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想百年企业,且先看139年中药行老字号的传承基因在哪?
从1879年开设首家“仁生”中药店算起,中药行“余仁生”迄今已走过139年历史。老字号“余仁生”的传奇历程,篆刻着一代人下南洋的印迹,是一部丰厚的华商家族企业史。
余仁生,穿梭了139年时光隧道,历经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依旧“老当益壮”、弥久日新,其摆脱“富不过三代”、基业长青的秘笈在哪呢?
百年余仁生的传奇历程
余仁生中药行
说起老字号“余仁生”,先说一下1910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在黄花岗72烈士中,年纪最轻的仅有17岁,他就是来自百年老字号中药集团余仁生家族的余东雄,他就是2017年退休后专任余仁生非执行主席、也是余氏家族第四代传人余义明的堂叔公。
在台北,收藏着一封余东雄与郭继枚联名写的“诀别信”,收信人是马来西亚同盟会霹雳分会正副会长郑螺生与李源水,诀别信最后写道:“视死如归弟之素志,但求马革裹尸以为荣”。
再说一点“余仁生”家族的花絮故事。“余仁生”的创始人是来自广东佛山的余广培(又名余广),他下南洋,1879年在马来亚霹雳务边创设了这一家百年老字号,而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儿子余东旋,即烈士余东雄的堂哥。
香港邵氏兄弟电影、TVB老板邵逸夫的结发妻子——黄美珍,来自新加坡富商家族,曾经是邵逸夫挚友余东旋的女友。后来,两人是获得余东旋的谅解祝福之后,才结婚的。此外,“维他奶”是市面上一款常见的营养饮品,其创始人罗桂祥,曾因家贫辍学,他到香港大学读书,就是受了余东旋的资助。毕业后,罗桂祥成了余东旋的私人秘书,又被提拔为公司总经理,直到自主创业才离开。
在上世纪10年代,余仁生家族的余东旋,与著名华侨领袖、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二人,是马来西亚最富有的华人,可见其在历史上的富足程度。
让我们来回溯一下百年“余仁生”的传奇历程吧!
一百多年前,许多中国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下南洋,“余仁生”创始人余广培(又名余广)就是此中一位,原籍是广东佛山。1873年,21岁的余广培离开佛山,带着妻子梁亚有、弟弟余广进三人,来到马来西亚霹雳洲采矿市镇谋生。
霹雳洲太平市一百多年前的采矿区域,如今已是旅游景点,采矿池已变成湖泊,整个采矿区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当然也就无法去追寻余广培当年初到此地的场景。当年余广培发现,那些挖矿的矿工缺医少药,常以吸食鸦片来分解苦痛,于是,他用祖传的中医术帮助矿工,并于1879年7月23日创办了一家中药店,起名“仁生”,即余仁生老字号的起源。
“仁生”堂号,代表“仁爱”和“生命”,起意为“仁泽众生”;自“余仁生”家族二代起,就以“仁泽众生”作为传承后代的经营理念,也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仁生”店创办那天,是余广培独子余东璇两周岁的生日。
清末广东平远有个大富豪,名叫姚德胜,是梅州客家人;他生前财富无数、生意遍及东南亚,当年慈禧老佛爷封他为“天下雄财”,国父孙中山为他颁发“一等嘉禾勋章”,还有英皇赐勋、马来王迎见。您可能好奇,姚德胜靠啥攀上风光无限的财富巅峰?答案就是开锡矿,他号称“锡矿大王”。同一时期余广培的创富,也与姚德胜一样,因矿而开“仁生”店,也因开锡矿发家。
“余仁生”二代掌门人余东旋
在亲友帮助下,余广培也取得雾边的包税权和锡矿开采权,另外,“仁生”店也开了数间连锁,一点一滴地积攒财富。1891年初,当余家日渐兴旺之际,38岁的余广培因罹患恶疾离世。余广培去世那年,独子余东旋才13岁,在佛山老家。直到1982年,余广培的二房太太文氏,才把余东旋接来槟城,并让他接受西式教育,准备传承家业,而当时的家族生意,则委托余广培的苏格兰律师暂时托管。
余东旋是家族二代掌门人,被称为“余仁生”的中兴之主。他生于1877年,接管家族事业是在21岁,就是他父亲去世7年后的1898年,才子承父业。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接管的却是一个“烂摊子”,家底差不多“漏”光了。二位叔叔嗜赌,店上的现金、货物差不多败光,而包税权因政策变动,也等于放弃,锡矿也采得近乎枯竭。
