广很有意思,他们的代理商一步到位,直接到县级代理,取消了中间环节,这样就能直接把价格降到最低,让终端客户受益最大,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快速占领着市场。

公司首先以东营市为辐射点,在山东各市县设立推销网点,在确保25年光伏系统质量的基础上,打造了“一站式”分布式光伏服务。

山东是大海集团的大本营,大海的分布式业务首先从山东市场发力可谓是顺理成章。而山东的相关政策、地球纬度和日照条件,都给当地分布式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大海集团在山东深耕30年,其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和品牌溢价也给大海分布式的推广提供了一臂之力。大海新能源总经理甘大元多次到山东农村的终端调研,“你和那里的老百姓提光伏,很多人未必知道;但只要提大海,基本都知道,甚至有老百姓直接说‘只要是你们大海推广的产品,那我就要’”。

所谓“渠道为王”,产业莽荒之地,占领渠道极为关键。刘德杰告诉记者,截止目前,大海已经在山东省140个县实现了渠道落地。所谓唯快不破,这样的拓展速度,也与刘德杰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化创新紧密关联。

大海新能源分布式业务总监张胜利告诉《分布式光伏》记者,工业分布式和户用分布式,大海是两条腿同时走路。“我们一方面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一方面把产品的性价比尽量做得高一点”。

以山东为中心,截至目前,大海推广家庭分布式已近两万户。大海的计划是每个县装机量大概在0.75兆或者五百多套,这样我们山东省能推出三万套。张胜利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如果每个县的代理商能够在当地开发出两到三个2—3兆瓦的工业分布式,“我们就可以调动全省的分布式资源”。

如今,大海光伏已经设立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办公室,并在河南、河北、山西、湖南等省市开始拓展分布式渠道;大海已决心将分布式的触角一步步延伸到全国各地。

目前,大海新能源已与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也在与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恒丰银行、齐鲁银行、齐商银行等机构展开合作,以给分布式终端应用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为了实现25年的高效运维,大海已砸下巨资,正在搭建智能运维平台。此外,刘德杰还和建设银行、鉴衡认证等机构和企业在谈合作,虽然个中环节尚难细说,但其所有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分布式应用的痛点。比如,给终端用户更多的优惠,让产品具备更好的便利性,真正靠谱的后期运维等等。

产业方兴未艾,与能源民主化相伴随,绿色能源必将走进千家万户。而这对于刘德杰和他的大海新能源而言,亦是新的机遇,新的开始。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新闻

全球助力 大熊猫加油

下一篇新闻

「国宝八小时」会卖萌会越狱的国宝,名字都是咋取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