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九十功名尘与土:穆加贝时代的终结及其影响

大家都知道津巴布韦现在是全球热点。我问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去过津巴布韦的么?非洲有去过的么?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国家——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内陆国家,国土面积39万km²(相当于我国云南省,大于日本38万km²、德国36万km²)。说它是一个小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大国也可以,完全看是跟谁比。它的全国人口1400多万人,是中国的1%,两大部族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人口占90%以上。GDP约140亿美元,人均GDP为1037美元,世界排名第152位。

津巴布韦有悠久的文明史,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起源地,1890年起沦为英国殖民地,1980年4月18日赢得独立。

津巴布韦之最

有几个津巴布韦的之最,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个国家:

一是津巴布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古代文化遗址命名的国家。大津巴布韦遗址(Great Zimbabwe Ruins)是津巴布韦发祥地,也是现在津巴布韦国家名字的起源。津巴:大房子,布韦:石头,也就是大石头房子,或者叫石头城。后来发现的石雕津巴布韦鸟,成为国家的象征,成为王权的象征,就出现在国旗、国徽上。

二是津巴布韦拥有世界上最壮观的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世界三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其中维多利亚瀑布是最宽的瀑布,它宽1700米,深108米。当地语称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霹雳般(雷霆般)的雨雾,去津巴布韦的同学一定要去看看 。

三是津巴布韦拥有世界上最独特的石雕艺术。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格独特,享誉世界,据说毕加索也曾受其启发。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夫妇出访津巴布韦,获赠的国礼就包括两件石雕作品:“和平雄狮”和“妈妈宝贝”。

四是津巴布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烟草。它的气候土壤条件得天独厚,这不是谁能学得来的,它是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号称黄金烟叶、烟草中的味精,其中一半被中国天泽烟草公司收购,出口到中国。可以说烟草之于津巴布韦犹如黄金之于南非。

五是津巴布韦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高尔夫球场最多的国家。我们一提起非洲来就是贫穷落后,但是在津巴布韦高尔夫球是普通运动,据称全国有320个高尔夫球场,平均4万人一个。价格便宜,低至30美元/月,男女老少、富人穷人皆宜。

六是津巴布韦是非洲识字率最高的国家。重视教育,开展全国性的扫盲运动,教育体系完善,英式教育。国民识字率达90%以上,多年保持全非洲第一。

七是津巴布韦曾经发行过当今世界面额最大的纸币。独立之初,本国货币很值钱,1美元兑换0.68津元。后来经济恶化,通货膨胀,2001年起发行大面额纸币,2008年最高面值100万亿。这里插一句,人类历史上面值最大的纸币是匈牙利发行过的帕戈1万亿亿,1后面20个零。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纸币收藏者、纸币爱好者应该是要知道这个历史。

九十功名尘与土:穆加贝时代的终结及其影响

面额100万亿的津巴布韦元

八是津巴布韦有世界上最老的现任总统。(穆加贝已于当地时间11月21日“自愿”辞职——编者注)这个穆加贝总统大家都知道,他出生于1924年2月21日,今年93岁,掌权37年,这是基本的史实。我们来看他到底有多老,比较一下,曼德拉,1918年生,比他大6岁,已经去世了。尼雷尔,坦桑尼亚前领导人,1922年生,也已去世。卡翁达,赞比亚前总统,1924年生,与穆加贝同岁。这几位都是和穆加贝同时代的。接下来,我们再有几个比较。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1975年上台,比穆加贝1980年上台还要早,但是他比穆加贝小9岁。再看赤道几内亚的总统,是1979年上台,也比穆加贝上台要早,但是比穆加贝要小18岁。穆加贝是93岁了,是现在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总统。

在这(政变)之前他还要参加2018年大选,而且是无可替代的候选人,“唯有上帝可以把他带走”,具体我们接下来说。

讲完了这几个“最”之后,相信大家会对津巴布韦有一个初步印象了。下面我们来看正题,津巴布韦政治剧变,这个到底用一个什么词,用政治剧变啊,还是用倒穆运动啊,还是用……都不太好说,暂时用“政治剧变”这么一个表述吧。