如何重振家业?余东旋还是走上父亲那条发家之路,从锡矿入手。后来,他重新找矿、开发新矿,也差不多10年间,他手上已拥有11座锡矿,每年可得数千万的收入,余氏家族企业已再现勃发生机。后来,橡胶业兴起,他又不断用锡矿赚来的钱投资发展橡胶业。不久,余氏家族成为与陈嘉庚齐富的马来西亚华人家族。
位于新加坡牛车水一带的桥南路“余仁生”中药店
凭借锡矿和橡胶种植业务发家致富的余东旋,开始将生意网络扩展到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尤其是在大马和新加坡商界,更是打响名堂。而余仁生中药店,自余东旋起,由“仁生”更名为“余仁生”,并从最初在马来亚雾边和金宝两地,逐渐伸展到槟城、怡保、吉隆坡、香港和新加坡等地。1910年,“余仁生”新加坡店开办,至今,这家108年的老中药店依旧在桥南路开着。从那时起,余东旋一家开始由马来西亚迁移到新加坡居住。
取号“余仁生”,以姓氏冠名,烙上深深的家族印记,也代表一种以家族信用为企业背书,从长远来看,已为家族企业传承打下基石,利于从中培育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
另外,迁移新加坡,也是一个影响家族企业的重大决策。表面上,新加坡的治安好于马来西亚,是宜居之所,可这仅是次要因素,更主要的还是从家族企业成长出发,除锡矿、橡胶、百货以及中药业,到上世纪10~20年代,余氏家族的触角已延伸汇款、投资等金融事业,新加坡已慢慢崛起为东南亚金融、贸易中心。一战期间,他与另一位华商吴胜鹏家族,于1920年合伙创办了利华银行,乃当时东南亚一家规模最大的华资银行之一。
此外,余氏家族包括后面一次“迁都”香港,也是基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变动背景而为。同一时期的华人首富、印尼前首富及糖王黄奕住家族之所以回归祖国,就是因为严加拒绝加入荷兰籍或日本籍。上世纪20年代,他不仅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1000多幢别墅住宅,还创办了中南银行等事业,成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银行家。
余东旋一家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少华商家族深受其害,甚至就此没落、破产,陈嘉庚也是在1934年开始淡出东南亚生意;可余东旋家族却逃过此劫,危机期间,他已开始转型,将矿业、橡胶生意迅速转入银行业这一重心业务,另外就是再次“迁都”,把总部由新加坡移到香港,并定居下来。
一战期间,余东旋捐了一架战斗机、一辆坦克车给英国政府,二战时,他又为英国政府大笔捐资。与之同时,还担任了反鸦片会副会长、反对赌博,并捐资给香港大学,图书馆、学校以及支持慈善等活动。黄花岗烈士余东雄、郭继枚牺牲后,其家属就是由余东旋出资抚养。
1941年,余东璇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过世时,其名下财产不少变卖出去,拥有的房地产业也平分给13个儿子,导致公司股权被大幅稀释,在第三代掌门人手上,因一时群龙无首、各自为营,四分五裂,家族企业由盛转衰,甚至连利华银行、“余仁生”也被其他企业收购易主,具体细节及相关剖析下文继续展开。
百年“余仁生”的故事并没有就此打住,到第四代接班人余义明身上,又担负起复兴家业的重任。重振河山的余仁生家族,挣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后,已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如今的余仁生集团,以传统中医药为基础,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已是亚洲最大的中药保健企业之一。余仁生,在中国大陆、港澳、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拥有超过300家门市,经营20多间中医诊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139年老字号余仁生第5代传人在哪儿?
