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0日 星期五

与时代同行,宁德籍青年陈梁斩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日前,2021年度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名单揭晓,共有10名优秀青年教师获此荣誉。宁德籍青年、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SSCI刊物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副主编陈梁上榜。据了解,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是学校青年教师的最高学术荣誉,用于奖励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创新精神、近几年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教师。学校为每位获得者提供经费支持,用于支持教学、科研和改善工作条件。自1995年设立至今,仅有273名教师获奖。

与时代同行,宁德籍青年陈梁斩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陈梁高中就读于福安一中,毕业后于2005年进入厦门大学。2009年本科毕业时,他申请并获得了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学校硕士项目录取。在英国完成了社会学研究型硕士课程以后,他于2012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陈梁先后就职于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和清华大学。

故乡对于一名学者的学术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就像吴江之于费孝通、古田之于林耀华。陈梁说:“福安是我的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是决定了我的言语、口味、习惯和初心的地方。这里的人和事、文化与氛围更影响着我的文化品性和心理定势,这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学术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时代同行,宁德籍青年陈梁斩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他告诉记者,闽东有着山海交融的地貌,山区与海边极为接近,这不但造就了当地人有大山一样踏实肯干、滴水穿石的精神,同时也拥有大海一般敢于闯荡、勇于拼搏的情怀。陈梁的整个童年直到高中都在这里度过,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一不影响着他,塑造着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2012年,陈梁正式开启了他的学术生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国际传播学会会士Shirley Ho教授的指导下,他开始对风险传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重点关注媒介对公众态度的塑造作用,以及智能传播技术背景下媒介化风险管理中的劝服信息设计与传播效果。严苛的学术训练不仅培养陈梁优秀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创新精神。

博士毕业后,陈梁继续在风险传播领域深耕。他的研究聚焦在健康与环境议题,结合智能传播技术的特征,整合了从科普到风险沟通再到行为干预的风险传播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同时,也为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与时代浪潮同行,在传承中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陈梁开始关注计算传播领域,重点考察网络信息传播的可计算性,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语义建模等方法以非介入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人类传播行为数据,挖掘人类传播行为的模式及其生成机制,这为媒介化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路径上的创新。

他紧紧抓抓住媒介变迁的语境,不但注重在新时期、新技术背景下对传播学经典理论的验证与发展,也重视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融合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学有所长,经世致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梁近期关注新冠疫情下的媒介化风险管理,如新冠肺炎网络谣言的公共治理、公众疫情风险认知与调适力提升、疫情下的健康宣教等,这些研究不仅为健康科普、风险沟通和行为干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与时代同行,宁德籍青年陈梁斩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作为一名博导,提升自身能力目的,就是要“传道受业解惑”。他常说:看到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成就。他在学生培养上有着系统的方法。他定期带领学生细读经典文献,为处于不同阶段的研究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会议,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合作,分享与交流最新的研究进展。

陈梁还为学生提供各种科研项目机会,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真正掌握理论和方法,并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仅严谨地督促同学们的科研进展,陈梁也悉心关注研究生们的职业发展与未来规划,他为在迷茫选择中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道路与经验,成为他们抒发困惑时亲切的聆听者。在陈梁的指导之下,他的学生们大多走上了科研之路,前往海内外各大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又是一年高考季,也是一年毕业季,对于对快要踏入校园和迈出学校的学生的家乡学子们,如何面对崭新的人生,陈梁也有自己的寄语和心得。他说:“学子马上就要开启人生的下一页篇章,这一页可能有鲜花但更可能是荆棘,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都希望你能向阳而生。因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你们心怀天下能够走得很远很远,但是请记住一定要情系故乡、不忘初心,愿你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以坚定果敢的魄力、滴水穿石的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400亿美元超级港口将助力缓解全球航运困境

下一篇新闻

「揭秘」拥有马来西亚护照就可以去新加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