哈拉雷的巨响

11月15日凌晨,雷雨交加,首都哈拉雷发生三声爆炸巨响,津巴布韦军方在总司令奇文加的带领下(这个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经常出席我们使馆的招待会),拉开了剧变的序幕。接下来,总统穆加贝及其家人被软禁在自己的家中。一些高官,包括财政部长,地方政府部长,警察总监,还有民盟青年书记等同时被捕;各个要塞,包括政府部门、国家电视台、城市要道,全部被军方所控制。

天亮之后,军方发表一个声明:“这不是政变,这不是军事接管。穆加贝及其家人非常安全”。声明还说:此次行动为的是“清君侧”,要把总统周围的坏人、犯罪分子全都抓起来。最终目的是解决津巴布韦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这些危机如果得不到适当解决的话,就有可能会发生流血冲突。军方的这个声明还是非常清楚、有逻辑、有力量的。

政变发生之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出现流血冲突、社会动荡、国家大乱。首都哈拉雷以及全国的秩序是基本正常的。人们平静地、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也没有人员在此次事件中伤亡,可能有个别高官在抓捕的过程中拒捕,会发生受伤之类的情况。总而言之,15日凌晨政变发生的过程,非常快速高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津巴布韦发生“政变”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引起高度关注。第二天,也就是11月16日,军方、穆加贝以及南部非洲国家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简称南共体)派出的特使,进行三方会谈,但是没有结果。此前,大家预期的结果是,事件发生之后,穆加贝在劝说之下,或者说在威逼之下,出来发表一个全国讲话,来实现退位,以此来和平解决危机。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结果,穆加贝拒绝退位。

17日,穆加贝仍然以国家总统和校长的身份——穆加贝总统是国内所有大学的校长,真正管事的校长都是第一副校长,或者是常务副校长——出席津巴布韦开放大学(Zimbabwe Open University的毕业典礼,见证了3339人的学位授予仪式,颁发毕业证书。有趣的是,这些毕业生里面,就有军事行动领导人、国防军司令奇文加的老婆,她获得的好像是英语与传播学学位,穆加贝为她颁发证书。

18日,首都哈拉雷爆发30万人的大游行,发起大规模倒穆运动,迫使穆加贝下台,可以说举国欢庆,万众狂欢。非洲人是很有意思,大都是乐天派,大家把游行示威变成了全民狂欢节。

九十功名尘与土:穆加贝时代的终结及其影响

“倒穆”狂欢

19日,也就是昨天,津巴布韦执政党民盟中央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决定解除穆加贝的党内职务,包括他担任的民盟主席和民盟第一书记;他的妻子格蕾丝及其支持者,包括副总统姆博科等人,被开除党籍。还有一条更厉害的决定:限期穆加贝在20日中午之前辞职,否则将发起对他的弹劾。此时此刻,已经过了这个最后期限了,看来真的要走上弹劾这条路了。

当地时间19日晚上9时许,穆加贝发表电视讲话,这个电视讲话也很有意思。大家都以为穆加贝会宣布:I will resign,但他讲来讲去,讲了党内有一些问题,年轻干部与老干部不协调啊,讲了半天,辞职的事一个字都没提。有的媒体已经说了穆加贝要辞职,结果闹了一场乌龙,所以说搞预判是很困难的事情,说错了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地时间21日,在议会启动对其弹劾程序之后,穆加贝宣布辞职——编者注)

以上是整个事情一个大概的过程,我觉得有个评论挺好的:这是非洲大陆最有效率、最富戏剧性、最和平和谐的一场政变

事情发生后,我刚才说了,津巴布韦国内一边倒——等于是民心所向、军心所向、党心所向,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空前一致,支持军方行动,穆加贝必须下台。这个呼声也体现了津巴布韦民众渴望变革,渴望一个美好的未来,渴望一个更好的津巴布韦。

南共体作为一个次地区组织,做了下面的事:一是发表声明,二是派出特使参加三方会谈。比较重要的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是南共体不接受非宪法方式政权更迭,这是它比较关键的一个地方。非盟,我们都很清楚,和南共体的立场基本一致。但是,对于非盟、南共体对津巴布韦事务的关注和调停,津巴布韦民众并不买账,警告南共体和非盟不要干涉津巴布韦内政,要求南共体首先处理好第一夫人格蕾丝在南非殴打女模特的事情。