余仁生第四代家族掌门人余义明
2017年10月1日,接管28年的余仁生第四代传人“功成名退”, 卸任余仁生集团总裁。与之同时,这家中药行百年老字号也迎来首位家族外掌舵人,由原营运总裁梅明恭接任余仁生集团总裁。一百三十多年老字号首次步入职业经理人掌舵时代。
余义明今年71岁,是“余仁生”的“复兴之主”,他目前有70多位堂兄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人多不一定好办事、办好事,可在28年之前,“余仁生”这一块百年金字招牌,差点因后继无人而陷入绝地。接上文留下的悬念,百年老字号“余仁生”是如何走出由盛转衰困局,余义明又如何带领其步入复兴之路呢?
余义明的堂兄弟多达70多位,咋会那么多?原来,余义明的爷爷,也就是余仁生第二代传人余东璇生前,娶了11房妻子,一共生了13个儿子、11个女儿,一家人犹如大榕树一样枝繁叶茂。相比之下,余义明的太祖父余广培就不会“产人”,虽有二房妻子,却只生余东璇一个儿子,另外还抱养一个女儿。
孩子那么多,家业传承是一道坎,为防止家人争产、家族内讧,早于1933年,余东璇就立下遗嘱:13个儿子均分家产,11个女儿只分得部分现金,而11个妻子不留遗产。
余仁生药行
诸子均产,是一种传统的“分家”继承模式,利弊两方面都特别明显。利的一面,就是体现均等、人人有份;弊的就是“开枝散叶”后,“养分”(股权)分散,一旦内部成员人心不齐,特别容易导致企业缺乏高度决策力、缺乏战略远见,最终走向衰败。
其实不光是余东璇采用“诸子均产”,比较著名的亚洲糖业大王黄仲涵的建源公司就是因之而走向衰亡的。黄仲涵的生前,与余东璇一样,也有13个儿子,女儿还多2个;他将公司交由自己的9个儿子来继承, 每人享有相同的股份和权力,家族企业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大船,在大海中任凭风吹浪打、风雨飘摇。(详见:“没有不散的筵席 凋零的首富世家”)另外,“诸子均产”让企业步入衰败的还有“杨协成”公司等许多失败案例。
余东璇去世后,长子余经铸,成为余仁生第三代传人,即余氏家业掌舵人。余经铸12岁就赴英留学,毕业于剑桥大学,而且还是新加坡第一位华人注册会计师。掌管企业后,他引入西方管理方式,特别是财务记账制度,不过,因股权均分而出现大面积稀释,余经铸事实上已无法全盘控制企业,余仁生也进入“守成时代”。
到了后期,不少家族成员甚至变卖家产,到1957年余经铸去世后,散居各地的余氏家族后人甚至各自为营、群龙无首。最后,余仁生家族企业的二大旗舰——利华银行、余仁生被其他公司收购,易主不姓“余”,步入衰败困地。
2000年,余义明(左三)出席余仁生的挂牌上市仪式
余仁生却不姓“余”,作为家族后人,余义明很不甘心。余义明的父亲余经文,系余东璇第7子。当时,家族内部斗争相当复杂、不团结,兄弟太多,谁也不乐见别人的孩子从家族生意中获益。因此,像他余义明这样“义”字辈的第四代家族后人,早前没有一个人能进入家族企业。
余义明后来说:“和其他家族企业后代都有‘铁饭碗’相比,我们这代没有一个人能从家族生意中分得一杯羹。虽然没有人明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此“潜规则”下,事实上限制了家族成员对自己企业贡献的能动性,大家都没活干,谁也不管企业兴衰,这也是造成余仁生在第三代手上由盛转衰的一大成因。
余义明生于1947年,1971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也一样没能进入家族企业,在外部飘着,先后在零售、电脑和证券等多个行业干了18年。加入余仁生之前,他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商业咨询公司。
上世纪70年代,余氏家族事业遭受挫折,那家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的“利华银行”,于1973年被黄祖耀家族的新加坡大华银行收购。而当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地尚还经营的“余仁生”中药行,因不受家族成员重视,余家人仍拿着75%股权。
余仁生公司墙壁上的家族企业历史照片
“余仁生”,1973年在新加坡股市挂牌上市,业务已得到发展壮大。当时,是由家族第二代成员、也就是余义明的叔父余经钺管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年过古稀的余经钺决定退休,却在公司内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眼看家业无继而可能遭到变卖,在外部创业的余义明自告奋勇,方担负起接管余仁生的重任。
