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纯粹:正在变轻的金融科技公司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那些高重量、高消耗的生物基本都灭绝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轻巧、更智慧的生物。这也是金融科技公司的进化逻辑。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幸存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多了,它们正在变得越来越轻。
我们此前写过的乐信、360数科,以及今天将要谈到的品钛,都是如此——将业务重心从重资产业务转向轻资产业务乃至无风险业务——纯粹的科技服务,其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大幅下降乃至趋近于零。
变轻的过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且不谈转型本身的成本与风险,首先要面对的是短期财务数据的压力和阵痛,这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会很煎熬。
无论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还是基于商业模式进化的逻辑,它们的变轻都是大势所趋。
这又像是金融科技的“归去来”——回归纯粹。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快速变轻
从源头来看,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成长,大多是从涉足信贷业务——助贷起步的,包括消费信贷、小微信贷以及供应链金融等。
换句话说,除非本身具有金融机构背景或者IT厂商背景,否则很难出现那种生下来就做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毕竟,没有业务经验的沉淀,就无法形成被市场所接受的金融科技能力。
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普遍通过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形式直接参与金融业务,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并赚取相应的金融利润。
尽管在明面上不需要遵循严格的杠杆约束,但是,除非蚂蚁、腾讯这种量级的巨头,金融科技公司往往免不了承担兜底责任,也就需要准备与业务规模相称的担保金,说到底还是重资产模式。
该模式有着显而易见的天花板以及缺陷——很难抵御周期波动。鉴于金融科技公司本身没有资金优势,重资产模式在市场环境平稳的时候可以获利不菲,可是一旦信用风险抬头,飙升的坏账很容易侵蚀利润,甚至吃掉担保金。
另一个因素是监管。从2017年末的“141号文”,到去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再到今年初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金融机构落实核心风控责任,并对联合出资的助贷业务进行量化管制。
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要想走下去,就必须作出调整。在此背景下,助贷模式也就从重资产模式,逐渐向分润模式/轻资本模式过渡。
透过近期陆续披露的金融科技公司财报,这种转变正在快速推进。
以360数科为例,截至2020年四季度,该公司在轻资本下的交易额为219.35亿元,占比达到34.1%;到今年一季度,轻资产业务占比已经超过50%。还有乐信,去年四季度,其轻资本模式下的贷款发放已经占据新发放贷款的50%以上。
回归纯粹
然而,轻资本模式并非进化的尽头。
某种程度上,轻资本模式更像是一种走向纯粹科技服务的过渡形态,因为金融科技公司所获得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其所促成贷款的风险表现。
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轻资本模式同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监管对这类业务提出资本金要求,或者将其纳入征信业务监管,都将导致行业再次洗牌。
所谓纯粹的金融科技服务,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科技赋能业务,常见的是给金融机构提供系统搭建、运营咨询等服务,既不涉及流量获客,也不触碰数据与风控,更接近金融IT厂商所做的事。
这是品钛在过去两年努力转型的方向。不同的是,金融IT厂商通常更专注于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IT基础设施服务,品钛则更注重发挥技术的业务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全方位的解决业务运营效率,最终实现业务的转型和增长。
据品钛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去年全年,品钛实现的科技赋能业务收入由2019年的560万元上升到2097万元,同比增长274%。
平心而论,现阶段品钛的科技赋能收入规模还很有限,但是增幅可观,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目前,品钛通过提供数字化零售信贷、数字化企业信贷、智能财富管理、金融RPA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了包含工商银行、华美银行、丰田金融、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数字化银行Judo Bank、中国地利集团,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等众多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助力合作伙伴实现更高效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增长。
在品钛CEO李惠科看来,长远来看,专注于科技赋能业务将更加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逐渐赢得并保持行业竞争力。
这条科技赋能之路,已经跳出了助贷范畴,提供的是更为底层的科技服务,同时以业务为导向,有着更强的确定性和更广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注定艰难和漫长——短期内营收与盈利很难快速放大。
这正是to B赛道迥异于to C赛道的特征:它需要更长时间周期的考验,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它不适合短时速跑,而是属于马拉松选手。
天高海阔
要想完成这场回归,金融科技公司还需要向更广阔的地带进发。
纯粹的金融科技服务,本应有着强大的通用性,既可以应用于信贷以外的其他行业,也可以拓展到海外市场。
除了信贷行业,最有看头的莫过于财富管理。当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已经进入爆发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财富管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力重点。品钛也以此为契机,开始在中小券商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方面寻找机会。
近日,品钛宣布全资收购富明证券及吉晟钛科技,进一步扩展数字化证券经纪和财富管理业务,为广大中小券商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证券技术解决方案,涵盖股票、期权、债券、信托等不同业务领域,帮助他们快速将交易、清算、结算等业务流程全面线上化、自动化,实现更高效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增长。
在国际化方面,品钛堪称先行者。从2017年与香港富卫集团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PIVOT开始,品钛的海外业务已从东南亚地区扩展至澳大利亚、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取得重要进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品钛旗下全资子公司InfraRisk在澳大利亚捷报频传:先是同澳大利亚数字银行Judo Bank签署合作协议,为其信贷业务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此后又相继与Janko、Wagepay和Banjo Loans等机构达成了信贷数字化方面的合作。
这种跨行业、跨地域的金融科技能力,使得品钛能够为国内外的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服务。更早之前,品钛就基于自身的科技能力和实战经验,开始持续为美国华美银行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那些高重量、高消耗的生物基本都灭绝了,取而代之的是更轻巧、更智慧的生物。
这也是金融科技公司的进化逻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