再看看西方,西方在这次事件中非常低调,没有站出来说这是“政变”,进行强烈批评。英国和美国驻津使馆用了一些大致相同的说辞,比如说关注局势的不确定性,提醒本国公民注意安全等。他们的表态是比较微妙的,至于为什么说微妙,容后分析。

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跟津巴布韦的关系应该说是比较友好的,俄罗斯副总理尤里在南非接受采访时说,津巴布韦目前的危机就是由于经济不景气,人民不满意而造成的,被媒体引申为批评穆加贝是咎由自取。

中国是密切关注形势,希望此次事件得到和平妥善解决,重申对津友好政策不会变。

最后的穆加贝

(一)穆加贝试图“让位”于他的妻子,引发民愤和众怒,是直接原因或者说导火索

给大家介绍一下穆加贝和格蕾丝。穆加贝刚刚说了1924年生,1963年8月创立民盟,也就是现在的执政党,同年12月被捕,监禁11年之后,1974年获释。获释出来,穆加贝领导了解放斗争,最终赢得了津巴布韦独立。从1980年到1987年出任总理,总共干7年。1987年之后进行改制,津巴布韦改为总统制,穆加贝改任总统。经过五次大选,1990年、1996年、2002年大选,这三次大家可能不是太清楚。2008年大选和2013年大选大家是有所耳闻的,经历了非常严重的大选危机。

我简单总结一下穆加贝的功绩吧。第一点是领导民族解放斗争,赢得津巴布韦独立。

第二点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团结。这句话里面背后的故事是很多的,津巴布韦赢得国家独立之后,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民族问题、军队问题、与前宗主国关系问题等,都是穆加贝通过一系列努力,把这个国家稳定下来,维护了民族团结,保证了国家统一,这是他非常重大的功绩。

第三点是一党长期执政,短暂联合执政。2008年大选危机后,反对党和穆加贝组成了一个联合政府,熟悉这段历史的话就应该知道。

第四点,进行土地改革,强征白人土地。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可以说具有世界性影响,最起码在非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而广泛的。简单地说,黑人的地让白人占了,穆加贝在迫不得已的形势下支持人民以暴力方式把白人赶走。因为这个事情,使得津巴布韦与西方关系彻底破裂,这也是目前津巴布韦遭受西方制裁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对抗西方政策,奉行向东看政策。所谓向东看,重要是看中国,也包括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伊朗等。

简单总结一下可以说,穆加贝是自由斗士、政治强人,当然也有反面评价,在西方来看,在白人眼里,他是一个独裁者、暴君。不夸张地说,爱穆加贝的人认为他是救世主,恨穆加贝的人认为他是魔鬼,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

来看穆加贝的生活,他共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叫Sally,是加纳人,1961年与穆加贝结婚。第一任妻子非常贤惠,同穆加贝一起出生入死,大力支持穆加贝投身革命,两人是革命同志加患难夫妻关系。Sally于1992年去世。

穆加贝的第二任妻子格蕾丝是津巴布韦这次政治剧变的核心人物之一。格蕾丝·穆加贝1965年生,今年52岁。农家女出身,后来做了穆加贝的秘书,据说主要是负责打字,一来二去成了穆加贝的情人。当时,穆加贝原配还是在世的,这是一段不光彩的事情。第一任夫人去世4年后,即1996年,穆加贝与格蕾丝结婚,这场婚礼轰动一时,甚至被称为“世纪婚礼”,当时格蕾丝31岁,穆加贝是72岁。婚前两人便有了两个孩子,婚后又生了一个,总共3个子女。

九十功名尘与土:穆加贝时代的终结及其影响

穆加贝与格蕾丝

格蕾丝自称农家女,但当上第一夫人后,生活越来越奢侈,有“购物女王”、“古驰夫人”等外号。她性格暴躁,经常在公共场合语出惊人、大声咆哮。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她曾说过:“即使丈夫穆加贝死了,躺在坟墓里面也会继续统治津巴布韦。”她还说过:“没有人可以代替穆加贝,再举行大选,即使把穆加贝的尸体放在那里,大家照样会投票给他。”这些都是她的原话,媒体报道过,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反对派说她人格分裂,甚至精神有问题。 此外,格蕾丝还有暴力倾向,她曾在香港脚踢记者,在南非殴打女模特,这些都轰动一时。关于她的学历,也是很有争议的,其博士学位是在津巴布韦大学获得的,而且是她的丈夫穆加贝以校长身份颁发给她的。现在给她颁发学位的津巴布韦大学饱受指责,据称已有人要求撤销其学位。

