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潮文化的海气息》在潮州市饶平县开讲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林少丽、赵丽容、鲁利韦、记者罗勉报道 5月15日,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日报社承办、广东力诚文化集团协办的第九期潮智汇文化沙龙《潮文化的海气息》在饶平县开讲。

据了解,为进一步挖掘潮州文化的丰厚内涵,宣传推介潮人敢闯敢拼、勇开拓敢进取的海洋文化特质,助力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建设,本期邀请多名嘉宾,围绕如何挖掘潮州海洋文化历史与人文特质,弘扬潮人开放进取精神,如何打造滨海旅游、发展沿海经济等话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彰显潮州海洋文化魅力,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

海洋文化是潮州文化未来发展最大的可变量

韩师潮学研究院院长陈海忠说,历史上的潮人是一个移动的族群,总体上是沿中国东南海岸线不断迁移。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群活动的表现形式。由于潮人的迁徙,潮州文化向海外传播,尤其在东南亚,一些地方甚至比潮州更“潮州”,潮州话一度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地方是可以通行的。

嘉靖万历年间,潮人较大规模地向海外拓展,以吴平、林凤、林道乾为首领的几个潮州海寇商人集团,在朝廷军事高压的逼迫下,出走东南亚,定居在菲律宾和暹罗,成为早期潮籍移民。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停止海禁,潮州迎来了海外贸易的辉煌时代,红头船扬帆出海,北上日本、高丽,南下南洋诸岛,巍巍壮观,成为南中国海上贸易的一支主干力量。除了传统的陶瓷产品大量输出之外,潮州糖成为这一时期最大宗的外销产品。本地区大量种植甘蔗,直接导致粮食生产锐减,所需粮食转而依赖入口,这就是社会经济史上著名的“米糖相克”现象。潮州商人用洋米贸易解决这个问题,即从暹罗、安南等地进口大米。洋米贸易不仅解决了潮州的民食问题,而且刺激了本地商人向南洋地区开拓市场,产生了大量的洋船商人,推动了潮州人向海外移民的步伐。

《潮文化的海气息》在潮州市饶平县开讲

海洋文化是潮州文化未来发展最大的、最具潜力的可变量。潮州海洋文化有勇气、科学、兼容、创新四个特质元素。严酷的海禁政策、凶险的海上环境锤炼了潮州人不畏艰难、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海航行一要靠舵手,二要靠科学,惊涛骇浪涵养了潮州人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潮州文化通过浩瀚的海洋,在与域外众多文化的交流中,汲取其他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促进自身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我认为,潮州文化的未来发展要好好抓住海洋文化这个可变量,将可以更加凸显潮州文化家国同构、雅俗并存的特质。

“海丝之路”粤东第一港柘林港

饶平县文化馆馆长陆应波说,柘林港是潮汕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贸易和移民海外的深水港口之一,是“海丝之路”粤东第一港,兴起于隋唐,盛于明清。雍正年间柘林港进入繁盛时期。

柘林港的兴盛体现在古建筑上,早在元代就建有“龟塔”、“蛇塔”、“镇风塔”。“龟塔”、“蛇塔”建在柘林港内及东小门海面礁石上,而“镇风塔”建在山上。相传柘林地处海滨,屡遭风潮之害,渔民于是在岭高面海、常年风声飒飒的风口处建塔,取名“镇风塔”,有镇风镇水之意。“龟塔”、“蛇塔”、“镇风塔”为当时进出港口的船舶安全导航,见证了柘林港的海上贸易史。

柘林港是“商船巨舰往来之所”。货物运输,北上津、沪,南下吕宋、安南、暹罗、马来西亚,都以柘林港为进出口,商船经常在此停泊避风,并补充水、食物等生活物资。

明朝建立以后不久,便实行“海禁”政策,只许市舶司定点官方贸易,不许民间商人出海,沿海地区的富户为了谋利,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只好铤而走险,从事民间海上贸易活动。当时,饶平出现了以许栋为首的通倭走私集团,他们亦商亦盗,活动于海上,通倭船舰及日本商船往来频繁,柘林港乃其主要停泊点,常有商船几百艘停泊。此时柘林港入口货物主要有大米、白砂糖、布匹等,出口货物有陶瓷、红糖、茶叶等。

海禁解除后,柘林港又很快繁荣起来,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这里的海上贸易进入全盛时期。当时兴起了“红头船”海运之风,商民大造“红头船”300余艘,航行于台湾、上海、天津、宁波、福州等地及海外国家。外地客居柘林谋生办商务开商行的人日益增多,全盛时期人口达2万余人,有“百家姓”之称。岸上开设行铺货栈一百多家,形成一条南北走向、全长约一公里的商业街。

数百年前,潮人在柘林港乘着“红头船”到海外谋生,在搏击风浪中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潮人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红头船”精神,至今仍催人奋进。

