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7日 星期二

北洋水师“镇远”舰的命运

北洋水师“镇远”舰的命运

图:1898年刚刚降格为二等战舰的“镇远”。

  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海军不幸全军覆灭,其残存的一批军舰被日军作为战利品掳走,编入了日本海军,成为中国海军史上难以消弭的奇耻。由于当时日本军方对采集影像资料较为留意,这批军舰相比同时代的其他中国军舰,留下的照片更多。这些特殊时期拍摄的照片,既是历史研究的生动材料,又是承载着太多苦痛的民族伤痕。本文介绍的“镇远”舰,就是这批军舰中的一例。

“镇远”舰

  “镇远”舰是清末北洋海军中和旗舰“定远”同型、齐名的大型铁甲舰,1882年建成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排水量7220吨,舰长94.5米,宽18米,航速15.4节,主炮和“定远”一样,也是四门305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巨炮。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两艘姊妹舰告别建造地,扬帆归国(“定远”、“镇远”虽然是蒸汽动力军舰,但同时保留了风帆索具,在回国的漫长航行中,为节省燃煤,很多时候都是挂起风帆航行)。旋即成为当时中国海军的中坚。在北洋海军多次北起海参崴,东抵长崎、大阪,南至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南海诸岛的巡弋活动中,都能看到“定远”、“镇远”威武的身影。

  1894年夏季,日本借朝鲜问题挑衅生事,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面对短短几年里急速扩张成为亚洲第一的日本海军,成军后六年间未添一舰的北洋海军,在装备技术上已经完全被对手超越,船慢、炮慢、弹药效能差的北洋海军,处于绝对的技术劣势状态。在当年9月17日的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苦战告败,尽管“定远”、“镇远”等舰拼死作战,创造了重创多艘日舰的不易战果,但终究无法改变因为装备技术落后、后勤补给缺乏所造成的颓势。

  大东沟海战后,日军兵锋随之很快指向北洋海军的维修基地旅顺。旅顺港海口狭窄,属于绝地,北洋海军被迫提前撤离旅顺。11月14日北洋海军舰只返回威海湾时,用于标识礁石位置的浮标被先导舰“定远”航经时的浪涌推偏,后续跟进的“镇远”舰,仍机械地以被推偏的浮标为依据航行,不幸触礁,造成水下舰体多处严重损伤。由于威海没有用于脱水修理船舶的干船坞,“镇远”舰只能由潜水员下水草草堵漏,随着管带林泰曾的愧疚自杀,北洋海军又损失了极为重要的一艘主力舰。直至甲午战争失败,“镇远”只能勉强在威海湾内航行作战,根本无法出行远海。

  此后是惨烈的威海湾保卫战,北洋海军在弹尽援绝、外援无望的情况下,于1895年2月14日与日军签订《威海降约》,宣告全军覆没。“镇远”舰和当时残存在港内的其他中国舰船一起,于2月17日被进入威海湾的日本军队挂上太阳旗,变成了屈辱的“战利舰”。

旅顺船坞内的修理

  甲午战争时,日本军方曾派出专门的摄影人员,跟随军队行进,用照相机记录战场实况。其中,以近代日本著名摄影家小川一真率领的陆地测量部摄影班拍摄的照片内容最为丰富,涉及的战场领域最为广泛。“镇远”舰落入日军手中后不久,陆地测量部摄影班就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记录了“镇远”被掳初期的景象。

  经过一系列的公文汇报和指示,“镇远”在1895年的3月16日正式编入了日本海军,仍然使用原舰名。有鉴于当时“镇远”带有黄海海战未经修复的创伤,舰底又有因为触礁造成的严重擦伤,为了尽快恢复其战斗力,扩充日本海军的实力,3月26日,“镇远”舰被日本海军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拖拽到日军占领下的旅顺,在旅顺大船坞里彻底修理舰上的伤痕,并对蒸汽机等关键部位进行检修维护。

  “镇远”舰存世最多的一批照片,即拍摄于这一时期。1895年5月6日,“镇远”维修进入尾声时,日军陆地测量部摄影班来到旅顺,对坞中的“镇远”进行了全方位拍摄,留下了不少于八幅的珍贵照片。