在政治方面,格蕾丝·穆加贝进入民盟政治局,担任民盟妇女书记,为了上位将前后两任副总统挤下台。因此人们开玩笑说,在韩国当总统是最危险的职业,而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当副总统是最危险的职业。一般认为,将副总统的位置空出来由格蕾丝来出任,那么将来当总统就顺理成章了。对此,格蕾丝毫不掩饰,公开说:“老公,你不要不好意思,把总统的位子直接光明正大的让给我好了。”

家天下——“国家是我的”,这是穆加贝所说。娶了格蕾丝之后,又变成了“国家是我们家的”。在“家天下”治下,国家成为私有财产,“权力是我们家的,矿产是我们家的,湖泊也是我们家的,一切多是我们家的”。权力失去了制约,没有任何监督,人民是敢怒不敢言,所谓“三权分立”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在这次运动中,津巴布韦人民创造了一个新词“权力性传播”(leadership sexually transmitted),相当有幽默感,当然也充满了愤怒和无奈。示威人群就打出了“反对权力性传播的”口号,形象地指出了津巴布韦此次政治剧变的直接原因。

(二)执政党民盟党内斗争加剧、党内分裂严重,是深层次原因

穆加贝贪恋权力,他有句“名言”:“只有任命我的上帝才能把我赶下台,不是民革运,也不是英国人。”93岁高龄穆加贝早就宣布,还要参加2018年的总统大选,而且是无可代替的,“现在我还年轻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但是,穆加贝毕竟年事已高,接班人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民盟内部围绕穆加贝身后接班人和继承权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党内分裂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党内矛盾斗争的焦点。前副总统乔伊斯·穆菊茹曾经被认为是穆加贝的接班人,却因“急于夺权”被穆加贝免去副总统职务并驱逐出党。随之而来的是民盟党内大清洗,一大批被认为是穆菊茹派的高层领导,有的甚至是曾经与穆加贝并肩战斗过的党内元老,都被清除出党、革职查办,一时间人人自危。

有“鳄鱼”之称的司法部长埃莫森·姆南加古瓦顶替穆菊茹出任副总统,他的势力被称为“鳄鱼派”。毫无从政经验的穆加贝总统夫人格蕾丝有觊觎总统之位的野心,以她为首组成了所谓的“G40派”(即40岁少壮派)。两派为争夺继承权而展开明争暗斗,造成民盟党内分裂,威胁党的团结与统一。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派。

G40派由第一夫人格蕾丝领衔,成员包括原内政部长、财政部长琼博,原地方政府事务部长、本土化部长卡苏库维利,另一位本土化部长穆加贝的侄子朱沃,原高等教育部长莫约,原警察总监奇胡里,原民盟青年联盟书记齐盘戈等人。

“鳄鱼派”有前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国防军司令奇文加、原老兵部部长姆茨万戈等。姆南加古瓦生于1942年,今年75岁,曾经跟随穆加贝出生入死,是其左膀右臂。津巴布韦独立后,他当过国家安全部长、两任司法部长、众议长、农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直至副总统,可谓位高权重,政治根基雄厚。再来看津巴布韦国防军司令奇文加,生于1956年,今年61岁,从游击战士做到一名高级将军,这次领兵“清君侧”的就是他。

九十功名尘与土:穆加贝时代的终结及其影响

站在穆加贝身后的姆南加古瓦

两派的权利斗争逐渐由暗斗转变为明争。G40派试图故伎重演,把对付前副总统穆菊茹的那一套来对付姆南加古瓦派。第一夫人格蕾丝在公开场所公然羞辱指控副总统姆南加古瓦,穆加贝接着将其革职赶走。但这一次,他们没有捏到“软柿子”,而是”碰到了“硬钉子”,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不再多言。

