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现象解读」“文和友”为什么能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长沙文和友”、“超级文和友”、“深圳文和友”、“城市文和友”、“广州文和友”……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网上刷到过带有这些标签的照片视频文章。那么,文和友到底是何方神圣?或者说为什么它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现象解读」“文和友”为什么能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文和友商标,图源官网)


“文和友”,取自“文宾和他的朋友们”的简称,文宾便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这家餐饮公司主打营造带有市井气息的沉浸式复古夜市,创造了一种古早街景、传统食物与潮流文化相结合的感官消费商业模式。

就目前市场而言,文和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这种商业模式下第一家打出名声的餐饮公司。也正因如此,文和友近日的B轮融资,估值或超100亿,除了IDG、红杉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外,还不乏碧桂园这样带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方,更甚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也进行了参投。如此被看好的前景,文和友或许有在未来几年上市的可能性吧。


那么,大概了解完“文和友”以及资本方的反应后。下文将对“文和友”能够受到如此关注与追捧的现象进行探讨。

「现象解读」“文和友”为什么能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长沙文和友,图源网络)

一、沉浸式布景

这两年“沉浸式”这个词非常热门,大有之前“人工智能”的势头。例如雨后春笋般的剧本杀,体验身临其境的VR设备都属于沉浸式的娱乐类别。营造氛围,让消费者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就好比看书是让你的头脑在作者构造的世界里遨游,而沉浸式则是让你通过感官来体味。

以至于“文和友”给自己的定义也是文化公司。“文和友”正是借助这种沉浸式的布景,给予消费者一种似乎回到过去的空间形态,让原本对于过去有些模糊的记忆,得到一种特别的强化“这就是记忆中的样子”。别有一番“假作真时真亦假”寓意。

暖黄的灯光氛围,起伏有残缺的路面旁是做旧的楼房,楼下散布着一家家小店,到处随意张贴的小广告,街角的游戏机,台球桌……一切好像回到8、90年代,有了烟火味,有了“市井气息”。很多人诟病这样的布景不过浮于表面,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或许就已经足够。毕竟真正的生活是在“文和友”外,人不可能永远活在过去,只要有那么一瞬间曾让人有所回忆或是触动,这就够了。

沉浸式布景是一个好概念,但也同样需要因地制宜,“文和友”在向其他城市布局时便显得有些尴尬。就像“文和友”在广州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广州本就是一座保留了自己十足味道的城市,于是这样的沉浸式场景在广州看来难免有些刻意。又或许是“广州文和友”初衷便是作为一家湘菜馆面向在广州的湖南人吧。

而“深圳文和友”,同样也曾被人批评说是刻意模仿香港的九龙城寨。因为深圳本就是一座迁入人口众多的新城市,怀旧情怀难免会大打折扣,那么这样套路的沉浸式布景是否该进行一下反思呢?


二、潮流文化

这里首先要提到“文和友”店内的背景音乐,有嘻哈,有老歌。嘻哈音乐是这几年来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潮流音乐,因为其富有律动的节奏,以及具有强烈表达的歌词的内容都是它获得追捧的原因。而老歌符合场景,也符合复古的潮流。

其次便是网络平台,“文和友”能够迅速获得关注的很重要一点,便是图像的传播。特别的街景氛围,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网红地点,通过图像在各种社交平台,点评网络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有这样一个地方存在。也引起许多非本地人的好奇心,成为旅游必打卡地,于是“文和友”的消费群体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保证了自身所需的客流量。

以及网红明星打卡,长沙因为湖南卫视本就是内地娱乐圈宣传绕不过的一座城市,于是在“长沙文和友”打卡的明星也是数不胜数,而这也给它带来更多的曝光度。

「现象解读」“文和友”为什么能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文和友网红打卡点,图源网络)

三、夜市氛围

许多人提到“文和友”就是小龙虾,大香肠……这一类街头小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市容市貌的要求,很多这样的夜间街头小吃摊贩已经消失,但曾经也是这样的夜市,让一群好友在夜晚聚在一起,吃着东西侃天说地。

相对于平常商场里的餐饮店而言,夜市里的随意性,放松感更为强烈。生活工作的压力四面袭来,能有一个减轻乏意,放下手机,不用在意其他,可以和三两好友一起吃饭的地方,或许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治愈。此时夜市里的热闹,以及心里的满足,或许吃的是什么东西也就无所谓了。

「现象解读」“文和友”为什么能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文和友的夜市氛围,图源网络)


最后,我想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90年代的孩子在小学甚至初高中时就搬进了楼房里,那种坊间的热闹对他们而言是有些陌生,却又是美好的想象,更别提00后们对此的陌生感。或许很多年轻人都自称有社交恐惧,喜欢宅在家中,但他们对于韩剧《请回答1988》的喜欢,却又很难不透露出他们对于这种邻里温馨感情的向往。

但回过头来,难道离开“文和友”,生活里难道就没有这样的生活场景了吗?是有的,城市里尚还存在的“城中村”、老社区,或许有些味道还是存在。只是,如果问问自己还会想过“文和友”里所呈现出来的生活吗?我想,大部分人答案应该还是否定的吧。国家的发展,城市的进程,让我们有了更舒适方便的生活,这些我们都是珍惜的,但情怀难免。有那么一个可以让自己偶然释放情怀的地方,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篇后留言:欢迎大家一起评论交流。感谢所有阅读我的文章的朋友。[比心])

上一篇新闻

国庆周边“浪”姹紫嫣红不重样

下一篇新闻

假期将至 全球20个热门亲子目的地最强推荐(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