北洋水师“镇远”舰的命运

图:密密麻麻的白框标示着海战的创伤,多集中在“镇远”舰体的中部、烟囱、桅杆等要害部位。

  这些照片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镇远”舰上的战伤。当时船坞的普遍做法,是将因弹伤等造成的船体破损处的船壳板切除,重新铆接上新船板,类似打补丁。实际施工中,工程人员习惯在需要切除的破损位置用白漆框出,标明维修范围,防止遗漏。通过这种标识,“镇远”舰上的伤痕一目了然,水线上密布大大小小的白框,基本都是黄海海战时的旧伤,根据日本军方的统计,各种弹伤竟然超过了220多处,海战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而“镇远”的这些战伤,直到其被日军俘虏后才能得到彻底修理,也反映了甲午海战时期,中方维修效率的低下。多艘主力舰只战沉,残存军舰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弹药严重匮乏,这些都是北洋海军自黄海海战后,再也无力角逐大洋的原因。

日本海军时期

  1895年6月1日,“镇远”结束了在旅顺的维修,7月4日驶抵日本本土,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改造。甲午战争前,日本社会在侵略思潮的影响下,对中国的北洋海军充满了羡慕、妒忌、恐惧、憎恨等种种复杂情绪。战争中,曾发生过日本民众焚烧纸扎的中国“定远”、“致远”等军舰的歇斯底里举动。当被俘的中国军舰到达日本时,日本社会更是处于一片狂喜癫狂之中,日本政府也在“镇远”到达日本后,举行了几次公众开放日,炫耀日本海军的“战功”。

  刚刚到达日本的“镇远”,立刻被一位摄影师摄入镜头。从照片看,日军对“镇远”舰的外部涂装做了极大调整。北洋海军时代,中国军舰都是水线以下红色、舰体黑色、主甲板以上建筑为白色、烟囱桅杆是黄色的“维多利亚式”涂装。在旅顺船坞维修时的“镇远”,仍然如此,但待到达日本时,“镇远”已经变成全舰灰色涂装。

北洋水师“镇远”舰的命运

图:刚刚抵达日本的“镇远”舰,舰体已经全部涂成了灰色。

  1896年11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横须贺举行海上阅舰式,明治天皇亲自到场检阅,经过改装的“镇远”被作为明治天皇的检阅座舰。通过检阅过程中拍摄的一系列老照片,可以看出日本人对“镇远”进行了怎样的改造。甲午战争时,“镇远”和姊妹舰“定远”虽然吨位大、装甲厚,但存在舰型老旧、缺乏中口径速射炮等弱点。主炮威力虽强,但发射速度慢,加上火炮数量少,整体火力有限。日方的改造围绕这一弱点展开,将“镇远”船首船尾的旧式副炮,换成了新式速射炮;在军舰中后部两舷各加装了一门速射炮。在当时的日本海军中,经过改装的“镇远”仍然颇具实力,被编为一等战舰。直到日本购买的先进战列舰回国前,“镇远”一度为日本海军的主力舰之一。

  利用甲午战争获得的巨额赔款,日本海军实力在战后迅速膨胀。随着新型军舰的不断到来,“镇远”的位置也被日益挪后,重要性不断降低。1898年3月,“镇远”从一等战舰被降到了二等战舰;1905年,进一步降格为一等海防舰。1911年4月1日,因为舰龄过老,“镇远”被正式从日本海军中除籍,沦为日本海军试验新军舰火炮的靶子。1912年4月6日,“镇远”被拆解消亡。

  “镇远”被拆解后,一些重要部件被日军保留下来。虽然它曾在日军中长期服役,还参加过日俄战争,但终究脱不去战俘的烙印。“镇远”舰的部件,被当做甲午战争的战利品,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等地向公众炫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海军参谋钟汉波少校,根据海军司令桂永清的特别嘱咐,几经交涉,将包括主锚、锚链、炮弹等在内的部分“镇远”遗物索回,历经坎坷的“镇远”终于魂归祖国。


作者:陈悦

上一篇新闻

奢侈品店面设计“大变身”:“当我遇到你,我变成更好的自己”

下一篇新闻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成立10周年:十年远航鼓风帆 产能合作新风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