简单说,这场斗争是“一个老眼昏花的老人(穆加贝)加一个利欲熏心的女人(格蕾丝)加一群投机分子(G40派成员)”对“一个如鳄鱼般凶猛的实权人物(姆南加古瓦)加一个国防军司令(奇文加)加3.5万军队”这两派之间的较量,力量对比悬殊,十分清楚明了。后者之所以能够速战速决,原因就在这里。

(三)津巴布韦深陷政治、经济、社会危机,是根本原因

津巴布韦独立后的发展道路艰难曲折,我简单地给它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稳定发展的十年(非洲和平绿洲);20世纪90年代:变革失败的十年(走向下坡路);2000—2010年:危机动荡的十年(土改、反对党、2008年大选);2010—2017年:希望破灭的七年(联合执政,2013年大选,形势持续恶化)。

20世纪80年代,是刚独立的一个时期,很快实现了国家稳定,民族团结,跟西方有一个蜜月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经济增长比较快。在那个年代,津巴布韦被认为是“非洲和平的绿洲”。20世纪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结构调整改革,津巴布韦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结果失败了,从那之后开始走上下坡路。

2000年穆加贝走投无路,两面受挤压:一方面是白人,一方面是老兵,最终掀起暴力土地革命,试图走出困境。但这一招呢,也可能是太极端了,导致津巴布韦的经济持续恶化,反对党也起来了,进而导致2008年的政治危机。无奈之下,津巴布韦在南共体的协调下组成了联合政府。2010-2017年,是津巴布韦希望破灭的七年。一开始,2008-2013年联合政府运行的还不错,但2013年之后又成了穆加贝一党掌权,经济日趋恶化,政治危机也越来越严重。

1.政治危机

首先是民盟党内危机,我们刚才已经说了;另外一个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恶斗。津巴布韦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变革运动”1999年成立,随后在2000年议会选举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众议院120席里面得到了57席,仅次于民盟的62席。2002年总统选举,反对党领导人茨万吉拉伊第一次参选就跟穆加贝差一点打平,2008年大选危机后双方组成联合政府。所以,整个来看,这些年津巴布韦的危机从来就没有断过。

在类似津巴布韦这样的非洲国家,西式民主沦为权力的游戏,政治斗争的工具。选前有民无主,选后有主无民;候选人选前力争民众支持,选后就成了大爷,谈不上再为人民服务。西式民主制是不是适合非洲,这是个很大很大的课题,很值得我们来研究。

2.经济危机

原来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一个非常富饶的国家,粮食生产非常好,是南部非洲的“面包篮子”。2000年土地改革后,津巴布韦一下子沦为严重缺粮国家。通货膨胀日益严重,2008年出现100万亿面值的大钞,2009年不得不叫停津元,实行“多元货币”(通行的有美元、英镑、欧元、南非兰特、博兹瓦纳的普拉)。之后通货膨胀被暂时制止住了,但又出现另外一种情况——现金短缺。简单说,就是国家没钱,政府没钱发工资,银行没钱供支取,企业没钱搞生产,进出口商没钱做贸易,百姓没钱买东西,排一天队也取不到20美元。为什么是20美元呢?这是国家限制,多了取不出来。为了缓解现金短缺危机, 2006年11月,津巴布韦政府发行债券货币(bond notes),简单说就是代金券,强制规定当美元使用,但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来看经济增长率,2013年是4.5%,2014年3.2%,2015年1.1%,20116年只有区区0.6%,几乎是零增长啊。经济体量只有140亿美元, 蛋糕就这么点大。老百姓在展望2017年时表示:“许多人想尽快跟2016年说再见,希望2017年不要那么糟,但看起来2017年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也代表了许多人看不到希望的心态。

3.社会危机

经济危机得不到控制的话,总会演变成社会危机。老百姓吃不上饭,找不上工作,发不上工资,1/3的人口需要粮食援助。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有人真正地拥护穆加贝政权呢?人们的不满情绪爆发成游行示威,尤其是2016年以来,多次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集会抗议。老百姓的心声就是让穆加贝下台:“我们累了,我们需要新思想,我们不在乎下一个总统来自哪个政党,只要他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好就行”。对于这种形势,军方非常清楚,正如它在15日的声明中所说,日益蔓延的经济、政治、社会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引发流血冲突。有句话很形象,“目前,我们国家就像一面破旧的旗帜,必须要修补,再不修补就会完全毁掉了”。

“新时代”来了?