余义明后来说:“这是承载家族名号的生意,如果就这样消失,实在令人难过。我想看看能为这门生意做些什么。虽然我没有中药领域的知识,但此前18年在各个领域的工作经验,让我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更有信心。”余义明担任余仁生总经理,在1989年底,是首个进入家族企业的第四代家族后人。可当余义明加入董事会、担任总经理,却遭到部分家族股东的反对,引起几名叔伯不满,短短三个月内,甜蜜联手把公司股权脱售给建筑与房地产发展公司“林增控股”。对于正欲大展拳脚的余义明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危局之中,余义明也看到“黑暗隧道中的曙光”:与其和家族成员讲理斡旋,还不如把眼睛盯住“新东家”,即控股股东林增控股。幸运的是,“林增”是一家地产公司,对中药业并不感兴趣。
1992年,余仁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993年,林增控股决定脱售股权,知道这一消息后,余义明在一帮义字辈的堂兄弟帮助下,花了2100万元,合力回购祖业留下的股权,并成立了“余仁生国际控股”。
余仁生(大马)主席、余仁生(中国)副主席梁贵珍
均分制给家族企业留下惨痛的后遗症,深知其弊端的余义明,决心“修剪枝叶”,开始向其他家族成员收购其手上的香港业务。1996年,余仁生国际控股并购香港余仁生,将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业务合并重组,施行单一股东和管理层管理。另一方面,把香港余仁生私有化,进行品牌创新,在香港积极拓展销售网络。2000年,余仁生与香港中文大学“校企合作”,合力推出“金牌白凤丸”,后来成为余仁生的旗舰产品。
“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值得一提的是,与余义明并肩战斗的第四代堂兄弟包括大伯余经铸之子余义藻等人。余义藻妻子,现掌控余仁生马来西亚业务的梁贵珍说,余家的家训有句“传家守正道,立志可成功”, 余氏家族虽经百年变幻,但依旧成功传承至今,其原因在于家族的精神信念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余仁生创办130周年之际,他们成立了“余仁生慈善基金”, 延展家族“仁泽众生”经营理念;2012年,又收购澳大利亚Healthzone部分股权,向全球综合养生保健企业的目标迈进。为传承家族精神,还在家乡佛山创建了“余仁生博物馆”。
余仁生第四代传人余义明
作为余仁生“复兴之主”, 余义明退休后专任余仁生非执行主席,归结起来,他完成了三件复兴家业的传承大事:
一、回购股权,并让股权集中,解开了第三大家族传人无力解决的心结。股权架构,是家族企业治理的基石,非常重要。从2016年至今,经过一番内部协商后,将家族成员持股制度化,余氏家族的股权最终由余义明和堂弟余义生集中持有;与此同时,余仁生管理层也联合私募基金“腾望资本”把公司私有化。2016年10月,在新加坡交易挂牌15年的余仁生正式除牌。
二、在公司管理和生产方面,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管理层来运作企业,包括引入职业经理人掌舵等。
三、重振家族文化、价值观。包括家训、家族博物馆、以及慈善事业等。“无家族不企业”,传承家族精神,企业方能走得长远。
此前,余义明指出,将余仁生私有化,一是为了家族成员持股制度化,另一个就是让余仁生管理层得以专注于公司的长期转型计划,不必受季度业绩汇报制局限。
挑选与培养接班人,是家族企业传承与延续的大事。余义明强调,“余氏家族在这个家族企业中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确保公司的理念和文化能够代代传承。即便有一天家族成员不再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其他投资者也能意识到这个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它延续下去。”
余义明有四个子女,目前只有长子余在启,几年前加入公司,现任余仁生贸易香港董事总经理,余在启今年34岁。在余义明看来,如今的企业文化和行业形象都今非昔比,余仁生不是非得传给余家人管理,外界专才也不再对中药行业敬而远之。
培养儿子余在启,还是从家族其他成员,或者在外部的职业经理人当中来物色余仁生的第五代传人,余义明也许心中有底,也是还在找,这是他一个未完成的传承使命!
一波说 •传承在中国(5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