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曾有研究者2013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一项研究称,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的供暖政策使得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南方高了46%,供暖导致的空气污染使得北方人的预期寿命比南方了少了3.1年!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几位学者在国际知名人口学杂志Demography上发表实证研究文章。研究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受到50年代以来推行的北方集中供暖补贴政策的影响,北方城市男性比南方城市男性结婚早了足足15个月!

要知道,当时南方城市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只有24.9岁呀!并且,由于北方农村没有推行集中供暖,所以这种效应在农村居民中并不存在。

咦,难道是因为饱受大气污染影响的北方同学们知道自己在寿命上扛不过南方同学,所以要早几年结婚?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原来集中供暖不但可以增加食欲,减少感冒,还可以促进感情交流,提前领证!原来影响人们结婚的不仅有挡住牛郎的银河,还有促进北方娃结婚的淮河!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停!不是在说北方集中供暖么,关淮河什么事?

其实,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根据南北供暖线作为南北方集中供暖的分界线,而这条分界线就是分隔了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著名的秦岭-淮河一线。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秦岭-淮河一线的前世今生——

两千多年前,晏婴的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道出了我国淮河南北的巨大地理、气候差异,这是秦岭-淮河一线在历史中的首次亮相;

1935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现代气象奠基人竺可桢在其《中国气候概论》中明确阐释了秦岭-淮河一线并言明了其重要地理作用;

时至今日,秦岭-淮河一线已经成为了拥有了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等多重地理身份的“神线”,一刀把幅员辽阔的大蛋糕切成了“南方”和“北方”两个不同的中国地区。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那为啥只考虑北方集中供暖,而让南方同学全部“冻成狗”呢?

考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刚刚建国,我国经济落后,能源紧缺,为了节约资源只能优先保障冬季更为寒冷的北方。

所以由周总理亲自拍板,采取竺可桢的划分标准,即以1931年全国各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所制定的区域来划分南北供暖线,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所以从上世界50年代开始,北方娃其实在冬天就一直温暖如春么?

其实也不是的。

虽然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我国就确定了集中供暖政策,但是实际上,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热电厂主要用于少部分的工厂、办公楼和集体宿舍供暖,直到1958年,我国才在北京市建立了第一个集中供热系统,用于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直到2000年,北京也只有27%的地区在享受集中供热。

但是你以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供暖,北方娃就没有捞到供暖政策的任何好处么?

Too young!

因为供暖,北方娃比南方娃提前结婚了?

在北方完全实现集中供暖之前,供暖政策通过对大部分北方居民发放现金和免费煤炭的方式进行补贴。

对,就是直接发钱的!

而且由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大部分城市居民都在国家计划体制之内,现金补贴和免费煤炭补贴都是独立于收入单独发放的,而且补贴标准一般高于国家制定的补贴标准。

这项研究显示,在安徽省、河南省和江苏省,补贴标准可以达到居民每月收入的6.7%至11.5%,除此之外,还有一定量的免费煤炭。

让我们回到正题,为啥供暖政策会让北方娃提前结婚呢?

当然不是因为家里更暖和了大家就想结婚!

根据该研究的解释,这主要由于供暖补贴政策给北方娃提供了一笔非劳动所得的“意外之财”,在没有提高他们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收入,获得了更大的婚姻收益。

有些读者会产生疑问:这笔占居民月收入一成左右的财富有这么大作用的话,那岂不是收入增长了,大家都会提前结婚么?

这里面的关键点就在于,根据家庭经济学理论,非劳动收入(供暖补贴)的增加可以提高婚姻收益,但是劳动收入(工作报酬)提高却不行!

一个例子

让我们来假设一个美满的爱情故事。

小明和小红都是已经开始工作的两位有志青年,小明才华绝伦,小红美貌冻人,两个人都升职加薪,慢慢走上人生巅峰…

在爸妈的催促下谈婚论嫁,这时候理智的小明却开始了一个敲打灵魂深处的问题,

升职加薪了,劳动收入提高了,真的可以从结婚中获得更高的收益么?

于是小明开始了设想。

他和小红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家庭,开始了生育宝宝的计划,一切的发展都很美好,但与此同时,家庭必然带来了家务劳动,生育带来了宝宝的看护责任,在大城市独自奋斗的小明和小红需要自己处理好家庭里的所有事情。

所以,每天小明和小红都头痛于如何从自己的工作和闲暇中挤出时间去进行家务劳动,而且每次加薪后,小明都喜忧参半,因为这意味着他在家务劳动中付出的时间如果用于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

这么一想,他就更郁闷了。

思索中的小明打了一个激灵,他看了看心爱的小红,决定要不先把结婚计划放放吧……

这个时候,小红却告诉了他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政府沿着秦岭-淮河划了一条线,身处北方的小明和小红十分欣喜,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获得接近10%月薪的冬季供暖补贴,而且这项补贴长达整个冬季!

哇!

这样每个冬天可以固定获得一笔收入,这笔钱可以用于婚后请保姆,作为支付儿童看护费用的一部分,小明和小红可以获得更多的闲暇时光,同时,原来那种收入增加的不适感也没有了,因为这次小明做家务的机会成本并没有升高。

而且,这笔“意外之财”可以立竿见影的用于支付婚姻成本,添置新的家庭用品、举办婚礼和装修住房。

一想到这里,小明又开始美滋滋了,对未来的婚姻充满了期待。

其实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非劳动收入(供暖补贴)对降低初婚年龄的作用,也可以明白为什么随着经济发展,收入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人们早婚,甚至在收入水平很高的大城市,平均初婚年龄一再被推迟。

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劳动收入提高带来的家务劳动时间成本提高使城市职业女性对于结婚后的家庭生活产生了畏惧。

由于家庭分工的不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和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使男性在婚后更倾向于劳动获得收入,而女性则沉浸于大量的家务劳动中,对于事业越成功的女性而言,家务劳动的时间成本就越高,她们就越不倾向于结婚。

一些讨论

对于这上述项人口经济学家的研究而言,虽然结论非常的有趣,但一贯秉承严谨八卦精神的小编仍然发现了一些疑点:

比如作者虽然考虑了气候因素(气温和降雨),性别因素(出生性别比),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就业和人均GDP)和文化(孔庙数量,水稻文化)等,

但上述变量仍很难穷尽南北方差异,这几个省份在淮河南北跨越的地理范围非常大,单从文化来看,孔庙数量和水稻小麦文化就很难捕捉到所有文化差异,所以初婚年龄的差异究竟是受供暖补贴影响,还是由其他未被考虑到的重要因素造成的还是存在相当大的疑问。另外,冬季几个月的供暖补贴虽然占月收入的10%,但从全年收入看,比例却很小,这笔收入能否大到影响了结婚决策仍值得商榷。

尽管有一些探讨,小编们强力推荐读者看看原文,作为一项定量研究,作者所采用的研究策略(类实验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实证部分也非常规范和扎实,是可以学习的典型案例!

离开这项研究,2003年之后,根植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北方供暖补贴政策已经被明文取消了,但是根据@知乎作者srdmm的观点,南方的采暖长度较短,房屋保温性能差和空气湿度大都影响着南方供暖的经济效率,估计南方短期内不会实现供暖,南北供暖线还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它不仅会继续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还会为兢兢业业找断点回归的研究者们持续做贡献!

上一篇新闻

燕之屋IPO在即,业绩增长却暗藏玄机

下一篇新闻

“照搬”中国,刮“山寨风”!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今年或达1338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