(一)对津巴布韦的影响

关于“后穆加贝时代”的议论早在十几年之前就开始了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在《非洲国家的笑声》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家,人们总会相信领导人的更替会带来形势的好转。有谣传说,国家会很快有个新领导,穆加贝会辞职。”这也许是最早的关于“后穆加贝时代”议论 。

2017年11月,这个时代才真正有望落地。剧变发生后,被驱逐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发表声明,宣布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渴望与所有津巴布韦人一起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他写道,“在这个新津巴布韦,人们精诚合作,重建家园,找回过去光荣。这不仅仅是民盟的使命,也是所有津巴布韦人的使命”。(当地时间22日,津巴布韦执政党民盟推举姆南加古瓦为新任总统,宣誓仪式将于24日举行——编者按)

(二)对非洲的影响

就地区安全来说,津巴布韦局势对南非的影响很大。津巴布韦有300多万人在南非打工,如果津巴布韦乱了,南非也不安宁。此外,我们要观察这次政治剧变会不会产生示范效应或是溢出效应,也就是说其他国家有没有人模仿。尤其在一些老人政治国家里,如先前提到的,“老人们”难免会心里“咯噔”一下:我底下的人会不会也这么办?在一些民心思变的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不行的国家,一看津巴布韦这么搞,会不会效仿津巴布韦模式?这次津巴布韦也创下了自己的模式,那就是“军方行动加群众运动”。

(三)对西方的影响

西方的态度,刚才讲了一下,比较微妙。西方向来以双重甚至多重标准来处理国际问题。就拿这次津巴布韦政治剧变来说,它们之所以没有站出来批评这是政变,是因为它们恨透了穆加贝。反之,如果它们是支持穆加贝的话,就有可能站出来说毫无疑问这是场政变了。这就是双重或多重标准,西方向来如此。

回顾下西方跟津巴布韦的关系:殖民者——宗主国——蜜月期——反目成仇——西方制裁。先是殖民者,后来是宗主国,甚至还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跟津巴布韦关系非常好。2000年土地改革之后双方反目成仇,到现在为止,津巴布韦还遭受西方制裁。

我们的问题来了,这次机会是不是来了,西方会不会借机重返津巴布韦?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只要有腥味,所有的猎食者都会跑来,人的政治和动物的政治很多地方还是相像的。 其实早在此之前,已经有一部分白人悄悄地返回来了。土地不是给黑人了吗,你不会种,让我来钟,以租赁的形式,现在有些农场又起来了。他们“忘不了那片青葱”和“曾经天堂般的日子”。还有一部分白人被赶到赞比亚,在赞比亚开设农场,种了玉米再卖给粮食短缺的津巴布韦。目前说在津巴布韦还有两三万人白人,这次“倒穆”游行白人基本上是倾巢出动。西方国家早就受够了穆加贝,一直在隐忍,在等待时机,那么这次时机是不是终于来了呢?

(四)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回到我们中国。中国与津巴布韦一直维持传统的友好关系,早在其独立时期就给予道义和军事上的援助。两国、两党、两军关系都非常密切。在西方试图通过联合国制裁津巴布韦的时候,我们很罕见的动用了否决权,把西方提案给否决掉了,津方对此一直心存感激。经贸上,虽说总量比较小,但逐步在增长,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主要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之一。在津巴布韦的中资企业有近百家,还有很多私人企业,投资矿业、贸易、投资、餐饮、旅游等。

这次事件的影响,短期来看,确实是津巴布韦政局不稳,投资环境较差,对中津贸易投资的增长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津巴布韦政治局面不会影响中津全面友好关系,而且随着津巴布韦局势趋稳,投资环境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津巴布韦投资,中国的利益会进一步扩大,同时面临的西方竞争可能会加大,这是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

本文根据作者11月20日在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的演讲整理而成,原题“津巴布韦政治剧变:热事件与冷思考”。吴传华博士曾任国家核心期刊《西亚非洲》编辑部副主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政治处主任、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文化处主任等职。(孙景然、杨晓琪、阴沛轩、叶姝萌 整理)

上一篇新闻

你的护照上有这四个签证,就能免签去四十个国家!

下一篇新闻

综合消息:赤子情深 心系故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