给海岛插上文化的翅膀

力诚文化公司文化运营副总裁李跃娜说,在《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启示:一个地方有了文人聚集,才能成为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一个对外窗口,更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素材。因此,力诚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诚文化公司)用6年时间,举办了230多场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以此营造饶平当地的文化氛围。但是,参与这些艺术展览的,大多是行内人士和爱好者,普通市民的参与性不强。在我看来,只有每一个市民文化修养都提高,才能带动一个城市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文化应该文而化之,如何化,这必将需要载体。这些年我们不断尝试,建设了力诚文化创意园、民间艺术馆、艺术家工作室,举办力诚文化庙会,不断增加更多的文化传承载体。同时还通过开展非遗传承研学课程、百姓大舞台比赛、美食活动、文创商业活动等,让更多市民能参与体验,让文化更接地气。我们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引起整个城市对文化的重视和共鸣。

我们计划建设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把汛洲岛打造成潮州文化的“藏经阁”,把各地区、各领域属于潮州的精粹文化汇聚起来、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潮州文化。

目前,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的建筑设计方案已完成,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经过这几年来的努力,8个展馆的展品已基本到位,后续仍在收集中。我们希望用一座座博物馆、一件件见证文明发展的展品,将汛洲岛打造为潮州文化最好的传承基地,让其成为联系海内外潮人的纽带和精神家园,加深所有潮人对家乡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潮人向往的文化之家。

汛洲岛东邻西澳岛,西邻海山岛,南面与汕头市南澳岛隔海相望,力诚文化公司通过文旅融合打造汛洲岛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加强与周边海岛互动交流,主动对接,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利用文化软实力,推动饶平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扬海文化特质推动海洋渔业多元化发展

饶平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陈兴强说,饶平县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有大小岛屿47个,涉海(渔)镇6个,渔业村22个,是省内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省海水养殖先进县”和“省水产品生产先进县”,还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全国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示范站”。饶平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渔业主管部门大力推动下,饶平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品种繁多,传统网箱养殖规模达5万多格,海水池塘养殖面积8.8万亩,现代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3家,海水鱼类、虾类、贝类育苗苗场300多家,鱼类、虾类省级良种场3家,年产各类种苗6000亿尾(粒)。2020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16.82万亩,总产量17.5万吨,产值36.52亿元。

目前,在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过程中,饶平县正发挥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特质,在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基础上创新性发展,推动海洋渔业向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及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一是海上由近岸网箱养殖向深海网箱养殖推进,养殖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二是加快传统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建设渔业良种场、标准化池塘,提升海水池塘养殖水平。积极与广东省佛山科技学院进行合作,同时引进实力雄厚水产企业到我县发展。三是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推进饶平水产种苗高质量发展,全县形成以海山镇为南美白对虾苗生产基地,以大埕镇为鲍鱼种苗生产基地,黄冈镇为种苗标粗基地的渔业新格局。四是构建饶平水产品现代化冷链体系,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以及先进技术,用集装、自动化技术把冷链物流流通中的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系统结合,从而建立完整连续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五是构建现代化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在盘活粤东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同时,打造饶平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宗水产品交易中心。饶平县现有汫洲镇红山水产品批发市场、海源水产品交易市场、贝类交易市场和黄冈镇沙洲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集散地,吸引福建、汕头等周边水产品到饶平交易。六是推进饶平省级、市级水产现代产业园建设。

文旅融合 增强滨海旅游竞争力

饶平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许志宏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饶平县文旅部门将紧紧围绕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市委“一江两城一湾区”发展格局和县委“一城一廊一海湾”发展新格局,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探索建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体制机制,配套完善旅游各项服务设施,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县。接下来,县文旅部门将主要谋划以下工作重点:

一方面,以“项目”为抓手,提升滨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主动加强对接,力促力诚博物馆文化小镇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早日投入使用。高标准、高起点做好西澳岛旅游发展规划,谋划好西澳岛整体旅游产业建设。探索推进“中华海龙”整体规划建设工作。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引领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旅游产业运营、旅游景点景区开发、酒店建设、民宿经营等方面,增强饶平滨海旅游竞争力。

另一方面,以“服务”为重点,提升滨海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抓紧出台饶平县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补齐旅游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游客咨询服务设施、旅游厕所、旅游文明标识等建设,为游客提供集散换乘、导游服务、餐饮购物等服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全域旅游信息化水平,积极融入全市旅游系统,加快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步伐,协调推进滨海旅游公路等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

同时,将以“文化”为媒介,提升滨海文旅融合发展水平。饶平县将探索整合其丰富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浮滨古文化、商埠文化、海岛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力争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推进饶平县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上一篇新闻

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杨树兴:领导农民反压迫

下一篇新闻

污水处理工艺类型全总结,涂山环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